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去还是不去?

柴桑县衙内乱作一团,院子里堆满了数百口大箱子,士兵和衙役们里外忙碌,收拾各种物品,这并不是柴桑县衙要搬家,而是和县衙在一起办公的军衙要搬到武昌去。

刘璟最终决定把军衙搬去武昌,原因很简单,他不再是一城之主,而是一郡之主,尽管他对柴桑有很深的感情。

但感情不能让他有效地统治江夏郡,柴桑无论在城池大小,无论在人口、税赋,还是在世家集中程度上,都无法和武昌县相比。

“那十几口箱子是士兵名册,都是竹简,小心放下来,别摔着了!”

院子里,几十名士兵正小心翼翼地抬着十几口大箱子从房间里出来,一名军侯提醒着他们,这时,徐庶匆匆走了进来,他在院子里扫了一眼,没有找到刘璟,便问道:“马军侯,看见司马没有?”

徐庶现在已经不再是柴桑县尉,他被任命为长史,长史其实是幕僚首官,并非朝廷正式官职,伊籍出任江夏长史,就是代表刘璟管政,和郡丞一起掌管江夏政务,徐庶也是长史,只是他掌管军务。

军方的将士从来不会把主管政务的官员放在心上,但徐庶却备受将士们敬重,在将士们心中,徐庶实际上就是军师,马军侯连忙上前施礼,“启禀长史,司马在房间里。”

徐庶点点头,快步向刘璟官房走去,官房内,所有的文书和其他物品都被搬空,只有空空荡荡的书架和桌子,此时刘璟正在箱子里整理自己的一些书籍,那将是最后搬走的物品。

“司马让我好找!”

徐庶笑着走了进来,“听说司马在巡城,我已在城内找了一大圈,原来还在军衙内。”

刘璟把最后一本书放进箱子,对旁边两名士兵道:“可以搬走了!”

两名士兵将书箱搬了出去,刘璟这才拍去衣服上的灰尘笑问道:“有什么要紧事吗?”

“我还能有什么事?”

徐庶叹了口气,“明天我就要跟随司马前去襄阳,那谁来暂代我手上事务,司马迟迟不肯指定,我无法交代啊!”

刘璟看了他一眼笑道:“长史手下不是有三名从事吗?你可以把事情均摊给他们,有什么事,他们三人可商量着办。”

“可是。。总要有一个执印人吧!难道也要我指定吗?”徐庶迟疑着问道。

刘璟点了点头,“如果元直有信任的人,也可以另外指定。”

徐庶心中苦笑一声,原来刘璟一直不吭声的原因,是让他自己处理这件事,其实他也隐隐猜到,只是不能肯定,所以今天特定来确认一下,徐庶想了想道:“那就让卢升来执印吧!”

卢升就是当年跟随刘璟在游缴所的那个书佐,后来被调去樊城守门军中当主薄,随后又跟随刘璟来了柴桑,他现在是徐庶的三名从事之一,能力虽然一般,但考虑他对刘璟的忠心,徐庶便决定将长史军印交给他掌管。

刘璟笑了笑,没有干涉徐庶的决定,他岔开话题道:“昨天魏延连夜从阳新县赶回来,劝我不要去襄阳,他担心我会被州牧扣押在襄阳,元直觉得我能不能去?”

徐庶微微叹了口气,“不瞒司马,这个问题考虑过,魏延的担心也有道理,但凡事有利有弊,就看司马怎么权衡了。”

刘璟一摆手,“我们坐下谈!”

三天前,刘璟接到了襄阳的公文,十一月二十日将是州牧六十二岁寿辰,州牧要热闹庆贺一番,命荆州各地五百石以上的官员齐聚襄阳拜寿,同时,刘璟也接到了刘表写来的亲笔信,希望他能前去为自己祝寿。

很显然,刘表的这次寿辰就是为他刘璟而筹备,刘璟也猜到了,但他也有借口不去,比如江夏水军增兵彭泽等等,只是刘璟也意识到,他真要占据江夏,还是得去一趟襄阳。

两人坐下,刘璟又命人上了茶,徐庶这才缓缓道:“我们先说说不去吧!首先不用担心州牧会扣押司马,其次我们占领江夏,最后逼迫州牧不得不承认事实,从这点来说,不去襄阳,我们一样能占领江夏,但弊端也同样明显。”

刘璟默默点了点头,其实他更关心弊端,他也想到了一些不利之处,但他更想听听徐庶的看法。

徐庶喝了口茶,又继续道:“首先就是公子会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尽管我们可以找种种借口,但那些借口只能哄哄愚民蠢妇,荆州官员心里都明白,是公子不肯去襄阳,加上蔡瑁等人大肆宣扬,连伯父的寿辰都不肯出席,公子名声肯定会受损。”

“除了名声之外,还有什么?”

徐庶又笑道:“其实名声还不算什么,毕竟也有人会理解公子的苦衷,最大的弊端是将来,公子如何取得荆州?若公子这次不肯去襄阳,而是擅自在江夏独立,这会触怒大部分荆州官员。

黄祖之所以招人痛恨,就是因为他割据了江夏,荆州政令对江夏无效,若公子成为黄祖第二,将来公子挟江夏吞并荆州时,又会有几个荆州官员支持?”

说到这里,刘璟便明白了徐庶的意思,徐庶是希望他去襄阳。

刘璟笑了起来,“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就去吧!不过得做一点准备,以免我真的被扣押在襄阳。”

徐庶回自己官房安排接替之人去了,刘璟又想了想,便吩咐手下道:“备马,我要去陶府!”

.......

陶府内此时也同样乱成一团,既然刘璟的统治中心要搬去武昌,陶家也要考虑家族的未来。

在经过一番家族内部协商后,陶家做出决定,柴桑依旧是陶家的根基之地,家族祠堂依旧在柴桑,但家族生意转移去武昌。

所以这几天,陶家也开始了一次大搬迁,武昌城内也有陶府的宅子,也有仓库和商行,陶家事先已派人去打理,这两天需要把钱物账册之类先搬去武昌。

陶家前院,陶胜正在忙碌地指挥搬家,尽管已是初冬时节,天气寒意十足,但陶胜仍然忙得满头大汗,这时,一名家人飞奔来禀报,“家主,璟公子来了,就在府门外!”

陶胜吓一跳,连忙向府门外走去,他快步走出大门,只见刘璟正站在台阶上笑眯眯耐心等候,陶胜慌忙上前施礼,“今天公子怎么来了?”

“有几件事想和陶家商量一下,所以特地前来拜访。”

刘璟在大战结束后来过陶家一次,专程来求亲,婚事陶家已经答应,只是陶烈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这桩婚事能得到州牧的同意。

这个要求应该说完全合情合理,刘璟父母双亡,如果他没有叔伯至亲,那么无须长辈同意也无妨。

但刘璟偏偏有刘表这个伯父在,而且地位高崇,于情于理刘璟都应该先告之伯父。

这次刘璟回襄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刘表能同意这门婚事,;刘璟也知道,刘表不同意的可能性居高,不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陶胜以为刘璟是来商议婚事,便笑道:“快请进吧!湛儿的祖父正好也在,一起说说。”

刘璟跟着陶胜进了大门,向内堂走去。

内堂中,陶烈正和十几名后辈说笑,陶湛就坐在祖父身边,她忽然惊讶地发现,刘璟居然来了,她的脸忽然一红,慌忙避开。

自从陶家正式答应了刘璟的求婚,也就意味着她已是刘璟的未婚妻,这种关系使她心中充满了羞涩,她不敢再像从前那样和刘璟交往。

按照礼制和风俗,男女在婚前可以像朋友一样交往,可一旦进入婚姻程序,那么再见之时,就是洞房花烛夜了。

陶湛反应敏捷,她站起身,向后门走去,后门前有一扇屏风,陶湛快步走进屏风,却又停住了脚步,躲在屏风后,悄悄地注视刘璟。

这时,刘璟走进了内堂,跪下行一个拜礼,“刘璟拜见祖父!”

屏风后,陶湛抿着嘴笑了起来,这个‘祖父’喊得甜,让她心中十分欢喜。

上次偷袭柴桑一战,陶烈和刘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次刘璟和江东谈判更是提出了陶家条款。

而且孙权也痛快地答应了,也意味着江东不再追究陶家和刘璟的关系,也不会再为难陶家的生意,这令陶烈心中对刘璟充满了感激。

陶烈捋须笑道:“公子请坐,不必行此大礼。”

刘璟坐下笑道:“明天我要去襄阳,祖父可知道?”

陶烈看了一眼陶胜,陶胜点点头,“我也有所耳闻,听说是州牧要过寿,各郡五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去襄阳拜寿。”

陶烈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不过有些事情陶家也不好过问,他便笑道:“要不然,陶家替公子准备一份寿礼吧!”

刘璟摇了摇头,“多谢祖父,寿礼我已准备了,从黄祖府宅内缴获了不少好东西,不过陶家确实也需要准备一份寿礼。”

陶烈愕然,“公子的意思是说,陶家也要去拜寿吗?”

“是的,伯父给了我一封信,信中也邀请陶家参加寿礼。”

陶烈沉默半晌,这才叹了口气道:“公子,州牧的意思,恐怕是希望陶家恢复从前的上供啊!”

刘璟微微一笑,“如果他肯恢复陶家在荆州的生意,那么恢复上供我觉得也无妨,至少没有损失。”

陶烈沉吟一下,有刘璟这句话,他也就放心了,而且这样也不错,不得罪刘表是最好的结果,他便点了点头,“好吧!那就让陶利跟公子同去拜寿。”

刘璟却有另外的想法,他踌躇片刻,向陶烈请求道:“这次我想请九娘和我同去襄阳,请祖父准许!”

屏风后,陶湛的脸腾地红了起来,她知道刘璟是想带自己去见家族长辈,估计是见刘表,她心中怦怦直跳。

但一转念,她又想起刘表打算把她嫁给刘琮为妾,对陶家威逼利诱,她心中就有点不舒服起来。

这时,陶烈呵呵大笑,欣然同意了刘璟的请求,“这是应该的,我当然不会反对。”

..........

第965章 顺水推舟第466章 摆不起的架子第1052章 旁敲侧击第439章 水上争霸第196章 黄家地产第185章 战火再燃第1003章 贾诩的烦恼第336章 施压江东第564章 初战历城第850章 围攻高奴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111章 刘军侯乱点鸳鸯谱第477章 秭归出事第1099章 反间之计第803章 曹丕反击(上)第18章 又见蔡夫人第1014章 江东困局第517章 迎头痛击第234章 攻心为上第423章 夜谋巴蜀第834章 特殊同盟第830章 刺杀羌王第733章 荆南危机第812章 小人物的谋划第393章 部署后路第1107章 中原大战(六)第338章 江陵陷落第745章 豫章之痛第410章 衔尾追击第444章 应对西扩第862章 战争到来第898章 曹使到来第850章 围攻高奴第23章 一战成名第60章 临危处乱局第160章 放长线钓鱼第493章 诸葛平南策第1097章 许昌危机第411章 火烧编城第220章 不平静的一夜第1060章 贾诩毒计第193章 先兵后礼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1000章 科举消息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471章 甘露寺相见(中)第11章 舌战蔡瑁第933章 濡须破局(上)第810章 斥候风波第435章 决战序幕308章 激战隆中第859章 久攻不克第567章 漾水偷袭第264章 贾诩建言第357章 蕲春风云(五)第994章 风起武威第1047章 双重困惑第1093章 腹地插桩第174章 陶家的秘密第640章 江北血战(上)第1093章 腹地插桩第52章 荆州第一肥缺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973章 徐州失守第473章 意外发生第967章 曹丕谋权第235章 偷梁换柱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867章 兵困直道第159章 孙权的两难第458章 谁为鼓槌第833章 有穴来风第1123章 最后谈判第300章 饮马汉水第211章 紧急对策第1006章 失之桑榆第1071章 危局升级第822章 直捣老巢第1045章 钟繇出使第298章 紧急情报第194章 武昌夺权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952章 强攻合肥第1080章 有所隐瞒第928章 众叛亲离第298章 紧急情报第426章 蜂弩问世第424章 西线布局(上)第991章 夫妻交心第453章 商人抉择第133章 良辰美景中的杀机第1051章 难容政敌第397章 上品之利第1090章 惊天剧变第182章 兴师问罪第343章 夜访诸葛第248章 清船第568章 大军压境第602章 视察汉中第793章 杨崔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