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第511章 新政猛于虎

为什么同样是官僚士绅集团,面对同样的变化,反应却截然不同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复杂,新政确实没有变,但士绅集团和士绅集团只是阶层一样,本质上却有很大差异。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汉文化最初的起点在中原与河西地区,从狭义上讲中原就是河南;从广义上讲,中原还包括了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和淮北。在秦以前,这一片区域是中原王朝的根本。

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部分安徽、江苏,还有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贵是在秦灭六国之后才并入中原王朝版图的,不过一直到了唐朝,中央朝廷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统治,大多采取了羁縻政策。

广东、广西、福建历史上被称作岭南,一直属于越族活动区域。福建有闽越东瓯,广东有南越,广西有西瓯,越南有骆越,统称为“百越”。

虽然秦朝派遣大军把百越征服了,但由于地理限制,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设立九郡。不过一直到了宋代,岭南地区依旧是交通不便的蛮荒之地,山林遍布、耕地稀少,经济、农业都比较落后。

有道是穷则生变,在宋代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的政策推动下,广东、福建两地陆续出现了比较大的港口城市,比如广州、泉州、漳州等,当地百姓纯粹就是为了生存才驾船出海,脑子里并没有太多条条框框。

江浙地区在三国时期和广东福建的情况类似,东吴占据的广袤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但从晋元帝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三次衣冠南渡给当地带来了根本上的改变。

从中原地区渡江逃避战乱的人群,不光给江浙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还让上百万中原王朝的精英人士扎根落户到了江南。

这些人不光有钱、还有成系统的文化和科技,很快就让江浙地区成为了富庶所在,同时也带来了另一样东西,家族传承!随着北方战乱不断,江浙地区不光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汉文化,甚至取而代之。

而汉文化里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学而优则仕。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玩命学习去当官呢?两个字,抓权。那权又有什么用呢?除了能让人施展抱负之外,权最大的作用就是捞钱。

这就是广东福建的官僚士绅和江浙官僚士绅们的核心价值观差异。前者习惯把眼光往外看,孜孜不倦的寻找着挣钱的机会,且不管有多危险,只要妈祖没亲口说不就义无反顾的去试试。

贫瘠的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对土地的眷恋,只能往外看,内卷的结果就是大家都饿死。哪里能活下去哪里就是家,任何风险也比不上大海的残酷,连大自然都不怕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从这一点上讲,他们更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故乡只是个精神依托,没有太强的实际意义。什么地方水草丰美什么地方就是家,只要利益足够多,改变起来没什么心理和文化上的羁绊。

但江浙地区是标准的农耕文明,在土地面前任何资产都是浮云,谁拥有了更多土地和佃户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足。

而土地是无法携带的,也不能太远。和苏州地主讲,在越南有一大片肥沃的无主之地,只要去了就能发财,是毫无意义的。离家太远了,无法有效控制,因为想彻底拥有土地所有权,光有钱没用,必须得有权。

他们就像是大树,茁壮的程度不取决于树冠的繁华,而是要往地表下面看。谁的根脉扎的深、网络大,谁就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如果树下面的土壤养分、水源不足了,就把根脉继续向周围生长,去和其它树木争抢,不死不休,内卷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换一块肥沃的土地不成吗?太难了,古人说的好,人挪活树挪死。根系越庞大、树干越高大,更换到新环境里的存活几率越小。

农耕文明之所以称之为文明,是经历了几千年不断总结提炼的精华。放弃熟悉的一切还有几辈子人的努力,去做根本没见过更把控不了的事情,就像让大树挪地方。

所以新政再好,对于他们而言却无异于挖断了根脉,和抄家灭族的效果基本相等。即便知道对抗起来很危险,成功率还不高,也得硬着头皮上,没得选。

“说来惭愧,某在古田整日面对铜臭之辈,虽竭力抗争却孤掌难鸣。与其同流合污,不如急流勇退。”

张邦仁的情况和杨德周相似,他在福建古田任知县。当地不靠海,新政推广的相对较晚,刚开始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还能凑合做下去。

但晚不代表不来,当新政顺着闽江北上到古田时他就有点顶不住了,若不是同为宁波老乡的福建左布政使丁继嗣百般回护,怕是等不到今天早就被罢官了。

“齐庄、上方、叔田,丢了官职没什么可惜的,据我所知,近三两个月江浙各州府辞官致仕者不下四五十人。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昏君一意孤行,我等又能奈何?”

听着杨德周和张邦仁的抱怨,陆懋龙倒是比较冷静。他早在景阳五年就因为卷入谋反案被贬为庶民了,虽然怨恨并没随着时间减小,但火气已经消退了,更习惯冷静下来面对现实。

“冷尘兄所言极是,不为昏君效力非我等之损失。然新政猛如虎,眼下山东和直隶也开始推行,若是大行其道,很快就会波及南直隶和浙江,到时候我等会避无可避。”

对于陆懋龙的态度屠本畯很支持,要论政治损失他应该是最大的,正五品的礼部郎中说没就没了。不过和这些损失比起来,他更看重家族的得失。

和知县不同,做为中央官员,即便对新政嗤之以鼻又讨厌至极,也不可能充耳不闻。根据这些年的总结,新政一旦站稳脚跟,肯定不会局限于一省一地,必须要向周边蔓延。

而直隶和山东又不像广东福建那样偏远独立,毕竟是京师所在,各地商贾集中,货物往来频繁,有点风吹草动,很快就会顺着大运河一路南下,想堵都堵不住。

 

第112章 会试和京察211.第211章 穷用硫铁富用硫磺534.第534章 招揽第802章 李代桃僵355.第355章 天下没有废物223.第223章 密谋第919章 人口288.第288章 开海的准备142.第142章 太贵用不起第754章 荷兰特使第758章 揣着明白装糊涂040 妖怪来了145.第145章 贼大胆第843章 隐患316.第316章 安南版的阮精卫233.第233章 毒!095 把水搅浑071 忍无可忍294.第294章 为国取士126.第126章 跳跃式发展181.第181章 撕破脸第675章 忠奸难辨643.第643章 朱大善人不配合149.第149章 八仙过海(白银盟主6)365.第365章 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第963章 带着朝廷一起走241.第241章 决战紫禁城3第865章 厉兵秣马645.第645章 行行皆学问第670章 不出所料第723章 挤兑3第784章 恩鸟港166.第166章 三十六行3321.第321章 赝品501.第501章 趁热打铁232.第232章 借题发挥2331.第331章 珍倪和爆箱第907章 还没结束100 又赢一小局第838章 内蒙古2091 正不正常?529.第529章 大明武将300.第300章 软硬不吃3第677章 鄂尔多斯663.第663章 图谋甚远001 明朝我来了!第834章 大汗时代的结束501.第501章 趁热打铁第880章 意外收获505.第505章 为长远计005 体会2第901章 有个坏消息121.第121章 拔脓膏454.第454章 阿尔布雷希特七世3第819章 无奈之举第843章 隐患280.第280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2第794章 将计就计263.第263章 天高皇帝远5634.第634章 佛道儒559.第559章 积极备战3164.第164章 三十六行(白银加更11)008 双喜临门293.第293章 老天爷的儿子第670章 不出所料373.第373章 图上谈兵第903章 出尔反尔621.第621章 开疆拓土412.第412章 京城保卫战7213.第213章 军事支持576.第576章 对炮灰的尊重573.第573章 小药治大病第847章 关键点2094 初步解决方案252.第25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2141.第141章 前装米尼步枪379.第379章 是明军干的2278.第278章 新人和故人第691章 趁热打铁618.第618章 父与子第713章 阊门魅影297.第297章 二桃杀三士2第882章 声北击南299.第299章 软硬不吃2661.第661章 凤尾变鸡头492.第492章 新学465.第465章 大买卖525.第525章 反应迟缓第712章 金融工具2157.第157章 御下之道313.第313章 水清好还是水浑好424.第424章 新与旧3第779章 尼科巴群岛第978章 立威2第925章 答案在缅甸3359.第359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第935章 沙廉港6332.第332章 马尼拉364.第364章 南洋总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