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愚敌以戏

苦获之所以在越,并非是与秦国串谋。

对于秦国伐越,虽说墨家的老墨子知道这是秦国争霸天下所必须,但对于那些深受兼爱非攻教化的墨家弟子而言,显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对此无敌自然要多做转|U,一方面他以玄奇为桥梁,向墨家阐述了伐越的因果和对越作战的目标、目的,另外一方面又派出间谍在越国多番活动,甚至为了促成战事,还间接的给越王送上劫掠楚国以自肥的策略,使得这场战争果然如期爆发。

因此,现下的表象是,秦国扬言伐越,而越国却抢先挑起战端劫掠了楚国,使得楚国蒙受巨大损失不说,也间接的挑衅了天下各国与周室的颜面。因此,秦国出兵讨伐,反倒成了名正言顺,被迫应战,而受越国之邀前往协助防御的墨者苦获,必然不能教越军采取攻势,如此一来正中了无敌的下怀。

对于这场越战,开战之初无敌便想了很多。

首先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打,以目前秦国的状况来看,只消安安稳稳的执行两三年新政,便可积蓄起足以进行灭国大战的实力,何以偏要在这节骨眼上燃起烽烟呢?

正是因为此战的主要目不在越国、不在越地、更不在越人!

以无敌思,其一是为了训练秦军。所谓虎狼之师,忘战必危。秦国的军队固然强于山东六国,可连续数年只练不战,老兵卸甲,新兵轮替,战力必然有所下降,正好借此机会操练将士。

其二是为了顺道探索楚国的战实力,以楚王爱捡小便宜的性格,无敌料定楚王一旦觅得机会然再耍昔日与魏国合谋攻秦的小把戏,因此便使出了“你出粮草,我出人命”的奸计,骗的楚王答应供应秦军粮草。虽说以现在秦国的实力,便是当真要从秦国发出粮队供应外出作战的军队也是毫无问题可既然有楚国愿意当冤大头帮秦国节省开销,何乐而不为呢?

于其三,便是为了日后争霸天下做打算,秘密登陆蓬莱,为秦国的海军打下根基。

开战有此三点矣。越国地土地财货、女子城池反倒是次要秦国根本就没有需求。

正所谓开数朵。各表一枝。且说秦越主力方面。自秦军来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城下之后。对内推说士兵水土不服。对外却摆出一副就地筑下军寨要与越人长期对峙地架势。一连半月。秦军都是高挂免战之牌。全军上下埋头苦干。竟是在广陵城外二十里地苏北平原上建起了一座占地足有十里直径地圆形军寨。军寨以原木为栅。切石为栏。栅外修有多道陷马、陷车地壕沟。栏上竖着掩护射击用地女墙甚至秦军还派出一队人马前往江边开挖引水渠。摆出了一副准备建护城河地架势。又在寨中修建铺石大路。挖掘水井下水道。搭建工棚匠坊。竟是真真地想将这军寨建成一座城池。

不说越人惊讶是楚人也是难懂。随军跟来地寿春守将非常想不明白为何秦军吃着楚人供应地白饭。却是把力气白白地浪费在这上面。倒是无敌看出他地疑惑后言此战结束。军寨只需稍微改建即可成为一座功能齐备地城池而秦军乃是客军。此城自当赠给楚国此一来楚国不就多了一座城池么?

寿春守将虽然不是猪脑。可也是犯了理所当然地逻辑性错误。想着秦军吃着楚粮。出些力气给楚国建城也是应当。自然对秦军看法大为改观。对秦军所要求地各种物资全力供应。心里念叨权当从秦国请了一批建城地工匠。

半月后。军寨大致建成。秦军便点了数万人马出寨列队。越军见状自然不敢怠慢。也是点了大军出城列阵。可让越王纳闷地是。秦军并未派出大队人马与越军交战。而是派出了三个手持旗。手持大棒长剑铁锤地壮汉来到两军之中叫阵。摆开架势要跟越人一对一单挑。

越国乃是当世大国。况且这还是个古武存在地时代。而越国出产地宝剑也是天下闻名。如何可能不敢与秦人单挑。因此越王便点了三个使得一手好剑地游侠侍卫出战。可让越人没想到地是。此战以秦国两胜一负而告终:第一阵。持大棒地秦军将领只是一棒便将出战地越国游侠连人带剑扫飞。游侠落地之前便以气绝。而第二阵败得也是让人心寒。秦国持锤壮汉只是一锤。便将出战地越国游侠一颗大好头颅砸得稀烂。直至最后一阵。双方都是使剑地剑客。这才斗了个旗鼓相当。可两人酣战半刻时辰。不

之时,秦军剑客手中铜剑却是突然折断,当即秦军剑圈承认失败,没让越人捞了半点好处。

斗完三场后秦军竟然带着得胜之威就此鸣金收兵,归营去也,直叫数万列阵以待的越人跌碎了一地的眼镜。

而后,每日里秦军必然列阵数万,而后必然派出三员将士出阵与越军单挑,不论输赢胜败如何,打完立即收工回营。不但如此,秦军还把每日战况写在木牌高挂辕门之上,在军营里开出了赌胜的盘口,便是连无敌也偶尔亲自下注,赌一把秦越单挑的胜负如何。

却说,当秦军主力在无敌的率领下玩着积蓄士气的愚敌游戏时,子岸带领的秦国水军却吃了败仗。

却说那日,子岸带着两万水军和一万余民夫,驾着征来的各式船舶说动夏城守将将伏击地定为松阳后,便命人取了夏城的拦江铁锁赴松阳准备。这拦江铁锁据说也是当年公输班亲手所制,铁锁长有五百余丈,以成人手臂粗细的铁环接而成,以此锁拦江,船舶莫不能过也。到了松阳后,子岸便命人将铁锁截为两端,前后在江中布置了两道防线。又将铁锁间隔五丈便设浮木,如此一来,铁锁将会浮在水面,越军战船吃水太深,定不能跃。

准备好这一切,岸便将秦军驻防在长江两岸,而将沿途征集的船只配上基本驾驶所需的人手后,全数拨给夏城的楚军水师守将,道是秦国水军初建,水战外行,听凭调度。

秦军如此大度的行为当赢得楚军水师的好感,秦楚之防消减不少,楚军为了便于调度自然得派军士上船协调指挥,两军和谐之下,倒也真让不少秦军战士趁机学得了一些水战的巧妙。

五年十一二十五,也就在秦军主力和越军主力一个追一个逃尚在运动的同时,越国水师战船已经通过了夏城至九江水域的长江河道,正式进入了被称为彭a泽的九江水域。

自然,越军水师也是派有斥候前:探路,一早便得知了秦楚联军在松阳设立拦江铁锁意图阻截的军情。公子无疆和水军将领自认越国水军敢称天下第二,楚人绝不敢称第一,自是无惧,当即连夜进入河道,向松阳杀去。

二十六日一早,越军船队便抵达松阳江面,果然见到秦楚水师联军在江左一侧以战船结成水寨,并在江面上拉起了两道拦江铁锁,当即公子无疆下令硬闯,便以作战楼船在外,货运商船在里,以密集阵型往下游杀去。

当然,越国以水雄,自然也有对付拦江铁锁的办法。

待越军阵距离拦江铁锁尚有二十余里的距离时,船阵当中飞速的奔出了三条小船。这三船中,一左一右两条船上载的都是身着土红色战服,手持戈盾弓箭的越军战士,而当中一艘小船上装着的却是一个正在往外喷溅火星的大炭炉和手持铁凿、大锤的铁工匠人。

见越军想要凿断拦江铁锁,秦楚联军的水师战船自然驶出水寨迎战阻截,也不可能随便让其得逞,自然派出小船进行拦截。

不过半刻时间,还是越军的三艘小船顺水行舟首先抵达铁锁处,铁工匠人以铁钩捞起巨型铁锁,想要放上炭炉烧软凿断,不想铁锁从江面拉起容易,哪知刚放上铁炉,却听见江边两岸呼喝声响起,原先就安排好的执锁军士突然发力拉锁,竟是生生将这艘把铁锁拖上船身的小船给压沉江中。

如此这般,越军的第一次突围就此宣告失败,但越国乃当世水军大国,怎会就此挫败。而后的一日一夜里,越军便将船阵停在拦江铁锁前面,以外围战船、楼船作为掩护,以弓箭远击秦楚联军,而内里则派出军士匠人破坏拦江铁锁。

就这么一日一夜间,秦楚水师联军共折损船只两百余艘,伤亡五千有余。损失船只都是秦国征来的民船,楚国战船未损,而越军也凿断拦江铁,顺流而下,秦楚联军只得急退至昭关,楚军夏城水师与昭关水师汇合之后这才将越军堵在了昭关前的长江河道。

相较起来,秦军水师的损失倒也不大,这是因为楚军本想派秦人送死,可秦军没有战船,征缴来货船商船对着越军的战船根本就不够看。因此硬着头皮上去以后,秦军见机不对便喊弃船,而后船上的秦人便如水鬼一般转身投入江中没了踪影,到让那些上船负责指导的楚国水军当了炮灰,船毁人亡。

第244章 许尔来刺第226章 反客为主第82章 无兔也烹第187章 蚕羌图腾第239章 谓之蓬莱第130章 罃王归魏第46章 整军备战第53章 单于太子第16章 门客三百第87章 顺天逆天第96章 淄水之宾第152章 进逼栎阳第212章 出使西域第95章 天命最高第65章 国士单伏第307章 还我河西第72章 舌战六国第22章 公子佃农第43章 堂前议策第279章 荣归故里第256章 免贵姓嬴第110章 墨子出山第203章 阵前斗将第175章 咸阳商战第213章 四国纵横第278章 亚里斯多第72章 舌战六国第317章 扑朔迷离第216章 中山范通第27章 血战山村第265章 恒产恒心第37章 皆为棋子第176章 河西之变第126章 赤王降世第33章 忠诚卫士第58章 整军再战第218章 谋和良策第163章 简兵卸甲第173章 奸商乌逢第132章第147章 烈火焚城第10章 风起云涌第168章 吞或不吞第65章 国士单伏第316章 与民兴利第292章 大秦箭阵第303章 圈地迁民第14章 盛怒还乡第61章 霖雨绵绵第36章 苍狼献子第157章 纵虎归山第65章 国士单伏第264章 首要之法第172章 卫鞅仕秦第101章 天之所欲第35章 阳谷论策第87章 顺天逆天第60章 一战功成第59章 铁骑飞鹰第264章 首要之法第122章 天命所归第44章 征发备战第277章 彼时西域第200章 一战灭蜀第87章 顺天逆天第143章 问法慎到第132章第168章 吞或不吞第36章 苍狼献子第143章 问法慎到第272章 赵姬多情第204章 气势如虹第167章 大秦九数第145章 玉人东来第246章 周王献鼎第26章 君已入瓮第32章 颠倒黑白第125章 国士剑履第104章 天下皆贼第299章 威震天下第112章 瓮中之鳖第289章 划江而治第158章 归期可知第281章 兵临城下第8章 车马辚辚第107章 妙计奇谋第160章 复我河山第144章 以势制力第77章 屠户神医第177章 资本咸阳第72章 舌战六国第151章 我攻你受第132章第161章 栎阳来客第200章 一战灭蜀第297章 火龙焚城第226章 反客为主第14章 盛怒还乡第93章 顺天逐命第193章 新法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