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变法的第二步

崇祯无奈地摇头叹息,对曹化淳说道:“看看...朕就知道会这样...”

说着对陈子强道:“强儿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世俗规矩,大明的女子嫁人年纪就是这么大啊,总不能让人家说咱们不管子女的婚事吧,你说是不是这理儿。”

陈子强摇头晃脑地回答:“才不是呢,小鸾姐嫁给我时都二十岁了,也没见人家说我岳父,要不咱们再过几年吧....三年好吧,十八岁再嫁人,妹妹也大一点,日后生外甥也安全一点,女孩子太小生孩子可是很危险的。”

“呃”这话让大家呆了呆,敢情他是担心这啊,崇祯明白自己这侄儿有时候神神叨叨的,但不会乱说,看来这事还是要问个明白。

因而认真问道:“强儿说这个可是有根据?”

“有啊有啊...不信您让御医来说说,再说叔父也知道,儒家崇尚周文化,西周时规定男女的结婚年龄,显然比后世大了很多,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说的正是男女在这年龄才是肾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是按照内经的说法,我觉得最有道理。”

陈子强引经据典地开始解说,崇祯不可能为这事去叫御医,要说被人知道,是为了公主出嫁问这些,还不被人背地里怎么说呢。

听得陈子强说的有道理,也不禁跟着点头,王承恩却疑惑地问道:“殿下,您说的是有理,可为何春秋开始,婚嫁年龄越来越小,各诸侯朝代甚至都规定婚嫁年龄,没依从的还要被处罚啊。”

陈子强白了一眼王承恩,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说道:“老王啊,你咋就转不过弯来呢,东周开始各个诸侯混战不休,人口大量减少,不生孩子等着灭国啊,各朝代还不是为了人口增加,有人耕种,朝廷可以收取更多的赋税,才硬是规定者破规矩。可咱们家是谁啊,妹妹是公主,用得着吗?”

崇祯作为帝皇,自然知道这里面的弯弯道道,王承恩被说的一愣,恍然大悟,忙说道:“皇上,奴婢觉得殿下说的有理,公主确实不宜早婚,安全最要紧啊。”

曹化淳也点头称是,崇祯看看三人,明白他们是真心为公主着想,欣慰地点头,微笑道:“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也要提前看好人啊,总不能到时候再来选人吧。”

曹王两人回味过来,重要的不是公主什么时候出嫁,而是嫁给谁能让陈子强满意,而不生事端。

曹化淳呵呵笑道:“殿下啊,那您说咱们该如何给公主定驸马的人选呢,这可不是坤兴公主一人的事,日后还有昭仁公主呢。”

陈子强算是明白了,敢情起先自己在母后宫中的话,让他们三知道了,怕自己搅和公主的亲事啊。

讪讪地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说:“那个...叔父是听了小报告了吧...也对,妹妹跟丫丫她们一样,若是嫁个不喜欢的人,我还真的会偷偷杀人的。”

三人瞪大眼珠子瞪着他,崇祯指着他道:“朕就说这孩子胡闹,幸好问一问,否则出了事,日后不被人笑话死。”

说着没好气地问道:“那你说说,你妹妹的驸马要怎样才合你意?”

“叔父这话没道理啊,妹妹的夫婿自然要她自己满意才对,我是大舅哥,怎么能说让我满意呢。”

看着他那惫赖样,崇祯气乐了,吹着胡子笑骂道:“这会儿腼腆了,不让你满意,你还不给朕找麻烦啊,说吧,要怎样的才行。”

陈子强嘿嘿笑着,挠挠头小心地问道:“那个叔父...咱们是不是....那个...办几场宴会啊,找一些青年才俊参加,顺便也让勋贵家的孩子加入,让他们玩乐一番,顺便可以看看,妹妹要说看上了,咱们就可以重点调查,适合了再说定亲的事。”

“胡闹,男女七岁不同席,怎能混在一起玩闹。”

崇祯瞪着眼睛说道,陈子强不乐意地嚷嚷道:“怎么是胡闹呀,咱们大明上承两宋遗风,那时候都是这样的,也没见出什么乱子,现在这不过是后人强加给女子的规矩罢了。”

崇祯一呃,说不出话来,两宋时特别是北宋,勋贵之间还真是这样,经常组织子女在一起打马球,玩蹴鞠,确实极少发生不规矩的事,大家都是出身不凡,谁也不敢乱来,给家里惹麻烦。

曹化淳叹息道:“殿下说的都对,可毕竟几百年不曾这样了,冷不伶仃的组织这样的盛事,会被人说嘴的啊,再说公主选驸马可是礼部主持的,咱们要是这么干,那些大臣如何会干休啊。”

“礼部”陈子强拍拍胸口道:“这没问题,我去找老孔去,这不是宗室改革后下一步还要改吗,先从皇室选妃和选驸马开始,娘的,当官不干着正经事,整日盯着后宫干嘛。”

“不许说粗话”

崇祯轻喝一声,实在头疼这家伙,都二十多岁了,还当了侍郎封了爵位了,还是小时候那样无拘无束的性子。

不过也对陈子强的话有了兴趣,他也明白了改革的意思,原本还不习惯陈子强这些稀奇古怪的语言的,久了就习惯了。

“强儿是说这跟变法有关,快和叔父说说,说清楚些。”

曹王两人也大感兴趣,盯着他催道,陈子强乐呵呵的开始解释道:“大明变法最大的顾及乃是官绅的思想,僵化的思想让大家天然地反对,一切跟祖宗成法不一样的事务。那么,什么东西最能打破这固有的思想。”

陈子强问道,然后自问自答道:“移风易俗尔,固然利益是所有人最不愿意被触及的东西,可要是全社会的风气转变了,百姓都支持咱们了,再大的利益也抵不过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因为利益是建筑在百姓愿意付出的基础上的。没了百姓,官绅不过是无根之水,翻不起波浪的,数个捕快就能把他拿下。故而,咱们要整治民风民俗,从皇室开始是最好的,既能引导人民,也不会一下子触及太多人的利益,你们说是这样吗?”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中的三大反贼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帝一家子第两百三十八章 祭奠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尔衮的奇谋第一百零四章 皇太极求和第一百二十章 师兄弟的密谈第一百六十四章 还是大胜第两百六十三章 计赚广宁城第一百零七章 海兰珠的悲喜第一百六十二章 投靠大明的蒙古三部第两百八十六章 震动天下的偷袭第九十九章 密议改革第两百三十四章 闲谈中的灵光一闪第七十二章 家事国事第两百一十八章 失手的虎卫第五十三章 突围第四十八章 诱敌第七十六章 初到辽东第两百七十一章 两广总督第一百三十五章 拜年八十七章 豪格撤兵第一百九十七章 朝鲜侦查第两百八十章 蒙古科尔沁第两百四十七章 王微求救第一百六十章 顿兵坚城第八十六章 右屯之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说服何可纲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后安排第九十六章 内阁分歧第两百五十七章 意料之中的胜利第七十九章 皇太极的打算第九十五章 慈母训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改革从皇室宗亲开始第八十一章 伏击第两百零三章 外放任职第两百五十八章 女真降卒第两百六十四章 插汉部的无奈第四十六章 备战第一百五十六章 多尔衮的奇谋第一百六十五章 吐血的皇太极第一百八十五章 陈家子女(下)第一百章 张溥为官第一百五十四章 旧识巡按第两百八十四章 新的作战计划第一百零七章 海兰珠的悲喜第两百七十三章 沈犹龙相助第一百四十二章 兄弟与姐妹第一百四十二章 兄弟与姐妹第四十二章 营救大儒第三十七章 大胜第两百一十七章 晋王府的野望第四十三章 曹化淳的主意第七十七章 圣旨第一百六十七章 分封二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名士相聚第一百六十八章 两地都不太平第一百五十一章 战后安排第七十五章 赴京面圣第六十四章 师兄张溥第六十六章 密折第六十一章 南下第一百零三章 虎军规矩第二十八章 战荥阳(下)第两百四十三章 陈子强的釜底抽薪第六十三章 初言改革第一百九十七章 朝鲜侦查第二十章 招兵第五十六章 回京第七十七章 圣旨第两百七十三章 沈犹龙相助第三章 传承文武艺第两百零二章 说服皇帝接着游说第一百六十一章 再次阴人第三十六章 会师第十一章 改变历史的开始第六十六章 密折第五十八章 义母第两百四十二章 商税的争议第两百六十六章 风起辽东第两百四十八章 圣旨南来第七十一章 礼成风波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二十八章 战荥阳(下)第七十三章 说服张溥第两百零七章 想死的大同总兵第两百二十八章 长女定亲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两百六十八章 倒霉的多尔衮第九十七章 黄道周第两百四十七章 王微求救第四十六章 备战第一百二十四章 内阁分歧第一百零三章 虎军规矩第二十五章 战后升迁第二十八章 战荥阳(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夜袭第八十章 战前布局第十七章 河北偶遇第五十章 阻击第一战第两百一十六章 说服吴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