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9章 虚伪二字的可怕

寇季给狄青、杨文广二人写好了信,拿着信出了书房,准备找寇忠派人送去保州。

刚出房门,就看到了一个人影在院子外的月亮门下晃荡。

仔细一瞧,却是他祖父寇准。

寇准一手背负身后,一手揪着胡须,在院门口不停的踱步。

他几次迈腿踏进了寇季的院子,又几次退了出去。

似乎在犹豫、踌躇。

“祖父?”

寇季主动迎上前,看着寇准一脸询问的神色。

寇准脚下一顿,收回了揪着胡须的手,灿灿的道:“你刚才说的那番话,有几处老夫想不通,所以想过来找你问个清楚。”

寇季刚才在寇准书房里,并没有把话说透。

有几处问题,寇准怎么想都想不出头绪,所以才会找上门来,找寇季问一个清楚。

“祖父屋里请……”

寇季做了一个请的收视,随同寇准进了自己的书房。

坐定以后,寇季疑问道:“祖父有何疑惑?”

寇准四平八稳的坐在椅子上,抚摸着胡须,拧着眉头,沉吟道:“老夫始终想不通,为何你会说寺庙、道观里的田产是最难收回的,反而曲阜孔家的田产是最好收回的?”

寇季并没有急着回答寇准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祖父是如何看待这两者的?”

寇准认真的道:“老夫以为,寺庙、道观并不能左右朝局,下手处理他们,他们翻不起什么大浪。反倒是曲阜的孔家,跟读书人关系密切,一旦对他们下手,天下的读书人只怕不会答应。”

寇季笑道:“那祖父可就想错了。天下读书人之所以跟孔家关系密切,那是因为他们学习的圣人文章,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学习的圣人文章。

只要他们沾上了孔家,就能在士林里博得一个好名声。

以后不论是参加科举,还是混迹仕途,都能借此跟上官表示亲近。

归根结底,读书人所求的还是仕途。

祖父已经加开了三年恩科了,再开三年又何妨?

只要祖父您愿意开恩科,就算您把曲阜翻一翻,读书人只会一门心思的为恩科做准备,哪有心思去管孔家的事情。”

“可朝堂上的百官……”

寇准仍有顾虑。

寇季咧嘴笑道:“朝堂上的百官们自身难保,哪有心思去管孔家。”

“自身难保?”

寇准一脸狐疑,暗自思量了一会儿,盯着寇季恍然大悟,“你跟官家背地里在谋划百官?你们二人要给百官找麻烦?”

寇季缓缓点头。

寇准抬手指了指寇季,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有点怀疑,朝堂上目前的变局,都是寇季一手算计好的。

先是通过揭穿军制糜烂的问题,促使朝廷开始裁军。

然后在朝廷裁军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又引出了土地兼并、土地侵占的问题。

朝廷想要解决土地兼并、土地侵占的问题,就绕不过百官。

面对百官拦路,朝廷还没想出对策,寇季又提前布局,算计了百官。

一环套着一环,像极了圈套。

“摊上这么个孙子,老夫心好累啊!”

寇准心里感叹了一句,缓缓起身,背负双手,往外走去。

他原本还想问一问寇季,寺庙、道观为何会是阻力最大的那个?

现在却不想问了。

寇季神色古怪的看着寇准离开了自己的书房。

他有些不明白寇准在离开以前,指着他长吁短叹的是什么用意。

不过他也没有细想。

在寇准走后,他就出了书房,去找寇忠。

刚出了院子门,就看到了寇忠小跑着到了他面前。

不等他开口,寇忠率先开口道:“小少爷,张元回来了。”

“张元回来了?”

寇季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闪过一道喜色。

“快带我去看看。”

寇忠带着寇季,七转八转到了府上的一座偏院。

张元就在偏院里的桌上,正在胡吃海塞。

他身穿着一身粗布麻衣,手里捧着一只肥鸡,在大肆咀嚼,身上毫无读书人的气质。

更像是一个饿极了的乞丐。

寇季进入到了偏院以后,张元狠狠的咬了一口鸡胸肉,丢下了被他啃的只剩下了一半的肥鸡,快步走到了寇季面前,躬身道:“小人张元,见过小少爷。”

张元嘴里含着鸡胸肉,说话有些含糊。

寇季并没有因此责怪他,而是追问道:“事情办得如何?”

张元呲着牙,油乎乎的嘴裂成了一个八字,笑呵呵的道:“小少爷放心,事情已经办妥了。”

寇季满意的点点头,笑问道:“佛头山的那些土匪不好对付吧?”

张元一脸疑惑的道:“挺好对付的啊。那些人被新平县令惯坏了,已经无法无天了。小人只是稍稍透露了一下,说官家为了给太后庆寿,钦点了清凉山下的应福寺为庆寿寺,并且拨了十万贯钱财给应福寺,让他们修缮寺庙用。

那些土匪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疑有差,嗷嗷叫着杀向了应福寺。

如今应福寺已经沦为了一片焦土。”

寇季闻言,脸上的笑容有所收敛,寇忠嘴角抽搐了一下。

二人对视了一眼。

寇季从怀里取出了两封信,递给了张元,吩咐道:“休息一晚,明日跑一趟保州,把这两封信送给杨文广、狄青。

信送到了以后,先在保州待一段日子。

等到鱼游伤势痊愈了以后,你跟鱼游一起返京。”

张元听到这话,先是愣愣了,随后什么也没有问,收下了寇季递过来的信,答应了一声。

寇季拍了怕他的肩头,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离开了偏院。

刚出了偏院没多久,寇忠小跑着追上了寇季,苦着脸道:“张元那厮还真是大胆,给太后庆寿的庆寿寺也敢动。

一旦消息传到了汴京城,肯定会朝野震动。

到时候不光是官面上会派人去查,皇城司的人估计也会倾巢而出。

难保不会查到他头上。”

寇季点头道:“我也有这个担忧,所以才派他去保州跑一趟,避一避祸事。只要他人不在汴京城,就不会有麻烦。

刘美欠我一个大人情,他绝对不会看着这种事情牵连到我寇府头上的。”

顿了顿,寇季笑道:“虽说他此行惹了一点小麻烦,但是却完美的完成了我交代的任务。我还担心他闹出来的动静不够大呢……

如今庆寿寺被毁,谁也瞒不住这个消息。

谁也不敢瞒下这个消息。”

寇忠听到寇季这番话,松了一口气,缓缓点头道:“小少爷心里有数就好。”

“现在应该喝两杯,庆祝一下。”

“不去看看向府的小姐?”

寇季侧过头,盯着寇忠打量了许久,黑着脸道:“要你管!”

寇忠愣了愣,摇头一笑。

……

翌日。

三更天。

寇季早早的起床,穿戴整齐以后,赶去上朝。

刚到了东华门门口,就看到了百官们急匆匆的往东华门内走去。

寇季所料不差的话,新平县的庆寿寺被土匪烧成了灰烬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汴京城。

寇季跨国了金水桥,到了垂拱殿上。

殿内。

赵祯黑着脸,高踞于龙椅上。

上朝以后。

不等寇准开口,赵祯手里捏着一本奏疏甩到了地上,板着小脸,恼怒道:“谁能告诉朕,朕钦点的庆寿寺,为何会遭了土匪的毒手?”

“新平县令在给朝廷的奏表上,口口声声说,新平县在他的治理下已经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那这伙土匪是哪儿冒出来的?”

“新平县毗邻的长武、永寿两县,皆没有这一伙土匪的踪迹。”

“你们谁能告诉朕,这伙土匪是哪儿冒出来的?难道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成?”

“……”

赵祯在垂拱殿上大声的咆哮着。

赵祯第一次在垂拱殿上彰显出了他皇帝该有的威严。

有能力阻止他的寇准,坐在椅子上在闭目养神,任由赵祯在垂拱殿上释放自己的怒火。

曹利用缓缓出班,硬梆梆的道:“兴许是其他地方的流寇?”

“流寇?”

赵祯盯着曹利用,怒吼道:“你当朕是三岁稚子?你堂堂枢密使,会不知道流寇过境是如何景象?他们若是流寇,为何不盯着新平县内的豪门大户,反而盯着应福寺呢?

难道朕钦点的庆寿的寺庙,就比那些豪门大户更显眼?”

曹利用被怼的说不出话,闭上嘴退到了一旁。

赵祯继续在垂拱殿上怒吼,吼了许久以后,见无人搭话,他才停下。

就在百官以为赵祯的怒火宣泄完了以后。

赵祯再次开口,“朕想起来了,前些日子的时候,你们,你们,还有你们,刚刚跟朕说过,新平县令是什么治世良臣,国之栋梁。”

赵祯指着当初赞扬新平县令的官员,谩骂着。

“其治下盗匪猖獗,也算栋梁?也算良臣?是朕瞎了眼,养了你们一帮有眼无珠的臣子,还是你们瞎了眼,分不清楚忠良?”

御史中丞出班,挺着腰杆子,朗声道:“官家,为新平县令加官进爵,乃是您的主意。臣等也只是顺应了您的心思。”

赵祯讥笑了一声,道:“照你的说法,这是朕的错?”

御史中丞不咸不淡的道:“官家有没有错,老臣不知。老臣只知道老臣等人无错。”

“呵呵……”

赵祯冷笑了一声,盯着御史中丞道:“那朕要你何用?我朝有官员多少人?数十万人。朕能盯着每一个人?朕想要知道下面的情况,想要知道下面的官员,也是通过尔等的耳舌。

朕被尔等蒙蔽,做出了错事。

尔等也不查证,就跟着朕一错再错。

那朕给尔等监察天下官员的职权,是个摆设?”

御史中丞一愣,硬着头皮道:“老臣也是为了顺应官家的心思……”

“顺应朕的心思?”

赵祯像是听到什么天大的笑话,哈哈笑道:“现在给朕说,顺应朕的心思。那你此前在朝堂之上,弹劾朕的时候,指责朕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顺应朕的心思?”

不等御史中丞开口,赵祯目光一冷,盯着他,质问道:“既然你要顺应朕的心思,那么朕就告诉你朕现在的心思,不知道你能不能顺应朕的心思。

朕想断了你的俸禄,将你罢官去职,你能不能顺应朕的心思?”

御史中丞脸色有些难看的拱手道:“官家尚且年幼,尚未亲政,满朝文武的升迁调度,还得有太师定夺。”

“虚伪!”

赵祯冷哼了一声,坐在了龙椅上,不再开口。

御史中丞的脸色,一变再变,双腿一软,差点没瘫坐在地上。

“官……官家……官家啊……”

御史中丞哆嗦着哀嚎了一声,噗通跪倒在了地上。

赵祯随口说出的‘虚伪’二字,对他而言,比杀头还可怕。

这两个字一旦扣到了他头上,他这辈子的仕途就算完了。

不仅是他,他的子嗣,也会因此被牵连。

皇帝能随便评价别人吗?

明显不能!

先帝在位的时候,柳永参加科举,先帝给出了‘属辞浮糜’四个字的评价。

自此以后,无论柳永参加多少次科举,主考官都不取他。

是柳永才华不够吗?

不是。

是先帝的评价的作用。

有先帝‘属辞浮糜’这四个字的评价在,除非当今官家开恩,不然他纵然考一辈子科举,也没有一个主考官敢取他。

赵祯在垂拱殿上评价御史中丞虚伪,可比先帝评价柳永属辞浮糜更严重。

“老臣……老臣没有对不起官家,更没有对不起江山社稷,官家为何要置臣于死地?”

御史中丞跪在地上,瞪着眼睛,颤声质问赵祯。

赵祯冷哼了一声,一言不发。

御史中丞看向了寇准,质问道:“太师总摄国政,就任由官家如此胡闹吗?”

满朝文武也看向寇准,想看看寇准如何作答。

寇准若是认可了赵祯的话,那御史中丞就死定了。

寇准若是认可了御史中丞的话,那赵祯或许会不高兴,但百官们却会因此松一口气,御史中丞也会因此得救。

寇准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假装沉吟了许久,才缓缓的开口。

“诸位都看着老夫作何?”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

第0596章 高处恭拦车第0972章 疯狂的吕夷简,发飙的李迪第0472章 君无戏言!第0630章 鸡贼的角厮罗第0488章 喜欢哭穷的角厮罗第1010章 大财主寇季,败家翁寇准(今晚一更,明天补……)第0555章 兵围西凉第0210章 除夕第0127章 再见刘美第0432章 又诱人又可怕的玩笑第0294章 婚事?第0618章 破铜台第0447章 尘埃……尘埃……第0361章 购马之事,尘埃落定第0865章 笑着流泪第1001章 最让人心痛的是铭刻在内心最深处的期盼第0965章 雷霆扫穴?第0786章 决定权在谁手里?!第0418章 曹皇后第0001章 此入汴京享富贵第0797章 臣天生独具慧眼!第0095章 垂拱殿(为‘終於有時間了’万赏加更!)第0116章 滚回老家去?第0292章 向家有采女?第0826章 骨中抽髓第0403章 坐收渔利第0393章 平凡而伟大第0835章 鸣炮!!第0829章 兵临幽州第0992章 遥远的西方局势第0811章 兵临!第0922章 解决问题的办法第0862章 让人绝望的大决战 (高考加油!)第0953章 用王安石的旧事教育王安石第0325章 以利诱之第0998章 名将的悲哀第0345章 大手笔第0837章 战争与瘟疫第0985章 寇季教徒第0122章 提刑衙门是非多第0329章 流民闹事第0255章 再坑耶律吴哥(卖萌打滚求月票!双倍月票即将开启!)第0564章 大宋的脊梁立起来了第0265章 告丁谓!第0221章 冷清的上元节第0471章 釜底抽薪第0746章 重启贾昌朝(今晚一更,明天恢复更新,抱歉!)第0244章 向敏中要助攻?(补‘星辰’欠更)第0725章 寇季在找死?第0040章 嫡庶之分第0487章 大宋最强兵马?!第0830章 一不小心,幽州城就……破了?第0578章 宰了寇季,法力无边?第0699章 问题的关键是生儿子?(两更一万二千七!)第0608章 西夏到底在谋划什么?第0326章 心不够硬的李迪第0096章 朝里有人好做官扬帆远航(二十二)第0579章 小心眼的赵祯第0047章 陆铭第1004章 两个狠人!第0978章 逐渐脱胎换骨的大宋(今晚一更,明天补……)第0325章 以利诱之第0780章 大理的名人第0432章 又诱人又可怕的玩笑第0079章 赵受益的亲近第1019章 天……塌了!第0309章 巨匠诞生第0728章 两府第0656章 逼迫西夏人主动挑起战事的办法第0183章 东风吹,火势变第0550章 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第0976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第0432章 又诱人又可怕的玩笑第0478章 下榻第0961章 铁律!!!第0244章 向敏中要助攻?(补‘星辰’欠更)第0378章 瞬息万变的演武第0019章 黄磷(为‘风中飘荡的蜀黍’万赏加更!)第0449章 終见果第0313章 以仕途换仕途第0210章 除夕第0389章 震惊朝野(今晚一更……)第0725章 寇季在找死?第0520章 等你们很久了……第0138章 把她许配给你如何?(4\\5)第0337章 寇季写给狄青的两个字(五更!两万字!搞定!)第1009章 行行复行行第0890章 一诏出,天下惊!(今晚一更,明天补……)第0080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为‘小邪恶的香蕉’万赏加更!)第0888章 数十万兵马齐聚一堂第0620章 铜台关血战第0520章 等你们很久了……第0416章 采女们的命运扬帆远航(十七)第0745章 朝堂骂战(今晚一更……)第0198章 变聪明了的寇礼第0301章 泄题第0107章 防火防盗防寇季第0555章 兵围西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