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8章 忧伤的赵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初生的时候,性子是纯净善良的,后天的学习和影响,让人发生了改变。

有人在后天学习和影响中,变成了大奸大恶之人。

也有人在后天学习和影响中,变成了忠勇果敢之人。

没有人生来就是坏的。

人之所以会变坏,全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别人灌输了错误的学问,又或者被身边的人影响,所以才变成了恶人。”

为了向赵祯讲明量才的重点,寇季不得不将《三字经》搬出来。

《三字经》乃是后人所著。

现在可没有出现。

毕竟,《三字经》中提到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的主人翁苏老泉苏洵,如今还不及弱冠之龄。

“人之初,性本善……”

赵祯下意识的重复了一下寇季说出的《三字经》。

心中量才的标准,有了一些动摇。

寇季见赵祯在思考自己说过的话,就继续说道:“丁谓初入仕途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不仅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反而还是少有的干才。

他外任期间,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建立了不少的功勋。

文治武功方面,皆有建树。

丁谓的履历卷宗,就在吏部存放着,回头臣可以让人拿过来,让官家好好的看一看。

丁谓在外任职的时候,是一个好官。

为何入了朝堂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呢?

就是因为朝廷的量才之法,有问题。

朝廷量才,重学识、重名望、重出身。

唯独不重视能力。

所以丁谓在外任职期间,屡立功劳,却没有得到升迁。

丁谓大概是发现了自己再怎么帮朝廷做事,再怎么帮朝廷立功,也得不到升迁。

所以就换了个法子,帮自己谋求仕途上平步青云。”

赵祯听到此处,脸色有些难看。

丁谓是他父皇在位期间出现的官员,丁谓帮朝廷立了无数功劳,却得不到升迁,他父皇是有责任的。

作为人子,听到自己父亲有错,他心里自然不痛快。

依照孝道,他不仅不能说他父皇的坏话,还得维护他父皇的名声。

但他却没有阻止寇季说下去,也没有因此降罪寇季。

因为寇季的话,入木三分。

已经明确的指出了朝廷量才的弊端。

他今日若是阻止了寇季说下去,以后说不定再也听不到如此的逆耳忠言。

寇季见赵祯脸色不太好看,略微咬了一下牙,继续说道:“丁谓立功得不到升迁,所以他认祖归宗,认回了那个比较有名望的祖宗。

丁谓有了有名望的祖宗以后,立马就得到了升迁。

他升迁到了汴京城以后,也没干什么利国利民的事情。

只是一味的欺上瞒下,借此平步青云。”

赵祯深吸了一口气,盯着寇季,迟疑的道:“是朕父皇的过错?”

寇季沉默了一下,他觉得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他看向赵祯道:“先帝以学问、名声量才,满朝文武自然纷纷效仿。”

赵祯听到这话,脸色更加难看。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官家登基时间也不短了。应该明白什么叫做上行下效。”

“朕……”

赵祯突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和寇季一起数落他父皇?

他做不到。

寇季说的句句在理,也有现成的例子在,足以说明他父皇在量才方面,有问题。

寇季见赵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大致能猜测到赵祯的心思。

寇季继续说道:“臣再给官家举一个例子。臣在吏部任职,曾经派人下去调查过各地官员,碰到了两位十分有趣的知县。

其中一位知县,在任职期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同一个闺中小姐,整日里躲在府上,吟诗作赋,精研学问,将一众政务,全数丢给了县衙里的佐官、小吏。

所以这位知县治下,经常发生佐官、小吏欺压良善的事情。

但让人意外的是,此人居然数次获得了上官的推举。

其原因就是此人在士林里有名气,肚子里有才学。

另外一位知县,在任上,每日都会走出府衙,去自己治下的县里四处走走,路遇不平,便为其伸冤。闲暇的时候,就会想尽办法,带着县上的百姓们,一起谋福。

在他治下,县上的百姓们虽然过的并不富裕,但是却没有人饿死,也没有人受到欺压。

让人意外的是,此人三迁知县之位,九年时间里,没有升迁一步。

其原因就是此人在士林里没什么名气,甚至跟自己的上官,交往也不怎么深。

臣曾经派人找他的上官询问他在任职期间的过往的时候,他的上官居然对他没有太多印象。

臣……”

“够了……”

赵祯咬着牙,打断了寇季的话。

他不想再听寇季继续举例了。

虽然他不愿意承认,但是在他心里,他父皇的名字,跟昏君两个字,正在逐渐靠拢。

他怕寇季再说下去,他父皇的名字就和昏君两个字重叠在了一起。

他父皇就算再怎么不堪,对他还是十分好的。

他不想让他父皇在他心里留下的英明神武的形象,破碎的一点儿也不剩。

赵祯深吸着气,强压着心头的不适,低声对寇季道:“你直接告诉朕,朕该怎么做就行了。”

寇季见火候到了,也就没有继续再破坏赵恒在赵祯心里的形象。

寇季说道:“官家不应该把目光注视到忠臣良将身上,也应该把目光放在那些奸臣身上。忠臣良将身上,有官家能够学到的东西,奸臣身上同样有。

官家可以从忠臣良将身上学到如何量才。

从奸臣身上会学到更多量才的方式。

许多大奸大恶之人的官员,初入仕途,都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

他们都是在仕途上,才变成大奸大恶之人的。

他们为何会变成大奸大恶之人,值得官家好好的追寻。

是朝廷做了什么,让他们变成了大奸大恶之人。

还是他们在入仕途以后,受到了什么影响,变成了大奸大恶之人。

都值得官家深究。

官家若是弄清楚了他们为何会变成大奸大恶之人,就能防微杜渐,就能对朝廷的一些政令,以及朝廷的量才之道,加以改正。

如此,才能让我大宋多一些好官,少一些奸臣。

如此,才能让我大宋政治清明,国力蒸蒸日上。”

顿了顿,寇季又补充道:“其实,太祖皇帝在位期间,定下的官员考核制度,还是很不错的。太祖皇帝十分重视地方官,知道地方官是朝廷的根基。

所以在派遣地方官的时候,十分慎重。

在调任地方官、考核地方官的时候,也十分严格。”

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得到了皇位,确实有些不地道。

可赵匡胤确实比那位被他抢夺了皇位的小皇帝,更适合当皇帝。

不论是平定四方,建立王朝,还是施政手段,都是十分厉害的。

赵匡胤深知地方官,是朝廷的根基。

所以对地方官的重视,远超其他的朝代。

县、州一级的地方主官,每一位在上任之前,他都要过问。

在上任之后,他还派遣了不少人,从四面八方盯着。

各地的通判,皆是他的耳目,为他帮助地方官施政以外,还帮他监督地方官,可以秘密的向他打小报告。

此外,他还派遣朝中重臣,兼任各地主官,对地方官加以约束。

包括御史台、三司,皆在帮他监督着地方官。

在地方官升任途径上,考核也十分严格。

在地方官升迁的时候,不仅考核他们的政绩,还得考核他们的风评,真真正正民间百姓给出的风评,而不是他的上官给出的。

当然了,他们上官的风评,也夹杂在其中。

但在其中的比重并不重。

此外,地方官调任的时候,赵匡胤要亲自审核,核准以后,才会准许其升官。

由此可见,赵匡胤对地方官的重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然而。

赵匡胤定下的考核官员的方式,赵光义继承了下来,但他并没有赵匡胤那么大的毅力,对每一任地方官都严加考核以后,才准予升迁。

不仅没有严加考核,还开了无数条口子,帮着他看好的一些官员,火速升迁。

比如寇准,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

寇准在中了进士以后,在外任职了两任知县,没有经立州、府历练,就火速的被赵光义召回了京中为官,一路平步青云。

再比如,酒鬼宰相苏易简,在外任职不满三年,就被火速召还回朝,担任了御史言官。然后一路平步青云,用了十二年,坐上了参知政事的位置。

赵光义开了无数口子,到了赵恒即位以后,口子开的就更大了,隐隐成了一种风气。

有学问、有才华、有名望的,又会拍马屁的,皆能火速升官。

有没有能力,他不在乎。

只要拍马屁把他拍舒服了,又或者能顺着他的心意,帮他求仙问道,那升官就是妥妥的事情。

参知政事一类的重位,也能随便委任出去。

北宋有名的五个大奸佞,北宋五鬼,全是他提拔的。

“呼……”

赵祯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脸上挤出了一个十分难看的笑意,对寇季道:“四哥的话,朕记住了。”

不等寇季开口,赵祯又道:“朕乏了……”

寇季见此,赶忙起身,拱手道:“臣……有罪……”

赵祯摇摇头,叹息道:“人常说,忠言逆耳。以前朕体会的不够深,现在終于明白了,忠言到底有多逆耳。”

寇季苦着脸道:“臣不该……”

寇季想再次认罪,可赵祯却打断了他的话,赵祯看着寇季道:“四哥的话虽然刺耳,但是句句在理。四哥也是为了朕的江山社稷,才不得不说出这番话。

错不在四哥,在朕。

是朕看的不够清楚,想的不够明白,才让四哥说出这些话的。”

顿了顿,赵祯又道:“四哥不必因为说出了这番话,担心会触怒朕。四哥不说的话,也许朕一辈子也看不明白。”

赵祯语气有些唏嘘的道:“四哥若是不说的话,满朝文武,没人会给朕说。他们会顾忌父皇的名声,将此这些话藏在心里,藏一辈子。

朕要治理天下,就得看清楚天下。

若是没人跟朕说实话,朕如何看清楚天下?

朕看不清楚天下,又如何治理天下?

就像是西域。

朕不了解西域的时候,朕和满朝文武一样,以为西域是不毛之地,没有可取之处。

可当朕了解了西域以后,才知道,西域并非不毛之地。

满朝文武说的话,作不得真。

朕的自己了解,自己看,才能分辨出其中的真伪。

四哥在让朕看清楚天下,在让朕学会分别真伪,朕该感激四哥的。”

寇季躬身道:“臣不敢……”

赵祯苦笑了一声,道:“可朕感激不起来,甚至还有点想和你打一场的心思。毕竟,你戳破了父皇在朕心中的形象,将父皇在朕心里留下的英明神武的样子,砸了个粉碎。

那是朕的父皇,朕的生身父亲。

他对天下如何,朕不想说。

但他对朕,真的好。

所以,朕听到了一些有关他施政的话,心里不痛快,你应该能理解。”

赵祯是真的没有怪罪寇季的意思,所以他将话说的坦白通透。

有怨气就是有怨气。

没有遮遮掩掩,坦白的告诉了寇季。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臣能理解……回头臣陪着官家打一场……”

顿了顿,寇季补充了一句,“臣不会留手的。”

赵祯一愣,哭笑不得的摇头道:“算了吧……朕习武也有三五年了,你却不习武,以前的你还能跟朕交手一二。现在的你,根本不是朕的对手。

你陪朕打,就是在讨打。

如今你也是一位国公,也是有身份的人。

朕若是将你打的鼻青脸肿的,你和朕脸面上都不好看。”

寇季苦笑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第0734章 流言惹人嫌第0778章 悍然出兵!第0409章 事出反常第0041章 西瓦子市第0461章 自作聪明第0379章 战而胜之第0751章 闯宫第0676章 君臣奏对第0442章 溜了溜了第0680章 少爷快跑,老太爷提着刀来了!第0762章 尽人事,听天命?第0774章 熟悉的气息(抱歉!今晚回来晚了!)第0966章 有人造反?!第0194章 张元吴昊?第0681章 双簧第0125章 劝谏第0274章 兰花苑第0285章 你在威胁我?(今晚一更,明天补,家里来了亲戚)第0291章 花钱也是一件困难的事第0591章 外交还可以这么玩?第0356章 交易?第0503章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第0132章 苏醒第0288章 天子亲军?!第0128章 说服第0164章 清君侧第0185章 寇季病倒了第0841章 气炸了的赵祯第0600章 这个大宋……有点暴躁第0762章 尽人事,听天命?第0103章 藏不住话的陈琳第1003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0408章 夏竦阴狠第0857章 送别第0907章 懂事的儿子,憨憨的爹第0149章 驱狼吞虎?(为‘茶么么’万赏加更……补更!)第0533章 人心贪婪第0935章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第0644章 乘胜追击!第0605章 被孤立了?!第0732章 小苏洵,你别跑啊!第0154章 推锅第0334章 及时雨第0412章 大胆推论第0172章 登基!发难!第0655章 斗智斗勇第0196章 张华入京第0958章 观人命运(今晚一更……)第0858章 整个大辽国已经乱成一锅粥了第0555章 兵围西凉第0034章 寇准的惊愕第0153章 猪队友第0227章 不服憋着第0636章 一次可悲的行贿,一次无奈受贿第0412章 大胆推论第0205章 刘娥服软第0411章 必有妖第0863章 惊世之举,最后的救赎第0144章 秘密(为‘茶么么’万赏加更……补更……)第0214章 吓不死你,那就坑死你(亨亨大婚,加更相庆!)第0790章 该杀之人!第0082章 凡人寇季?第0424章 寇准的退休生活第0321章 比水灾更可怕的是什么?第0822章 深入骨髓奴性第0805章 前所未有的战局第0824章 心生退意(有点事情要出去一下,今晚一更)第0203章 笑傲朝堂者,唯二人第0355章 赵元俨找上门第0944章 教化的重要性第0306章 来自于李老倌的算计第0237章 寇准是个狠人第0985章 寇季教徒第0176章 嫔妃之乱第0695章 李元昊千里送人头第0292章 向家有采女?第0135章 投石问路(求订阅!1\\5)第0446章 撞破第0739章 开科取士又闹妖?!第0806章 刘亨的处境,赵祯的心思第0115章 出仕(为‘Teddyyyyy’万赏加更!)第0865章 笑着流泪第0528章 奢侈的朱能,怂包的李元昊第0600章 这个大宋……有点暴躁第0929章 张狂的苏洵第1009章 行行复行行第0083章 匹夫一怒第0685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第0803章 寇卉:爹,我把赵润给打了第0798章 ‘恋家’二字的强大第0608章 西夏到底在谋划什么?第0723章 张美人……生了!第0186章 润物细无声第0011章 万花楼(求推荐!求收藏!)第0338章 快给我!第0758章 真相?!第0410章 谁算计谁?第0901章 班师回朝(一万八…………)第0923章 你们做好一起去死的准备了吗?第0086章 寇长生,疯赵恒(二章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