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移民潮和秘书

bookmark

“北戴河玩得怎么样?”刚赶回来的沈盈见了范无病就问道。

“还可以吧,特地冻了些鬼爪螺回来,等你一块儿吃的。”范无病一本正经地回答道。

当时买的鬼爪螺不少,但是吃了没有几个,大部分都速冻了起来,藏在汽车的冰箱里面带了回来,范无病打算等着沈盈回来之后,专门烩一锅汤喝,而且沈盈对这种贝壳类的小东西也比较偏爱。

“鬼爪螺,那可是好东西哦——”沈盈的兴趣果然就被鬼爪螺给吸引住了,颇有一些兴奋地去冰箱里面翻腾了一阵子,将那些长得怪怪的东西给弄了出来。

吃这东西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下水煮,当然速冻的从风味儿上来讲,肯定是不如鲜活的哪种好,但是区别不会是很大就是,这东西的数量本来就不算多,因此有的吃就很高兴了。

“你这几天都在忙什么?推广的事情不是一直有专人在负责吗?而且网上宣传页有人负责着——”范无病看着沈盈开始在厨房清洗那些鬼爪螺,便跟了进去问道。

沈盈做饭的水平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反正还能吃就是,但是煮海鲜实在是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因此她才不必要劳动范无病亲自下手。

只见沈盈一边儿挨个清洗那些东西,一边儿对范无病解释道,“本来用不了那么多时间的,不过一个同学要移民了,大家聚了聚,算是给她送行了。”

“什么同学?”范无病随口问道。

“初中时候的同学,关系很不错的。”沈盈回答道。

范无病点了点头,这倒是很正常,事实上在他们这一代人的同学当中,也就是初中同学和大学同学的关系比较铁一些,小学的时候傻乎乎的啥也不懂,高中的时候竞争又太激烈,所以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好的同学,反倒是初中的时候玩的比较多,至于大学的时候那就是有意识地广交朋友了,但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两个事情的朋友比较多就是。

“唉,最近很多同学不是嫁人了,就是移民了,前一阵子还有一个加入曰本国籍了——”沈盈忽然有些感慨地说道。

“曰本可不是移民的好地方,要去就去北欧那些国家,要么澳洲也可以,加拿大并不适合我们这些喜欢玩的人。”范无病回答道。

近年以来,国内的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们已经渐渐成为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军,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移民输出国。

想移民么?很简单,你只需要准备一张三十万美元以上的存折,在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厅里,由热情的中介小姐引导你,在挨着太平洋,同样浩瀚的加勒比海地区,无数撒落的璀璨明珠之间,使劲圈中其中的一小颗,某一个绝大多数中国人闻所未闻的小小岛国,你就可以达成目标了。

当然,这仅仅是普通人快速移民的方便途径,在众多更高端的推介会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才是主流的移民方向。

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们甚至是官员亲属们,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或国籍。在他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资产转移、安全感,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

各种数据表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国内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潮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已经形成了愈发汹涌之势。

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移民潮,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是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们所组成的。

这种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也构成了全社会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

在移民环节中,申请难度最高的是欧洲,欧洲国家的一些移民机构倾向于吸引富人,他们每年都会提供免费往返机票和酒店住宿,以便邀请中国富商赴欧洲考察投资项目。

投资移民所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庞大的,事实上的财富转移远远高于简单的估算,比如说加拿大的投资移民门槛就很高,不是说你口袋有三四百万就能移民加拿大了,还必须雇用一定数量的当地雇员,每年有一定销售和利润额度,才能达到目的。

在相对于少数的成本比较高的投资移民之外,技术移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近年以来,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二十比一。

这也意味着,每天都有近六十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

事实上不仅仅是加拿大,最近几,随着各移民接收国政策的放开,中国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与财富精英大量入籍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

如今,对于几乎所有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而言,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起码一个朋友正在或已经办理了技术移民。

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三大主流目的地之外,香港、新加坡和异军突起的中北美小国也同时在吸纳大量的中国大陆移民。

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

范无病对沈盈说道,“我看过一份资料,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有一百多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但是仅仅有二十多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将近八十万青年才俊,相当于三十所北大、三十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的数量。”

“这么多啊?!”沈盈只是有点儿感慨同学远走异国了,却是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么惊人的一个统计数字。

承认,外国优质的教育,健康的环境,安全的食品,规范的法律,甚至身份的象征,都对移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以艺术移民为主的移民潮对于中国大陆所构成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

对于大部分想要移民的个人而言,移到哪里去,是次要的,移出去才是关键。

“其实一九七八年以来大批偷渡出境的同胞,在海外维生本领仍是卖苦力,这批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至今仍占所有华人华侨的绝大多数。九十年代初期冲出去的那批人,也远未过上光鲜的生活。我一个在复旦时候的同学也定居欧洲了,他是工科博士,这会儿正在开着一家杂货铺,每天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就是计算一双人字拖加两罐卡布其诺等于多少英镑。”范无病对沈盈说道。

移民基本上都不参与当地的公共事务,而且跟当地人也有点儿格格不入,对于普通人而言,国外的生活远未达到他们理想中的要求,不同人种之间的隔膜也使得大部分在当地比较抑郁,也时常会爆出当地华人精神狂躁而爆发的消息。

“其实有很多人出国,主要是寻求安全感、为孩子谋求优质的教育。”沈盈对范无病说道,“我一个远房的叔叔,现在正在把国内的生意转移到美国,通过投资一座中美贸易城,办理投资移民。他有一次跟我说过,越来越不喜欢现在这种说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得在外应酬、打点各路官员,他比较向往公私分明的西方生活方式,把更多时间留给老婆和孩子。”

范无病点了点头,表示能够理解,在国内的一部分富人的圈子里,移民已经成为身份的象征,用过去二十年里迅速积累的财富,支付转型期的中国所付的或忽略的代价,规范的法律、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征税点、低遗产征税、健康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免签多国护照的便利等。

对于富人而言,加拿大的多伦多和魁北克是移民的首选地,而在澳大利亚,华人富豪的首选地是悉尼与墨尔本,这是因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明确将吸引华人富豪作为移民政策的重要考察依据,而对于这些新富阶层来说,财产的安全则是他们最大的需求。

“哦,煮的差不多了,煮老了就不好吃了。”范无病抽了抽鼻子,闻到了香味儿,于是赶紧关了火。

“唉,跟你一说话,差点儿忘记了正事儿——”沈盈赶紧去找海鲜酱油,她吃海鲜的时候,总是喜欢蘸点儿酱油,感觉这样会更好吃一些。

两个人刚刚把吃的给弄到了餐桌上,又翻出来一瓶白葡萄酒,却发现老爸范亨居然回来了,陪他一块儿回来的还有他的秘书宋晴。

一般来说政治局常委会有几个不同的秘书,比如说政治秘书、生活秘书、警卫秘书等,协助他工作的首席秘书一般为副部级,只不过是宋晴的年纪太轻,资历太浅,要说给一个副部级的话,显然会吓倒一大批人的,因此现在仅仅是正厅级而已。

但是范无病毫不怀疑,如果再过几年的话,估计就会给她一个副部级的待遇了。

宰相门前七品官,这话还真不是胡说的,想一想以前的历届政治局常委们的秘书,后来也有很多人当上了常委的,有此例可循,其实很多人都愿意给领导当秘书的,尤其是只要跟对了人,工作再活络一些,以后的仕途还是很光明的。

不过像是宋晴这样的照顾范亨生活的秘书,就是现在要去到某省工作的话,至少是要给一个副部级待遇的,毕竟是中央干部下放,待遇上肯定是要提升一格。

“哈,有福之人不用忙,刚进门儿就问道香味儿了——”范亨今天的情绪似乎很不错。

“呃,爸爸也回来了,看来得再弄点儿吃的了。”沈盈看了一下桌子上的食物,显然是不够四个人吃的,于是就站起来说道。

宋晴跟沈盈说了一句什么,然后两个人一块儿进了厨房,去折腾去了。

“你最近都在干什么?怎么我好几天都没有看到你?”范亨吃了一个鬼爪螺,感到味道不错,不过他也不是贪图口腹之欲的人,于是就拿了个杯子,倒了点儿葡萄酒,然后往椅子上面一靠,等着沈盈和宋晴一块儿过来再动筷子。

“我啊,我没啥事儿干啊——”范无病回答道。

事实上确实如此,范总最近解决了几个大问题之后,又清闲下来了。

虽然说大飞机项目他是董事长,但是技术上的事情他有插不进去,这一次从俄罗斯那里整了些技术资料和样品,已经够技术部门的人研究好一阵子了,暂时除了核查一下预算投入之外,真的是没有什么大事儿了。

“我记得,你们好像还弄了一个太阳能研发中心不是?那个事情做得如何了?”范亨拍了拍额头,然后问道。

“这事儿,我还真不清楚——”范无病早就忘了这茬儿了,闻言顿时有点儿尴尬地嘿嘿一笑道。

“这么大的事儿你居然忘了?!”范亨顿时无语,然后就说道,“是不是也该给你自己配几个专职秘书了?”

“这事儿我自己来,你们要是派人的话,我还不放心呢。”范无病立刻回答道。

其实,范无病也觉得自己需要几个专职秘书了,毕竟名下的财产太多了,产业也太多了,有些大事儿自然不能够假手于人,但是一些琐碎的事情,确实是需要有人来帮忙管理的。

只是长期以来,范无病自己的隐私太多了,有些事情是不方便让外人知道的,即便是现在沈盈跟他结婚了,有些事情她也是不清楚的,当然这并不是范无病不告诉她,而是沈盈表示两个人的产业读力管理比较好一些,混在一起就失去自我了。

找几个秘书固然比较简单,但是能够对自己忠心耿耿就不容易了,具有这样能力的人不难找,但是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就不好说了,范无病考虑了一下,还是觉得比较困难。

很快,宋晴和沈盈就端了几道菜出来了。

(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熊妈发飙记第七百二十二章 投资方向的改变第二百五十八章 汤的魅力第五百三十三章 楼市开始火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有大局观第八百八十八章 儒商不如狗第九百七十五章 各怀心思第七章 不要以为老子没功劳第五百四十七章 令人心烦的话题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故地重游第三百零九章 数字化生存第八百二十一章 岭西省的问题第一百七十六章 居然有替死鬼第一百零七章 不是滋味儿第九十六章 人情债,用钱抵?第七十九章 居然又被劫机了第一百零五章 “军转民”和“民转军”(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家电连锁超市第五百九十九章 卖两次概念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遭遇国际商业欺诈第九百零一章 小心你的基因被盗第六百九十三章 军火商们的胆略第四百七十七章 麻烦比较多第六百六十章 有人的胆子更大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叶障目第五百三十一章 关于体制的叹息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拆了运回去第四百五十九章 另类高端话题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个兆头第二十四章 异常高调的引产投资第六百五十五章 巧遇第八百一十四章 庞公子老爸究竟是谁?第二百零四章 着眼点要高一些第七百八十八章 棒子们的文化侵略第四十二章 面见宋主任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大事者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干我何事?第八百四十三章 霉运当头的庞明宇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要带血的GDP第十九章 范无病的过墙梯第一千零四十章 二次开发的样本第二十三章 远客来访第二十四章 帕金森综合症第三十四章 初下羊城第一千零八十章 多喜事之秋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传奇的《传奇》第二百二十三章 找碴儿第六百五十七章 机缘很重要第四百八十九章 日本人的新花样儿第九百八十一章 吴富宽的选择第五十三章 顺势而为第一百八十章 捐助仪式第四百七十一章 同西澳政府的浅层接触第四十五章 大额度贷款第八百六十七章 责任感和阴谋论《拜求月票》第九十六章 以利诱之第一百二十六章 真的气死人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我爱我的祖国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情报工作的落后很悲哀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偶然中的必然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砸到头上的馅饼?第七百九十五章 玫瑰园计划和面对面的勾引第二百八十九章 金砖,金砖!第七十七章 安全隐患问题第十九章 范无病的过墙梯第一百八十二章 唏嘘了第六百六十八章 快更新啊第二百八十一章 风头第八十八章 三险一金制度的诞生第五百一十六章 传说和现实第二十五章 那话儿来了第一百零八章 打不起来的战争第二百三十二章 优势和劣势第一章 想要做大事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提价计划第八百二十七章 冤家总是路窄第八百零四章 数绵羊第二百四十三章 KTV失火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银鸡案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事件第八十六章 最爽的事情就是喝喝酒再挖挖墙脚第五百七十九章 神奇的差别第九百五十一章 普京的大胃口第二十一章 无价可估第六百九十二章 觉醒第九百五十三章 刨他家三代祖坟第八百一十三章 很意外的相遇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干我何事?第二十一章 事情也很简单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能太自私第二百七十六章 岔气儿了第六十章 被人落了面子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女婿跟老丈人之间的尴尬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谈话第十三章 账户被冻结了第九百四十四章 范无病的秘密使命第九百七十七章 剑拔弩张第二百零九章 范无病的用人之道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很突然的事第八百三十章 古装制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