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奋发

(第三更)

苏锦和晏碧云待众人离去的空挡,赶紧出了官驿,上了马车。

苏锦见时日还早,问道:“晏姐姐,不如你跟我去我租的宅院认认门头,也跟穗儿她们见见面吧。”

晏碧云道:“也好,趁着那位女扮男装的夏小姐不在,我也该去你住的地方看看,不过我怕是不能常去,万一那夏小姐真的是京中夏大人之女,定然会惹来是非。”

苏锦心头一阵黯然,叹息道:“她走了,你见不到她了。”

晏碧云道:“怎地便走了?”

苏锦老老实实将昨夜的情景说了一遍,只略去吻别的那一段没说,有些担心的看着晏碧云道:“你说她会不会将你我之事大肆宣扬呢?”。

晏碧云面容平静,微微点头道:“原来她真的是夏大人之女,她居然会跟踪你,窥视你我见面,这说明她是对你上心了,这女子在京城倒是没什么恶名,奴家想她该不会这么做,倒是你我要说两句,人家默默喜欢你那么长时间,你竟然一点都没感觉,此刻还怀疑人家,若我是那夏思菱,可要伤心死了。”

苏锦指天发誓道:“我可没那心思,自庐州以来,这段日子我的心情极度憋闷,和夏小姐说笑也只是排解烦忧,确实没有动什么念头,那夏小姐跟我在一起的时候表现的很正常,谁能知道她的心思;你们女子的心思,便是神仙也难猜。”

晏碧云噗嗤一笑道:“若是你很早就发现夏小姐对你有意,你该如何?”

苏锦仰头想了一会,道:“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晏碧云道:“自然是真话,假话留着哄别人去。”

苏锦叹了口气道:“那时候你离我而去,我正自心情压抑,若是早知道夏小姐对我有意,也许……也许我会接受她。”

晏碧云道:“算你说了真话,夏小姐身世人品相貌均是一流,京城贵胄公子登门求亲的不知多少,若说你不爱,那便是欺世之言;你放心,碧云可不会吃你的醋,哪怕你现在和她交往,碧云也不会怪你。”

苏锦奇道:“原来晏姐姐是这般大度之人,倒是教在下刮目相看,不过我虽不懂女子心思,但我可不是傻子,你这是口是心非之言而已。”

晏碧云叹口气道:“我只说不会怪你,可没说心甘情愿,天下女子有几个人心甘情愿让自家夫君三妻四妾来分享情爱,只是女子命苦,不得不如此而已。”

苏锦知道她说的是心里话,张口欲表决心,却被晏碧云伸手挡住道:“碧云可没想让你信誓旦旦,奴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呢。”

苏锦道:“还有什么含义,晏姐姐说话越来越深奥了。”

晏碧云幽幽的道:“奴家命苦之人,老天爷就没有垂青过我,蒙郎君不弃,对碧云一往情深,碧云此生无以为报,所以厚颜哀求伯父大人恢复碧云自由之身,今生为郎君端茶递水叠被铺床也心甘情愿;非是碧云大度不计较郎君有多少女子,而是碧云对郎君心有愧意。”

苏锦愕然道:“有何愧意,此话从何而来。”

晏碧云将头搭在苏锦的肩头道:“碧云即便是解除了和庞家的婚约,怕也不能成为郎君的正房,名义上奴家是不详寡身,岁数上也大你许多,若是你迎娶我我正室,岂非让天下人耻笑一辈子,也会让苏家蒙羞。今日伯父大人所言,只是试探你的真心,私底下他也认同我的看法,虽我晏家女不可为妾,但奴家亦不会自私到让郎君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苏锦大叫道:“真是笃笃怪事了,我自娶妻关他人鸟事。”

晏碧云忙掩住苏锦的嘴巴嗔道:“别那么大声啊,你我可是在大街上。”

苏锦道:“大街上怎么了,我自家之事还看他人眼色啊?”

晏碧云戳着他的额头道:“你这愣脾气甚时才能改改,难怪伯父大人说你锋芒太露,奴家都愿意委屈,你还不愿意了。”

苏锦瞪眼道:“你的意思不就是不能跟我白头偕老不是?你这是成心激我啊。”

晏碧云道:“碧云只是说不能做你的正室,因为那样你会为人所耻笑,人前抬不起头来。”

苏锦道:“我不在乎。”

晏碧云看着他涨红的脸道:“但是碧云在乎,碧云不想因自家之原因而让郎君蒙羞,碧云何尝不想正正规规的做你苏家大妇,可是你的前程更重要,若因此耽误你的大好前程,碧云岂非内疚一辈子么?”

苏锦道:“你是要作小妾?”

晏碧云红了脸道:“你想的美。”

苏锦挠头道:“你到底是要咋样?怎么越说我越糊涂了。”

晏碧云道:“我既不做你妾室,也不做你大妇,我只做你姐姐。”

苏锦心里明白了:晏碧云倒是开放的很,居然想当自己的秘密情人,这样既避免大妇或者小妾的身份带来的困扰,又能和自己长相厮守,亏她敢想。

苏锦一把将她抱起,坐在自己腿上道:“你想的美,到这个时候居然还打算抽身而退,你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能抓到你。”

晏碧云挣扎着要下来,却被苏锦双臂铁箍般的箍紧,无奈停止挣扎喘息着道:“奴家可是你姐姐,不可造次。”

苏锦嘿嘿笑道:“姐姐又如何?照亲不误,你刚才那些话从今往后提也别提。等我做到极品大官,到时候看谁还敢嚼舌头。”

晏碧云正欲呵斥,却被一张嘴封住小嘴,只发出咿咿唔唔之声了。

……

晏殊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书院学子们的苦读热情,书院中的学习气氛忽然浓烈了起来,除了朱世庸张叶之流依旧没精打采的游荡在书院各个角落,大部分的学子选择了刻苦学习。

苏锦也收了心,他已经知道大宋科举不是一件可以蒙混过关之事,须得肚子里真有墨水才成,至于官二代皇二代们会有捷径可走,但想自己这样的平民学子,什么人也指望不上。

苏锦也不是没动过走晏殊这条线找找后门的心思,但左思右想之后,他还是没开口,这话说出口便等于是自贬身份,让晏殊和晏碧云看不起了;即便是得到晏殊的提携,今后见了这老货岂不是低人一头,处处直不起腰来。

种种路线被否决之后,苏锦选择了和其他学子一样,刻苦读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艺文》《杂学》等诸多科目,涉及书籍千本,文章上万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苏锦当然不会像大多数人一样的死记硬背,他将自己在后世一些学习的方法融会贯通,然后列出学习的计划,按照秋闱的时间设立进度;在学习上更是采用每句必佐证每词必究出处的细致做法,并开始记笔记,录卡片,逐字逐句的延伸发散。

譬如《诗经》中一首《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光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句,苏锦便延伸阅读了宋代之前约二十几篇引用此句的文章,并将观点加以归纳,记录分类造册,便于复习查阅。

这种办法看似愚笨,但效果极佳,他人思想的佐证和交汇,往往会激发苏锦新的想法,当对词句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之时,以此为题的文章和诗作便汩汩而出了。

某一日王安石来访,当进到苏锦的书房中之时,他惊呆了,只见桌上地上,凉榻上,小几上全部是摊开的书本,书房内悬挂细绳数条,上边挂着密密麻麻的读书心得卡片,以及抄录的重要文章词句,这一幕让王安石目瞪口呆,这家伙真能发狠啊。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书院都知道苏锦这种学习的方式了,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苏锦这是愚蠢之极的笨办法,哪有逐字句的查证记录分类的道理,观点千奇百怪,只选一两种中正普遍大多数人都能认可的便行了,这般细究,岂是读书,根本就是作秀。

甚至有人断言,照苏锦这种读法,到明年秋闱之时,怕是一部论语也读不完。

面对众人的议论,苏锦不置可否,依然固我,他身上的那股狠劲被激发了出来,后世可以牛皮糖一般的追系花追了四年,历经千锤百炼万般打击而不馁,这些死的书又算的了什么。

第936章 战后格局(中)第235章 策略第962章 辗转腾挪(三)第908章 夺位(十三)第125章 救人于水火第366章 假戏真做第895章 软弱太子第346章 大势已定第843章 反击(四)第39章 卧底第689章 决裂第752章 推演第901章 夺位(六)第133章 真相第235章 策略第75章 包大人第735章 消息第74章 锒铛入狱第536章 策反第944章 影响深远第811章 大功之臣(二)第746章 济民第127章 三只酱肘子第584章 敲定地点第910章 大势(上)第七百三一章 乱城七第977章 战临潢(十一)第113章 花季第199章 报复第2章 奇怪的公子爷第521章 黑云压城第838章 意外之喜(上)第958章 直捣黄龙(上)第400章 忏悔录(三)第896章 夺位(一)第917章 驱狼吞虎(五)第736章 推手第499章 打草惊蛇第349章 有人捡便宜第636章 胁迫第970章 战临潢(四)第304章 宴无好宴第513章 送药第666章 开张大吉第832章 变革之殇(二)第477章 春宵第727章 乱城(三)第964章 辗转腾挪(五)第25章 有人闹事第191章 庐州来客第517章 郎少东出马第373章 旁敲侧击第937章 战后格局(下)第750章 大兴土木(下)第706章 谷中情第629章 后会无期第628章 忌讳第95章 忆苦思甜第308章 一石二鸟第22章 三件事第256章 驿站疑云(上)第754章 战备(一)第655章 血洗(下)第485章 婆媳之间第912章 大势(下)第552章 不识好歹第935章 战后格局(上)第351章 洗刷刷第458章 重大发现第842章 反击(二)第241章 晏家快婿第139章 妥协第522章 各有算计第154章 野蛮踢法第69章 迷魂汤第307章 开仓放粮第310章 专使VS仓司(中)第390章 二入大明寺第801章 交易(下)第926章 驱狼吞虎(十四)第344章 善有善报第892章 善变第519章 绝世好诗第802章 与子同车第322章 威慑力第418章 扬州之夜第603章 布置(上)第655章 血洗(下)第964章 辗转腾挪(五)第25章 有人闹事第487章 奇思妙想第552章 不识好歹第574章 投怀送抱(下)第929章 驱狼吞虎(十八)第463章 隐私第834章 变革之殇(四)第530章 忘恩负义(下)第442章 暗夜魅影第225章 交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