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战后发展

会飞的灯,自然就是孔明灯了。

不过,在徐乐水的陛下,变成了司马灯。

杨沐也不否定,毕竟这样一个名字,更能引起百姓们的好奇求知心理,也能够为这个故事,增添一些内涵,有利于故事的传播。

倒是徐乐水才思敏捷,懂得拿捏这种爽点和议论点,足见其是非常有智慧的。

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天赋,那就要好好的利用,于是杨沐很是费了一番口舌,耐心地给他讲解了一下创作小说的一些要素,以及如何将人物往正面形象方面刻画。

陛下之智,我不及也!

徐乐水听完后,心里由衷地感慨,陛下不愧是陛下,在创作故事的技巧方面,已经远远的走在他的前面了。

“这样吧,从今天起你就是礼部的郎中,官封五品,回去之后开衙,立即根据我苍国诸位将军的英雄事迹,多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朕会编辑成册,然后向整个天下推广。”杨沐说道。

整个天下推广!

徐乐水感觉自己快要无法呼吸了。

他虽然是从太学里面进修出来的,但是治国从政才干并不强,几年来也只是在礼部一个不起眼的小衙门里,混一口饭吃。

爱写小说故事的特长,一直得不到发挥。

可是今天,这才短短不到半个时辰,就成为了礼部郎中,官拜五品,可以说是平步青云,感觉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

七月,伐吴之战如火如荼。

楚、阮、莽、范四个国家中,除了阮国退出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之外,其余的三个国家都趁势而上,一窝蜂加入到了战团中。

当然,这其中多了一个国家,那就是苍国。

由于奉行杨沐的旨意,青龙军团在将邵国全境收复之后,进攻态势就弱了很多,能咬得动的就咬,咬不动的也不强求,从始至终都没有再增兵,也就是说整个邵国的战场上,青龙军团都只投入了五万军队。

前期的时候,苍军还出力比较多。

但是自从收复了邵城之后,邵国内的兵将出力就多得多了,就算要补充兵员,也是从邵国军队中征召补充,总体来说青龙军团的士卒死伤很少。

时间到了七月,伐吴之战也就进行得差不多了。

此次,楚国是最大的受益国,其后是范国。

至于为什么没有莽国,是因为在最初的战事中,莽国打了一场败仗,损失了三十多万的兵将,以至于后继乏力,在后期的吞并大潮中,反而并没有得到什么益处。

其实,如果从短期来说的话,这场战事没有一个受益国,因为无论是楚国还是范国或者说莽国,损失的兵力都是非常大的,后勤辎重与粮草,耗费的民力恐怕要几年来能不弥补的上。

毫不夸张的说,要不是因为第二次会盟的时候,楚国和莽国分到了不少好处,恐怕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这场战事的结果,早就在天下人的预料当中。

毫不意外,吴国被灭了。

根据坊间的传闻,吴国皇帝自焚于宫中,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一起葬送在了熊熊大火中。

吴国的贵族们,下场是非常凄惨的。

楚军攻破了吴城后,一边派兵进攻皇宫,一边则是派兵抓捕城内的贵族。

新仇旧恨,楚军毫不留情。

一个个世家,在楚军的疯狂烧杀抢掠中,成了一片废墟,满女老少,见到就杀。

就连嗷嗷待哺的婴儿,也没放过。

世世代代的恩怨,似乎要发泄在这一场屠杀中。

贵族的妻妾女眷,则是被当成货物一样,捆绑成串一个个拉上车,以不同的价格,交给那些早就磨拳擦掌的人贩子,卖往各国。

一时间,不仅仅是一些金银首饰变得廉价了,就连奴隶都变得廉价。

楚国的一些贫穷落魄的单身汉,可以花很少的价钱就能与贵族家的小姐春风一度,若是再多花点钱,就能娶一个回家做老婆。

渐渐的,奴隶成了最廉价的货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奴隶,被捆成一堆一堆,运送往各地。

吴城,这座吴国数百年的国都,吴国的水陆交通枢纽,在几日之间就成了一座空城,

这就是战争,在残暴的武力面前,个人的力量渺小得可怜,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下一刻就连活命都是奢望的卑贱奴隶。

吴国被灭,也有大批的百姓和小城池的贵族,拖家带口的逃往其余的国家。

其中,最为抢手的就是阮国和苍国。

前者,是因为退出了伐吴之战,十分愿意逃难的百姓进入,不仅为阮国增添财富,又能为国家增添人丁,去开拓多余的土地或者征收入军。

后者,则是过去历次战争中,良好的形象在吸引着大家,苍军不杀俘虏,更不会祸及平民,在苍国定居还有赋税等优待,将来还能到学堂读书认字,有机会做人上人……

诸如种种,吸引着吴国逃难的百姓,卫忠全还特意下令,让士卒们在王畿中楚国的地盘上,开辟了一条通道,护送百姓们过境,转移到王畿之地中苍国所占的地盘中。

楚国皇帝虽然知道,将士们的泄恨行为会损害本国的实力,造成巨大的人口流失,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应对办法,几百年的仇恨,士卒和百姓们对吴国的恨意,已经浸透到了骨子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

即便他是皇帝,也不能下令让将士们入城之后秋毫无犯,否则的话就无法对那些在历次大战中身殒的将士们一个交待。

远的不说,就去年被吴国坑害的七十万大军,再加上后来熊芳麾下的二十余万远征军,一旦诏令传出去,百姓们第一个就不答应,他这个皇帝肯定会被整个楚国的贵族和百姓唾弃,人心大失。

这样形势下,哪怕他是作为一个皇帝,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

吴国被灭,天下纷争总算是告一段落。

吴国皇帝为其狂妄和昏策付出了代价,吴国的众多百姓,也成了无辜中一员。

虽然很多的邻国之间,时有摩擦,但是总的来说,整个天下还是步入了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

可是,很多人都清楚,在这风平浪静的表面,实则暗流涌动。

按照杨沐在朝会上的说法,这是一个假和平。

为何这么说?

各国之间,是真的安稳下来了吗?

并不是。

之所以没有大的战争了,是因为几个大国都打累了,需要休养生息。

一旦恢复了元气,还能坐得住吗?

试想一下,伐晋之战后,特别是伐吴之战后,各国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力、民力还有疆域,都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眼下晋国已经陷入了泥沼难以自拔,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恢复不过来,没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镇压,整个天下已经是四分之局。

楚国、阮国、苍国、晋国。

其中,楚国和阮国的实力相差不多,苍国中规中矩,虽然有精兵但是规模略小,晋国虽然受挫严重,但毕竟底蕴深厚,尚能调出两百万大军,勉强可以算做一个强国。

虽然,四个国家表面上,还没有什么摩擦冲突。

但是有一个矛盾却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最强国,只能有一个!

等到几个强国修养了生息,稍稍恢复了国力,环眼四顾,发现身边还有几个比自己弱小得多的邻国,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

就仿佛只要一抬手,就能轻易摘下来吃到嘴里的果子。

味道太鲜美了!

几百年的攻伐兼并,所有的大国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要想国家强大,就不能守成吃老本,唯有疆域扩大了,人口多了,军队才会强盛,最终避免被吞并的命运。

可以想象的是,等到几个大国稍微恢复了元气以后,肯定会对周遭的小国下手。

在苍国,君臣百姓更加懂得这个道理。

毕竟,这么多年的居安思危的思想,不是白灌输的。

就说杨沐曾经在岁首祭天的时候,曾经声情并茂的喟叹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引得整个苍国的百姓大为传诵,成了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所以,整个苍国上下,并没有因为伐晋之战落幕而心态放松,外交部也在稳步的推进与诸国之间的关系,商务部和户部,则是忙着扩大大苍币的影响,争取尽快的让大苍币融入到各国中。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苍国的国库中,堆积的白银数目剧增。

这些既有苍国内收缴上的银子,也有外邦商人兑换的。

这就相当于,苍国用一堆的纸张,换来了数额巨大的银子。

杨沐并没有挥霍也没有做别的处理,而是让户部封存好,当作一个外汇储备,万一出现了什么突发情况或者打仗,可以作为一个经济手段。

当然,苍国一片欣欣向荣,别的国家也不是吃老本的。

伐晋之战中,苍国军队大放异彩,再加之会盟时候的一番国力展示,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与苍国贸易的同时,也在尽力的模仿,发展本国的国力。

譬如楚国,就在楚皇熊敏讷的大力支持下,推行了寒门教育,并且着手打压贵族势力,为将来的科举做准备。

作为另一个大国的阮国,除了模仿苍国的诸多政令之外,则是加强了骑兵方面的建设,规定每年拨付大量的款项,用于发展战争器械与骑兵,颇具创新意识。

还别说,一番模仿下来,有些国家还真是学得有模有样的。

譬如,苍国的十二部制度就被康国和邵国,这两个小弟全搬硬套地模仿,虽然由于技术原因,很多事务都无法进行,像科技部和教育部,仿佛就像是一个空壳子。

但是,这两个国家也不在意。

在他们君臣的眼里,苍国就是学习的对象,苍国什么东西都是最好的,什么都应该学习!

康国皇帝甚至当着十几万的将士和百姓说,苍国救了康国,两国有着兄弟般的情谊,苍国就是康国的兄长,兄友弟恭,苍国的一切都值得康国学习。

然后,邵国皇帝得到了这个消息,顿时觉得康国的马屁拍得太厉害,认为自己被比下去了,非常的不甘心,也担心以后苍国会因此在国策中偏袒康国,于是又下了一次狠狠的决心,摆下祭坛,召集臣民祭天立誓,当众又剁了一根手指头!

邵国皇帝宣布,以后邵国为苍国的藩属国,年年上贡,永不相叛,军队征伐出战、册立皇后、太子,敕封丞相等大事,都要禀报给苍国皇帝裁决,若是苍国遭受外敌,邵国有义务派兵相助。

消息一传出,诸国皇帝侧目。

为何?

因为很熟悉。

以上的种种,不就是过去大礼王朝分封时,各大诸侯国对天子的义务么?

邵国这是自降国格,主动比苍国矮一级?

有心人仔细一想,就能懂得其中的道理,经过吴国的入侵一事,整个邵国都被打残了,现如今也就几万的残兵弱将,国内贵族没屠杀的屠杀,逃跑的逃跑,就连皇族都只剩下几十人,可以说基本上失去了治理国家的能力,随便哪一国来攻打,都能在短时间内将之攻陷。

换句话说,邵国已经失去了独立成为一国的能力,若是没有苍国的大力庇护,迟早要亡国。

邵国皇帝此举,虽有苟且之嫌,但却也非常的务实,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邵国需要紧紧抱住苍国的大腿!

果不其然,在几天之后杨沐就收到了一份邵国的国书,恳求苍国给邵国一部分名额,让邵国的平民子弟到苍国的学堂里面学习。

对此,杨沐没太大的意见,不就是派留学生来苍国接受先进的教育么?

以两国现在的关系,准许又何妨?

于是,杨沐大手一挥,就准了邵国每年一百个名额,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进入到太学学习。

这不仅保证了先进的技术和核心的知识不扩散太快,又能巩固两国关系,让邵国离不开苍国。

为什么这么说?

前者很容易理解,后者就要涉及到邦交的亲疏了。

那些邵国的留学者,长时间受到苍国文化和教育的熏陶,这辈子基本上就被打上了苍国的标签,自然也是亲近苍国的那一派。

形成一个依赖关系。

两国的邦交,肯定会更加的亲密,邵国就会成为苍国那个甩都甩不掉的小弟。

于是,在诸国皇帝的惊讶中,邵国选拔出来的平民,进入了苍国的学堂里修习。

一些国家羡慕万分,蠢蠢欲动。

但是,在这个时候另外一个消息从苍国传了出来。

是一本书。

名字叫做《大苍英雄传》。

第226章 山寨版骑兵第419章 影响第269章 内商第492章 运兵船第76章 炼钢法第460章 苍楚宣战(二)第260章 政治考量第446章 交易(上)第317章 震撼和疑惑第338章 算计第16章 皇城沸腾第427章 大宏王朝第6章 攻心之计第414章 应对第251章 新的局势第382章 邦国贸易联盟第55章 绝望中的曙光第425章 被擒第70章 《周易》问世第428章 新都建成第87章 小村庄的补贴第38章 流匪十八寨第397章第48章 一字长蛇阵第117章 武者之论第297章 两位统帅第113章 蚕食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214章 盛国使臣第101章 青龙救驾第610章 抵达第616章 扩散第120章 郑军后撤第197章 诸国伐魏第480章 女帝猜测第507章 惨剧第614章 大仇第260章 政治考量第100章 坏人死于话多第122章 郑翰亮剑第240章 麻将第233章 押解俘虏第605章 前途之战第120章 郑军后撤第41章 投名状第68章 补偿第24章 新式练兵法第105章 小太监第605章 前途之战第292章 令人忌惮的楚皇第213章 奔袭粮草第52章 罪俘第80章 热闹的上官府第617章 降!第245章 军制与产能第216章 国富论与货币战争第44章 构筑营寨第441章 摄政帝姬第94章 还就抢定了第561章 纸钞的阴谋第112章 内情第612章 懵了第447章 交易(下)第92章 妙曦第303章 君臣异论第225章 洞国与苍国的决战第513章 访问武国第467章 身份不够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37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139章 撒钱第590章 东巡第249章 铁石第267章 辅政内臣第76章 炼钢法第223章 一战定乾坤?第576章 欲取晋第389章 会盟之日第15章 政令推行第268章 见面第364章 粮食问题第49章 接收降卒第538章 云国灭亡第431章 迁都第62章 欲封爵第356章 不简单第229章 摧枯拉朽第213章 奔袭粮草第305章 造船第530章 积分激励第166章 银票第290章 剑击比试第228章 大战落幕第138章 决战开启第248章 谈判进行时第215章 不平等条约第316章 主次第275章 摧枯拉朽第329章 天意北迁第376章 拒绝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