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权书》

这边曹植拿着《公羊传》离开了书房,边走却是边咒骂道:“该死的曹丕,我也没有得罪你,怎么就要如此为难我!”

说起来,曹植自从来到汉末所生活的这几年里面,倒是没有觉得曹丕的性格如历史上记载那么差。在曹植眼中,曹丕为人沉默寡言,这个是天性使然,而且也很正常。毕竟人也有内向与外向之分,曹丕只是性格有些内敛罢了。除此之外,他对长兄曹昂十分敬重,与曹真为友也相善,对待曹彰和自己也能尽到做兄长照顾弟弟的责任。

因此,曹植对于曹丕虽然基于历史的记载有些忌惮,但还是与其保持不错的关系。只不过这次,曹丕为难自己,曹植却是有些不忿了,出了书房之后便气喘呼呼地回到自己的房中。

这时,着家仆请来的巧匠还未到,曹植拿着那卷《公羊传》在房中来回走动,不时打开《公羊传》看了几眼,见到上面那有如蝇头大小,密密麻麻的字,知道自己要抄这么多字的时候,曹植便感觉到一阵头大。同时暗道:“真要抄这么多字?肯定抄不完了!就算用那方法,只有一个月时间也不够,该死的曹丕!”想到这里,曹植气愤之下,就要将手中的竹简扔出去。

那厚厚的竹简刚要离手,曹植心中忽然一动,连忙将竹简捉住,惊喜地自语道:“不对,丁夫人并没有要求抄什么书啊!曹丕那小子说《孝经》那些大家都懂,不能抄太简单的。那好,我就不抄大家都懂的,我自己写一本不就可以了!”

这念头升起,曹植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反正丁夫人只要自己交五部书籍就可以了,也没规定是什么,那自己写的当然也可以了。

想到这里,曹植心中暗暗感谢曹丕一番,若非他不准自己抄《孝经》这类字数少的大众书目,而硬塞一本《公羊传》过来,自己也想不到可以自己写一本书。只不过这想法确定之后,曹植又犯愁了,自己写对于字数的控制完全是自己说了算,但是要写些什么曹植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既然是要写书,那自然不能拿些诗赋来滥竽充数了。曹操本人虽然提倡诗赋,但那其实只是曹操与世家对抗的其中一种手段,在这时代的人眼中,诗赋只是小道,正道还是要数经学和文章。

曹植回顾了自己历史上的一身,发现自己所留下的大都是赞颂和抒发感情类的诗赋,真正于国有大用的策论文章却是一篇也没有。如若按曹植自己的才学,写一篇于国有大用的策论还是勉强能写出来的,虽然用词方面不如古人,但现在自己还是孩童,写了出来众人也不会见怪。但问题是,自己时间不多,要用文言文写一篇策论,曹植自问没有两、三个月不能成事。想到这里,曹植暗暗苦笑道:“事急从权,看来只能借用一下后人的作品了。”

曹植并非迂腐之人,而且借用后人的作品也不是第一次,之前的虽然只是信手借来了一、两句,但也是借,这次只不过是篇幅大一点,借用整篇文章罢了。

既然想到,曹植便立即行动,走到案桌之前,打开了一块绢帛,取过墨条,倒了些水在砚台之上,继而缓缓地磨起墨来。这时代也没有文房四宝一说,但毛笔、墨条这些却是有了,不过并没有后世那么讲究罢了。

一炷香之后,“霍霍”的磨墨声停了下来,而整个房间内也充斥了墨香,曹植在借着磨墨的功夫,已经将心态放平。取过毛笔蘸了些墨水,目光落到那洁白的绢帛上,却是闪过一道精光,顷刻间精、气、神汇集到一起,提到极点!

就是现在!

蘸了墨水的毛笔忽然落下,“哗哗哗”地在洁白的绢帛上写了起来!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这次曹植写的,正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里面的老苏,苏洵的经典作品《权书》。这《权书》有十篇,分别为心术、法制、强弱、攻守、用间、孙武、子贡、六国、项籍、高祖。虽说有十篇,但其实字数也就八千不到,比之《道德经》的五千言略多一点,但已经算少的了。好像曹丕扔给曹植的《公羊传》,就有近两万字。

而这《权书》严格来说应该属于兵书的范畴,但说的又非用兵之道,而是为将之道,极为适合现在的乱世背景。其内容也是战国到秦汉交替这段时期,并不会有时代限制问题。而且《权书》内容精辟,仅仅心术篇开头第一段,便已经可以镇住人了,那一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更被奉为上位者不动声色的典范。

曹植一落笔,便有如行云流水,而其所用的字体,却是与今人常用的隶书颇为不同。若是有后人在此,定会认出,曹植所用的并非那些极具欣赏价值的字体,而是以标准工整而著称的宋体。

《权书》虽然已经被曹植背在了心中,但是八千余字要默写出来并非片刻能成,而曹植拿起笔之后,便没有放下。及至那名家仆领着巧匠来到,见到曹植正在书写,也不敢打扰,只与那几名巧匠在房门外等候。

足足四个时辰,几名巧匠站得腿都有些酸了,才听见房间内传来“啪”一下大响。几人听到精神一振,齐齐将目光投向那名家仆。

那家仆等了一会,听到房间内不住发出各种声音,便知道曹植已经完成了,于是试探着说道:“四公子,小人已经将三名城内最出色的巧匠唤来了。”

等了一会,便听见房间内传来曹植那稚嫩的声音道:“哦?来了?快快前进!”

三名巧匠听到,知道不用再等,同时松了口气,在那名家仆的带领下,推门而进。

第187章 曹操败归第377章 千里救美(上)第264章 宛城之变第254章 朝堂对杨修(上)第406章 救援第266章 格局大变第399章 小憩第153章 蝗虫(上)第250章 曹植之志(下)第49章 曹军退第307章 经济战,开始!(上)第170章 司马兄弟密谈(上)第119章 文家(上)第43章 孙乾师徒第375章 智取高邑第55章 凭什么?第498章 制定全国发展战略第275章 城外狩猎(上)第210章 司马孚的犹豫第117章 惊闻蝗灾第218章 司马孚认主第496章 北征乌桓第153章 蝗虫(上)第146章 鄄城世家的异动第385章 攻取涿县(上)第192章 闪击汝南和《心术篇》的影响第139章 纲纪严明第363章 夏侯兰第366章 终得赵云第470章 曹操的心意第220章 青釭和倚天(上)第244章 华佗的选择第373章 双雄再斗第409章 四将风采第391章 袁营的分歧第443章 鲁肃为使第16章 郭嘉的重要性第491章 返回淮南第231章 高手老头第189章 献奇术(上)第357章 围歼袁军骑兵第184章 一网成擒第377章 千里救美(上)第114章 流民第482章 士大夫的气节第183章 突变!司马兄弟的异动!第122章 依计行事第383章 田豫的计较第144章 回家(下)第167章 印刷术成(下)第400章 欲取并州,借兵凉州第59章 老夫无解第363章 夏侯兰第240章 激战第224章 打脸!《灵芝篇》的下阕!第1章 徐州屠城第298章 庆功宴第372章 甄宓回河北第56章 针锋相对第516章 投石砸骑兵四百第292章 劝降向县第95章 泰山第498章 制定全国发展战略第19章 兖州布置第397章 虎豹骑到第394章 说降成功第85章 曹植与赵云(上)第104章 车阵战骑兵第284章 取字第65章 先声夺人第116章 兄弟分歧(下)第438章 对话曹操第30章 夜袭彭城·序幕第112章 去鄄城第293章 圣人?大盗?贾诩的点醒!第1章 徐州屠城第97章 大旱(上)第235章 曹植习武之刺客之道第73章 战书第61章 对策第149章 印刷术第251章 张绣的算计?第120章 文家(下)第19章 兖州布置第392章 孤身往渔阳第200章 袁尚,耍的就是你!第219章 晚宴前夕第433章 阵斩颜良文丑第402章 凶悍的组合,吕布与赵云第119章 文家(上)第399章 小憩第445章 寿春规划第443章 鲁肃为使第67章 白马义从第54章 栖迟岩书院第21章 郭嬛第343章 曹操应对第296章 虎豹骑换装第123章 虚张声势第270章 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