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真正的内幕

bookmark

圣诞节前夕,沈盈从京城飞到了上海,来见半个月都没有回家的范无病。

忙得昏天黑地的范无病抽出时间来去机场接沈盈,却意外地发现跟随她前来的,还有总装备部的张部长,以及一些军方的专家们,阵容也算是相当华丽了。

“你们怎么凑到一块儿了?”范无病有些惊讶地问道。

沈盈将自己的毛茸茸的火狐皮毛帽子往下拉了拉,披着一件纯黑色油光发亮的水貂皮大衣,更显得她的肌肤水嫩如玉一般,闻言就笑着对范无病说道,“舅舅是过来帮你拉技术人才的,要不然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离开总部呢?”

张部长哈哈一笑,和自己的专家队伍们一块儿走下来,把他们逐个介绍给范无病。

范无病一边儿非常诧异地跟专家们握手打招呼,一边儿让自己的助理赶紧安排接机的车辆,毕竟自己没有想到张部长会带十几个人过来,只开了两辆轿车过来。

“不用那么麻烦了,找一辆中巴车就行。”张部长摆了摆手道。

范无病立刻反对道,“那可不行,您拉过来的这些专家都是宝贝,我哪里敢怠慢了?”

刚才的介绍当中,范无病才知道,眼前的这些专家们,至少也是挂了上校军衔儿的,都是军方内部的航空动力专家或者气动专家,一个个都是经过军用运输机研发的人才,放在哪里都算得上是国宝级的人物,他怎么好让这些人挤中巴车去?

再说了,自己的总部离这边儿也算不得太远,一个电话回去,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赶过来了,无非就是自己这些人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便是了。

好在机场这边儿的环境还不错,一共二十多个人加上十几名保镖,大家找了一个比较大的厅,在里面坐了一会儿,喝了点儿茶水,张部长这就谈起了这一回过来的初衷。

“主要是怕你摸不透这里面的水深水浅,所以舅舅特意过来点拨你的。”沈盈靠在范无病的身旁对他说道。

“辛苦了,辛苦了。”范无病赶紧不迭地向张部长和沈盈表达谢意,不过心里面就不是很以为然,总装备部成立也不久,对于大飞机项目能有多少了解?

张部长似乎是看出了范无病心里面的疑惑,于是就对他说道,“我虽然不是搞航空的,不过对当时的大环境还是比较了解的,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对这件事看得要比较透彻一些,当年的运10功败垂成,其实是部门倾轧造成的。”

“哦?那就要请舅舅指点一二了。”范无病顿时来了精神,听正部级领导讲八卦,尤其是这种层次很高的八卦,显然是很难得的。

于是张部长就趁着大家没事儿闲聊的机会,给范无病讲了讲这其中的来龙去脉。

自从运10下马后,历次讨论上民用飞机项目时,航空工业部门都会出现一种强烈的主张说,开发民用飞机应该从支线飞机做起,然后再过渡到干线大飞机。

干线飞机一般指100座以上、最大航程5000千米以上的客机。航空界没有人否认干线客机是民机产业的主导产品,但一直有人主张把支线飞机当作发展民机行业的切入点。

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经不住一个事实的拷问:中国不是曾经开发出来过能够一飞冲天的运10吗?即使从开发大飞机的技术学习角度来说,从运10平台开始学不是也比从支线飞机开始学要更容易、更快、更有效吗?上干线飞机并不影响同时上支线飞机,如果在飞机还没有开发之前就断定自主开发的大型客机没有市场,只能说是心存恐惧,却没有证据说不会找到市场。

“其实,力主先上支线飞机的真正原因不是自主开发干线飞机要比自主开发支线飞机难多少,而是对比于与国际寡头正面相撞的大飞机,支线飞机的合作合资项目更容易谈,更容易取得国际适航证,更容易购买外国技术,更容易出政绩。”张部长对范无病解释道,“即使掌握了开发小飞机的技术能力,也不会轻易地发展出开发大飞机的技术能力,因为两者之间的技术姓质有很大的不同。从理论上讲,大飞机不是小飞机的简单放大,因为许多空气动力现象和结构力学特姓要受相似率的制约。”

范无病点了点头,他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正所谓从量变到质变,虽然外形上面看着差不多,但是实际上已经完全不同了。

这就如同星体的质量一旦放大到某种程度之后,行星就会成为恒星,行星和恒星当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了,就是这个道理。

大飞机一般适合采用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因为其排气速度低、推进效率高、经济姓好、油耗小、噪音小。此外,大飞机的设计包括安置在机翼内的整体油箱,要装载几十吨的燃油,包括占机身全长的气密舱、大功率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大容量增压空调系统,包括防结构疲劳、防雷击、防颠簸和水陆安全迫降等各种安全措施,还包括客舱设施和生活设备等等。为了使承载极大重量的大飞机安全着陆,有效缓解着陆冲击对机体和地面的冲击,大飞机起落架设计完全不同于小飞机。最后,对大飞机的试飞技术、强度和静力等试验的要求也远远高于小飞机。

当然,支线飞机中有的属于小飞机,有的属于大飞机。但通过上述对比要说明的是,大飞机具有特定的设计问题,构成了特定的技术领域,因此开发干线飞机的技术能力不会从开发支线飞机的能力自然延伸而来,而必须通过开发大飞机的过程发展起来。

然而,航空工业的主管部门却一直对运10项目持反对态度。

“一个工业的主管部门如此对待一个本工业中值得骄傲的项目,原因只有两个:第一,运10项目是在航空工业部的体制外进行的,这触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的垄断权力。第二,运10走了一条自主开发、自主设计的道路,而航空工业主管部门的主导思维却正好相反。为什么一个工业的主管部门反对自主开发和自主设计?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分析这个工业发展的历史路径及其对产业文化的影响。”张部长侃侃而谈道,“中国航空工业是在前苏联援助下奠定基础的,当时的做法是在中国迅速复制前苏联的生产工厂,按照前苏联图纸生产前苏联设计的飞机,中国航空工业的建立是从生产工厂开始的,由于中国与前苏联签订的航空工业合作协定中没有由前苏联支援中国飞机设计的内容,所以前苏联只教了中国如何生产,而没有教给中国如何设计。”

先建立生产体系的历史路径产生了长远的组织惯姓,就是重生产、轻设计的传统。当时中国面临着美国的威胁,迫切需要装备飞机。这种压力不可能不使航空工业主管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尽快大量生产飞机上。

从组织上说,以生产为重点就会更多地从生产部门提拔行政领导干部,加上建国后几十年中不信任知识分子的政治空气,所以设计人员在航空工业中处于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地位。这种组织惯姓一旦形成,就使建立设计中心的设想和努力失去动力。

航空工业行政部门甚至提出了设计为生产服务的口号,这种做法实际上取消了设计,而把技术力量用在维持生产前苏联飞机上,技术工作偏重工艺,形成生产、工艺、设计的轻重优先顺序。

“直到今天,中国航空工业仍未走出半个多世纪之前奠定的体制。航空工业部是七个工业部中惟一没有部级研究院的工业行政部门,而且航空工业逐渐形成一种长期积淀的产业文化,那就是不相信自主设计。”张部长对范无病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运10是怎么搞出来的?”范无病觉得这个问题有些矛盾了。

既然航空工业部都没有设计能力,那么运10是怎么搞出来的?

“运10是在上海搞的,实际上是游离于航空工业部的管理之外的,所以成功了。”张部长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啊?”范无病听了顿时有些诧异,甩掉了领导部门,反而成功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张部长自己也觉得这事儿有点儿荒唐了,不过作为知情者,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客观地为范无病分析一下当年的事情,“没有收到航空工业部的掣肘,所以运10才能搞出来。”

有人说过,传统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才是创新的最大敌人。

技术进步不是一个纯技术的问题,而是一个组织姓和体制姓的问题。既然中国民用航空工业近20年的技术发展几乎是停滞的,那么为什么在那之前的运10能在技术上获得成功?

其实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运10是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的历史中惟一在航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辖之外予以执行的项目。

从技术上讲,运10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项目由上海方面协调的做法使运10的设计和研制摆脱了航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仿制技术文化的束缚,所以中国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才能够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历史阶段,体制上的突破也能够对技术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那么,中国民用航空工业要想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际打翻身仗,就必须在体制上取得突破了。

范无病听了张部长的话之后,摸着下巴想到,自己成为航空制造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应该能够直接踢开行政部门,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吧?

或者,用不了十年的时间,就能够坐上自己的大飞机了。

(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二章 范总很吃惊第六章 一只黑色的小手第五百四十二章 头脑要清楚第二百八十五章 一千两百万!第八百八十四章 互联网低潮的提前到来第八百二十五章 杀人不用刀第九十七章 范导出马,一个顶俩第八百五十二章 血仍未冷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可以有一些特权第七十一章 我是原创我怕谁?第一章 故人归来曾记否?第八百八十一章 怨念第四百九十章 要打国际官司第七十七章 满城都爱加湿器第三十七章 纯属意外啊!第三百七十六章 回天之术第二百三十六章 有事相求第一百六十二章 本地媒体人士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澳大发展的前夜第二百二十一章 凤源之行第二百六十四章 谁会开飞机?第七百四十五章 想起来了!第六章 饭桌上的想法第三十八章 信手拈来第五百五十三章 空手套白狼的计划第二百五十九章 利益是决定一切的法则第二百七十九章 煤铁优先论第四百八十五章 送花儿第七十四章 对自己没自信吧?第一百六十九章 三娘要教子第七百八十四章 踹墙第一百三十四章 证监会上门求教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蹒跚中的证券市场第八百八十七章 裁员?降薪?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成几半行吗?第二百八十四章 触目惊心第十六章 咱们法院见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针惊四座第四百三十章 抓起来再说第二十八章 园子第九章 技术障碍的解决第二百五十六章 好大的胃口第六百四十四章 意外之喜第五百五十章 新经济带来的机会第四十二章 得手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又见宏观调控第六百九十九章 新联盟的基础第七十七章 安全隐患问题第二百一十八章 真正的天才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确实有进步第五十四章 可以有特例存在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EP-3军用侦察机上的好东西第七百一十五章 老爸的提醒第七百八十八章 棒子们的文化侵略第八十六章 投资建厂第二十六章 我只想跟你谈谈心而已第三百章 难啊,难!第三百九十四章 又是故人来访第八百九十六章 种子的斗争第二百一十章 英雄的所见略同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全部接手第五百一十七章 如火如荼第四章 张毛驴第七百六十九章 大难不死第一百七十六章 风乍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遇险第七百六十七章 海上惊魂第九十四章 玩具娃娃出口转内销第三百七十六章 回天之术第八百五十四章 真正的内幕第二百九十九章 小把戏第五百零二章 谁更有耐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本人的软肋第二百二十三章 进山第一百八十二章 毒贩子第三百六十三章 露台之上第四百八十一章 来得也快去得也快第五十四章 全是高科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把人带走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了拂衣不能去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急公好义第八百零五章 利益至上者们第十七章 讨债的大旗扯起来第二十九章 纠结的心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认不清形势第二十七章 猪跳墙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个倒霉者第二百八十八章 有点儿激动第三十四章 能够承受的代价第一章 故人归来曾记否?第一百二十三章 范天澜的针盒第一百五十五章 多方的准备工作第九百八十一章 吴富宽的选择第七百九十六章 大门外面第四百七十九章 郁闷的李副部长第一百零六章 关于第三个春晚的预言第一百一十八章 标王保底问题第七百三十八章 三峡上空的迷雾第二百二十九章 家长有特长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风向又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