第71章 历史上的无名小卒(四)

杨改革看着眼前这款“钢笔”,神情错乱了,感觉自己被人调戏了。

杨改革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一直躲在暗处,时不时的给自己送一点“超时空”的东西过来,看看自己窘迫,焦急,紧张的样子,他肯定一个人躲在暗处开怀大笑。

杨改革也无言以对了,上次,那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的,让自己震惊了一把,现在,这个“钢笔”又是一样的,具有超时空的特点。难不成,也是一位穿越前辈,无聊的时候做了这样一款“钢笔”,为了书写方便?

杨改革错愕的瞪着那“钢笔”,半天说不出话来。

刘吉善也不知道皇帝对自己的笔正在发呆,还跪在地上介绍这款笔的奇特之处:“启禀皇上,微臣这款笔,写之前,将墨水滴入笔管内,这管内有破布、棉花等,可吸墨水,笔尖纤细,圆滑,可以写很细小的字,不至于划破纸张,笔尖中有细缝,可供墨水流下,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的书写……”

刘吉善说道这里,脸上已经可以用“得意洋洋”来形容了。看得出,他对这样一款笔,十分有信心,觉得可以打动一心要写小字,节约开销的皇帝。

刘吉善也没有猜错,这款笔,对杨改革这个崇祯皇帝来说,不仅仅要用打动来说,甚至可以用“打击”来形容,杨改革此时,正在脑海里和那个可能存在,可能躲在暗处,可能是穿越的人士战斗。根本没有听进去一个字。

王承恩对于皇帝这样动不动就“发傻”的情况,已经比较适应了,站在皇帝身边,小声的提醒着:“皇上,皇上……”

杨改革这次又是被王承恩叫醒的,清醒过来之后,还是盯着那笔看。忽然拿起一旁的毛笔,沾了沾墨,乘墨水很多,将要滴下来的时候,移到那竹管笔的进墨的地方,几滴的墨水滴在了竹管笔的进墨口,很快被笔管中塞的破布棉花之类的东西吸住,那笔尖中间的细缝,很快就有墨水了,杨改革把竹管笔尖在砚台上刮了刮,又拿在手中,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上面写起字来。

“奉天承运……”杨改革随手用这款竹管笔写了这几个字,刚开始,由于不熟悉力道,下笔过重,墨流的太快,字迹有些肥大,模糊。

……

接着再来。

“奉天承运……”又是这几个字,字迹明显的要好看得多。

……

接着再来。

“奉天承运……”这回的字迹可以说相当的不错了,有二十年以上书写功力的杨改革这回写的字,可以用字迹清晰,刚劲有力来形容了,字迹相当的小,比铜钱稍小一点。比指甲盖要稍大一些。

……

提笔。

杨改革看着很自己用竹管笔写的字,半天没反应,心里却在急速思考。这种结果实在太让人震撼了!古代也有这种“钢笔”,那岂不是说,自己完全可以用这种竹管笔写字了,不用再学习毛笔字了?杨改革现在对脑海中那个可能存在的什么穿越人士已经不那么“感冒”了,杨改革相信,这个世界上,聪明的劳动人民多的是,发明这种笔,不见得就需要穿越人士的帮助,应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自己其实是想多了。就像那首《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其实不过是后世的人盗了古代的词,自己误以为也有穿越者一样。

王承恩看着皇帝用这种奇怪的竹管笔写字,也是震惊得不得了。要说皇帝的毛笔字,那是惨不忍睹(古代水准),但是用了这竹管笔,神奇的事发生了,这字居然写得公公正正,有模有样。看着皇帝写的那几个“奉天承运”,也是刚劲有力,透着一股皇家的威严。

王承恩拿眼瞟了瞟这刘吉善,心道,这回给这刘吉善帮忙还真帮对了,这小子不知道从哪来弄来一款这样的笔,皇帝解决了大麻烦,想必会得皇帝的另眼想看了。这小子,估计发达了。

杨改革对着竹管笔发了半天的呆,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

“哈哈哈哈……”

……

一个当皇帝的人在下属面前放声大笑,未免有点放浪形骸,不成体统什么的,但是杨改革实在太开心了。实在是忍不住要放声大笑几声,来发泄心中的快意。

屋子里的几个人的都只敢偷偷的看皇帝一眼,看看皇帝是不是发疯,要不要传个太医过来瞧瞧。不过都只是想想,这皇帝疯了,那仍然是皇帝,大明帝国,仍然是皇帝的,他的话,仍然是圣旨。

……

“哈哈哈……好好好……,刘爱卿,你这回可算是立了大功了,朕觉得你这竹管笔书写便利,有大用……,嗯,你要朕赏赐你点什么呢?”杨改革相当的开心,以后自己可以用这竹管笔写字了,以自己书写二十几年的功力,写“钢笔字”肯定要比毛笔字写得好看。

刘吉善一听心中大喜,皇帝喜欢这款笔,还问自己要什么赏赐,那还用说吗?肯定要撤销自己被记录在案的不良记录了。当下就诚恳的说道:“启禀陛下,臣唯愿陛下以消除前几日记录下的臣的不良言行。”

刘吉善现在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撤销了那个该死的记录。让自己不用遗臭万年就是。

杨改革撇了刘吉善一眼,心思又转动起来。自己要是撤销了那个“档案”,那他岂不是就自由了,自己要他站在前台和那些文人战斗的意愿,不是落空了?他走了,谁给自己卖命和那些文人战斗呢?杨改革觉得这件事不能轻易的答应了,尽管这家伙给自己送了一只“钢笔”,自己十分喜欢,但是,喜欢归喜欢,这事,还得有人办啊!

想了想,崇祯帝杨改革说道:“刘爱卿,这件事,朕以为,史官记录在案的言行,不便随意销毁,如此,史官记录的东西,也就没有意义了,不是吗?一份可以随意修改的记录,是没有可信度的……”杨改革现在就拿不便修改史官的记录为由,搪塞这刘吉善,为的就是让刘吉善继续站在前台,和文人唱对台戏,和文人战斗,给自己当先锋。

这个理由,可大可小,当年汉武帝为了修改司马迁的记录,司马迁不答应,汉武帝还阉割了司马迁呢,可见,这史官,对于自己记录的东西,看得比命还重要,有的是铮铮的铁骨。当然,也有软骨头,皇帝叫怎么修改,就怎么修改,把皇帝吹得地上全无,天上少有。所以,一直以来的舆论都认为,皇帝最好不要随意的修改史官的言行记录,以保证记录的公正和准确和真实。皇帝拿这个来搪塞,也算是有理由。

刘吉善一时就哑口了,皇帝用这种东西搪塞自己,刘吉善是百口莫辩,一直以来,文人们就有这样的舆论,皇帝不要随意干涉史官的言行记录。现在用这个理由推脱,刘吉善傻眼了,当然大家都知道,能改变史官记录的人,除了皇帝,就没别人了,如果别的事,史官根据自己的好恶,可能还有些余地,但是这是皇帝亲自下令记录的,史官可没那个胆子跟皇帝叫板,何况皇帝叫记录的是真事。

刘吉善低低的趴在地上,不知道该怎么辩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皇帝对自己的记恨打消了,甚至皇帝还有赏赐,但是言行记录还是不能抹去,这……,难道这样多天的忙碌和心思全都白费了?刘吉善一时心乱如麻。

……

杨改革又开口了,道:“其实,刘爱卿,既然你的名字已经记录在史,爱卿就不要想着如何去消除,这样的事,朕是干不来的,爱卿也不用再费心思了……”

杨改革一句话,彻底的打破了刘吉善心里那点幻想。刘吉善一时,心如死灰。

“不过,刘爱卿,你是在这件事上被记录的史的,要想洗刷恶名,还得在这件事上想办法,爱卿可想过?这种笔具有改变天下书写历史的能力,到那时,爱卿以一己之力,改变天下书写的历史,少不得要在青史留下个美名的,到那时是,这个小小的污点,不仅不是污点,还是爱卿奋发图强的最好佐证啊!”

“钢笔”代替毛笔,成为主要书写工具,绝对没有错,地球人都知道。

杨改革这个宅男也忽悠起刘吉善来了。为的就是让他替自己站在前台,和天下的文人战斗。自己躲在一边看好戏。一直让他战斗到天下的人都改变书写的方式为止。杨改革忽然觉得自己很邪恶。

……

“……这,真的,……”刘吉善眼中一片迷茫,刚刚碎了一地的心有渐渐聚拢起来,熄灭了的斗志,又再次燃起来。

“君无戏言,朕岂能说假话?”

杨改革想的是,有了这笔,日后就写小字,写小字,很多过于繁杂的字就可以写简化字了,这对扩大识字率,推广知识有相当大的好处。有些东西,艺术的就归艺术,实用的归实用,两者老是混为一谈,对推广文化知识,识字率,对于推动历史进步,没有太大的好处。

……

“……那臣……”刘吉善清醒了一点,开始思索皇帝的话。

“刘爱卿不可如此消极气馁。想这改用小字,发明写小字的笔,节约用纸,为朝廷节流,为朕分忧,这是多么大的功劳!……爱卿不想着如何去获得这样的功劳,替朕、朝廷分忧,老是这样颓废可不行啊!朕相信,一旦取得成效,天下人必定会改用小字笔写字,到那时,爱卿就是大功一件,足以青史留名,流芳万载,何来的这样如此不求上进呢?……”

杨改革又一通忽悠。刘吉善的斗志之火,已经被杨改革忽悠的熊熊燃烧起来。

“启禀陛下,臣多谢陛下的点拨开导之恩,臣不该消极自弃,臣明白,臣当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节流,为天下读书人解愁,争取在青史上留下一笔,也不枉读过圣贤书……”刘吉善也想通了,既然皇帝如此支持这件事,那自己就上,皇帝没说错,改变天下读书人的书写方式,这是一项多么富有挑战性的事,刘吉善觉得,自己值得用这一生去做这件事,一旦成功,留名青史,不过小菜一碟,又细细一思索,对策已出,心中居然大定。

杨改革看着刘吉善,觉得很惊奇,就如同《圣斗士》里打不死的小强,燃烧了小宇宙,瞬间变得“强大”起来。

嗯,一个燃烧了小宇宙的历史上的无名小卒……

【这一章补足前一章字数不足的问题。看了那笔,我也觉得很神奇!呵呵。】

第163章 彩旗飘飘第557章 白杆兵的初战(二)第606章 再钓几条鱼第550章 长远的眼光第133章 谋第133章 谋第488章 郭家的抉择第684章 联蒙抗明第342章 虎头蛇尾第339章 硝烟第207章 漂白高利贷第591章 顽疾第9章 先泡妞还是先烧玻璃第491章 一代铮臣毕自严第392章 雷大用和尚可喜第200章 基层的实际情况第757章 张显庸的秘密第702章 多快不省第627章 可定大明朝数百年国运第782章 伦理第547章 有人抢戏第735章 中华第768章 好大的蘑菇云第261章 袁崇焕的要求第169章 七海霸主第264章 去猪毛的“武器”第637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第245章 黑科技第65章 母猪也能上树第371章 南方的来人第257章 袁崇焕的狠毒,给敌人建户口第794章 教育资源第170章 面子事大第357章 怄到不行第804章 四面第792章 电时代第209章 有准备从容应对第246章 国子监训话第371章 南方的来人第34章 进步与不足第544章 专利、技术、资本和权力的糅合第788章 平倭第92章 谈新军第165章 太容易第257章 袁崇焕的狠毒,给敌人建户口第85章 战争机器第415章 朝鲜义军第87章 稚嫩的战争机器第609章 让衍圣公进京第169章 七海霸主第345章 各人的选择第23章 春雨贵如油(三)第639章 大时代的户口第780章 赶时间的明朝第58章 皆不易第809章 经纬度第516章 美餐第187章 雇佣军的门路第366章 选择第483章 辞见第813章 并不高明的鱼钩子第52章 宝钞第440章 传首第575章 借把火(二)第542章 援军在那里第690章 草原上的大战第131章 累第808章 人需论(二)第813章 并不高明的鱼钩子第755章 不平静第756章 莱顿瓶第450章 办学第550章 长远的眼光第751章 凋零第638章 纷繁复杂第607章 拿轿子抬人第83章 家第94章 战略第372章 推手第441章 战事已定,战局将起第682章 光明正大的逆天第159章 重开国子监第725章 难以取舍第129章 南粮北调第411章 战第577章 一万响第429章 再拆大炮第621章 草原上的印第640章 道家的长远打算第748章 限制和麻烦第738章 判词第127章 利益(二)第465章 “摸底考试”第587章 招股第529章 凭票购物第582章 辩论第172章 南京造船厂提督太监第30章 情煽东北军(一)第628章 轰动的北京城第705章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