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体证

八十七、体证

所谓体证,是依经明义,体悟了佛法第一义指:本自具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量无相。 体悟了,人还是那个人,并非变成非人,圣凡不二。 反而是未证言证者,把自己变成了人不人、神不神、鬼不鬼了。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是指悟者离识的圣量。 体证也只是登地而已,并非菩萨摩诃萨。 从一地至佛有十二阶次。 体证了也只是破无明,知归趣。并非一蹴而就。去除掉无明习气还有漫长的过程。

--------网友巴山马洛

我们的觉知就像是一片开阔的天空,而包涵在这份觉知里的所有内容--思想、情绪及各种心态--就像是过眼云烟一般......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然而只有亲身体证每一个当下的身体实况,才能真的领悟到这一点。

如果检视一下所谓的“实修生活”,那个会一再出现的字眼就是“体证”。然而体证到底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替它下个定义,或是详加描述一番?

不幸的是,体证很难被妥当地描述,也很难下定义。我们必须从内心里领会当下活生生的实相。一开始很可能会认为体证就是去体察某个特殊的觉受,譬如呼吸。我们可能会聚焦于吸气时鼻子所感受到的凉风,或者一呼一吸时上半身的升降感。这种专注于呼吸的觉察方式,能够让我们落实到身体的实况。回归到身体的实况,令我们脱离了转动不停的心智次元,并且提供了亲证的滋味。

然而体证是无法被化约成简单的身体觉受的,虽然我们必须从身体这一端开始觉察起,然后才能朝着更深更广的体证过程去前进。通常在身体上进行觉察时,我们可能会经验到所谓的三摩地,这是一种完全融入于客体的专注状态。你完全聚焦于呼吸、烛光或某种声响(譬如梵唱或音乐),有时甚至会因此而失去自我感。但是我要再强调一次,这些专注状态只是初阶的境界,它们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们能够让我们落实到当下身体的实况,而不再继续妄想。不过就体证而言,这些境界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它们会将真实的人生排除于外。体证永远需要觉醒和觉察,如果我们只融入于过度狭窄的感官觉受,是不可能觉醒和觉察的。

三加三默观练习

对于达到所谓体证的觉知状态,许多人已经发现三加三的默观练习很有帮助。这项修持的方式如下:将三种不同面向的感官觉受同时纳入你的觉察,然后将它们保持在三次完整的出入息里。举例而言,你可以先觉察自己的一呼一吸,然后一边觉察呼吸,一边体察自己的双手安放在腿上的触感。接下来你一边维持住对呼吸和触感的觉察,一边则开放你的觉知,将周遭的声音也一并纳入。然后将这三个不同面向的觉受安住在三次完整的呼吸中。

为了体会到三加三的滋味,不妨试一试下面的步骤:首先将觉察力放到呼吸之上,不过你必须确定你是在感觉呼吸的真实质地,而不是在脑子里想一想你在呼吸就算了。接下来开始纳入空气在肌肤上所造成的感觉,感受一下空气的温度和质地,然后一边维持住对呼吸和空气的觉知,一边将觉知扩大到对整个身体姿态的觉察。在三次完整的一呼一吸中,将呼吸、空气和体态纳入觉知里。

这项练习可以来回做上几次,焦点也可以有所变换:譬如你的脚,你的头顶,你的嘴巴、背部和臀部。你可以利用眼前的景象(形状、色彩、阴影),任何一种身体上的紧张感或强大的觉受。重点就在拓展我们的觉知,落实到身体的实况,维持在这种状态而不落回妄想。将觉知导向三个不同的面向,我们会因此而更完整地体会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一开始进行这项练习会有些困难,但如果能不断地进行这项练习,觉知的范围就会逐渐拓宽。到了某个时刻,你可能会突然跳进“目睹”的空间,那时你就不再全然认同我们惯常的那份自我感了。

在这种更宽广的目睹中,你会清楚地注意到周遭的一切,但是又没有特定的目标。任何一个出现在我们的觉知和观察之内的东西,都会被我们注意到。这时我们就不再刻意主导我们的觉知,譬如数息或进行三加三的练习。我们的觉知开始从某个焦点转移到了另一个焦点,甚至能同时觉察到好几个面向。我们从一种清澈而警醒的状态来目睹感官所及的世界,但是又不执著于这些面向,这便是所谓的“体证”。

远离妄想

学习者时常被不同的名相所困扰,以下的问题时常会出现。譬如,所谓的观察者是什么?观察者和目睹是相同的,还是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目睹或观察者其实都不存在,这些名相只不过是用来形容觉知在拓宽中的不同阶段罢了。当我们开始觉察自己的时候,就好像有一个观察者跳出来在看自己,不过那种状态仍然有一股强烈的自我感。一旦进入目睹的阶段,我们就会经验到祥和与空寂,自我感也会减低,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和自己的经验是疏离的。事实上,处在目睹的状态,我们往往会有强烈的存在感和连结感,不过这样的描述仍然是一种空泛的理论,重点还是在于用心体证。

体证的重要性之一便是,我们越是能亲身体察,就越不会陷入妄想。反之,越是陷入妄想,就越不能真的体察。因此,标明念头便成了体证最重要的方法:只要对自己的念头深信不疑,我们就会被锁在心智的次元而脱离了当下的身体实况。

如果练习自我观察和标明念头,我们也许会发现念头经常和日常行为有直接的关联。譬如说,我们基本的行为策略如果是想要掌控,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思想也总是在计划着什么,即使静坐时仍然在延续这样的对策。这并不是一种巧合,因为如果害怕事情会一败涂地,我们一定会竭尽所能不去面对这份恐惧。我们甚至会在静坐的时段里迷失于未来的计划中,借以逃避那份对失控的不安。修行就是要努力认清这种心理动力的过程。因此,每当我们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时,就要立刻标明我们的念头,这样才不会迷失于其中。对这些思维模式变得熟悉之后,只需要给它们加上计划的标签,就可以回来觉察身体。心中的计划至少有一部分是想要掩盖这份不安感,一旦发现到这一点,我们就回来觉察自己的身体,试着去体验那份不安。只要不迷失在思维活动里,会比较容易体验到那个时刻的不安。

如果你在静坐时总是花许多时间幻想,那么你能不能看到这些幻想都是一些追逐快乐、躲避焦虑不安的模式?如果能清晰地见到这一点,就要立刻在这些念头上加个“幻想”的标签,然后回来觉察身体上的这份不安感,并且认清是它促成了想要逃避的欲望。如果你时常迷失在你编织的剧情里,并且重复地在心中编织出一些对谈,那么你能不能看得出,这些思维模式其实是要竭力逃避被忽略或是被轻视的恐惧?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就应该在这些念头上标明

“对谈”或“戏剧化倾向”,然后回来觉察身体上的那些小坑洞,并且看到从这些妄念的小坑洞里生起了想要被肯定的需求。

------- 节选自爱兹拉·贝达著  胡因梦译《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第四章

农历小年。

缆镇到处弥漫着过年的气味。

裘家祖坟里多了一个裘习义。裘习义的坟头没有任何东西,空空如也,一如裘习义生前的贫困。

钱贝柔老师开始考虑接班人的事,她定了三个标准:一、会古琴。二、亲人。三、懂自己。

一个一个人去放电影。

去与苍梧先生商量,被苍梧先生讥笑:丑老师,我老苍梧十年前就把一切安排好了,我现在财产一无所有,精神很富有,哈哈哈!

永安福利院老院长去世了,永信女送别她,如同自己的父母。上面要永信女当院长,永信女拒绝了,最后上面一个官员兼任了,那人一年只来二次,头尾各一次,具体还是由永信女管。

季贵雄很佩服:还是老婆厉害!

永信女白了他一眼:这位置是要去上面要饭的,你老婆不是要饭的料!

季贵雄大悟!

方文业的女儿方普洱从京城大学放假回来,不喜欢吃方文业做的菜,一直吃外卖,刚开始方文业不理解,后来慢慢想通了,女儿方普洱是个音乐硕士生,有她自己的理解。

方文业骑了五年的电瓶车终于寿终正寝,方文业问了好多地方,都说旧车可以卖三百元。

以旧换新,也好,正如这个世界!

六十三、水姑二十、医馆三十一、红艳七十一、斋天十八、柔顺九十九、封锁五十、秀椒四十九、图飚八十二、责善五十四、扶弱三十九、楠楠二十二、苍梧九十二、听闻四十四、筱颜八十三、明心九十五、春节九十八、学习五十一、钱坤八十七、体证二十二、苍梧八十二、责善十九、钟鼓二十三、丫头九十、选择六、摩诃五十、秀椒六十、因缘七十五、信用十三、夕阳一、楔子二十、医馆八十五、反省三十五、阿三八十八、雅迪四十九、图飚六十、因缘五十九、骨肉四十九、图飚八十七、体证二、年谱九十二、听闻六十九、素食三十四、培训五十二、雅霜四十二、谷览二十、医馆三十二、足浴十三、夕阳四十五、尚豪四十四、筱颜十四、古琴三十九、楠楠八、易安二十八、滇南八十六、引导二十九、铁凤七十九、立志九十四、除夕八十八、雅迪四十、布雏二十一、雁栖九十九、封锁十四、古琴二十、医馆二十九、铁凤九十四、除夕三十二、足浴六十九、素食六十六、家庙五十五、华鸿六十一、语婷八十三、明心五十一、钱坤七十二、腊八六、摩诃十三、夕阳十五、无为二十九、铁凤四十一、达舫十七、旅游十二、奉粥四十六、牡丹二十三、眼镜六十二、遗存八十五、反省八十三、明心九十五、春节六十九、素食六、摩诃三、代嫁四十二、谷览十三、夕阳四十二、谷览四十、布雏六十四、美雄十三、夕阳三十六、宝莲七十七、验照一、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