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洪荒破碎以来,就在三界拥有着特殊的地位,先是人皇九头氏一脉,势力的中心就是地球,以地球为中心的这一片巨大星域也被称为中央星域,而后人皇传有巢,传燧人,传伏羲,传神农,到了黄帝姬轩辕,混元圣人太上教主老子又传人道一脉于黄帝,人道与人皇一脉合流,与太古金族共立天庭,从此人在天上,天在人下,神为人所役使,天庭诸神都要听人间帝皇号令,这时也是上古仙道最兴盛的时代。
当时地球做为宇宙的中心,有着无数条星路,连接着各地,其中最出名的又有两条,一条是由地球经昆仑墟,进入太古金族所在的白虎星域,一条是经过蓬莱、方丈、瀛州三个星球,进入太古木族所在的青龙星域。
由于祝融与共工之战,太古水族和太古火族都是元气大伤,祝融所属的太古火族基本沦为人皇一脉的附庸,后来与黄帝争神的炎帝、刑天等人,便是这残余的太古火族,而共工所属的太古水族更惨,几乎灭绝,剩下的都被零散的融合进各个部落之中,已经绝传。
当时最强大的五行神属,就只剩下人皇一脉的太古土族,以及太古金族和太古木族,可想而知连接着中央星域和白虎星域、青龙星域的这两条星路是何等的重要。
只是后来封神之战,阐截两教高手把地球做为战场,几次交手,小小的一个星球怎么经受的起这样的大战,封神结束,地球上的天地元气已是几近枯竭,在地球上的修行者都开始沿着星路迁徙,从此地球上的仙道迅速衰落,等到东周末年,百家乱世,修行已是衰微,即便是像孔丘这样的圣人,虽然有缘问道于老子,却终究不能创出儒家的修行之术,便是当时已经没有了修行的环境,此既是人不能胜天。
即便是老子自己,也骑青牛,经函谷关出塞,又过昆仑墟,终于回归三十三天外,兜率宫中,虽然传下佛道两教,却是从此讲信而不讲修,教派虽兴,修行却衰,等到秦皇之世,仙道传承更是忽然断绝。
后来汉武帝刘彻,机缘巧合之下,得到黄帝遗留宝鼎,地球仙道才再次复兴,当时汉武帝封禅泰山,诏告黄天后土,又召集天下修士数万人之多,意欲重开蓬莱、方丈、瀛州这条星路,打通和太古木族的联系,最终仍是失败,从此之后,地球上的修行者就完全与外界隔绝,再没有联系。
庄周所在的昆仑星,即是昆仑墟,当年封神之战,混元圣人太上教主原始天尊曾经从三十三天外降临于此处,指挥封神之战,阐截两教杀伐,当年周穆王也曾经驾八骏,过昆仑墟,拜访太古金族的领袖瑶池西王母,后来老子在函谷关应尹喜之求,传下道德五千言,出关化胡,也是走的这条星路。
也是因为如此,庄周才有机会在昆仑墟得到老子遗留的离地焰光旗。
只是,这里其实也早就衰败了。
随着地球上的大批修行者外迁,这两条星路也自然的被废弃。
庄周也是翻阅了大量上古典籍,梁国皇室收藏,素衣轩收藏,以及巫门手札、烟霞古卷,如此种种,再加上自己的推测,这才基本将这段历史还原出来,难怪在东周末年,地球上还有关于周穆王拜访西王母的传说,又有天帝帮助欧冶子练剑的传说,而到秦汉之后,便绝传了,剩下的神仙故事大多是些附会臆测,原来就是那个时候,地球经昆仑墟到太古金族所在的白虎星域,由蓬莱、方丈、瀛州这条星路到太古木族所在的青龙星域,这两条主要的星路都已经断绝,自然也就没了交流,此后的仙人,就大多是纯阳仙人吕洞宾这等勉强踏足化神期的高手,真正的仙道却是已经绝传了。
庄周这次却是用不着传送阵了,只要知道大概方向,就可以破碎虚空,宇宙虽大,又有何处不可去,又能直接吸收日光、月光、星辰光,恒星做为宇宙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庄周都能直接利用,光论能量转化,其实已经不逊色于一般的大罗金仙,也不虞自身能量耗竭,在茫茫星空中慢慢找去,终究是能够找到的。
安排好昆仑星上的诸般事物,把烟霞丹鼎、离地焰光旗分别传给了李安和小慈航,他这时先后降伏炼化烟霞丹鼎和刑天干戚,又捏土造人,建造世界,神通越发广大,再进一步,便是大罗金仙,以星辰诀同级修为能够比一般法诀提升一阶的优势,到时庄周便是真正的准教主,神通和当年的轩辕黄帝一般,对老子无为自然大道和伏羲阴阳五行八卦之道却也了解更深。
便是星辰诀,也被庄周推演的更加完善,庄周一身修为,可说是体用两分,星辰诀为修行之术,浩然正气却是运用法门,和星辰诀互为表里,庄周参照老子无为自然大道和伏羲阴阳五行八卦之道,细细推敲星辰诀的奥秘,以往许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终于不再疑惑,其中原理也被庄周掌握。
自古以来,仙道修行都是强调稳妥,绝无越阶发挥实力的,庄周的星辰诀却是不同,在元力增长上,星辰诀是仿照星云涡流旋转,所以能容纳更大量的元气,在元力控制上,星辰诀则是借用了星系内部平衡的原理,一环扣一环,以大御小,所以能以少御多,而在念力修行上,却又运用了星核振荡的办法,使得庄周的念力修行远胜于一般的锤炼法,当然最厉害的还是庄周神仙兼修,身体强悍之极,远超同侪,能够容纳的能量自然也就更多,如此种种加起来才让庄周的星辰诀拥有了越阶发挥的优势。
再辅以庄周所悟的浩然正气,儒家千古传承的奇功,炼气守心之术可说是独步天下,万邪不侵,不移不易,正大磅礴,甚至凌驾于道门护体宝光和佛门护体灵光之上,两者结合,堪称是无上的修行之术。
庄周用老子的无为自然大道和伏羲的阴阳五行八卦之道对自己的星辰诀加以推演,三者彼此借鉴参考,对星辰诀的了解,却是更加深刻,更推演出了许多之前想不到的极其精微奥妙的变化,将自己的星辰诀变得更加完善,又结合李安和小慈航两人的基础,将星辰诀炼气化神阶段的修行法门传给了两人,一等她们修成元婴,就能接着学庄周的星辰诀,这次却是直至返虚初期,重铸道体,中间再没有一点阻碍,只是没了庄周星辰诀能够越阶发挥的功效,这也是无奈之举,李安和小慈航两人并不是庄周这样的神仙兼修,即便是能够越阶发挥实力,身体也承受不起,这就又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了,要想发挥不属于自己的实力,就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和庄周这样能够在对本身无副作用的情况下越阶发挥实力不同。
庄周又将新版瑶光剑诀的后续变化也推演了一遍,也是一样的推到重铸道体,成就长生不老,逍遥自在,一样的传了给易水寒和华彩衣两人,却是庄周以为这四人心性修为最高,准备重点培养,其他人终究是差了些。
庄周也重新将烟霞古卷清理考订了一番,此时庄周已经明悟,大道为本源,术法器武种种诀要,终究不过是表象,因此对烟霞古卷加以考订,删减大量无用之处,那些吃喝玩乐享受生活鉴定法宝之类的悉数去除了,烟霞那些在庄周眼里不怎么样的修行术也被重新修改完善,庄周虽是大宗师,但这烟霞古卷所学者甚众,庄周也没有时间像对李安等人一样因材施教,所传完全是按照各人资质打造,因此庄周修改这烟霞古卷做为星辰宗的基础修行之术,却是力求稳妥平易。
庄周所得,烟霞所著古卷一百四十卷,后来又有黄帝分神浮萍无聊之时所做补遗六十卷,只是庄周这时也知道其实烟霞不过是黄帝手下一个诸侯,无论是实力还是见识都是有限,黄帝是大罗金仙,自成世界,自在永在,这厮便以为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了,估计他的修为其实就是比现在的庄周都有所不如,至于见识那更是差远了,而黄帝所做的补遗,主要精力却是放在了描述上古时代的人情风貌上,只有其中二十卷提到了一些对道法的看法,这些在现在的庄周看来,自然是问题重重。
这古卷和补遗被庄周考订后,原来共有两百卷,经过庄周考订修改后却是只剩下了六卷,虽然是以烟霞古卷为基础,但其中糅合了大量庄周的对老子无为自然大道和伏羲阴阳五行八卦之道的认识,和原来已是大不相同,自然也不能再用烟霞古卷的名字,由于是在昆仑星所做,便被庄周命名为昆仑书。
这六卷昆仑书,三卷是修行之术,分别讲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阶段的修行,比起庄周传给李安等人的还要高出一个层次,却不是庄周偏心,而是自古以来,炼神还虚难的就是重铸道体一关,只要道体一成,便是长生不老,其他都可以自己体悟,不过是些空间变换,长途瞬移之类的法术,只要境界到了,神通自然就显现,庄周已经传了重铸道体,之后的种种,自然是不用他操心了,完全可以让李安等人自己领悟。
便是还虚境界的四九重劫,终究是有迹可寻,李安修的是伏羲的阴阳五行八卦之道,到化神后专修庄周所传星辰诀,而小慈航则是学的老子无为自然大道,到化神后转学庄周的星辰诀,两人又有烟霞丹鼎和离地焰光旗这样的法宝护体,哪怕什么四九重劫。
而易水寒和华彩衣两人,本来就极为强悍,又得庄周新传了瑶光剑诀的改进版,以剑修的强大攻击力,对天劫自然也是不惧的,因此庄周是安心的很。
除去三卷讲修行之术外,庄周在剩下三卷中却是讲使用法门,一卷讲武,是炼精化气期所用,一卷讲法术,是炼气化神期所用,还有一卷,却是庄周精选了阵法、器法、符法、丹法、巫术中最常用的一些法门录入其中,不像烟霞古卷一般包罗万象,却是最讲实用。
庄周所做昆仑书自然不像烟霞古卷那样令人如堕烟海,见识差的不知所谓,看不懂在讲些什么,见识高的同样是不知所谓,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器法术武都是枝叶,庄周讲武,最是简单,不过说些原理,还有一些逃命的法门,像缩地成寸之类的法术,却是教人保命为先的,等到讲法术,庄周便只是将伏羲的阴阳五行八卦之道原理论述了一遍,其实任何的法术也不过是阴阳变化、五行生克、八卦流转罢了,然后又每样举了一些经典的法术做例证,比如呼风唤雨之类的,再加上精选各流派炼器炼丹法门的一卷,三卷都是颇为实用,看起来也简单的很。
这六卷昆仑书,便是庄周用来给星辰宗入门弟子使用的法门,再加上钟郁秀、湛卢钗儿等人,以后说不定还要加上庄周在昆仑星上认的妹妹刘惜惜,以及她的两个丫头小玉小翠,以及颜倾城、裴雪裳、慕心抿、鞠轻虹,还有一干素衣轩的核心弟子,可说是和庄周关系密切的人当中,除了李安、小慈航、易水寒和华彩衣外,其余人都会修炼这昆仑书。
慈航所传素剑问心篇较之庄周所传的昆仑书自然是远远不如的,到时候见到彼此间实力差距越来越大,颜倾城等人迟早还是要按着庄周的安排来,修炼昆仑书,素衣轩的功法和星辰宗的功法完全统一,才是真正的成为一家,不分彼此。
自然,这件事又被庄周托付给了钟郁秀,让她见到合适的弟子便代自己收下来,算作是星辰宗的入门弟子,又在汉国军中推广先天罡气诀和翻天十二式,军官和表现突出的士兵便能获得机会修炼,而其中最突出的,还有可能成为星辰宗的入门弟子,修习昆仑书上的玄妙法诀,又在天神教中传下部分简单的念力锻炼法门,让那些黑袍大巫和信仰虔诚的信徒修习。
只是庄周也深知,以钟郁秀的懒散性子,只怕十年也收不上一个弟子,最后肯定是要另找人的,庄周也是看中了她这种性子才让她出任汉国女皇,本心里就是存了让她学习伊丽莎白二世无为而治的想法,真要做事却是不能靠她的,还好庄周有先见之明,收了李安做弟子,以李安统领朱雀组织的经验,要管理星辰宗这种核心弟子两三人,外围弟子数千人的门派,还是没有半点问题,现在小慈航对李安佩服的不得了,早已经把大师姐的位置让了出来,庄周不在,星辰宗的日常管理自然是全权委托给了她。
这样庄周星辰宗的构架也就完善了。
上面是庄周自己,身为宗主,自然是最高,不过庄周这个宗主,除了传功外,基本是不管事的,第二层则是庄周的两个弟子,李安和小慈航,学了庄周的星辰诀,又得传烟霞丹鼎和离地焰光旗这两件顶级法器,本身资质又极其惊人,虽然现在修为还浅,但前途远大,潜力无限,未来的成就可说是直追庄周。
其中李安身为大师姐,还负责星辰宗的日常管理事物,不过她这个大师姐是从小慈航手中骗出来的,等到慈航本人觉醒,只怕还有争论。
再下来就是第三层,也就是星辰宗的入门弟子,准备修习昆仑书,不过现在还一个没有。
第四层则是星辰宗的外围弟子,眼下已经有数千人,主要分布在汉国军方,修习的是先天罡气诀和翻天十二式。
除了这些外,星辰宗还有几个半独立的附属部分,钟郁秀、湛卢、钗儿等人,这些是庄周的家人,修习的也是昆仑书,颜倾城、裴雪裳等素衣轩弟子,也一样修习的是昆仑书,这些其实都算是变相的入门弟子,还有易水寒和华彩衣两人,今后的成就恐怕仅次于李安和小慈航,如果整个剑宗都修习瑶光剑诀的话,那实力也同样强大,此外还有天神教中的一干黑袍大巫,已经开始了简单的念力修行,虽然现在修为还浅,但如果庄周能够得到佛门金身法相的凝练之术,也一样是前途无量。
庄周将烟霞古卷和补遗两百卷修订为昆仑书六卷,可以说也正是他这一举动,才真正的奠定了自己大宗师的地位,因为烟霞散人所传古卷,本来就是仙道中上水准的修炼之术,等到庄周修改后,虽然力求稳妥平易,但也改进甚大,基本达到了一流功法的水准,完全可以媲美兜率宫太清玄天神鉴、玉虚宫上清紫府仙录、碧游宫玉清通天宝诰。
虽然人道、阐教、截教所传法门,其实比起庄周所传的昆仑书甚至还更完善一些,三位掌教还是圣人,但却有个极大的问题,所传不广,老子只有玄都大法师一个算的上的弟子,阐教只有十二大弟子,截教弟子虽多,但成气候的也只有十数人,最关键的便是这几位圣人都是法不传六耳,是秘传,平时搞次讲座就不得了,三界仙人都要跑去占位置,而且几位圣人境界太高,不屑于讲粗浅的东西,大道若渊海,岂在乎口舌,讲座上云山雾罩,听者大多不知所谓,能听懂圣人所讲悟得大道的毕竟没有几个,而庄周却是继承了圣人孔丘的遗风,虽然也讲资质,却更注意有教无类,像昆仑书这样的一流秘笈,也是入门弟子人人可习,无分高下,如此一来,流传自然更广,也为星辰宗后来遍及三界的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多年以后,昆仑书的另一个名字,也叫做传道书。
能有如此成果,自然是庄周心胸开阔,也只有他这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才能慷慨的把这样的一流秘笈传播出来供人修习,如此心胸气度,才堪为大宗师,但这也未尝不是庄周自身实力进步的缘故,若不是浩然正气本身便可以媲美紫霄宫鸿钧所传紫府仙录,庄周所传稍次一等的昆仑书才能达到阐截两教的修行法诀水准,这也就是自身的实力了,若无实力,心胸再广,也不过是孔丘第二,终究不能成混元真圣。
庄周讲昆仑书传与了李安,却是让她进入化神期后便开始广收门徒,传授道法,将星辰宗发扬光大,至于庄周本人,除了创出功法外,其他的却是不管的。
如此一来,庄周便将星辰宗,汉国,天神教的事务全部安排完毕,可以动身了,他这半年时间,忙着炼化降伏烟霞丹鼎、刑天干戚,又要推演功法,传授众人,时间却是过得飞快,眨眼便只剩下两三天,庄周自然也不再闭关,有空就和钟郁秀等人聚在一起,星海茫茫,又没有坐标,庄周也不过是从各种典籍传说中才推导出这条星路的大概,又参考了银河系的星图,这才大致判断出太古金族的所在,不过距离星路断绝已经两千余年,其中的变故即便是庄周也不知,却也不一定可靠,说不定太古金族已经迁走,那就更是两眼一摸黑,不知所谓了,这次旅行,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却也难说。
至于仙界,庄周虽然已经到了破碎虚空的境界,可没有接应,是不能直接过去的,十方虚空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思量,譬如恒河沙,恒河尚有无数,其沙更是无数,道门三十三天,还有西天极乐世界,虽然广大,但相对于这无尽虚空来说,却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要找起来真是比大海捞针还难,如果不是运气好碰上,说不定就掉进哪个没被开发的次元空间了,即便是以庄周现在的境界,对时空的了解,在别人眼中,已是不可思议,其实也不过是刚刚入门而已。
道即道路,道路岂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