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转战议题

bookmark

范无病急于离开,也是有原因的,并非是陆青桐对于他的吸引力不够。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范氏投资集团内部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一次他赶回总部,就是要统一思想,为新时期的发展做出长远规划。

回到总部之后,就见到了从各地赶来参加会议的地方大员们,比如说武陟小机、戴维斯等人,也有早几年间就开始跟随范无病一起开始从事实体经营的部下们,济济一堂足有数百人之多。

范无病赶到的时候,他们已经热议了多时,此时见到大老板亲临,大家都显得很热情,纷纷鼓掌欢迎,毕竟现在除了在视频中偶尔见到范无病之外,平时要想见他,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主要是因为范氏投资集团属下的子公司太多,而范无病又不大喜欢理事。

这一次召开大型会议的主题,就是范氏投资集团是否需要大幅调整战略结构,重点发展金融和房地产方面的投资。

关于这个议题,事实上由来已久,众所周知,范无病起家就是从海外的金融市场上淘到了第一桶金,之后也在世界各国的房地产市场上游刃有余,斩获颇多,此时因为国内大型制造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已经积累了不菲的财富,因此在新的地产政策引导下,大家都对于开发房地产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发房地产,投资不算大,回报率却很高,而且周期也短,虽然建房周期一般在一年多左右,但是资金却可以通过出售楼花提前回笼,比起我们的制造业而言,不可同曰而语。”一名范氏投资集团的高管针对这一点做了说明,“之前范总不愿意涉足房地产开发事业,但是现在看起来,各大企业都在通过自己的渠道涉足这个新兴行业,我们如果放弃了这个项目,着实是有些可惜了。”

持有同样见解的人不在少数,尽管现在范氏投资集团在京城也进入了房地产开发行业,但是多半儿是做一做样子,配合一下政斧行为,同时规范一下房地产开发市场,并没有下大力气去发展这一块儿的业务,成绩也是一般。

现在大家都希望将一部分用于发展制造业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以期在短期内得到多达数倍的高额回报。

范无病坐在那里点头听着,心里面却非常复杂。

关于制造业和金融房地产业之争,实际上也意味着集团内部两种不同派别的交锋。

但是范无病一直非常看重的,依然是实体制造业。

自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制造业兴国就一直是各国倚重的战略要点之一。特别是发达国家,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和地位,无一不是制造业兴国的结果。

目前,美国等少数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升,制造业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也是经济发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先进制造业仍然是这些国家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所倚重的关键,仍然是这些国家发展的重点。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能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经济上的巨大成就,能够让十多亿人民摆脱贫困并逐步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倚重的也是制造业兴国的发展战略。

可以这样说,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制造业兴国仍然是中国的发展战略。所不同的是,制造业兴国的内涵需要提升、外延需要扩大,中国制造需要逐步向中国创造过渡与转移。

但是,自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兴国已面临新的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于劳动力红利的不断减少,让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制造业的最大竞争优势之一,就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劳动力红利。正是劳动力红利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相对较低,才使得出口这驾马车具有较大的活力和竞争力。

但是,随着劳动者对收入的要求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比重也在不断上升,导致劳动力红利带来的竞争力不断下降,从而让很多投资者,特别是民间投资者远离了制造业,远离了实体经济,而热衷于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这样的资本游戏。

让投资者与资金逐步离开制造业的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的下降。

低端制造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环境资源,随着耕地的大量被占用、环境的过度破坏,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多,可以利用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少。多数情况下,土地和环境成本已使低端制造业没有生存能力和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和资金不得不选择进入其他领域和行业,从而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影响。

当然,地方政斧对政绩的过度渴求和短期利益的强烈追求,也是导致投资和资金向其他领域转移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地方政斧快速制造政绩、快速创造GDP的最主要手段。

也正是房地产业对政绩和GDP的速成效应,不仅让投资和资金大量涌入到房地产业,也让地方政斧的热情和重点转入到房地产业,从而把本应给予制造业的优惠政策都给了房地产业。那么,制造业还如何能够继续快速发展呢?

正式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原因,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要远大于房地产业和所谓的资本运作,如果制造业的投资者缺乏长远眼光和创造思维,没有不断创业的热情和决心,没有舍我其谁的信心和勇气,没有不断创新的力量和动力,那么,就会在制造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转方向,就会选择远离制造业。

目前范氏投资集团内部的争论,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事实上范氏投资集团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是很有基础的,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投资者,范氏在土地受让方面具有别的企业不能比拟的优势。

大部分的地方政斧都愿意迎接范氏投资集团来本地投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范氏投资集团的各项投资维持了不败神话,强大的资本运营使得他们的投资无往不利,也是使得各地方政斧快速取得良好政绩的强有力保证。

在这种情况之下,范氏投资集团能够很轻松地通过正规渠道来获得大量的土地,而且是地理位置优越的。

土地是开发房地产的首要因素,没有这个是玩不转房地产的。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城市用地会越来越紧张,与其卷入纷争不断麻烦不断的城市旧城改造项目,为企业脸上抹黑,倒不如利用工业土地进行开发,更为省心也没有后遗症。

在这方面,国内的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了行动。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历经一段儿时间的工业地产经营磨合后,国内一家比较有名的制造业企业就同房地产企业签订了进一步推进工业地产领域合作之框架协议。协议规定,将充分利用双方在地产开发及工业土地的独特优势,为工业地产开发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与模式。

虽然该制造业集团董事长明确表示,此举并不是病急乱投医,主业仍然是制造业,特别是液晶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面对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包括很多国内著名企业在内的制造企业,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当然,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也不排除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前些年通过投资杠杆,在全国圈下了大量的工业土地,足以让他们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依靠土地开发过一段幸福安稳的曰子。

不能否认,通过开发工业地产,可以有效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但令人担心的是,如果每个企业都象这样,将手中已经掌握的土地进行工业地产开发,那么,谁来投资实体经济呢,其土地和厂房利用率又如何提高呢?

可以预料,这两家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可能会成为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是,如果众多的制造企业都与地产企业合作,转而开发完全依靠资本运作的房地产,而丢弃了传统项目,那么国内的制造业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事实上,当前资金逃离制造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尤其对那些竞争力很强、创新要求很高的领域和行业,逃离现象更为严重。

退一步讲,如果投资者和资金远离制造业,是像发达国家一样转向现代服务业,问题还不大。

问题在于,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是转向了房地产业和投机市场,虽然也能创造GDP,但对社会财富的贡献率很低。

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者和资金更多地进入到房地产业,会让社会的生活成本更高,让劳动者对收入的要求更高,从而使劳动力红利更低,制造业的竞争力更差,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范无病是经历过后来的高房价低收入时代的,对此感触颇深,因此他对于制造业转战房地产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这些急于赚钱的下属们所能够理解的。

(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范亨履新(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气氛紧张了第一百三十章 空姐不能变小姐第四百八十五章 送花儿第二百四十七章 收编大计第九百二十五章 拿来就用的范例第九十六章 以利诱之第九百三十三章 黑衣女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很受打击的年轻富豪第四百八十六章 很受打击的年轻富豪第二十一章 儿子支新招儿,老子拖后腿儿第二百四十四章 范无病的条件第三百零六章 千里送糕点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反对与合作第五十五章 他举手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真相原来如此第七百一十一章 圈地运动第一百零三章 小妖精也有严肃的一面第八百三十八章 失信第二百六十九章 先养肥了再说第三十八章 这是为毛呢?第九百九十四章 核潜艇沉了第九十一章 上了八卦周刊封面引起的反弹第十一章 稀土的利害第七百六十八章 怒海追击第一千零三十章 扯皮第六百七十七章 正宗衙内的待遇第十六章 卖破烂的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SARS来了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福祸难料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机会和障碍第一百一十九章 师徒协议第五十五章 给个省长也不换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大局为重第一百一十九章 师徒协议第八百零七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同西澳政府的浅层接触第三十四章 军转民第三十八章 做自己的单放机第七十八章 搞错了一件事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麻烦事儿太多了第十七章 战略储备第六百一十六章 利益之争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谈不拢第五章 主任的人选第五十一章 又见意外第一百三十一章 负责任的老板第一百八十七章 捡到了宝贝第六百二十七章 维纳斯计划第一百三十七章 INTEL的新选择第十五章 一探底细第六百四十七章 深谋远虑第四百四十七章 意外的惊喜第四百二十一章 修水库第一百一十四章 《焦点访谈》也来了!第五百六十章 CIH浮现第六十六章 此事最易起风波第四百二十四章 搅局的人第八百四十章 钱真的不算什么第二十四章 异常高调的引产投资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大局为重第九百八十二章 东海有个桃花岛第十七章 正月里的麻烦事儿第三百三十六章 等待时机第三章 奋进中的养猪场第七十九章 忙于下海的人们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挣脱了束缚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表态第四十六章 阴人总是最快乐的第一千零六章 政府的作用第八百一十一章 你知道我爸是谁?第三百二十七章 转基因技术第八十三章 有人要送地皮第六百五十二章 复杂的形势第二百二十章 军训开始第二百三十七章 意外的温柔第六百一十八章 美女请吃饭第三十三章 报仇终有日,请先看账单第六百八十四章 真相是很惊人的第七十二章 实地勘察《求月票》第八百六十七章 责任感和阴谋论《拜求月票》第四十章 给你们一个信心第八百零一章 那些终究要改变的第七百四十七章 圣人云云第三百四十三章 高校并轨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各取所需或者说狼狈为奸第八百五十三章 要是自己的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偶然中的必然第七百一十二章 风不平浪不静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四大当第九百五十七章 范总的话语权第九百四十章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第七十一章 加湿器的应用前景第一百零八章 打不起来的战争第二百二十七章 出山第九百六十二章 我又何惧?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感慨与启发第八百四十五章 反面教材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主客颠倒第六百七十七章 正宗衙内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