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第519章 晋商2

先说说晋商是靠什么政策起家的,这和朱元璋所建立的军事制度息息相关。

大明刚刚建立的时候北方边患非常严重,为了遏制北元政权的不断南侵,不得不把大部分兵力全堆在北部边境地区,从东到西弄了九个防御重点,统称为九边重镇。

根据司礼监的记载,永乐年间,九边重镇总共安排了近70万兵力。二百年间兵力时涨时落,到了万历年间达到顶峰,总兵力超过了90万。此时即便裁撤掉了辽东镇,仍旧有70多万兵力。

这么多兵力集结在原本就不太富庶,人口稀少还屡遭战乱蹂躏的边境地区,势必会遇到一个大难题,后勤给养该如何解决?

如果靠当时还比较落后的交通线路,从南方调配物资往北部边境运输,不光会耗费大量劳动力还会造成极大的物资损耗,成本太高了,朝廷根本无法承受。

可是不安排这么多兵力进行防御,又挡不住北方蒙古人的侵袭,于是朱元璋就拍着脑袋想出一个好像很绝妙的主意,卫所制。

让军人从职业变成身份,敌人来了拿起武器就是兵卒,敌人走了拿起锄头就是农民。再分给其固定数量的田亩,世世代代待在卫所里给他看家护院,自给自足,这样不管养多少兵,朝廷也不用担心没粮食可用了。

这个办法也不能说不管用,刚开始确实解决了后勤补给的大麻烦。但仍旧不能满足所有边军的消耗,于是朱元璋根据山西官员的建议又想出一个主意,开中法。

所谓开中法,简单说就是朝廷开榜公布边镇需要多少物资,然后由商人主动承担收购、运输的任务。把物资送到地方之后拿着凭据找当地官府换盐、茶的提货单,再拿着单据去指定的盐场、茶场提取相应数量的盐和茶。

明代的盐和茶都是政府专卖品,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凡是被打上专卖标签的货物,百分之一万都有特别高的利润。

商人们为了赚钱,不辞辛苦四处寻找均需物资,小心翼翼用最小的成本运到边关。朝廷虽然付出了一部分专卖品,却解决了边军的后勤补给,且成本适中,看上去是双赢的局面。

而山西商人就是开中法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九边重镇中有三座都在山西境内,明朝初中期的威胁也大多来自山西、陕西的的北边,而不是辽东地区。

经历过多年战乱又一直处于农耕与游牧交界地带,造就了山西商人过人的胆量,当看到开中法有利可图后马上仗着地理优势,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

但很快山西商人就发现了一件事,从内地购买粮食再运到边关损耗还是有点大,于是就尝试着雇佣流民在边关附近开荒种地,玩起了自产自销,称之为商屯。

这么一来大部分竞争对手很快就被成本给打趴下了,谁也不敢或者不愿意跑到山西去开荒种田,慢慢的山西和一部分陕西商人就形成了垄断,几乎承包了北方大部分边镇的后勤补给业务。

他们除了种地,还拿着巨额资金去全国各地转悠,哪里夏收粮价低、秋收米价低,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大量采购粮食之后运回山西陕西贮存起来,为此还在干燥的黄土高原上挖了成千上万口窑洞,专门用来存储粮食。据说赶上气候合适,恒温干燥的窑洞可以让粮食存放十多年不变质。待到粮价高涨的时候,这些陈粮就会被拿出来按照当时的粮价换算成盐茶,有效提高了利润空间。

其实洪涛并不反对这么做,除了公权之外,法不禁即可为,很合理。如果觉得山西商人赚太多了,朝廷可以及时修改法律,比如严禁用多少年以上的陈粮冲抵什么的。

但山西商人比他想的更为激进,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手里的银子越来越多,他们不再满足于只当搬运工了,开始在朝廷里寻找官方代理人。这下把原本还相对公平的交易变成了钱权之间的互利互换,与江浙地区的官僚资本异曲同工。

而有了权力的撑腰,并没让晋商集团心满意足,反而变本加厉起来。因为保护伞不是白来的,是用真金白银换的。换句话讲,交易安全度提高了,但交易成本也随之大幅上涨,很大一部分利润都进了朝廷官员的荷包。

财富本身并没坏处,权力本身也不是恶魔,但这两种东西就像助燃剂和可燃物,只要碰到一起,再加上人,必然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能量是不可控的,结果自然是摧毁。

晋商就是这样,他们为了弥补利润上的损失,就得想办法挣更多钱。可边军的需求是基本固定的,盐和茶的获取量也是大致相同的,无法大幅提高利润。

既然从开中法里得不到更多,那就扩展业务呗,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边境贸易。大明朝廷为了有效遏制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把双边贸易当成了经济武器,主动控制出口量。

而北方游牧民族对茶、布匹、铁器、粮食等物资向来是刚需,他们绝大多数的南侵行为都是为了从汉人手里抢夺这些东西,缺少了真影响生活。

可是这些物资恰恰又被大明朝廷禁止随意出口,看,有人拼命想要,有人货源充足,这不就形成了供需关系,还是卖方市场,利润很高。

控制了北方的盐、茶贸易,再加上边境走私所获得的巨额利润,晋商们仍旧不满足,又把眼光盯上了仕途。没错,他们准备培养自己人进入朝堂,然后影响朝臣甚至皇帝的决定,制定有利于晋商的政策。

经过上百年的悉心经营合纵连横,晋商集团在朝堂里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浙党、东林党,之所以不显山不露水,甚至没引起洪涛的关注,真不是势力太小,而是所求不同。

晋商集团的官员对政治理想不太热心,也不打算鼓吹任何治国安邦的理念,他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赚更多钱。只要不影响他们发财,无论是什么派系都可以成为朋友,反之也一样,绝对是敌人。

467.第467章 大买卖3319.第319章 早朝发难2324.第324章 产能不足393.第393章 大无畏者第729章 女人的威力第964章 小琉球大基地第925章 答案在缅甸3357.第357章 人尽其才2第973章 日新月异070 鼓励当贪官第760章 为了和平129.第129章 工业基础238.第238章 上阵亲兄弟010 经筵529.第529章 大明武将646.第646章 水土不服第1073章 多事之地第805章 漂白粉297.第297章 二桃杀三士2第667章 三雄会637.第637章 修炼内功第763章 脆弱的联盟第952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第1096章 跟着恶魔去天堂第1021章 恶虎难敌群狼140.第140章 一日之兄(白银盟主3)607.第607章 莽古尔泰170.第170章 代价(白银加更13)151.第151章 大骗子!563.第563章 收收心179.第179章 粮荒4507.第507章 悄悄进行的军改417.第417章 三大营的覆灭2505.第505章 为长远计第913章 故意示弱044 早朝2492.第492章 新学620.第620章 盛世初现125.第125章 先进的不一定好用621.第621章 开疆拓土第1040章 都是白菜价4356.第356章 人尽其才第988章 大难题458.第458章 兵者,生产力也第868章 机会难得492.第492章 新学第1064章 美洲开拓公司137.第137章 热火朝天(白银盟加更2)第872章 百闻不如一见499.第499章 用心良苦第676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1080章 都套上辔头459.第459章 新路416.第416章 三大营的覆灭第925章 答案在缅甸3第1085章 初探美洲4第666章 出塞第810章 三品黑淑人232.第232章 借题发挥2437.第437章 有朋自远方来第927章 又一位三省总督604.第604章 姗姗来迟第924章 答案在缅甸2第983章 科恩总督4第1037章 都是白菜价248.第248章 算账时间3335.第335章 不同以往604.第604章 姗姗来迟642.第642章 又是他!第804章 残酷的科学第1086章 三位一体纳贤才060 削藩第1068章 豪华阵容363.第363章 南洋总督158.第158章 御下之道2(白银加更9)177.第177章 粮荒2272.第27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8095 把水搅浑第743章 都是人才511.第511章 新政猛于虎第731章 报复不隔月2第854章 意欲何往?第733章 臣子葬沙场第843章 隐患第1089章 与哲学家争论第1017章 死咬不放第843章 隐患491.第491章 耳目众多314.第314章 阮香江535.第535章 向军队伸出魔抓051 不择手段第669章 利益共同体2253.第253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3642.第642章 又是他!第822章 谍影重重3377.第377章 消失的营地第699章 仙术262.第262章 天高皇帝远4第1024章 祸水西引第986章 不宣而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