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准备背锅的文臣

朱慈在御案之旁逡巡,听着王家彦的言语,暂时没有说话。

以科举未开端的改革,必然掀起一场比李自成和建奴入关还要巨大的斗争。

赢了足以扫平国内的一切障碍,大明开往近代化的航道将一马平川,再无阻力。

输了,当然一败涂地,以往所付出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成功的概率,估计只有40%

科举的改革,触碰的是儒家的红线,这一点,不但朱慈有所心里准备,怕是整个朝会上的许多大臣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有些人或许觉得这样改革就是智障,纯粹是舍本逐末,这并非依靠口才就能改变这些老顽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

而有些人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着想,怕朱慈触碰到国内动荡的红线。

所以,大体上,无论是忠奸,都不觉得这次改革有实行的可能和必要。

但是这就是一场赌注。

朱慈有没有这个必要赌,或许并不值得。

或许学着嘉靖万历天启一样,在幕后边嗨皮边关注着朝政远比朱慈如此浪翻天的操作要稳妥的多。

什么都不做,只等着西学东渐逐渐推行,几百年后,大明并不会落后西方多少。

但是对朱慈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耐心。

御案之上,还有着一张的简陋般的世界地图。那是昭仁徒手描绘的送给了朱慈,被小心翼翼的珍藏在这里。

每天上朝都能看的到,一遍又一遍。

那些被小心标注起来的两个小人,乃是昭仁小小的憧憬。

只是她那小脑袋中,似乎还没意识到,这样的梦想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大明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踏足这些地方。

一二百年之后,随着逐渐的西学东渐,大明朝的臣民必能以足够骄傲的姿态游历世界。

但……对目前的大明来说,哪怕是前往本子国都凶险莫测。

毕竟大明还不足够的强大。

留给朱慈的时间并不多,穿越者也只有他一个人而已,能够以超前的眼光看待目前的局势,并做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这只有朱慈自己能做到。

如果没有大的动作,怕是直到朱慈死掉,也看不到大明威服四海的一天,更扯提有足够的力量,让昭仁能够实现儿时的愿望。

改革,那就是要说干就干,不惧风险,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犹犹豫豫的妥协,并不是朱慈的风格。

这么强势的改革,大明必将经历伤痛,甚至还会流血。

但是对于大明这个小姑娘来说,如果不经历流血,又怎能成长为真正的女人。

朱慈不断的在被感冒死的边缘试探。

“百官代天子牧民于天下,若百官无德于民,又如何让百姓倾心归附于圣上?”王家彦,也豁出去了,继续劝说道。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你皇帝把蛮夷比作疯狗,必须以刀子对待,咱们也认了。

但对内的话,总不能也用刀子是吧,还需要用俺们儒家的那一套,用仁德对待不是?这你总不能强词夺理吧。

朱慈拿着刀柄敲着御案,让下面的大臣肃静。

“那为何百姓仍然接二连三的造反?”朱慈问道。

“百姓之所以反,乃是为官者无仁无德所致,若是以德臣而委之,则必无事端。”礼部员外郎出班言道。

似乎很有道理,也正切中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其他人也点头称是。

“是么?王尚书,你可以告诉真,当初陕西因何而乱?”

“陕西民乱,乃是关中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无食……不得不……”

王家彦,本来只是规规矩矩的回答,只是刚说到一半便说不下去了,此时他似乎意识到了朱慈为何问起这个事情。

而他这样就事论事的回答,恰恰和他之前所列举的儒家思想所悖论。

“那你告诉朕,河南之变又因何而起?山东呢?北直隶呢?”

“说啊!”朱慈怒斥道。

“微臣……微臣!”

“干旱,蝗灾,水灾,毫无例外,百姓们不归附朕,不是为官有没有有德行,而是因为他们吃不饱饭而已!”

“为何吃不饱?没有粮食!”

“粮食!”

“这才是国家安定的根基所在。”

“国家强盛,则粮丰刀利,仅此而已。”

“朕不管你熟不熟读圣书经义,谁能让大明的粮食喂饱更多的人,谁能让大明的刀子更加锋利,这样的人,才是大明需要的人。”

“科举事关国家取士,也应以此为纲。”

朱慈着重的阐述了他最终立场,驳斥了文臣对于经书教义的维护。

或许,儒家的思想并非那么不堪,在某些意义上能够统治中国几千年,也有他的精粹所在。

然而再精粹,也实在阻挡了朱慈改革的脚步,就像后世的外语一样,有用?肯定有用,但是抬高的过了,必然将人才压制的扭曲起来。

儒家被抬高了几千年,要摔,必须摔的彻底,才能真正的让大明脱胎换骨。

就像后世的太祖一样,彻底打碎旧世界。

当然,这一切都从科举开始,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已经难以预料。

但是,既然已经做了,便没有回头的可能。

众臣或许被圣上说服,也或许没有,但在经过了如此惊心动魄的朝中争辩之后,众人也最终没有反对的声音。

表面上臣服于朱慈的决策,但心里想的,那谁也不得而知。

朱慈并不在乎,还说的也说了,该声明了也声明了,包括向其他人用特别的方式解释之所以改革科举的原因。

如果,还有人敢于跳出来,那也只能利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人道主义毁灭。

“既然诸位都觉得改革科举为妥,那此事便如此定了下来。”

众臣们突然觉得圣上有些不要脸,他们只是不敢表态而已。

“朕自登极以来,诏书从不过诸位,以至诸位拳拳为国之心,难以报效,朕实心中有愧。”

群臣们懵逼,早已被主宰的他们第一次听到圣上竟然说出如此的话来,颇为感动。

您老总算意识到了自己刚愎自用了吧,放权,放权,快放权,俺们早已饥渴难耐了!

不过群臣们等到的并非是朱慈的放权,而是一份诏书,被朱慈举了起来。

“所以朕琢磨着,这份科举改革的诏书,由诸位百官联合署名,用以诏告天下。”

妈的!

你他妈怎么不去死!

第一百三十一章 笼中之鸟第二十二章 京城诛奸侫(十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沈阳城的曙光第三百六十章 嗅到的机会第三十五章 天下之牛耳(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人声第二百五十二章 啪啪第三百四十四章 暴跳的李岩第一百八十九章 陷入绝境的北京城第三百七十七章 雨与枪第四百一十七章 秦良玉的应对第三百九十六章 利益至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人设崩塌第七十五章 灭杀粮商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慈的回复第四百九十三章 这就对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英烈第七十一章 以暴制暴第三百六十三章 杀降上瘾的张煌言第三百四十六章 请命第六十六章 太监和锦衣卫的争执第四百一十二章 头疼的锦衣卫第二百四十二章 反攻前的准备第三章 说服王先通第四百二十九章 北事又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准备卖队友的济尔哈朗第三十六章 天下之牛耳(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风动第一百二十三章 议价第三百八十七章 有点懵逼的石柱小朋友第一百七十七章 一箭射出大结局。第三百一十六章 蓄势待发第三十一章 至高的力量(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从第二百三十章 扮猪吃虎阎傲天(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镇江外毛家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广宁,屠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何去何从第五十一章 稳定京师(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地第三百七十二章 两败第四百九十九章 回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条约的执行第三百六十二章 取潼关第四百九十八章 轻松搞定第四百五十七章 准备第四百七十七章 准备开团第四百四十八章 抑郁的孙之獬第三百零五章 左良玉和李岩的对峙第四百九十三章 这就对了!第二百六十章 汇师第三百九十五章 抓奴进行时第三百四十章 张煌言杀降计(中)第三百五十章 袁承志和刘宗敏第二百零三章 扑街的大玉儿第八十四章 沙河之畔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得不的牺牲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尾第四百九十三章 这就对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硬仗第四百六十三章 临春第八十七章 焚烧着的世界第三百八十六章 做不到啊做不到第四百二十八章 我又来了第五十三章 政事决议(一)第五百零九章 兄妹(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酒后第二百八十三章 孝陵卫的想法第三百五十三章,从京城到楚雄第三百零四章 理工男的冬天第二百五十二章 啪啪第四百一十一章 不得不的牺牲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军动静第三百一十四章 去儒奉汉第五十八章 全力生产(二)第四十三章 收民心(三)第二百四十一章 定策山东第五百章 到家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抓捕进行时(1/3)第四百二十六章 缅甸和沐天波第五十六章 政事决议(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胆大妄为第四百六十章 尼布楚条约第一百四十八章 燎原的怒火第一百二十五章 山东第一百九十八章 屈膝的满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狮子大开口第六十九章 认知不协调第四百八十四章 乘胜追击第三百四十三章 被灭杀的二十万降军。第二百零四章 醉人的芬芳第四百四十九章 求生欲第二百四十六章 虎山口之战第十八章 京城诛奸侫(七)第七十七章 决战前的宁静第一百五十九章 阵亡与受伤第二十九章 最后的清剿(六)第四十九章 稳定京师(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头疼的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