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内中情由人不知

中国在对待海外华人的态度上,是有点儿尴尬的,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华人在海外最大、经济上最成功的一个群体,就是东南亚华人。

印尼两亿人口,约一千万华人,马来西亚两千五百万人,约六百万华人,泰国六千五百万人,约九百万华人,新加坡三百万多人,华人占百分之九十,菲律宾九千万人,华人大约一百万,但有华人血统的要占大约百分之二十。

东南亚华人,给全世界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他们的经济实力,比如,在马来西亚七成的的中小企业被华人拥有,其中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自从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取消了中国的双重国籍政策,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地的华人开始积极融入本国社会,特别是泰国和菲律宾,传统意义上的华人已经很少,从姓名和语言上,中国人已经分辨不出谁是华人,不过,本地人对那个家族有华人血统,都一清二楚。

人们都知道菲律宾阿罗约的丈夫是华裔,泰国的他信是华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泰国议会,三分之二的议员也是华裔。但这些华人,已经和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仅仅只是血统上是华人而已了。

在东南亚,真正能以一个大族群的规模保持华人传统的,只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有人曾把这三地的华人分为两种,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前者一般说中文,谈到中国很亲切,甚至自称中国人,以爱国华侨陈嘉庚为代表。后者一般说英文,看英文的海峡时报,亲西方,甚至以自己的华人面孔为耻,以新加坡的李光耀为代表。南洋华人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心理变迁,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两种华人的变迁史。

从某种意义上讲,海外华人的成就,要远远超出香港以李嘉诚为首的所有香港精英。香港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富裕,大半是靠当中国的对外窗口挣的代理费和贸易费,而香港的大半富豪,都是靠香港的房地产发财,其结果除了造就几个富豪之外,绝大多数香港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生活变得压力重重,只能蜗居在鸽笼大的房子里当房奴。

很讽刺的是,现在香港人的就业,有近一半是靠大陆来的中资公司提供。

客观的说,香港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只不过大多数香港人还看不到这一点,还在很无知的为很虚无缥缈的所谓投票权愤愤不平。李嘉诚应该可以算传统华人,但从小在美国读书的李泽楷,已经算是海峡华人了。

新中国建国年以前,海峡华人在东南亚的华人中基本没什么影响,绝大多数华人都追随陈嘉庚。一九三八年成立的南侨总会,会址设在新加坡,选陈嘉庚为主席,大会历数近代以来曰寇侵华种种罪行,揭露曰寇不仅企图吞并中国,还妄想征服世界。现在中华民族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号召南洋八百万华侨精诚团结,誓为祖国政斧后盾,出钱出力,多寄汇款支援抗战,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据南京政斧财政部统计,华侨八年抗战中捐款共达十三亿多元,平均每年一亿六千多万元。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以财力支援抗战的另一项是侨汇,就是华侨寄回祖国赡养亲属的汇款,数额比捐款更大。

仅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三年通过银行途径的侨汇,据统计共达五十五亿元之多,平均每年约八亿元。一九四二年后,南洋各地相继沦陷,侨汇和捐款才中断。

海外华侨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贡献也甚为可观。截至一九四零年的不完全统计,共捐献飞机二百一十七架,坦克二十七辆,救护车一千辆,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抗战后期,海路被封锁,支持祖国抗战的大批海外战略物资只能靠滇缅公路运输。当时,国内机工及汽车奇缺,运输十分困难。陈嘉庚受国内西南运输公司委托,通过南侨总会从新马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的机工三千两百余人,并捐赠汽车三百多辆。

这些华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离别南洋亲友,回到祖国大西南,在异常崎岖艰险的千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的战略物资,平均每天三百吨以上,曰积月累运量可观。

而很多南洋华人也回国参加了抗曰战争,他们中最有名的,是共和国上将叶飞,他原是菲律宾华侨。

抗曰战争后到一九四九年,南洋的传统华人们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时期,因为他们大多数不了解国共斗争的原因,对他们来说,只要认中国就行了,党派之争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事情,因为他们懂得最多的,除了中华民族大义,就是经商,他们普遍对政治一窍不通。

新中国成立之初,南洋的传统华人们还很惶惑,但随之而来的朝鲜战争让他们非常振奋。短短的五年,中国就从一个被小曰本随便欺负的弱国,变成了能打败头号强国美国的东方大国,新中国的号召力在东南亚华人中也越来越大。

一九六五年八月,新加坡建国。当时讨论国旗方案,有人提出国旗上一定要和中国一样,要有五颗星和红色,这个提案得到了传统华人的一致同意,于是就有了现在看到的新加坡国旗。

而在历史上的九八年印尼排华事件之后,很多华人将资本外移,仅后半年移出的资金就有约八百亿美元。资金虽然移走,但是很多人的事业还在印尼,于是很多人选择安家在新加坡,个人还是每周飞回印尼打点生意。

不过,李光耀虽然在很大度的宣称希望新加坡成为印尼华人的避风港。但对于来新安家的印尼华人,他的开价是现金一百万新元,约七十万美元一张绿卡,年龄不论。值得注意的是,这笔钱不是投资,而是门票。

其实,印尼华人真正面临的问题,是他们的国籍问题。就比如印尼羽毛球皇后王莲香在一九九二年夺取奥运会女子单打金牌,但当时的颁奖是有问题的,因为那时她根本没有印尼国籍。按照一九五四年周恩来取消的双重国籍而台北一直保留双重国籍来看,当时的王莲香,严格论起来,也许应该算中国人,那枚金牌应该算在中华台北名下。

这些事情范无病都不是很清楚,听朱老板跟他细细地说了说来龙去脉之后,方才有了一些领悟,看来在这个问题上面,政斧确实有点儿为难了。

当时取消了双重国籍,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倒不能说没有远见。不过朱老板也向范无病交待了一点,“新加坡方面虽然在劫难华人华侨,但是收取费用太高,很明显是针对富人的选择姓输入,看重的也是这些印尼华人的钱财。我们当然不能这么薄情寡义,所以这个门槛儿是坚决不能设置的。”

“不设置门槛儿固然是好的,可是万一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国内可就难以应付了。”范无病心想印尼一千多万华人呢,要是都跑过来那是一个什么概念?想一想都是非常恐怖的。

不过回头一想也未必如此,华商虽然在印尼遭到了排斥,但是印尼人针对的主要就是这些有钱的华商,至于那些已经同化得差不多的普通华人,也没有什么油水可以赚取,自然就没有什么大碍了。

现在这个时候,想要移民的,想要离开印尼的,也就是这些印尼的有钱的华人而已。

于是范无病就说道,“这样也好,不设置门槛儿,但是有一个优先选择问题。”

“什么优先选择问题?”朱老板有些不解地问道。

范无病回答道,“这次搔乱中受到冲击比较大的,身心遭遇创伤较为严重的,是我们救助的重点,我们应该协助当地华人联合自保,促进华人社区的团结协作,这个是重点所在。至于说愿意移民的话,总是应该设置一个不大的门槛儿的,至少机票钱总是出得起才行吧?”

朱老板摆了摆手道,“反正是你家的飞机,你自己看着办吧!”

他说这话,实际上也就是表示对范无病的充分信任,愿意由着范无病自己去安排了,事实上他也不相信范无病会在这个问题上面胡来,毕竟范无病还有一个当政治局委员的老爹嘛,方方面面的感受都是要考虑到的。

救助显然不能是无限度的,否则会引起印尼的反弹,到时候只能使事态变得更加严重,更加难以控制,因此范无病觉得重点工作就是尽快解决印尼爆发的排华搔乱,其次才是要保证通向中国的大门是敞开的,使得印尼华商可以很方便地到大陆避难。

也只有富人才会觉得移民是必须的,而那些穷人,尽管他们在印尼当地也没有多少家产,可是破家值万贯,总也是舍不得丢下说走就走的。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一章 病房之内的偶遇第八十三章 有人要送地皮第一百二十章 抢东西和打人第二百四十三章 KTV失火了第六百八十一章 首位参观者第九百三十七章 宣传开始了第八百七十一章 人和动物的待遇第三百九十一章 铁算盘啪啦响第三百六十九章 侵吞国有资产的担忧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作一团儿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四大当第四百零七章 影子总统第七百零九章 让你们双手双脚第二百三十七章 意外的温柔第五百零三章 三个小条件和一个大炸弹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形势依然严峻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先进技术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活动活动第五百四十五章 要挟第四百零四章 好消息来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视察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税制初见成效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战争第二百六十三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九十九章 安家的问题第一千零一章 上海市的大手笔第六十九章 说明书与新项目第八百八十一章 怨念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枪搞定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苏丹红第四十五章 高看我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到底是谁的错?第二十九章 所谓专家第八十四章 原来是这个老东西第四百二十一章 修水库第六十三章 美少女第二百一十五章 你挡住我的手机信号了第八百二十四章 不一般的饭局第二百八十三章 露一小手第三百三十章 国之社鼠第十八章 他叫我们去喂猪第七章 服装业的新思路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举贤不避亲第一百六十六章 乱作一团儿第七百七十二章 范家第二章 大势所趋第九百六十六章 为什么还不动手?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完胜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最能忽悠是大师第六百六十章 有人的胆子更大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深层次问题第一百一十七章 嗜睡的原因第三十三章 范无病的逆鳞第二百六十四章 谁会开飞机?第六百一十八章 美女请吃饭第三十八章 做自己的单放机第五百五十四章 涨价风波第三百零九章 数字化生存第三百七十七章 范代省长怒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凤源之行第七百零五章 关系复杂第五百二十七章 新时代的御医第六十三章 美少女第一千零三十章 扯皮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阶段性胜利第九百六十九章 淡马锡第七百二十四章 有点儿吃醋第一百零六章 惊鸿一瞥之北京第四百七十八章 要人第五十七章 出院第十四章 无证行医第四百七十五章 危机重重第四百二十章 暂且揭过第三百三十五章 沙州聚首第二百三十一章 条件交换第三十章 狐狸尾巴第八百二十一章 岭西省的问题第八百七十三章 现场大拍卖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小狐狸一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倚重第五十九章 热钱的风险第九章 鬼子来了第五百五十五章 敢想还要敢做第二百六十五章 有燕欲来归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口吃不成胖子第二章 时代不同了第九百一十五章 尴尬的冷场第一百三十五章 推销涨停板第二十一章 无价可估第三百九十二章 即将揭过的大学时代第八百二十七章 冤家总是路窄第八百二十八章 避不开的关系网第三十一章 撒下钓鱼饵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疯狂的MBO第一百七十七章 善举有人先知第六十六章 有家黑店!第七百九十九章 婚礼当天的传票第一百六十九章 我是路痴第五百二十二章 投资和投机第二百九十一章 日子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