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未雨绸缪

第165章 未雨绸缪

水上公安分局刚成立,各项工作很多,余向前这个局长很忙。

但不管有多忙,他都要和滨江港公安局副局长张俊彦一起送韩渝去东海海运公安局报到。

徐三野不是不想去,而是要上学,实在抽不出时间。

他每天上午坐白龙港派出所通勤的警车来滨江,在滨江航运学校参加一天的培训,再坐白龙港派出所的车回去。

学的很认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绝不会请假。

港区分局的韦局和滨江港公安局刑侦科的蒋科长,知道他每天都来滨江上课,不止一次想请他喝酒,但始终请不到。

今天运气不错,他说晚上有时间。

蒋科中午就订好了包厢,一下班就赶到了饭店,一边等候徐三野的到来,一边跟前来作陪的韦局、水上分局的王文宏政委和水上分局的周局打升级,顺便聊起沿江派出所这一个多月来的变化。

蒋科扔下一对老K,抬头道:“王政委,我一直以为他接下来会有大动作,没想到他说消停就消停了,还把小咸鱼送那么远。你对他最了解,你说说,他这性子怎么说变就变。”

“他哪里消停了,他的动作很大。”

“王政委,我不太明白。”

王文宏扶扶眼镜,笑道:“他不光自个儿要学开船,参加三个月船员培训。也在组织李卫国、章明东和几个联防队员学习考证。”

韦局不解地问:“这又怎么样。”

被骂了那么多年王瞎子,王政委对徐三野太了解了,耐心地解释道:“他是在未雨绸缪,或者说是在立规矩。不信我们可以打赌,等他们都拿到了证,马上就会搞制度建设。”

蒋科追问道:“然后呢?”

“然后不管谁调到沿江派出所,都要按照他现在立的规矩来。不会开船就没水上作业的资格,连水上作业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去水上执法。”

“明白了,他这是想让以后调到沿江派出所的人员一律靠边站!”

“船办证是局里要求的,人办证也是局里要求的,他来个顺水推舟,把相关制度完善到极致,到时候局里就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他这是想把沿江派出所搞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啊。”

“差不多。”

周洪对陵海的情况不太了解,似懂非懂地说:“王政委,据我所知徐所现在跟你们老单位的杨局、丁政委关系不错,老李虽然快退休了,但新教导员的人选,杨局和丁政委应该会尊重他的意见。”

王文宏笑道:“我们是走一步看两步,他是走一步看十步。他立这个规矩不只是考虑到李卫国快退休,而是考虑到五年甚至十年之后。”

蒋科不禁笑道:“看来他是真把小咸鱼当接班人培养,这是在为小咸鱼将来接班做准备。”

“蒋科,徐三野是在培养咸鱼,但搞这些跟咸鱼的关系并不大。”

“那他为什么非要送咸鱼上海轮?”

“我们常说人生的际遇会发生变化,比如我王文宏,调到滨江等于重新开始。老周也一样,从伱那儿调到我们分局,跨度也很大,也相当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王文宏笑了笑,接着道:“一个单位同样如此,现在的沿江派出所跟以前的沿江派出所完全不一样,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沿江派出所能有今天,小咸鱼发挥了很大作用。

徐三野不止一次当着很多人面说,他一要感谢把他发配到白龙港的领导,二要感谢小咸鱼,不然他哪有现在这么广阔的天地。

现在沿江派出所已经走上了正轨,小咸鱼能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大了,他要考虑的是小咸鱼的未来,并且要结合小咸鱼的专业、年龄和家庭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徐三野做事确实滴水不漏。

不然他得罪那么多人,确切地得罪过那么多领导之后,也不会一点事都没有,反而越活越滋润。

蒋科微微点点头,追问道:“那他究竟是怎么考虑的。”

“小咸鱼是学航运的,梦想是开大船。可小咸鱼到今年才年满十六周岁,由于年龄的关系,想上大船正常情况下至少要再等两年。

你和老周都是老港航,应该很清楚船员的职务晋升全靠熬资历。于是他想到了你们和东海海运公安局都隶属于交通部公安局,通过你们的关系送小咸鱼去大船上实习。”

王文宏放下牌,笑看着三人道:“其实他是尊重小咸鱼的想法,给了小咸鱼一个选择的机会,等过几年小咸鱼学到本事了,拥有相应的资历甚至资格,如果想继续跑船赚大钱,他肯定会支持。

毕竟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没钱真不行。况且小咸鱼家的情况比较特殊,世代船民,在岸上连个家都没有,父母的压力又大,将来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全靠小咸鱼自己。”

蒋科反应过来,轻叹道:“他是给小咸鱼创造机会,是想把小咸鱼的年龄优势利用起来!”

“嗯。”

“如果小咸鱼两三年之后想回来呢。”

“他一样会支持,甚至会很高兴,毕竟这意味着为陵海公安局乃至我们滨江公安系统培养了一个会开大船的干警。”

王文宏打心眼里佩服徐三野,想想又感叹道:“据说东海海运公安局很厉害,过去这些年抓了很多逃犯、破获很多案件。有吸毒贩毒的,有走私的,那些案件我们都不敢想象。

把小咸鱼送过去,既能学海轮驾驶,也能学到公安业务。

在海运公安局好好干三年,船员的职务晋升了,公安业务学到了,如果再努力点把大专文凭考到手,要是愿意回来继续做公安,将来就算不接他徐三野的班一样有前途。”

东海海运局的客运公司经营的都是沿海航线,南边到香港、广洲,北边到大链、靑岛,每年发送旅客的人次高达三百万以上,客轮停靠的都是大城市。

其他不说,光在见世面这一问题上,就不是呆在白龙港甚至滨江所能比拟的。

韦局暗暗感慨,在培养人才方面,自己真没法儿跟徐三野比。

蒋科则笑问道:“王政委,他也是你们分局的党委委员,他现在去你们分局吗?”

“没来过,也几乎不过问局里的事。”

“不过问?”

“不过问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王文宏洗好牌,带着几分尴尬地说:“仔细想想,我之前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尤其在搞基建这一问题上,居然担心他会反对。”

韦局笑问道:“他很支持?”

“很支持。”

王文宏点点头,感叹道:“我当时考虑的是干警大多是从陵海带过来的,做水警风里来雨里去又比岸上的民警辛苦,如果在滨江连个栖身之地都没有,怎么留得住人?我一个搞政工的都能想到,他那个主持过工作的人怎么可能想不到。

况且,他全力支持鱼局做真局长,动员我来滨江做这个政委,甚至挖你们的墙角,动员老周调到地方公安局,全是为了打击江上的水匪船舶。只要大方向不偏移,不管做什么他都会支持。”

蒋科突然有些羡慕徐三野,发自肺腑地觉得徐三野活的洒脱。

韦局则调侃道:“老周,把你调过来委屈你了,听说工资少了好几十。”

周洪楞了楞,急忙道:“不委屈,是我自己想来的。再说现在不调到地方,早晚也会并过来。现在调过来还能混个副局长,等并过来恐怕只能做普通干警。”

他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在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早在两年前,交通部就研究决定把滨江港等五个港口移交给地方,正式文件下了好几份,港务局甚至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专门跟市里谈归地方领导的事。

整个滨江港都要移交给地方,滨江港公安局不可能再单独存在,十有八九会并入滨江市公安局。

因为移交地方的事,港务局这两年是人心惶惶,领导担心行政级别和职务,职工担心工资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部的文件中说“条件成熟一个移交一个”,所以天天说要移交地方,但光打雷不下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归滨江市管。

徐三野当时提议周洪调到水上分局担任副局长,滨江港公安局领导之所以那么支持,其实就是想让周洪来打前站的。

虽然只是水上分局的副局长,但至少能在水上分局说得上话,将来真要是并入地方公安局,说不定能帮帮别的干警,毕竟三十多号人呢。

就在四人议论着港务局什么时候移交给地方时,徐三野终于到了,还带来一个四人都不认识的中年男子。

“不好意思,让各位久等了。”

徐三野紧握着蒋科的手,侧身笑道:“介绍一下,这位是气象局的韩工。你们跟韩工不熟,但应该见过港巡三大队的小韩,韩工就是小韩的父亲,过年时001的雷达出现故障,就是韩工去帮着修好的。”

“原来是向柠的父亲,韩工好。”

“我叫韩树群,各位局长政委好。”

“什么局长政委,这儿只有老朋友和新朋友。”

人都到齐了,蒋科急忙让服务员上菜。

徐三野坐下解释一下,众人才知道小咸鱼在东海买到了雷达的配件,托白申号客轮的乘警带回来了,他打算请老韩同志周末去帮着换上。

王文宏帮着斟上酒,笑道:“韩工,你女儿很优秀,人长得漂亮,普通话说得也好,工作还特别努力。”

“是啊,我见过她好几次。”

“让各位见笑了,前段时间她被单位安排去白龙港帮忙,全靠徐所关照。”

“我可没怎么关照她,主要是你侄子咸鱼在关照,俩孩子关系好着呢,跟亲姐弟似的。”

徐三野哈哈一笑,端起酒杯先干为敬。

周洪好奇地问:“徐所,小韩还在白龙港吗?”

不等徐三野开口,韩树群连忙道:“早调回来了,在咸鱼去东海前就调回来了,不过没回船员考试科。”

现在滨江长江港航监督局是在原来的港务局港管处和滨江市航政处基础上成立的。

作为一个老港航,蒋科对港监局的情况比较了解,问道:“现在在哪个科。”

韩树群笑道:“调到了交管中心,已经在交管中心上一个多月班了。”

“交管中心是港监局的核心部门,相当于我们港务局的总调室!”

“说起来要感谢各位领导,要不是在白龙港锻炼了几个月,她哪有这机会。”

提到这些徐三野有话说,放下筷子眉飞色舞:“韩工,照理说我不应该贪天之功,但王政委是知道的,你家向柠在我那儿的时候,我对她是委以重任,把她和咸鱼一样当接班人培养的。”

“这个我可以作证,那会儿趸船上的指挥调度室,就咸鱼和你家千金说了算。”

“谢谢,谢谢各位。”

在座的虽然大多没当过兵,但性格都很豪爽。

韩树群感觉像是找到了组织,喝着喝着就放开了,聊工作,聊部队,聊家庭,聊孩子……

徐三野搂着他肩膀,帮他满上一杯,感叹道:“韩工,现在虽然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我也知道确实都一样,女孩子甚至比儿子更贴心,但要是没个儿子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

韩树群被戳到了痛点,端着酒杯点点头:“是啊,没个儿子感觉生活没什么意义,对将来没什么盼头。”

“这说明我们的思想很传统,甚至很封建。”

“平时倒没什么,主要是逢年过年回老家,老父亲看人家子孙满堂很羡慕,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呀。”

王文宏很清楚徐三野不会无缘无故跟人家说这些,急忙道:“韩工,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你有两个闺女,两个闺女都很优秀,你家的条件又那么好,找个上门女婿应该不难。”

老韩同志苦笑道:“王政委,哪有你说得这么容易。”

“怎么就不容易?”

“两个孩子能看得上的,人家不愿意倒插门。愿意倒插门做上门女婿的,两个孩子又看不上。”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徐三野敲敲桌子,笑看着他问:“韩工,你觉得咸鱼怎么样?”

老韩同志愣了愣,笑道:“咸鱼是挺好,但咸鱼还是个孩子。”

蒋科终于知道徐三野为什么要请老韩同志来喝酒了,不禁笑道:“韩工,你家向柠也是个孩子,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再过两年你再看看,咸鱼肯定会变成帅气的小伙子。”

“咸鱼现在就是小伙子,去东海前我拉着他去四中队量了量,过去半年个子长了六七公分,现在一米六二了。以前只能穿女式制服,现在可以穿男式制服。按照现在这长势,年底一米七应该没问题。”

“徐所,你真会开玩笑,咸鱼比我家柠柠小两岁。”

“只要两个孩子相互喜欢,年龄不是问题,再说只是小两岁。”

见老韩同志似乎有点心动,徐三野趁热打铁地说:“首先,他们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的又是同一个专业,有共同语言;其次,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我们知道柠柠是个好姑娘,你和你爱人也知道咸鱼是个好孩子。

再说咸鱼也姓韩,两个孩子都姓韩,将来生个孩子一样姓韩,不存在倒不倒插门、要不要做上门女婿那些事。就算非要说个清楚,咸鱼的父母估计也不会反对,毕竟他家两个儿子。”

蒋科乐了,禁不住笑道:“更重要的是两个孩子关系好。”

咸鱼也姓韩!

如果这事能成,咸鱼就是天然的上门女婿,能帮着韩家延续血脉。

韩树群越想越有道理,带着几分尴尬、几分欣喜地说:“如果能成倒是挺好,关键两个孩子关系虽然不错,但更多是姐弟关系,是友谊。”

“感情可以慢慢培养,我们可以给两个孩子创造机会。”

“徐所说得对,我们先不用说那么明白,只要给他们创造机会就行,到时候水到渠成,都不用我们操心。”

(本章完)

第517章 安全教育第646章 “引狼入室”第550章 成交!第1161章 不堪回首!第32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第58章 之前想简单了第753章 防救船大队的悠久历史!第524章 向柠又开罚单了!第244章 “磨刀石”第769章 鸿门宴!第666章 交通系统的预备役营!第1304章 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第707章 背水一战!第106章 罚款五元第1147章 紧急命令!第1235章 不敢让他插手!第1077章 水利工程!第934章 非要试试他!第1135章 大胆的设想!第1350章 安保进行时!第712章 归心似箭第559章 光出钱不行!第720章 扬眉吐气!第1285章 一步到位!第1314章 请假条第512章 为人民服务!第233章 侦查思路第717章 长江夜话第1218章 我怕被群殴第971章 人命关天!第783章 老江湖!第10章 涉江的都归我管第121章 挂牌仪式第943章 启程!第1080章 变化(二)第1271章 韩工很憋屈!第840章 会务组!第408章 不眠之夜(一)第643章 守堤护堤第210章 人各有志第465章 “傀儡”第934章 非要试试他!第271章 峰回路转第1068章 能帮的就这么多第1105章 老大哥的人脉!第1046章 滨江真小!第659章 紧张准备!第1223章 重大进展!第4章 我会修船第984章 顾问!第5章 给你一个表现的机会第206章 新官上任第1185章 良苦用心第1224章 重大进展(二)第204章 都帮着想好了!第1010章 深夜警情!第1134章 小鱼的野望!第732章 儒将!第1133章 钱去哪儿了?第875章 请求协助!第1148章 老前辈和老班长!第68章 咸鱼贴饼第422章 见好就收第1272章 以局里的名义!第356章 原来是她!第774章 执迷不悟第791章 第二轮水上缉私行动!第635章 水上编队!第1199章 分担风险第855章 有人员伤亡!第410章 监守自盗!第1300章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第516章 装作不知道第498章 买房(二)第97章 原则性问题第1136章 除夕夜(一)第339章 他有什么关系?第728章 陵海交管呼叫陵海货306第1138章 忙碌的春节!第912章 乌龙案第70章 咸鱼贴饼(三)第358章 人可能是假的!第215章 骨肿瘤!请假条第142章 大行动(五)第69章 咸鱼贴饼(二)第649章 新的分工!第470章 热情接待第188章 “乘警队长”第356章 原来是她!第1249章 最好的装备!第1170章 不速之客!第335章 掀桌子!第222章 “死猪不怕开水烫”第89章 联营 挂靠第307章 既要守业也要创业第1134章 小鱼的野望!第292章 挖墙脚!第723章 都升职了!第379章 “家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