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第338章 连钱都算不明白

“……臣以为是不是该废掉一条鞭法,重新以实物为准?”

做为不得不坚定的保皇派,叶向高还是比较称职的,没有三心二意左顾右盼试图当墙头草。每当皇帝需要配合时,马上就能率先做出反应。

这次也一样,看到一屋子同僚没人愿意站出来回答,干脆别等皇帝点名了,自己主动点吧,就算回答错了也是个好态度。

“哎,大可不必。总体上讲用银子代替实物纳税利大于弊,有些地方是需要改改,但不急于一时,也非当务之急。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需在各地多建些仓房,每年拿出一部分银子去南洋各国少量采购即可。

另外在收取海商抽分时也可耍些小手段,比如降低粮食、木材、矿石、香料的抽分比例,抬高其它货物的抽分,尤其对空舱入港只携带白银的船要加倍收税,就可以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赵爱卿,此事还要劳烦户部去做。算一算该存多少才合适,以半年为期的大战和波及三个省的灾荒为准。算好之后交与内阁,待朕批复了再由户部、工部和兵部一起筹划。”

对于叶向高的态度洪涛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建议坚决不能执行。好家伙,真敢说啊,废除一条鞭法,这他奶奶的就是病急乱投医,连备用方案都没有,拿啥废除啊。

具体该怎么做呢,其实说了半天,洪涛主要是想对明代的财政体系做个小改动,让战略储备成为常态,让官员们脑子里大概有个预算的念头。别总临上轿才想起扎耳朵眼儿,要有长期规划。

说起明朝的财政体系,这又是个先天不足的怪胎,罪魁祸首依旧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位草根皇帝浑身充满了小农意识,不光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政治制度上,也充斥在各个政策层面,包括国之命脉,财政。

终明一朝,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几乎都是因为钱。穷,成了压在明朝统治阶级头上的一座大山,且最终也没搬掉,活活被压死了。

明朝的财政体系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也最混乱的,或者说根本就没个体系,是个缝合加臆想的怪物,纯粹的四不像,还开了历史的倒车。

老朱可能是想把国家当做一个大家族来管理,他是族长,权力必须至高无上且一言九鼎,所有政策都得以这个为前提来制定。

在财政体系上,两京十三省就是大房和十三个姨太太,每房每年交上来多少孝敬是固定的,他这个族长再按照心情把生活费发下去,额度也是固定的。

大房多一些、有儿子的多一些,赶上谁家有个灾有个病的,大家凑一凑也就顶过去了。母慈子孝、兄终弟及、和和睦睦,谁也别犯红眼病,国家就和睦了。

如果家族里的人都听话,能做到早请示晚汇报,谁都不许有非分之想,且邻居家也不过来闹事,那这套体系确实挺好的。

但是能做到这几点也就用不着他来当族长了,这不就是人民具有极高思想觉悟,把劳动当做第一需要,不给工资也得哭着喊着干活的理想社会了嘛。从唐代开始,统治者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制定统一的货币体系就无法把财政货币化,不能货币化就无法有效管理调控。所以发明了两税法,以铜钱为基准计算全国财政。

到了宋代,货币计算体系又进了一步,几乎出现了国家预算的雏形,货币做为主要结算方式,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到了朱同志这里,可能是因为从小数学不好,或者过于淳朴的思维模式,天生厌恶货币,认为钱是万恶之源,只要少提钱就不会出现贪腐之风,治下也就平安无事了。

所以在他的主持下,大明的财政体系里不光没有了货币为主的计算基础,还来了个大倒退,重新又把实物拿了起来,向着谷本位大踏步进发。

明初的国家财政主要用“石”来计算,沿用了唐代两税法的皮毛,把全年税收分为两次,夏征和秋征。夏季收麦子,秋天收大米。

可是麦子和大米的真正价格却不一样,一石米的价格总是高于一石麦子。但老朱同志说了,我就认为它们是一样的,反正吃了都能饱人!

得,这玩意谁敢和他争论啊,搞不好脑袋就没了,一石就一石吧。于是在大明朝的财政数字里,一石麦子和一石米就被人为强行等价了。

除此之外,有的田亩不适合种大米也不适合种麦子,只能种点高粱小米或者豆子啥的,该咋办呢?老朱同志也有办法,他又弄出个“折收”。

就是把其它实物税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先规定了一旦米麦和一匹布的折算比率,再把其它实物折算成布的价值,然后就能和米麦进行换算了。

可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仅有粮食和布匹,比如今年洪涛要修三大殿,需要从贵州运送好木料。那贵州就可以用砍伐了多少木料折算成价值多少布匹,再换算成多少石米麦,用来折抵该上缴朝廷的税款,叫做代纳。

这么一来朝廷的税收和支出,就要把用得上的物品全都进行折算和换算,才能得到基本统一的价值。直到一百多年以后,随着海外白银大量涌入,才逐渐规定一石米等于3钱银子,算是有了个相对标准的中介货币。

其实用实物财政也不算太坏,只要把配套体系建立完备,无非就是运输稍微麻烦点。可是朱同志不知道是咋想的,或者根本不知道国家需要一个部门来管理财政,居然就没设立。

户部只是个执行部门,既不负责出台政策也没有预算,更像个调度。今年该征多少税,上报皇帝批准了户部去执行。什么地方需要粮食布匹了,上报皇帝获得批准户部负责调拨。

除了户部之外,工部和光禄寺有自己的仓库、各地州府也有仓库,全不归户部直接管理。而兵部更干脆,人家的部分经费直接和地方州府摊派,同样不用通过户部批准。

520.第520章 晋商3288.第288章 开海的准备346.第346章 马尼拉大帆船2644.第644章 谈不拢590.第590章 徇私情044 早朝2193.第193章 放弃2353.第353章 损失巨大584.第584章 粮草先行054 徐光启第803章 虚情假意582.第582章 御驾亲征506.第506章 笨学生459.第459章 新路438.第438章 真假美猴王579.第579章 最后的荣誉3448.第448章 此银行非彼银行305.第305章 南海匪患4197.第197章 加快步伐第699章 仙术555.第555章 叶阁老转正了177.第177章 粮荒2464.第464章 种植园2518.第518章 晋商第892章 于阗战役480.第480章 荟萃一堂2414.第414章 京城保卫战9245.第245章 一场空3079 东林书院2240.第240章 决战紫禁城2235.第235章 毒!3192.第192章 放弃第667章 三雄会419.第419章 铁与火的风暴337.第337章 会算账的才是好官第714章 阊门魅影2398.第398章 日本和尚3255.第255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5567.第567章 旁观者清121.第121章 拔脓膏398.第398章 日本和尚3197.第197章 加快步伐第729章 女人的威力第863章 强硬手段625.第625章 当堂分赃447.第447章 日新月异7466.第466章 大买卖2464.第464章 种植园2562.第562章 众人拾柴火焰高400.第400章 德川幕府184.第184章 轻轻落下第714章 阊门魅影2436.第436章 总参谋部2238.第238章 上阵亲兄弟522.第522章 抗争073 舌战群儒(求点推荐票、月票和收藏)330.第330章 敏感话题3242.第242章 决战紫禁城4第674章 战略布局2198.第198章 加快步伐2第900章 来的很及时497.第497章 钢笔208.第208章 以利诱之471.第471章 塞王2第914章 叔爷的背刺342.第342章 遭到拒绝048 两宫皇太后第708章 齿轨500.第500章 喷死一个第950章 来得快去的也快059 救灾如救火第753章 新军制6587.第587章 种族天赋第926章 答案在缅甸4654.第654章 新时代的开启3387.第387章 工业基地158.第158章 御下之道2(白银加更9)560.第560章 积极备战4第669章 利益共同体2240.第240章 决战紫禁城2第730章 报复不隔月第742章 三个驴友第870章 好东西要普及第724章 挤兑4第906章 有条件投降566.第566章 草木皆兵426.第426章 银行338.第338章 连钱都算不明白570.第570章 马尼拉湾海战638.第638章 第一产业226.第226章 辽东镇第761章 奇兵出击653.第653章 新时代的开启2327.第327章 锦囊妙计568.第568章 旁观者清2第899章 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263.第263章 天高皇帝远5第953章 初见成效471.第471章 塞王2191.第191章 忍痛割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