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决策

李光弼的想法虽然大胆,但也精妙,也是眼前唯一一个可行的策略了,坐在下面的陇右将军虽然多少也都有些赞同李光弼的想法,但心里全都充满了不愿。

原因无他,无非就是职责的分配罢了。

左武卫都是李瑁从长安带来的亲信,左武卫的一众将领也都是李瑁的心腹,按照陇右将士的想法,李瑁自然会将容易立功,而且相对安全的位置交给自己人,而让陇右的人马守城,充当弃子,他们的心里能乐意才是反常。

果然,李瑁说的话也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众将听令!”李瑁拍案而起,高声令道。

“末将在。”无论堂中之人如何猜想,李瑁既然开了口,也都起身应和了起来。

“左武卫中郎将李光弼领兵两万,渡湟水,取小道,绕袭敌后,取其左后翼。”

“诺。”

“左武卫将军马璘领兵一万五,过石峡,翻群山,从山路绕袭敌后,取其右后翼。”

“诺。”

“左武卫右郎将崔乾佑领轻骑两千,夜渡湟水,速至湟水上游,积湟水之流,于六日后掘河口,水淹吐蕃。”

“诺”

“其余人马留守西都城,守城待命!”出击的任务分配完毕,李瑁又对大堂中剩下的人吩咐道。

李瑁将行军的令牌分发至各个将军的手中,出城主攻的都是寿王一系的将领,陇右道的将领都被李瑁留下来守城了。

其实李瑁并非不愿给陇右道将领立功的机会,只是这陇右一向都是太子的地盘,谁知道哪个是太子的心腹,一旦哪个领军外出的将领为了想借吐蕃之手铲除自己,故意不尽心,这其中的风险可就太大了。

李瑁的决定自然有他的考虑,但到了陇右将领的耳中就是再明显不过的偏袒了。

李瑁将立功杀敌的机会都留给了自己人,而陇右的将领都被留在了西都城,只能被动地守城。

很快,下面就开始喧嚣了起来。

“寿王如此安排,难道在他的眼中只有左武卫的人才会打仗吗?莫不是我们陇右将领都是一群草包?”

“对啊,他这样做恐怕难以服众吧。”

“凭什么让我们守城,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下面的声音就越来越大了,从一开始的悄悄嘀咕,变成了公然议论。

李瑁看着堂下众将的反应,也颇感无奈,终究还是威望不足,这些边镇的将领不愿买自己的账。

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策,时间紧急,李瑁没有时间再以仁德手段收买人心了,只能以雷霆手段强行镇压。

李瑁重重地一拍桌案,从自己的怀中取出了一卷圣旨。

李瑁右手举着这卷圣旨,一双冷目巡视着堂下的众人:“此乃父皇所颁圣旨,赐本王便宜行事及遇事专断之权,若遇忤逆者,三品及以下官员可先斩后奏,百无禁忌,你们还有何疑问吗?”

李瑁是否真的会要他们的命,堂下众人都拿不太准,但这圣旨的内容做不得假,李瑁眼中的杀气也做不得假。

这寿王虽然战阵经验不足,但开元二十九年剑南一战,他杀了十余万吐蕃士卒却是真真切切的,一旦他的杀心起来,谁知道他会怎么做。

堂下众将看着如猛虎般将欲择人而噬的李瑁,全都选择了闭嘴。还没到手的军功和自己的性命相比,他们想都不想就做出了选择。

李瑁见众人不再争论终于又坐了下来,将手中的圣旨收回了怀中。

“皇甫将军乃军中宿将,镇守边关多年,不知皇甫将军可还有什么补充的地方?”李瑁回过头,向皇甫惟明问道。

皇甫惟明如实回道:“此计虽然凶险,但却不失良策,若是运用得当,或可大败吐蕃。只是想要顺利吸引吐蕃的全部注意,恐怕并不容易。”

西都城虽然重要,但吐蕃军也不傻,怎么会将全部的精锐调来攻城,而忽视后方的防卫呢?这一点的确是个问题。

不过李瑁却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自信道:“光靠西都城自然难以吸引吐蕃的全部注意,当然还要靠人。”

“靠人,如何靠?”皇甫惟明不解地问道。

李瑁回道:“吐蕃军主帅结松力和本王有旧仇,早就想将本王杀之而后快,只要我们在城头竖上本王的帅旗,本王再当面与他对质几句,他一定会中计的。”

结松力在长安几番受李瑁屈辱,早已结下不死不休的仇怨,李瑁用自己和结松力的私仇吸引他的注意,倒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法。

皇甫惟明原本以为李瑁也是要随军出城的,他听了李瑁的话,讶然问道:“殿下也留在城中吗?”

李瑁点了点头回道:“那是自然,除了本王,还有谁能叫结松力不顾一切地攻城,从而给后方创造机会。”

李瑁刚刚讲完,下面的高适便立刻起身劝道:“有道是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结松力此人仇视大唐和殿下久矣,殿下此番若为诱饵,恐怕太过凶险,还请殿下三思啊。”

作为李瑁的心腹,高适自然知道李瑁和结松力之间的瓜葛,也很清楚结松力对李瑁的仇恨,一旦计策失败,西都城破,李瑁的处境就实在是太危险了。

不过李瑁并没有回答高适的问题,反而转过头像李光弼问道:“若依你的计策行事,你有几成把握?”

今日的定策关系大唐西北安危,其影响之大,不言而喻。此时李光弼还不是日后那个纵横天下的临淮郡王,他还从未指挥过如此规模的战争,被李瑁这般一问,心里也有些没底。

“六成。”李光弼斟酌再三,终于从口中吐出了这两个字。

李瑁听了李光弼的话沉默了起来。

过了片刻,李瑁忽然大声笑了出来:“战场之上波云诡谲,瞬息万变,三成已嫌太多,况乎六成。达夫美意本王心领了,但本王之意已决,不必再劝。”

李瑁走下堂去,解下腰间悬佩着的承影剑,郑重地交到了李光弼的手中。

“此乃本王所配之承影剑,今日本王便将它暂借与你,见此剑如见本王,若有不从着,光弼可当场斩杀。”

李瑁这是在为李光弼立威,李光弼缓缓地从礼李瑁手中接过承影剑,双眼不自觉地竟有些模糊了。

他区区一个左武卫中郎将,并不多大名声,何德何能竟让李瑁能以身家性命相托,这份知遇之恩,古之君臣谁能比拟?

这早已不是伯乐这般简单了。

一旁的皇甫惟明看着眼前的一幕,心里也不禁觉得有些恍然。

区区数年,李瑁的势力能发展如此之快绝非偶然,光是这份收买人心的手段和魄力,就是李亨远远比不了的。

太子啊太子,寿王远比你想象的要危险地多啊!

第四十六章 蛊惑第二章 贵妃玉瑶第十九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二十九章 张巡第二十一章 义子第九章 春猎第三十七章 陈仓古道第四十一章 收为己用第二十七章 策反第十六章 谋退第三章 谋算第十章 阻挠第五十五章 拒和第一章 玉环有喜第十七章 新军第十二章 西都月下第三十七章 皇帝驾崩第二十八章 补堤第二章 神箭第十章 决策第三十四章 贵妃出宫第三十九章 劝降第十三章 再传圣旨第十二章 斩将第四十三章 潼关战起第四章 征前第二十七章 联姻第二十四章 松洲司马第三十章 筹粮第三章 观门难入第十三章 威吓第二十五章 初战第二十一章 天策上将第三十八章 三策第三十二章 宴无好宴第十七章 论战第二十三章 吊唁第一章 北上之议第十九章 回京第三十八章 世子第二十三章 银矿第三十九章 安禄山献捷第十五章 入宫第四十七章 威胁第二十章 相州之战第二十一章 邯郸郭鸿第二十七章 情浓第三十四章 谣言四起第三十一章 蓟城内乱第十二章 危机第二十三章 以卵击石第二十二章 南诏女王第五十三章 徒劳第三十一章 蓟城内乱第五章 离间第五章 出关第七章 入城第二章 贵妃产子第五章 出关第二十八章 靖王纳妃第十五章 退封第七章 曲江春宴第九章 剑舞第十一章 盘算第三十章 内外交困第三十二章 李适之罢相第三十八章 小园梅精第一章 太子窘境第十四章 平乱第十三章 再传圣旨第四十三章 嶲州铁矿第五章 麟德之宴第三十五章 宫宴第三十七章 太华出家第十八章 争分夺秒第五章 来世莫在帝王家第十三章 安禄山加官第三十六章 袭关第九章 剑舞第十七章 监国太子第二十八章 补堤第七章 范阳卢氏第九章 论战第二十七章 联姻第二十五章 五斗米教第二十七章 情浓第二十九章 张巡第十九章 内外呼应第三十章 威逼利诱第三十四章 永王溃败第七章 范阳卢氏第二章 贵妃玉瑶第十六章 春和日丽第二章 贵妃产子第四章 提诗第二十一章 义子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阳第十三章 再露峥嵘第十六章 中毒第八章 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