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章 府兵制和卫所军制度

沈犹龙与陈子强相谈甚欢,自然也不会冷落了郑芝龙,虽说大明朝文重武轻,可也要看人啊,不说郑家现在和陈子强走得近,就是郑家本身就不容轻视。

在福建广东任官多年的沈犹龙,如何不知道郑家对沿海地区意味着什么,说到底是话语权,许多海商要靠着郑家,自然支持他们,而海商可不仅仅是商人啊,不是士绅阶层你根本成不了大商人。

大明的官场有几人敢像陈子强这样得罪士绅的,故而郑家是武将,却掌握着沿海地区的话语权,自然能得到文官的尊重。

沈犹龙渐渐地把话题引到水军建设上来,因问郑芝龙道:“此次广东新建水军,原本的沿海卫所单独划出,此事还未有定论,镇海侯可有良言供老夫参详一二。”

广东建立水军这次甚至是直接下给沈犹龙,让他筹划好后写个章程提交内阁审阅,并没有像南直隶那样来个大变动。

皆因两广是边地,紧靠着已经建国的安南,加上十几年前才平定的奢崇明之乱,朝廷并不愿不查清状况就匆匆行事。

沈犹龙担任两广总督好几年了,自然最有发言权,郑芝龙早做好了准备,沉吟着说:“沈督如今的策略的就很好,以募兵和卫所军相结合,循序渐进的模式才不会引起大的波澜.....”

“循序渐进吗.....”

沈犹龙低语着,他其实并不想取缔卫所军,只是郑芝龙这话里透露出的意味,确实日后水军要脱离卫所制度。

举目望向陈子强,见他满脸含笑的啜着清茶,仿佛一点也不关心这事,他马上明白,这其实就是陈子强的意思。

迟疑着问道:“绣虎是要改变卫所制吗,可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陈子强听他问自己,放下茶盏微笑道:“沈大人问得好....卫所制从太祖皇帝设立以来,已经三百年了,其实在成祖之后卫所军已经不适合战争了,战斗力大幅度的下降,军士全部沦为农夫,可没有卫所,朝廷无法承担这么多军队的粮饷,这是个死结啊。”

沈犹龙身为总督,是军政一把抓的一把手,岂能没研究过大明的卫所制度,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可确实此事无解,大明疆域太大了,养不起不事生产的军队。

听陈子强着话里话外,是想改变可也没有养军的好办法,狐疑的问道:“绣虎所言老夫知道,可办法呢?”

两人亲近了说话自然随意多了,沈犹龙直接问出问题,而不是拐弯抹角的敲边鼓。

陈子强反问道:“前辈研究过府兵制吗?”

不待沈犹龙回答,他自问自答道:“它和咱们的卫所制各有优劣,只是最后也崩溃了,仅仅几十年时间,从战无不胜的大唐铁军,沦落为被吐蕃压着打的藩镇兵,虽说武则天要付最大的责任,可军制其实才是罪魁祸首,故而大明若要强盛,军制不可不改。”

“府兵制啊,从六朝开始,成熟于大隋,唐初继承后确实打出赫赫威名,只是结束的太快了啊....”

沈犹龙感叹道,他研究过历代的兵制,这是作为兵部侍郎必须要的知识,府兵制大名鼎鼎,岂能不研究。

许多人以为府兵制和卫所制一样,是职业军人加屯田军,其实是错的,府兵制其实类似于西方的骑士制度和秦朝的军功赏爵制。

这是唐初为什么军队强大的保证,每个府兵打仗时自备军粮,自备战马等战争所需,国家只提供武器,其余的都是军人自备。

作为回报,朝廷给每位府兵分配土地,府兵其实就是小地主,平时在家训练,并雇人种地,战时被征召入伍,打完仗还有财物赏赐。

正常作为府兵,每个人都要轮换着镇守边疆,但不是终身制,近的地方一年一换,远的几年一换。

因为衣食无忧,保国就是保家,故而府兵制开始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故而战斗力极强,可随着大唐的版图越来越大,轮换的地区越来越远,将士们一来不愿去遥远的地方戍守,二来也没有那么多小地主家庭出身的年轻男子。

加上高宗时大量的土地兼并开始,富得流油的大地主让府兵们眼红,谁还愿意去戍边打仗啊。

兵源不足的大唐,只能开始募兵,形成了一个个藩镇,这为日后留下极大的隐患,加上武则天这位女皇,为了不被李家夺回权利,全心思的放在内斗上,忽略了周边崛起的势力已经能威胁到大唐的安危了。

更是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自己的心腹,而不是看他是否有指挥作战的才能,大唐连续战败,失去制约吐蕃的大小勃律。

这点在黑齿常之身上最能印证,黑齿常之是大唐名将,突厥人出身的他忠于李家,最终在夺回安西四镇后,却被武则天逼死。

这是闲话,说回明朝的卫所制,卫所军其实就是农夫,终年被圈禁在土地上劳作,根本没有像样的训练,你让他们如何会打仗。

除了第一批的卫所军有战斗力外,后面的基本上就是拿着武器做样子的,他们要养活自己,哪有功夫训练。

加上朱元璋死后,军官们开始大肆占用卫所的土地,让军户们替他们种地,卫所军等于要种两份地,还不能养活自家的老婆孩子,谁替你去打仗。

唐朝的府兵不干了大不了交还土地,还是一个自由民,可以从事其他的工作,官府并不会管你,可明朝的卫所军是世袭制,你只能世世代代种地打仗,其他任何工作都与你无关,若是想去干那是犯罪。

这是府兵制和卫所军的最大不同,但大明朝确实靠卫所军支撑了将近一百年,才开始在九边军镇招募士兵,补充卫所军的不足。

这比唐朝府兵制紧紧三十年多年就青黄不接好多了,这两个朝代各自开始募兵后,唐朝造成繁镇割据,明朝造成将门集团,实在说不清到底谁优谁劣。

沈犹龙迟疑的问道:“绣虎分析府兵制和卫所军到底是为何?能和老夫说说吗?”

“自然有些想法,相与老大人探讨,看看能否走出一条合适的道路来…”

第两百四十四章 调兵遣将第九十八章第两百零三章 外放任职第一百零三章 虎军规矩第两百三十八章 祭奠第两百二十五章 雁门关第四十五章 曹化淳的提议第一百八十五章 陈家子女(下)第两百三十章 母随子去第一百五十章 李自成张献忠的覆灭第四章 神童第四十八章 诱敌第两百二十章 太原晋王第一百三十七章 和岳父理论第一百九十七章 朝鲜侦查第八十章 战前布局第二十四章 大胜第十四章 登州第八十四章 援军第一百零二章 封侯第两百零八章 大同煤矿第六十一章 南下第两百三十一章 联合勋贵的奏章第两百四十章 弱鸡一般的魏国公第一百八十五章 陈家子女(下)第八十八章 沈阳城外第一百五十二章 陕西军制第八十五章 关宁铁骑第二十九章 秦淮名妓第两百七十一章 两广总督第两百三十六章 南京皇宫第两百六十九章 封赏诰命第一百六十四章 还是大胜第五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零四章 皇太极求和第一百三十章 小气包包的田弘遇第四十七章 入寇第两百八十四章 新的作战计划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自异域的三女第一百九十六章 奔赴辽东第两百六十二章 耀州城的准备第两百四十章 弱鸡一般的魏国公第一百三十章 小气包包的田弘遇第三十九章 圣眷第一百七十章 朝堂争论第五十七章 纪念碑第十章 阴人谁不会第七十七章 圣旨第一百八十六章 被带大的皇太子第一百四十一章 初一论兵第两百四十五章 可能的变故第一百六十三章 林丹汗的最后一位妻子第两百五十九章 溃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投靠大明的蒙古三部第两百二十三章 回大同第两百二十六章 血流成河第两百一十八章 失手的虎卫第三十九章 圣眷第一百零八章 谈判结果第一百零八章 谈判结果第两百八十三章 辽东战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兄弟与姐妹第一百四十二章 兄弟与姐妹第一百四十八章 陕西剿匪第七十二章 家事国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自异域的三女第一百零六章 弹劾薛国观第六十一章 南下第二十六章 南归第七十七章 圣旨第两百二十九章 宫廷问答第一百四十九章 末路中的三大反贼第一百七十四章 改革从皇室宗亲开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战前预测第两百四十四章 调兵遣将第一百七十三章 皇室宗亲第九十四章 韩鑛的抉择第十六章 消弭巨祸第两百六十六章 风起辽东第三十四章 虎军的步马成型第四十八章 诱敌第八十四章 援军第一百八十二章 成都复查第两百七十七章 军制改革的试点第十八章 中举丧亲第两百一十六章 说服吴道行第五十三章 突围第十一章 改变历史的开始第二十三章 乳虎初啸第一百四十四章 毕懋康第两百四十章 弱鸡一般的魏国公第一百四十四章 毕懋康第一百五十七章 傅山来访第一百八十二章 成都复查第两百六十九章 封赏诰命第两百七十七章 军制改革的试点第四章 神童第八十章 战前布局第两百六十五章 准备鞑子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