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司马兄弟密谈(上)

曹植让两个小乞丐在司马朗府前监视,其实也是临时起意,他当初见到司马朗违反历史出现在此,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妥,于是留下尾巴,不想竟然真被他察觉到一些不妥来。只不过曹植虽然知道这消息,但他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暗暗提醒一下自己,小心司马家。

与此同时,司马朗府上的书房中,司马朗与那名少年对坐在一案桌前。此时恐怕也不消多说都清楚,这个少年便是历史上曹家最大的敌人,有冢虎之称的司马朗二弟,河内司马懿!

见到这个久未见面的二弟,司马朗显然十分开心,脸露微笑地问道:“二弟,你缘何来到鄄城了?”

司马懿神色倒是有些淡然地回道:“小弟这次来,是看望兄长的。”

司马朗听到,似笑非笑地望着司马懿说道:“看望为兄?可是为兄本来就准备回家,之所以来鄄城,乃是因为二弟着人送来的书信。”

司马懿听完,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小弟让大哥来鄄城,是希望大哥观察一下曹孟德与其麾下之人如何?”

说到正事,司马朗脸容一肃,凝声问道:“观察曹家,不知道是族中长辈的意思还是二弟你的意思?”对于司马懿,司马朗的了解还是颇深的,知道他自小聪明,当初自己提议离开河内到黎阳避祸,家族中也只有这个二弟支持自己。不过最终还是未能说服家族中人,而司马懿当时也太过年幼,司马朗担心自己照顾不来他,于是便没有让他同行。只不过二人这数年来,一直都有书信来往。

司马懿略一沉思,便说道:“主要是小弟的意思,族中也有几位叔父偏向曹孟德,其他的还是看好袁本初。”

司马朗知道自己这个二弟比较老成,因此对其称呼的口吻也不太在意,反而皱起了眉头,凝声答道:“为兄暂时未见到曹征东本人,但是对其麾下倒也颇为了解。其中荀文若接触最多,此人乃是曹孟德之张良,确实当得起‘王佐之才’的名声,为兄与其相比,远远不如。除此之外,程仲德此人虽然刚直,但有戾气,只不过据为兄所知,曹孟德亦是一不择手段之人,程仲德此人有胆,正好替其下手做些见不得光之事。此两人皆乃曹孟德倚重之人,依为兄看来,两人皆当世奇才,除此之外,曹孟德麾下还有荀攸荀公达,为兄在雒阳为官之时曾与其打过交道,此人外愚内智,长于战术,与荀文若一内一外,并为曹孟德之羽翼,不可小视!”

沉吟了一下,司马朗继续分析道:“除此之外,据闻曹孟德麾下还有谋士郭嘉,只不过此人出身寒门,为兄亦不甚了解。不过曹孟德对其亦极为倚重,不逊于前三人,可见此人之才应该与荀文若等人齐平。而后鄄城内有城门尉满宠,此人虽为城门尉,然文武双全,治军、民政皆整整有条,加之为人耿直,足堪大用。”

听到这里,司马懿终于忍不住了,眼中透出惊讶的神色道:“一个小小的城门尉竟然得大哥如此赞赏?那曹孟德麾下岂非人人皆大才?”

司马朗苦笑着摇头道:“二弟,曹孟德奉行唯才是举,招天下寒门为己用。如今虽是我豪门的天下,然寒门确实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曹孟德能收为己用,手下自然能人辈出了。”

司马懿眉头一皱道:“族中长辈正是担心曹孟德唯才是举之策,会影响我司马家。”

司马朗轻叹一口气道:“此事好坏,为兄亦难以断定。只不过荀家乃是颍川大族,荀文若和荀公达两人皆投到曹孟德麾下,可见荀家亦颇为看好曹孟德。”

司马懿一听,却是提醒道:“大哥勿要忘记,荀谌荀友若,现在袁本初麾下效力。以小弟看来,荀家只不过是两边下注罢了,反正哪边胜出,他们都是赢家。”

听到司马懿之言,司马朗眼前一亮,若有所悟地看着司马懿。那边司马懿见到司马朗的目光,便知道他明白过来了,轻轻点头道:“大哥猜得不错,族中长辈也有意效仿荀家,在两边皆下注。”

司马朗眉头一皱,说道:“此不失为一好计,然而我司马家却不似荀家,族中年轻一辈,能出仕的只有为兄。至于二弟你虽有才学,然年岁尚轻,恐怕难以被委以重任。”

司马懿认同地点了点头道:“小弟也是如此想,我司马家确实难以学荀家一般,两边下注。大哥这数年皆在黎阳,虽说处于袁本初治下,但与曹孟德所治的兖州也只是一河之隔,对二人应该颇为了解,故此小弟才秘密来鄄城一趟,希望从大哥你这里得出答案。”

司马朗轻捋短髯点头道:“袁本初此人,为兄也见过,其待人豪爽,礼贤下士,有孟尝之风。而曹孟德被许子将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兄虽然没有见过他,但管中窥豹,麾下集中了荀文若、荀公达、程仲德此等当世一等一之大才,加之其年轻时能以阉宦之后的身份与袁本初等人为友,可见有过人之处。两人皆一世之雄,为兄一时之间实在难以下决断。”

其实不要说司马朗,当世大部分名士,此时大都看好袁绍。而司马朗和司马懿能在曹操最为艰难的时期,还特地跑来鄄城观察他,可见这司马兄弟比之当世大部分的名士都要有眼光。只不过袁绍势力实在太强,自从于界桥大败公孙瓒之后,完全压着他来打,明眼人都知道,公孙瓒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要赌上家族的未来,司马朗和司马懿都审慎无比,不敢有丝毫大意。

听完司马朗对于曹操、袁绍二人的分析,司马懿沉思了一阵,眼睛忽然一亮,凝声道:“大哥,不知袁曹两家的公子如何,父辈旗鼓相当,我等难以断定,或许可从小辈着手。需知道对后辈的教育,也能侧面看出两人的本事孰高孰低!”

第315章 袁绍惊醒第179章 成平的反应(上)第282章 全没了第86章 曹植与赵云(下)第220章 青釭和倚天(上)第470章 曹操的心意第201章 甄家有女第144章 回家(下)第453章 一石二鸟之计第317章 出兵徐州第199章 初临邺城第437章 金箭相试第269章 经济战第85章 曹植与赵云(上)第41章 还是选择中策第279章 失败第187章 曹操败归第486章 天子当盾牌第209章 袁熙异动第393章 激辩田豫第435章 大战落幕第20章 女子第49章 曹军退第318章 袁刘反应第360章 曹植的名声第459章 编撰类书第184章 一网成擒第15章 徐州陈元龙(下)第434章 火烧乌巢第281章 烧你宗卷第15章 徐州陈元龙(下)第403章 大胜第289章 曹彰叫阵第141章 劫粮渡荒第48章 莽撞糜芳第313章 入长安第52章 初见孙乾第284章 取字第389章 水淹袁军(上)第357章 围歼袁军骑兵第450章 曹植与司马懿的暗斗第464章 徐母的转变第165章 世家鼓噪第68章 曹植指点的成果第287章 单福拜主第396章 曹丕与司马懿第485章 曹操的布局第272章 大仁第343章 曹操应对第214章 遇刺(上)第310章 淡定的司马懿第215章 遇刺(中)第55章 凭什么?第14章 徐州陈元龙(上)第77章 陶谦应对(上)第408章 吕布VS马超第27章 定计第291章 臧霸来访第459章 编撰类书第320章 书院辩论(上)第53章 曹家的处境,时代的悲哀第108章 悍勇张辽第348章 自以为是第200章 袁尚,耍的就是你!第280章 神秘文士第67章 白马义从第165章 世家鼓噪第53章 曹家的处境,时代的悲哀第382章 手握大军第237章 曹植习武之剑术第285章 人口问题第345章 袁军高人第66章 曹刘初战第231章 高手老头第363章 夏侯兰第346章 荀友若第514章 张辽威震逍遥津第276章 城外狩猎(下)第65章 先声夺人第476章 再爆经济战第369章 联姻吕布之议第354章 生擒荀谌第46章 事情有变第23章 彭城之下第21章 郭嬛第117章 惊闻蝗灾第441章 取得军心第32章 夜袭彭城·曹休第490章 郭嬛的算计第490章 郭嬛的算计第367章 赵云带来的军情第209章 袁熙异动第441章 取得军心第170章 司马兄弟密谈(上)第6章 郭嘉之思第143章 回家(中)第129章 血小麦第291章 臧霸来访第244章 华佗的选择第440章 占城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