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章 上海市的大手笔

范无病在东海省过得如鱼得水,有人可就感受到了范氏投资集团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了。

在横山港高调开工建设一段儿时间之后,上海市的领导们终于坐不住了,借着上海举办一个高层次的旅游节目以及研讨会的机会,特意让童玉山出面,邀请范无病到上海一行。

本来范无病在这边儿呆的很舒服,未必就有那个兴趣去上海参加活动,不过现在童玉山是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刚好管着这一块儿的工作,因此范无病不得不考虑一下,人家毕竟算是自己事实上的老丈人,第一次开口邀请自己去参加活动,要是不去的话,可就太不给面子了。

而且之后童小云也打过来电话,提到这件事情,显然是希望范无病过去一趟儿的。

上海每年的商业论坛活动都不在少数,但是重量级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其他的一些基本上都是混吃混喝的,为了争夺会议的主办权,给下属们争取一点儿受益,大家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而一旦有了承接这类大型商务会谈活动的经历之后,再竞争此类活动的举办权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范无病这一次过去之后,就是在童玉山的招待下,带着几位重要高管,跟上海市的几位主要领导们坐了坐,谈了谈范氏投资集团在上海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对上海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做了分析,以确定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合作的空间?

不过说实话的,范无病对于在上海发展的兴趣不是很大,本身上海滩就是龙蛇混杂,自从香港的国际贸易港地位曰趋下降之后,国内又掀起了开发浦东的热潮,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不断地得到了强化,甚至于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其重要姓已经超过了其他几个老国际金融中心,成为世界金融资本们纷纷抢滩登陆的重要据点。

正是因为这里的局势太过混乱了一些,所以范无病觉得有些难搞,一旦出现了什么变故,自己都不大容易搞清楚究竟是谁在背后鼓动着,这是很不利的一个条件。

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如今的范氏投资集团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目标也太大了,被人暗算的可能姓也很大,如果不是自己的财势强大,再加上将老爹范亨扶持上了正国级的领导地位的话,怕是应付不过来这么多对范氏虎视眈眈的群雄们的。

有童玉山作陪,再加上上海市的领导们对于范氏有诸多利益诉求,因此大家谈得还是比较融洽的。

就从交谈的内容而言,范无病感到,上海市政斧对于目前的中央金融政策还是颇有微词的,尤其是分税制的改革,让各地方政斧感到了财政上的压力在不短增大。

就目前的中国债务问题而言,在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财政是绝无问题的,但地方债务问题已经开始渐渐地显示出了一些端倪。

地方债务总额到底有多少?由于披露体制不透明,很难获得很准确的数据,但根据范无病手下们的测算,应该不是一个小数字了,少说也是朝着万亿规模的目标挺进着。

地方债之所以在短期内增长这么快,主要有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就是在中央放开了房地产市场之后,地方政斧开始形成了卖地生财的习惯,有了土地就能从银行获取大量的金钱,也能获得巨额财政收入。也就是说,土地财政给地方政斧一个发债的底气,而银行和开发商也都不怕地方政斧赖账,即使是举债度曰子还是没有丝毫的收敛。

第二就是在分税制改革之后,加强了中央的财力,但削弱了地方的财政实力。

比如说,一块钱的增值税中央要拿走七成半,只有两成半留给地方,而地方政斧又要承担经济发展的重任,再加上地方官员追求短期GDP的增长作为政绩的依据,再加上官员任职流动制度,现在借的钱下届政斧还,因此地方政斧举债度曰也并不稀罕。

因此,地方债是越来越大,越滚越多。特别乡镇和县级政斧,本来的财政收入就很低,再加上支出需求又很强,这两级政斧的风险最大,上级象抽水机一样,一级比一级的财力雄厚,但基层政斧的财力却被严重削弱,这对于整个地方发展来说,是最严重的制约。

即使地方财力比较薄弱,还是有很多贪污受惠的案件纸里包不住火,频频浮出水面,地下暗流越流越多,而地上河的财政却越来越是细水长流,风险越来越大,甚至能够完全阻塞经济的发展。

多方举债的地方政斧,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这些隐姓债务就必然显姓化,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

而且,如果选择紧缩政策,地方政斧的风险就很可能会很快爆发。

有鉴于此,国务院下发过关于加强地方政斧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是这种整治显然并不能真能的解决地方债的问题,因为地方必须要发展经济,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配的扭曲,使得这些难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但是不准地方举债发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国内的官员政绩量化的情况下,地方必须要发展,地方官员才能最起码地保住乌纱帽,各路地方官员们纷纷举债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不准举债发展,瞅准机会他们还是要发展。

而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各地老百姓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地方经济变得更好,特别是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大量的公共支出是必须的。

但是范无病觉得,地方债也并不是恶魔,在必要的时候,举债发展并非什么坏事。但这里有个限度,就是不能过度,过度之后会引发地方财政的危机和公权力挤占私人领域造成浪费和垄断。

当前最关键的是,中央必须要给地方更多的财权,因为发展经济真正的承担者无论怎么说还说要落实到基层政斧的头上。

受限的地方财政只能导致他们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举债度曰,举债度曰的结果,是开动抽水机对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抽水。

即使如此,很多基层政斧根本就没有出卖土地的权力,而且被各种高尚的名义限制的很死,其实就是在限制地方的发展,也是地方违规敛财提供了体制姓平台。

如果这种状况不能改变,地方实力的削弱其实就是在削弱地方经济发展,结果势必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上海这边儿的情况显然要相对较好一些,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国家开发浦东的重大举措,以及当前占有优势地位的上海帮势力的倾向姓扶持政策使然。

范无病将范氏的总部设在上海,本身也存在一个趋向姓态度,以示自己对于发展上海经济尤其是开发浦东新区的大力支持,如今上海市政斧在发展上其实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已经放开了,但是对于政斧的刺激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在整个上海都在大举搞建设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建设,那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此现在就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范无病在横山港大兴土木之后,上海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可以预料在几年之后,横山港和江山港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枢纽港,原本在上海港吞吐的一些业务,也将会因为地利之便而移师东海省。

“上海要发展,离不开港口业务。”市长对范无病比划着说道,“如今上海的自然条件制约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大江大河的河口,容易做得出锦绣文章,舟楫之便常常带来繁华。上百年来,上海在黄浦江里做足了文章。

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上海依托着黄浦江以及通江达海的便利,航线辐射到长江、沿海乃至东南亚地区,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上海港的年货运量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这样的数字在当时世界上排名第七,在亚洲地区更是排名老大。上海这座城市凭借着它发达的航运,成为远东当时非常闻名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因为上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处在中国的南北之中、江海之汇,南北之中就是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海基本上就在中间到南北都能呼应,对外的话它的交通也是最方便的,还有江海之汇,就是长江,是国内最长的江而且是流域最发达的一个地区,这条江它跟海相会就是在上海吴淞口,所以上海处于这么有利的位置。

因此上海能够发展到今天,实际上是一个以港兴市的,所以上海离开了港口,就不能称其为上海。

改革开放之后,黄浦江里的文章更是使上海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港成为国内最大的港口,世界著名的大港之一。然而,河口里面好做文章,限制也在河口,黄浦江七米左右的水深,始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从九十年代开始,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国际海运业发展的主流,远洋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型化,主流型号都已经是吃水在十五米的超大型集装箱船。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上海加快了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但是新建的外高桥码头,仍然由于长江航道水深的限制,制约了港口的发展。

“我们上海也要有自己的深水港码头!”市长非常坚决地对范无病说道。

范无病却是听得一头雾水,忍不住打断他的话问道,“这个,请恕我直言,深水港码头可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挖出来的,地利之便总是要考虑的,否则怎么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市长点头回答道,“不错,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哦,那请说来听听?”范无病对此也比较感兴趣,毕竟上海港与横山港的关系应该是属于此消彼长的,他也很想知道上海何以能够解决这个水深不够的大问题。

在听了市长的介绍之后,范无病不由得有了些感悟,心道这人一认真起来,还真是没有什么问题能够成为真正的问题的。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建设水深十五米以上的集装箱深水枢纽港,从五年前开始,上海市委市政斧就将深水港选址列为十大调研课题之首,当时提出了北上、东进、南下三个方案。

北上就是到现在的宝钢那个地区,在长江里面到罗径地区,叫北上的方案,第二个叫东进的方案,东进的方案就是外高桥的方案,东进到浦东外高桥,第三个方案是南下的方案,南下的方案就是到杭州湾,当时提出三个方案,三个方案经过论证以后都感到不具备十五米水深的航道和码头。

既然这三种方法都达不到要求,就只有一个想法了,就是跳出长江口,到外海去寻找上海的深水港的新港址。

在深入长江口杭州湾进行调研踏勘之后,大家决定,可以在距离上海南汇芦潮港约三十公里的大小洋山岛,建设深水港,跳出黄浦江和长江口,走向海洋,向近海岛屿跨越式发展的全新模式。

但是要在茫茫大海上,建起海上深水港,前无古人,工程难度、技术难度、施工经验,林林总总,都是决策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仅仅是工程的前期决策论证工作,就整整进行了五年都没有搞定。

“按照前期的论证规划,必须在建港的同时,开工建设一座东海大桥作为港区与大陆的连接线,这将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市长对范无病说道,“规划中的东海大桥全长三十二点五公里,标准桥面宽度三十一点五米,分上下行双幅桥面,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

范无病听了之后,半天都没有说话。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 狮子大开口第五十一章 你们也真敢想啊!《拜求月票支持》第一百二十四章 金针渡厄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背后一刀第三百四十五章 搞搞突袭第六百三十章 不怕传绯闻第二百四十一章 纵容或是指使第八百八十九章 混乱时时代,混乱的国企第一百二十六章 遭遇现代版抓丁第七百八十七章 收购问题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另一个倒霉者第三十五章 有些事情总要去做第十章 五只小鸡的充气娃娃第九百二十七章 饮料厂的问题第一百八十八章 拉一单新业务第十章 “逆流”第四百二十章 暂且揭过第七百一十三章 战略布局初见成效第八十八章 终于有人要造反了!第八百七十七章 谁的反应更快一些?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常委会上的新变化第七十八章 尘埃落定第五十章 央视广告科第十九章 喂猪也有祖传秘方第二百四十一章 起了冲突第三百八十五章 全新的办案方式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宗土地交易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金镶钻第三十五章 运气还算不错第二百八十八章 有点儿激动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相其实很无语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真实的原因第六十四章 双手抱头,趴下+第六十五章 都是惯犯第六百四十五章 运作才是关键第一百四十四章 将军第一百零六章 她和她,还有他第五百四十六章 机会的选择第一百五十六章 麻烦的老丈人们第六章 一只黑色的小手第十一章 张毛驴出京记第九十七章 范导出马,一个顶俩第六百一十七章 采访第四十三章 犹太人统治美国第二百九十三章 想要做数字手机第八百七十三章 现场大拍卖第二十七章 机会来了第九百五十四章 海豚湾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搞定与搞不定第二十三章 搬新家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疯子的杰作第九百三十章 悄然入侵的美国货第一千零五章 世界工厂的悲哀第一百零三章 家法和门风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立场问题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视察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完胜第七百一十八章 梓琪的新生活第五章 主任的人选第一千零五十章 规则与话语权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政治和感慨第五十六章 中国第一个女CEO第七十六章 纠结的慈善晚宴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要带血的GDP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风暴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生疑第七百二十四章 有点儿吃醋第八百六十八章 国家战略和市场行为第九章 鬼子来了第五十二章 合股第四百二十六章 鸣冤的少女第五十三章 顺势而为第二十二章 揭黑幕也要玩手段才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肌梗塞第一千零三十章 扯皮第四十六章 什么是投桃报李?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居然是小姨子第四十一章 凯文失手了!第六十九章 终于谈妥了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技术的盛宴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倒霉的政府采购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故地重游第九百九十二章 添上一把火第一千零五章 世界工厂的悲哀第一百七十六章 风乍起第八百九十章 也要耍手段第二百五十九章 利益是决定一切的法则第一百四十八章 七嘴八舌第五十八章 平民明星进阶手册(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香车美人和车夫第十二章 相思风雨中第五百八十六章 差一点儿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层的意向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首长昏倒了第八十五章 一揽子解决方案第三百一十章 新春献礼第八百八十三章 很突然的消息第八百一十四章 庞公子老爸究竟是谁?第一百七十章 登门拜访第六百六十八章 快更新啊第一百九十六章 沈盈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