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还我河西

还我河西

秦国方面,嬴渠梁和卫鞅当然能看出龙贾的想法,无非就是摆下魏治的六万大军作为诱饵,吸引秦军前去咬钩,主力则乘机攻打函谷关。龙贾对自己的战略很自信,嬴渠梁也对函谷关的防守能力很自信,这也就促成了嬴渠梁让子岸率领骊山大营内的十万精锐秦军奔赴临晋关去吃掉魏国送上的这枚诱饵。

无敌对外宣称,自己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全是秦国精锐,那么骊山大营内的十万秦军就是精锐中的精锐,这只部队的骨干全都是参加少梁之战、六国伐秦以及河西之战、巴蜀攻伐和远征越国轮战过老兵,战力当属秦国最强。

大秦嬴无敌七年的二月初六,也就在数千里之外的会稽城下正忙碌着将越国百姓装船运往蓬莱的时候,函谷关的镇守嬴黎看着关隘城下黑压压的魏国大军,虽是百战之躯也不由感到了阵阵头皮发麻。

此时的函谷关,常驻的守军达到了三万五千人,再加上从河西各个乡县抽调来的民兵、公安和志愿前来协助守城的卸甲老卒,总战力已经接近五万。加上关隘市镇里居住的近万百姓,整个函谷关上下合计六万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函谷关作为一个军事战略要地,关上只有士兵,可现在函谷关作为秦国出入魏、韩等国的主要门户,不但驰道、驿站修到了关前,甚至在两关包夹原本用来当做军营的腹地之内也建起了一座专门用来服务守军的市镇。这个市镇的构想自然出自无敌,市镇里不但吃喝玩乐样样齐全,还设有数家拥有上百名女子规模以上的妓寨,专门用于解决守关将士的生理需求。

原先关内占地极大的军营.仓储设施也全部改建,自打上次无敌用超级无敌大将军炮将函谷关的堆土城墙摧毁之后,他就没准备将函谷关的城墙修旧如旧,而是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甚至是不惜让大咸阳的建设放缓而调集了大量的土制水泥和铁筋(钢筋的兄长),将整个关隘的城墙全部修成了铁筋混凝土的坚固堡垒,并将城墙的厚度和宽度大加,整个城墙的高度自然是超越周室规制的九丈高度,墙体宽十丈,对外的实心城墙厚度达到了五丈,对内的五丈墙体则全部建筑成kao墙连体的楼房,用以安置将士和储备各种物资。

并且,鉴于无敌对那种守军守城.时需要用盾牌搭建盾墙防御箭矢的行为感到深恶痛绝,因此城墙顶上也由原先的开放式环境转换为全封闭结构,开有专门的射击孔和擂石、滚木施放口,以及专门用来对付攻城云梯和蚁附战术的拍杆、拒木跟火龙炮发射口。

用固若金汤来形容现在的函.谷关可能不算太过分,虽然无敌也有至少十种办法能在短时间攻破,但放眼天下各国,便是孙膑亲临、庞涓再生也只能是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的居多。

所以,嬴黎看着城下黑压压的魏国士兵头皮发麻.的原因不是他害怕恐惧魏人,而是对这次攻城不知道又要有多少魏国青年儿郎枉死城下的战争感到厌倦。

来至城下的龙贾也发现了函谷关上的变化,棱角.分明高耸入云的城墙非昔日可比,整个用混凝土预制板包起来的城头上既看不见人影,也没有旗帜。尤为可怖的是秦人不知用什么方法,竟是将整个关隘的墙体全都涂成了黑色,远远望去不但没有丝毫生气,甚至晃眼间会让人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座关隘,而是一个伏在地上伺机噬人的大怪兽。

二月初六,魏军抵达关下,按照惯例给关上射去.一封檄文,这次魏国也不搞什么十大恶和什么十大罪的说辞,羊皮檄文上就只有四个大字:还我河西!

嬴黎接到这份.檄文的时候,当真是哭笑不得,自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起,这河西就是秦国的。到了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国魏文侯要称霸,这才任用吴起出兵攻取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

魏国位于今山西西南、陕西东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区,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强国,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文侯执政后,任用李悝、吴起等贤臣名将,对国家与军队进行改革,使魏国日益富强。

吴起在魏国推行征兵制,选练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其“武卒”能全副武装,带三天的粮食“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这个时候魏文侯听取吴起谏策,认为魏国想要称霸应该向西发展,夺取秦国东部河西之地。

秦国虽然是当时唯一的西部诸侯大国,但因内部权力之争,频繁更换君王,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统治,亦未完成社会变革,虽有东进之意,但军事实力弱于魏国。大将军吴起采用了先在河西站稳脚跟,再大举进攻扩大战果,最后巩固占领地区的战略。周威烈王七年,魏军首先在河西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修筑城池,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秦国随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修城。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击败秦军,继续筑城,进行备战。秦军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外扩张。

周威烈王十三年(前413年),魏军准备完毕,开始向河西秦军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地(今陕西华县西南)附近,大败秦军。十四年(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驱其民而占其地。十七年(前409年)魏军经过三年休整,再度发起进攻以扩大战果,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临晋(即王城,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东南)两城邑,并在临晋筑城。十八年(前408年),魏军复克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邰阳(又作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两城邑,亦在洛阴筑城屯兵驻守,

至此,魏军已尽占河西之地。秦军则节节败退,至洛水沿岸修筑防御工事, 并筑重泉城邑(今陕西蒲城东南)以防御魏军,阻其继续西进。

而现在当秦国收回了河西之后,魏国却喊出了“还我河西”战争口号,怎能不让嬴黎哭笑不得?

当下,嬴黎也取来一张羊皮,也挥毫写了四个大字作为回话:有胆来取!

当夜魏军扎营城下自不待表,城上秦军一如往昔那般灯火管制只是将战备等级提高到了三级。十日前,当魏国大军开拔动身向函谷关杀来的消息传至关下,嬴黎便组织城关市镇内的百姓旅客全部向秦国内地转移,除掉极少部分愿意留下的百姓外,此时的函谷关内已经没有一个闲杂之人。

守军的营房都在城上,城关内的民居目前已经全部改成营房,供各地增援的民兵住宿,储备局中存有可供五万人食用半年的粮食和各种补给品,其中最多的就是由咸阳吴氏食品厂生产的野战压缩干粮,这种由面粉、肉松、盐、糖、奶粉以及少量药材合成加工的压缩干粮自然是无敌的专利,以及用牛羊肉和羊肠制成的火腿熏肠和各式拖水蔬菜干。

可以说,虽然这些粮食和补给品以半年的量计算,但这些物质储备足够关内的五万守军坚持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更别说无敌还让嬴黎秘密开凿了十口深达五十余丈的深井,并且将前的护城河给全部填埋,建成了阶梯式的混凝土金属地刺阵。又说魏军,函谷关内的粮食储备数量多少龙贾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这整体漆黑布满机关的关隘城墙和关前嶙峋的怪石和裸lou在怪石身上尖利的金属刺。这些机关他自然是首次看见,先说摆在关前三百余步空地上的怪石,怪石裸lou出地点的大致都曾多面锥形结构,每个石桩有三至六个不等面,每个面上都有裸lou出来的金属刺。并且这些石桩在关前看似杂乱摆放,但却内有锦绣,可以极大的阻挡士兵向城前突进的速度。

而关隘的城墙上也是机关丛丛,整个墙体高达九丈的高度自不消说,可秦人不但将整个城头包了起来,还在两丈以上墙面开了许多小口,从城下看去自然看不出详情,但龙贾知道其中必有玄机。

是夜,龙贾派军士悄悄潜至城前,想要搬一块怪石回去研究,却没想这怪石竟是深埋地下,足足挖了大半夜才将挖走了一块全长近两丈,埋入地下足有一丈二尺深的怪石。见此状况,本就没打算从正面攻破函谷关的龙贾立即放弃了破坏怪石阵的想法,不紧不慢的用三天时间搭建营地,并且费时费工的从三十里外砍伐用于制造云梯、箭楼的木材,到了二月十五这天,风向偏东,大利魏军,龙贾辰时初刻升帐,二刻点兵,三刻出营列阵,叩关攻城!

】@!!

()

第316章 与民兴利第262章 大发其财第85章 八宝奇宴第123章 歃血盟誓第101章 天之所欲第301章 过河拆桥第302章 齐伐鲁宋第110章 墨子出山第118章 魏卬谋国第127章 国事荡荡第61章 霖雨绵绵第102章 人为刀俎第16章 门客三百第280章 来兮归去第13章 割地求和第57章 初试锋芒第217章 天赐嬴球第112章 瓮中之鳖第48章 烽烟骤起第258章 险失良才第38章 时机未至十一塑国筑鼎第224以逸待劳第42章 奇才景监第279章 荣归故里第120章 乘风归去第10章 风起云涌第67章 国后妙计第223章 围点打援第55章 邀战荒原第230章 楚国屈氏第263章 列国态势第266章 暴君死来第147章 烈火焚城第92章 屁民天下第27章 血战山村第256章 免贵姓嬴第84章 以酒论国第300章 灭国谋城第159章 无敌将军第169章 悉随尊便第180章 天公地道第230章 楚国屈氏第47章 武器革新第279章 荣归故里第34章 生态农业第64章 惊天之变第284章 祠祝钟离第193章 新法国策第156章 秦风劲矢第205章 一鼓而下第150章 战地鸳鸯第116章 垒谋叠计第27章 血战山村第53章 单于太子第22章 公子佃农第15章 人殉恶母第127章 国事荡荡第292章 大秦箭阵第13章 割地求和第136章 强秦九策第155章 叩关城下第237章 功臣归来第311章 半渡狂击第137章 农商为本第168章 吞或不吞第138章 东出武关第163章 简兵卸甲第164章 赳赳老秦第274章 邯郸惊变第316章 与民兴利第48章 烽烟骤起第23章 风水宝地第196章 郿县白龙第103章 稷下学宫第215章 周第24章 献女待客第146章 奇袭大梁第87章 顺天逆天第235章 科技强秦第10章 风起云涌第114章 天舟已成第170章 廉政公署第252章 一鼓而破第6章 有我无敌第56章 战前会盟第183章 背蜀献国第272章 赵姬多情第150章 战地鸳鸯第66章 与子同袍第126章 赤王降世第147章 烈火焚城第164章 赳赳老秦第26章 君已入瓮第220章 筑鼎塑国第11章 嬴玉公主第99章 不死不休第167章 大秦九数第261章 沃野阳春第188章 蚕羌蚕劼第124章 四部九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