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造纸厂和印刷厂

杨沐銮驾亲至,身边自然跟随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员,工部尚书陈佑站在旁边,小心翼翼的陪侍,一一介绍。

他的视察,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但是却表明了一个态度,让整个朝廷为这一片工业园区一路开绿灯。

到时候《大苍时报》一刊登,百姓们也都会聚焦这一片园区,争相成为里面的工人。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识字大会要录取五十多个女子的原因,将来这批人是要成为园区的基层干部的。

一路而行,整个园区看起来光秃秃的,到处都有工部的官吏在忙活。

两座在建的厂子占地面积很广,每一座厂子都能容纳几千人同时开工,旁边还是一座纺织厂也正在规划。

纸厂无非就是生产出纸张,这个只需要招收平民,传授一定的技艺就好。

而印刷厂,能够运作的空间就大得多了,像什么《西游记》《寓言故事》《金瓶梅》《三言二拍》都可以通过删减,印刷出来,在国内外发行。

学过一些经济学的杨沐,并不担心老百姓买不起这些书籍,因为目前苍国老百姓的口袋已经开始富起来了,银子积蓄在家里,只不过是冷冰冰的金属,货币只有流通起来,才能真正叫做货币。

购买书籍并不会让百姓们的家庭变得贫穷,而是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上升,让产业更密集,普通百姓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带动工价也水涨船高,得利的必将是所有的老百姓。

如果这些书籍能畅销国外,那就等于是赚取外汇,真正的大赚特赚。

果然,经过第三期报纸的宣传,杨沐视察的消息迅速在百姓中引起了热议,待工部发布了招工消息之后,报名者争先恐后。

一方面,皇帝陛下的支持占了很大一部分。

而另一方面,工钱的诱惑也难以抵挡。

因为,在第四期的报纸上标注了工价,普通岗位最低一两银子一个月,少数岗位达到了二两银子一个月!

要知道,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一年的总收入普遍都在十两银子以下,过去那些没有田地的农民家庭,一年能赚五六两银子就不错了,缴纳了人丁税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剩余,一年难得吃一顿饱饭!

一两银子一个月,相当于一个人赚得比一大家人还多!

所以,报名者积极踊跃,也就在情理之中。

当然,工部也遵循了杨沐的旨意,在一些轻松细致的岗位上,倾向于家庭贫困的妇女,家庭负担沉重的优先。

一次性,一共召了五千多人,其中妇女就占据了三千多。

民间议论纷纷,这个政策的出台,相当于奴隶税制改革后的另一个大动作,前者是解救奴隶,后者是提高女子的地位。

其实,杨沐也没想过这么多,他的初衷是解放生产力,毕竟女性在整个国家占据着一半的比重,如果恪守传统在家里相夫教子,干一些基础的农活,那就有些浪费资源了,轻工业才是她们最好的舞台,这一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得到过很好的验证。

培训和厂房建设同步进行,十二月中旬,两座工厂正式投入生产。

印刻的第一本书,即是《寓言故事》,这本书放在后世,其实也就是一本启蒙读物,但是在这个故事匮乏,从未有过寓言先例的世界,就犹如一滴水落进了滚烫的油锅里,与众不同。

寓言这种文体,本身就是浅显易懂,老少皆宜,阅读起来也不需要太高的知识水平,蕴含的哲理引人深思,回味悠长,自然也让人耳目一新,口口相传。

所以,当杨沐把手稿递到孔尚贤面前的时候,后者激动不已,直接看得入了迷。

这让杨沐直撇嘴,不就是狼来了、农夫与蛇、画蛇添足、乌鸦喝水之类的小故事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杨沐不信邪,又把它给了姬翎儿和皇后等后宫女子观阅,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当即,杨沐就决定用它试试水,让印刷厂生产了三万册,通过报纸销售渠道,二十文钱一本,批发了下去。

结果,销售情况也很符合预期,这本书受到了贵族的追捧,第一天就卖出了将近一万本,贵族子弟几乎人手一本,经济能力稍微好一点的老百姓,也纷纷掏钱购买,皇城就消化掉了一半。

当第一批书籍运抵申国和郑国之后,也在上层贵族中间掀起了一阵风潮,三四天的功夫,另外的两万本也销售一空。

由此,杨沐彻底放下心来,命令印刷厂再加印了十万册,让商队运抵北方的大盛国进行售卖。

批发价格,暂定为每本书一两银子。

物以稀为贵,杨沐相信那些大盛国的有钱人,并不会吝啬这一点点银子。

而且,他并不怕被大盛国盗版,因为很明显,在印制书籍上,苍国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造纸术的改进让书籍纸张变得更好,活字印刷让一本书的字迹工整,成本大跌,再加上是流水线生产,就算是折合人力物力,整本的书的造价也就二十文钱的样子。

一本手抄的盗版书籍,造价高上十几倍不书,用毛笔书写的话,至少也要几天的功夫,不仅耗时耗力,在质量上也天差地别。

到时候,一旦出现了盗版,就加印个十几万本,低价倾销出去,让那些盗版商人亏到死,没有任何生存空间。

这就是文化输出,如果这种办法能顺利的话,仅仅是这十万册书籍,就能为苍国带来将近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几天后,各大商队传回来消息,十万册书籍销售一空。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沐嘴里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

那可是十万册呀,怎么就怎么快?

召来几个人询问,他才得知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各大家族的商队,尤其是郑国的商队,由于常年进行贸易,所以在大盛国都有固定的合作对象,这些商队从印刷厂批发了书籍之后,直接就与大盛国的合作对象接洽,又将书籍分销了出去。

这样一来,相当于派出去的各大商队,成了投机倒把的商人,轻轻松松从中赚取了差价。

那些大盛国的商人和家族,在看了书籍之后,也并不担心卖不出去,整个大盛国一千多万人口,识字的人口就有十几万,几个繁华的大城里都是有书肆存在的。

书肆,就是古代的书店,只要将那些书放在书肆里销售,并不愁卖不出去。

而且,大盛国内的繁华,远非苍国和郑国能够比的,大的城池内,充斥着各个国家的商人,在看到商机之后,纷纷采购,准备拿回国内销售,反正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两银子和十两银子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于是,在苍国的商队返回的时候,一群异国商人也跟着来到了苍城,并且通过外交部,表达了觐见苍国皇帝的愿望。

第377章 工业城第537章 朱雀军再溃第159章 加征和改革第135章 燎原之势第452章 楚国的无耻行经第526章 勾心斗角第585章 阮西琼的野心第304章 百万晋军南下第174章 纺织机第587章 武国君臣的待遇第209章 生擒第209章 生擒第118章 出征!第49章 接收降卒第519章 大炮的预想第250章 喘不过气的盛国第401章 濒临灭国第592章 海军正式建立第60章 阵法显威第508章重骑覆灭【二合一】第539章 浩浩荡荡第320章 劳军特使第108章 上河村见闻第240章 麻将第507章 惨剧第168章 商务部的新工作第58章 商议战略第339章 伐晋终结第109章 为苍国之崛起而读书第340章 工业污染第34章 再次沸腾!第215章 不平等条约第403章 唐艾的计谋第571章 秦堪的无奈第371章 阅兵进行时(三)第219章 大结局第116章 你今天有口福了第152章 聪明的女子第437章 告老之心第241章 化民三郡第103章 行刑第192章 风云诡谲第133章 农民起义第51章 奔袭粮草第380章 动人心的提议第37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109章 为苍国之崛起而读书第473章 主动出击第56章 天降奇兵第414章 应对第427章 大宏王朝第445章 信念崩溃第562章 通货膨胀和紧缩第360章 跪下第195章 逛青楼!第54章 申城之战第428章 新都建成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547章 接见第460章 苍楚宣战(二)第119章 袭营第576章 欲取晋第391章 祭天第612章 懵了第369章 阅兵进行时(一)第84章 微服私访第64章 胡骇的遭遇第425章 被擒第8章 君权神授第322章 重新出发第559章 康国对峙第457章 两军对垒第342章 新都构想第376章 拒绝邀请第506章 激烈碰撞第338章 算计第438章 右丞相的人选第389章 会盟之日第34章 再次沸腾!第517章 两国结盟第555章 黯然第283章 会盟之前的布置第606章 攻入玉京第449章 点醒第103章 行刑第8章 君权神授第184章 烛光晚餐第596章 开辟战场第540章 排兵布阵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123章 义军出击第544章 撤退?溃逃!第543章 神威第532章 红衣大炮第261章 楚国的请求第92章 妙曦第196章 会盟大典第309章 声东击西第138章 决战开启第19章 解惑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