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3章 矛盾初显

以两位大长公主的性子,见到了赵祯为了她们罢黜了一位一等公的爵位后,还不得彻底抖起来,到时候少不了要借着皇家的名头,干出更多天怒人怨的事情。

等朝野上下的怨气形成浪潮的时候,赵祯就能顺势收拾了他们。

种世衡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没有多言,拱了拱手,离开了寇府。

种世衡离开寇府的当日,兴庆府内便发生了一件大事。

新晋一等公种世衡,跨马在街道上狂奔,冲撞了两位大长公主的车架。

两位大长公主喝斥了种世衡几句,种世衡回了几句嘴。

然后两位大长公主就哭哭啼啼的将事情闹到了御前,请赵祯出面作主。

兴庆宫后宫。

两位大长公主以泪掩面,在赵祯面前控诉着种世衡的罪行。

赵祯有点受不了她们两个哭诉的声音,揉了揉眉心,将她们二人扔给了曹皇后安慰,自己出了后宫,到了正殿。

正殿内。

种世衡躬身站着。

见到了赵祯以后,赶忙躬身施礼,赵祯橫了他一眼,没有多言,迈步又离开了正殿。

种世衡傻愣愣的愣在了原地,心里嘀咕了一声。

“难道……我被寇季给骗了?”

一时间,种世衡心里有些慌张。

脑子里开始胡思乱想。

种世衡的心思,赵祯不知道,赵祯阴沉着脸,出了正殿,走了没多久,听到陈琳禀告,说是寇季进宫了。

赵祯立马吩咐陈琳将寇季叫到了面前。

寇季见到了赵祯,施礼过后,不等赵祯开口,就低声对赵祯道:“种世衡服软了……”

赵祯略微一愣,盯着寇季道:“让他去冲撞两位大长公主,是你的主意?”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脸上的阴沉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笑容,“算他种世衡还有点忠心,他要是等到朕还朝以后再服软,朕也不会答应。

朕会让他难受一辈子。”

说到此处,赵祯盯着寇季道:“你帮他搭的这个台阶也很妙。”

寇季笑道:“两位大长公主既然觉得官家没有给她们足够的威风耍,那咱们就一次性将威风给足了。”

“一举两得……”

赵祯笑着点点头,问道:“种世衡都提出了什么条件?”

寇季坦言道:“没提什么条件,不过臣答应了他,调他入三衙担任殿帅。”

赵祯缓缓点头道:“他倒是洒脱,该放手的时候果断放手,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省的朕再费神,不错不错。”

“四哥且在偏殿里稍等一会儿,等朕处置完了种世衡和两位大长公主的事情,再过来跟四哥叙旧。”

“……”

寇季躬身一礼,赵祯留下了陈琳照看寇季,他独自一人回到了兴庆宫正殿。

再次看到种世衡,赵祯脸上毫无刚才的冷漠,反而多了一丝笑意,盯着胡思乱想的种世衡,点了点头,赞叹了一句。

“你还算不错……”

正在胡思乱想的种世衡,一听到赵祯这话,心一下就定了。

“可是……寇枢密入宫了?”

种世衡躬身发问。

赵祯没有隐瞒,笑着点点头。

种世衡心里彻底松了一口气,脑子里也不再胡思乱想了,他对赵祯深深一礼,郑重的道:“为官家分忧,臣义不容辞。”

赵祯点头笑道:“朕心甚慰,随后要委屈你一下了,还希望你不要埋怨朕。”

种世衡赶忙道:“臣明白……”

赵祯点点头,收起了笑脸,吩咐人将两位大长公主请到了兴庆宫正殿。

然后当着两位大长公主面,将种世衡的一等公爵,降到了二等,并且勒令种世衡回京述职。

种世衡自然是脸色煞白,配合着赵祯的表演。

两位大长公主见赵祯如此处置种世衡,也不哭不闹了,一个个别提多志得意满了。

两位大长公主出了兴庆宫以后,就将此事宣扬了出去。

她们觉得,赵祯到底是她们的侄子,到底还是护着她们,为了她们,冒大不韪,降了一位一等公的爵位。

她们就是想借此告诉满朝文武,以后见了她们,应该恭谨一些。

她们要敲诈谁的钱财,谁就应该乖乖的呈上来。

比如寇某人。

满朝文武知道此事以后,一片哗然。

他们纷纷派遣了府上的仆人去求证了此事。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以后,一个个心思十分复杂。

他们一个个都知道种世衡要凉,却没料到种世衡凉的这么快。

种世衡若是栽到了其他大事上,他们或许能理解一二。

可种世衡栽到了两位大长公主手里,那他们就不能理解了。

为了两位大长公主的面子,降了一位一等公的爵位,赵祯此事做的可以说是十分荒唐。

但满朝文武并没有生出上书谏言的打算。

因为赵祯此举,只是在针对种世衡,并没有针对满朝文武。

赵祯针对种世衡,满朝文武都知道。

赵祯用一个小麻烦,降了种世衡的爵,满朝文武也能理解。

归根结底还是种世衡自己不识趣。

赵祯针对他的心思已经明显到了路人皆知的地步了,种世衡还不肯服软,不惩治你惩治谁?

满朝文武除了暗中幸灾乐祸种世衡的遭遇以外,对于赵祯维护两位大长公主,也有些想法。

满朝文武觉得,赵祯恐怕有重用皇族的打算。

果然。

没过两日,两位大长公主入宫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孙求职,赵祯痛快的就答应了,并且将他们调到了军中,担任要职。

满朝文武见此,心里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皇亲国戚们却因此沸腾了。

有两位大长公主入宫求职的例子在前,其他的皇亲国戚也纷纷入宫,向赵祯求职。

赵祯都一一应允了。

赵祯举动,算是彻底的证实了满朝文武的猜测。

赵祯真的在重用皇族。

于是乎,皇亲国戚们再次变得张狂了起来。

他们开始在赵祯眼皮子底下,试探了对一些小官小吏下手。

事情闹到了御前,赵祯都出手敲打了小官小吏,维护了皇族。

皇亲国戚屡屡试探,屡屡得手以后,一个个的就开始跋扈了起来。

等到赵祯携手寇季二人,安排完了兴庆府的所有事宜以后,准备带着满朝文武、皇亲国戚们回朝的时候,皇亲国戚们已经闹出了不少人怨。

临别之际。

朱能、刘亨、王凯等人有些心慌的跑到了寇府。

他们之所以跑到寇府,跟皇亲国戚们有关。

赵祯将许多皇亲国戚安排到了他们手下,他们心里自然感觉到不安。

寇府。

朱能、刘亨、王凯等人凑到了一起以后,一个个一脸愁容的。

寇季还在宫里跟赵祯二人重新编排西北兵马的籍册,并没有在府上。

所以朱能等人只能等着。

几个人等着等着,就聊了起来。

郭易满脸愁容的道:“你们说说,官家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大宋能有今日,十分不易,官家不思如何治理天下,却反而放那些皇亲国戚出来祸害人。

弄的朝野上下天怒人怨的。

这不是……这不是……瞎折腾吗。”

王凯皱着眉头道:“你手下不过是一个县主家的世子而已。就算祸害人,也祸害不了什么。我手上可是有三个郡主的驸马。”

刘亨长叹了一声道:“我跟你差不多。”

朱能嚷嚷道:“你们能跟我比?皇族之中,最凶的那个邓国大长公主的驸马,全在我手下。”

王凯侧目道:“柴宗庆……听说此人十分不堪……”

朱能沉声道:“何止是不堪,简直是不堪入目。他在我手下,还不可劲的祸祸,到时候我少不了要替他顶缸。”

刘亨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其实我们已经算很不错了。最惨的是种世衡,他被调任到了三衙。而三衙内的皇亲国戚最多。

冀国大长公主的驸马李遵勖,以及他们的子嗣,都被官家放进了三衙。

石、魏、王三家的嫡子,也进入到了三衙当中。”

刘亨提到了石、魏、王三家,分别是太祖皇帝的生女已故贤靖公主、已故恭惠公主、已故贤肃公主的夫家。

贤靖、恭惠、贤肃是三位已故公主的谥号,而非封号。

刘亨提到了石、魏、王三家的嫡子,指的是三位公主的儿孙。

朱能、刘亨等人手底下安排一两个皇亲国戚,就已经让他们觉得很头疼了。

种世衡麾下,一大堆的皇亲国戚,还不被生吞活剥了。

王凯沉声道:“官家如今护着他们,他们到了我们麾下,还不把我们给折腾死。我们得想个办法将他们调离才行。”

朱能十分赞同的点头。

刘亨却盯着朱能道:“按理说,你最不应该有这种心思。”

朱能不满的道:“我怎么不能有?”

刘亨坦言道:“柴宗庆进入枢密院做事,有寇枢密镇着,他不敢乱来。”

朱能瞪了刘亨一眼,道:“柴宗庆进了枢密院,是跟在我身边的佐官。他要是仗着身份胡来,官家降罪,你觉得会降罪到寇枢密头上,还是降罪到我头上。”

刘亨略微愣了一下,觉得朱能说的有理。

柴宗庆真要是犯了错,赵祯要找人顶缸,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朱能。

赵祯是不可能让寇季帮别人顶缸的。

“我们得想办法尽快将他们弄走……不然我们的仕途可就完了……”

王凯郑重的道。

朱能沉声道:“人家可是皇亲国戚,有官家护着,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就看看寇枢密有没有办法了,寇枢密要是没有办法,那我们就趁早告老吧。

省的被他们一群祸害,污了清名。”

郭易小声的嘀咕了一句,“我们有啥清名?”

他们都是一帮子杀才,杀的人数都数不过来,清名跟他们无关。

朱能瞪了郭易一眼,喝道:“那也比他们强!”

郭易赞同的点头道:“那倒也是……”

就在朱能几个人愁眉不展的时候,寇准将寇天赐架在脖子上,一颠一颠的走了过来。

朱能等人见到了寇准,一个个赶忙起身施礼。

寇准一边走,一边打量了他们一眼,声音不重不轻的道:“一个个衣冠不整的跑到我寇府来做什么,吓人吗?”

朱能等人闻言,一个个对视了一眼,确实有人衣冠不整。

朱能对寇准苦笑道:“寇公,我们这也是急的乱了分寸。”

寇准狐疑的道:“急的?有什么急事?辽皇耶律隆绪撕毁了刚签订的盟约,打过来了?”

朱能哭笑不得的道:“跟战事无关,是朝堂上的事情。”

寇准略微一愣,沉吟道:“最近兴庆府内的一些事情,老夫也略有耳闻。你们想必是为那些调遣到你们麾下的皇亲国戚着急吧?”

朱能等人像是碰到了知己一样,一个劲的点头。

寇准嘀咕道:“这有什么可急的……他们到了你们任下,胡作非为,你们就让他们胡作为非好了。你们只管据实上奏即可。

该收拾他们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收拾他们,用不着你们担过。”

朱能等人苦笑道:“官家护着他们,谁还能奈何得了他们。”

寇准嫌弃的瞥了朱能等人几眼,对骑在脖子上的寇天赐道:“乖重孙儿,咱们去别处玩,不跟蠢货说话……费神……”

寇准架着寇天赐走了,留下了朱能等人面面相觑。

朱能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不知道该说什么。

许久以后。

郭易迟疑道:“听寇公的意思,此事恐怕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王凯沉吟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朱能沉声道:“寇公没理由害我们,我们照寇公说的做。寇公在朝堂上沉浮数十年,他自然是看出了什么,提点了我们几句,只是我们悟性不够,猜不透。

寇公既然不愿意说破,那就说明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刘亨、王凯等人沉吟了一会儿,缓缓点头。

既然猜不透,那就只能照着寇准所说的做。

经过了寇准的提醒,他们皆意识到,此事背后一定有大文章,绝对没有他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寇准不愿意明言此事,那么他们找到了寇季,寇季恐怕也不会明说,很大的可能性是跟寇准说一样的说辞。

即使如此,他们也就没必要在寇府上等寇季。

朱能等人当即找到了寇准,谢过了寇准的提点以后,纷纷离开了寇府。

赵祯和寇季二人,将兴庆府外围着的百万军民分别安置妥当了以后,便吩咐满朝文武、皇亲国戚,收拾东西准备返京。

诚如赵祯和寇季此前所料,他们君臣二人在兴庆府等地,小小的动了一下兵制,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不满。

其一是兴庆府等地特殊的缘故。

其二是皇亲国戚吸引了所有人目光的缘故。

压抑了许久的皇亲国戚,一口气全部放开以后,那凶残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即便是始作俑者的赵祯,每天看完了陈琳递过来的武德司的调查文书以后,也是感慨连连。

正月二十。

赵祯摆开了仪仗,带着满朝文武、皇亲国戚,带着天武军、上下虎翼军,离开了兴庆府,往汴京城而去。

一路沿着官道,过府过县,历经大半个月,便抵达了绥德城。

到了绥德城,赵祯等人不得不停下。

因为一帮子百姓,冒死冲驾。

若不是赵祯在看到了百姓们冲过来的时候,吩咐了御前卫、御龙十二直、天武军等将士不得擅伤百姓的话,恐怕百姓们在龙撵千丈外,就会被砍成肉泥。

百姓们冒死冲到了赵祯的龙撵前,齐齐跪了一地。

一个个大声的控诉着驸马柴宗庆的罪行。

柴宗庆此前在召见之列,回京的路上,一直在策马伴驾。

一路上没少领着他手下的那些豪仆们乱折腾。

一路上毁坏了不少民田。

在夏州等地的时候。

他带人毁坏了民田,百姓们也没有声张。

因为那些民田,大多都是寇季分给将士们的。

将士们得了朝廷的大恩惠,也不愿意给朝廷找麻烦。

将士们分到的良田足够多,所以柴宗庆纵然带人毁坏一两亩的庄稼,将士们也不会说什么。

但是到了绥德城以后,就不同了。

绥德城附近,多山林,良田不多。

许多百姓家中都只有三两亩地,一家人指着三两亩地上的庄稼过活。

柴宗庆带着豪仆毁坏了他们的庄稼,就是毁坏了他们的命,他们自然不能容忍,抱着必死之心,结伴前来闯驾。

百姓们的控诉声,传遍了赵祯龙撵四周,满朝文武、皇亲国戚,全部围了上来,准备看赵祯如何处理此事。

赵祯耐心的听完了百姓们的控诉声以后,喝斥了柴宗庆几句,然后让陈琳去给百姓们发放了一些钱财,补偿了他们的损失,并且当众给地方官府下旨,免了百姓们一年赋税。

百姓们拿到了钱财以后,谢过了赵祯的厚恩,纷纷垂着脑袋离开了。

赵祯赐下了钱财,固然补偿了他们的损失,但是他们心里仍旧不开心。

因为毁坏他们庄稼的恶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

钱财可以弥补他们经济上的损失,但是并不能弥补他们心理上的损失。

百姓们走后,所有人都以为此事都这么轻描淡写的揭过去了。

柴宗庆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心里松了一口气之余,在暗自窃喜,觉得赵祯现在真的十分维护皇家人,以后有赵祯辐照,他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了。

他又一次动起了敲诈寇府的心思。

锻钢作坊和纺织作坊每年的岁收,可是让汴京城内所有人都眼红。

只是,不等他下定决心。

不等满朝文武心思复杂的离开,有人出声了。

“臣御史中丞王随,有本要奏!”

王随,近五旬的年纪,河南人,字子正,真宗朝的进士,喜佛法,现任大宋御史台御史中丞,兼翰林侍读学士,曾经担任过赵祯的先生。

此人跟周怀正有些交情,周怀正叛乱以后,遭受到了牵连,被贬出了汴京城。

赵祯登基以后,记起了自己这位先生,先后擢升,最后将其擢升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上。

王随开口,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原本准备离开了满朝文武和皇亲国戚纷纷驻足,看向了王随。

王随身为御史中丞,又在这个时候开口,他要说什么,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背负双手站在龙撵上的赵祯,心里也清楚。

赵祯深深的看了王随一眼,沉声道:“王随,朕乏了,要歇下了,你退下吧。”

赵祯对于王随还是十分欣赏的。

王随在担任他的先生期间,并没有像是其他先生一样照本宣科,而是经常会讲一些佛法中的小故事,以此向他灌输一些做人的道理。

赵祯心中的仁慈之念,有一部分就源于王随的教导。

王随很少结党,也没有多少门生故旧,至交好友,大多都是佛法高深的禅师,虽然身在朝堂,但过的更像是一个隐士。

所以王随教导赵祯心怀仁慈,并没有太多其他心思,只是单纯的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身具仁慈。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祯对王随颇具善意。

他不希望王随参与到此事中,不希望王随趟这一趟浑水。

所以他不希望王随开口。

但王随身为御史,眼看着皇亲国戚欺压百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他怎么可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王随盯着赵祯,大声的喊道:“官家,驸马柴宗庆,已经不是第一次纵容家仆,毁坏民田了。先帝在朝的时候,曾因此处置过他。

但他却屡教不改,又一次犯下了毁坏民田的罪过。

官家难道要轻饶他吗?”

柴宗庆咬着牙,恨不得将王随生吞活剥了,但是他却没有开口,因为他清楚,有人会帮他开口。

那个掌控欲极强的女人,一定会开口。

果然。

王随的话音刚刚落地,邓国大长公主就冷声喝斥道:“王随,驸马不过是不小心毁坏了一些庄稼,官家已经偿还了那些百姓钱财。

官家给的,可比他们地里种出来的还要多。

官家已经喝斥过了驸马,算是惩戒过了。

你现在站出来,挑起事端,耽误官家回京的行程,你是何居心?”

第0937章 渐渐飞来的交趾第0924章 借东风,扶摇而上(今晚一更,后天补……)第0337章 寇季写给狄青的两个字(五更!两万字!搞定!)第0161章 类似推恩令的手段第0239章 藏不住秘密的宋人第0887章 士农工商四个字的分量第0268章 地位和权力不成正比第0577章 身份泄露了?!!第0523章 薛田,你怎么没死?第0924章 借东风,扶摇而上(今晚一更,后天补……)第0569章 元山部立第1019章 天……塌了!第0585章 魏王府入局第0294章 婚事?第0300章 大宋科举弊端初现第0304章 又泄题了?第0922章 解决问题的办法第0889章 四十八年,太难熬了……第0103章 藏不住话的陈琳第0869章 封王?!第0369章 钢铁的魅力……第0308章 碰瓷?第0636章 一次可悲的行贿,一次无奈受贿第0175章 多好的皇帝第0712章 武勋们的疯狂!!第0919章 吕夷简的小算盘第0845章 杨文广和王随释放出狼(三更一万八搞定!)第0027章 亮剑第0923章 你们做好一起去死的准备了吗?第0731章 群英荟萃第0405章 当皇帝好难(今晚一更……出去一下……)第0359章 追名逐利的读书人第0887章 士农工商四个字的分量第0523章 薛田,你怎么没死?第0279章 西平路、东平路(祝‘风中游荡的蜀黍’生日快乐!)第0822章 深入骨髓奴性第0175章 多好的皇帝第0733章 突如其来的枕边风?!第0758章 真相?!第0662章 欺人太甚第0568章 黄头回纥覆灭第0888章 数十万兵马齐聚一堂第0933章 一个欺骗着所有愚者的鬼话第0760章 他要闹起来,谁拦得住?第0124章 快刀斩乱麻(二合一)第0930章 换!第0718章 你们记一下……第0355章 赵元俨找上门第0932章 逼迫!第0108章 帮张纶鸣不平第0953章 用王安石的旧事教育王安石第0357章 寇府忠仆第0058章 见面礼第0136章 求人不如求己(2\\5)第0004章 刚直不阿寇相公(求推荐!求收藏!)第0155章 人越老,胆子越小第0446章 撞破第0790章 该杀之人!第0515章 李迪奏请赴西域第0797章 臣天生独具慧眼!第0224章 辽军大败第1017章 赵祯的密语,各家如约送来的重礼第0755章 与世无争杜太妃第0932章 逼迫!第0552章 重创铁鹞子第0130章 逐出寇府?第0572章 房陵魏王府第0653章 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人第0605章 被孤立了?!第0873章 再征辽,起风波第0958章 观人命运(今晚一更……)第0987章 再次裁军?第0716章 石元孙的小心思第0125章 劝谏第0738章 不够!得加钱!第0963章 虎王!!第0641章 寇季的毒舌第0767章 混乱的交趾第0596章 高处恭拦车第0669章 声东诱西,一起算计第0008章 发财就是赌博?!(求推荐!求收藏!)第0508章 愤怒的狼王第0644章 乘胜追击!第0429章 回京第0133章 以退为进第0154章 推锅第0779章 算计的明明白白的(今晚一更……大家节日快乐!)第0522章 终至……第0128章 说服第0692章 辽皇求和?!(6000字大章!)第0599章 疯狂的资事堂,疯狂的大宋权臣们第0620章 铜台关血战第0303章 陈琳的盘问第1019章 天……塌了!第0460章 还没出生,就被惦记上了……第1009章 行行复行行第0691章 顺化渡(求月票!)第0614章 忽悠安子罗第0560章 两个有眼无珠的人第0800章 狠人张知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