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面圣

读书,临字,习武,偶尔打点一下府中的产业,李瑁守孝的时间虽然过的清淡,却也还算充实,三年时间悄然便过去了。

转眼间,已是开元二十九年的春天。

三年了,李瑁来到大唐已经整整三年,三年以来,这不过是他第二次来到大明宫。

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李瑁虽怀大志,虽得良才,但依旧是一个手无实权的闲散王爷,如计划中一般枯守王府,坐看朝堂上的风起云涌,潮涨潮落。

三年的时间说短不短,在李瑁的努力下,历史的车轮已经悄然发生了些许偏差。那个集三千宠爱于一生的杨贵妃已经另有其人,虽然还是姓杨,虽然还是贵妃,但人已是天差地别。

此时,那个本该被豢养在鸟笼中的女人刚刚与丈夫一番耕耘,正满足地歇息在自家的床上,期盼着能为爱郎生下子嗣,传承香火。

此时,而那个本该在蜀中蹉跎岁月的女人却已经入了宫,才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便全然俘获了这个世上最有权势的男人,从九嫔之一的昭仪摇身一变,称为了四妃之首,变成了那个享尽天下荣宠的贵妃娘娘。

三年后,这一次,当李瑁重新来到大明宫,他的内心已经不止是对生存的渴望,更多的是对志向的坚定,是对那至尊之位的向往。

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瑁微笑着看着阳光下,那熠熠生辉的含元殿。

“李瑁,奉旨觐见父皇。”

含元殿下,随着李瑁地一声清唱,一个新的篇章开启了。

含元殿下,上千级汉白玉铺就的台阶连绵而上,李瑁踩着云履稳稳地踩在每一级台阶上,心中激动与好奇并存。

李瑁虽为皇子,但来此三年,这还是他第一次面见他的父皇,面见这个帝国最高的掌权者-李隆基。

虽然他的脑海中清晰地有着李隆基的印象-一个颇为威严的六旬老者,但当他真正看见他时,却被他给深深地震撼住了。

一个踩着无数白骨登上帝位,一个主宰大唐帝国三十载,一个开创了开元之治的盛世皇帝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寻常的老者。

稍显花白的头发,苍老但不松弛脸庞,削减整齐的胡须,苍老浑浊,却依旧锋利的双眸,虽手拿奏折,静如泰山,但仿佛动指间便有雷霆之势。

大唐明皇,本该如斯!

“儿臣李瑁,拜见父皇。”李瑁声音清亮,伏身在地。

李隆基听见殿下的声音,缓缓抬起头,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哦?十八郎来了,快起来。”

李隆基站起身子,走到李瑁的身旁,仔细端详着李瑁,叹道:“吾儿纯孝,为大哥守孝三年,三年过得清苦,身子似乎清减了许多,脸色也不如以往了。”

李瑁为李成器守孝三年,三年来每日禁欲,只得将体力放在了习武射箭上,故而比起以往确实清瘦却也结实了一些。只不过这脸色稍差却是因为今日晨间兰汤沐浴时,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了。

“父皇孝义,为我等儿辈楷模,儿臣不敢言清苦。”李瑁拱手谦虚道。

听着李瑁的话,李隆基先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看着李瑁,忽然问道:“三年前朕削你封地官职,你可曾怨恨过朕?”

李瑁连忙摇了摇头,一脸正色地回道:“三年前的确是儿臣不孝,因私废公,忤逆了父皇的意思,这三年来儿臣每日反省尚还不及,又岂会怨恨父皇。”

李瑁的话显然让李隆基很是满意,李隆基微笑着朝高力士摆了摆手,接着,高力士便从袖中掏出了一份圣旨:“寿王李瑁接旨。”

“儿臣李瑁接旨。”李瑁轰然跪地。

“朕绍膺骏命:十八子寿王李瑁,恭孝仁义,允文允武。前虽有小过,然知错能悔,朕心甚慰,是宜褒编,以彰潜德。兹授尔开府仪同三司,剑南节度使,益州大都督,总揽剑南军政事宜。望奋之勉之,勿负圣望,钦此!”

高力士走上前去,将圣旨小心地放到了李瑁地手中。

“儿臣李瑁谢父皇隆恩。”李瑁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跪地谢道。

李隆基微微弯腰将李瑁扶起,深深地呼了口气,颇有几分感慨。

“自打三年前,朕册封三郎为太子后,三郎便频与地方联络,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范阳节度使王斛斯均与他颇为相得,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与他更是总角之交,太子得到群臣的认可当然是件好事,朕也很欣慰,但储君毕竟还是储君,有些事情做得早了,未必是什么好事,这些道理你明白吗?”

“儿臣自然明白。”李瑁心中细数着方才提到的几镇节度,无一不是手中强兵的重镇,李亨竟然与这些人交往甚密,李瑁一下子便猜到了李隆基的意思。

李隆基便是靠着兵变当上的皇帝,方才李隆基列举的几大节度兵力之和已经达到了大唐总兵力的一半,你一个太子联系这么多的节度使,你想做什么?

虽然李亨性情优柔,必然没有李隆基当年的胆魄,但以李隆基多疑的性格,有岂会放任局势这样发展下去?

恐怕此时,李隆基心中对李亨的防备和猜忌已经很深了。

果然,李隆基方才说完,又轻轻拍了拍李瑁的肩膀,微笑地看着他的眼睛,似乎在鼓励或者是诱惑着什么。

“这剑南镇地处西南,既要防备吐蕃入侵,又要节制南诏诸国,乃我关中的西南屏障,极其重要。今日,朕便将它交给你了,希望你好生勉励,不要辜负朕的期望。有些东西,虽然定了名分,但为时尚早,都是朕的儿子,你未尝没有机会。”

李隆基的话仿佛一刻香甜但含有剧毒的甘果,指引着李瑁,想让他放弃思考,毫不犹豫地吞下去。

若是从前的李瑁,抑或是其他的皇子,也许真的会不假思索地吞下这颗剧毒的甘果,但如今的李瑁却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个生性多疑的父皇从来不会去信任任何人,任何人在他的眼中都不过是维持皇权的棋子,李亨是,高力士是,李林甫是,他李瑁也是。

李隆基的这番话想必对他的皇长兄庆王李琮也曾说过,只是不知到李琮信了没有。

李瑁虽然未曾将李隆基的话当真,但面上依旧是一副兴奋难耐的神情,似乎就连说话都因为激动而变得颤抖起来:“儿臣谢父皇信任,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期。”

“好,很好,不愧是朕最疼爱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李隆基显然对李瑁的“表演”极为满意,精瘦的脸庞也流露出了难掩的笑意。

紧接着,李隆基又与李瑁谈了些朝堂中的事情,勉励了李瑁几句。

过了一会儿,李隆基似乎想起了什么,对李瑁道:“贵妃入宫已久,时常向朕抱怨宫中孤寂,嚷着要见你和寿王妃,今日听说你要入宫,一早便和朕请了旨,待会儿与朕说完话,你不妨去一趟承香殿,与她谈谈家常。如今你孝期已满,以后也可以常带着寿王妃一同入宫,多陪陪贵妃,免得她一个孤闷。”

杨玉瑶入宫已满三年,三年间她从未离开过大明宫一步,因为李瑁守孝的原因,李瑁和杨玉环也不曾来探视过她,她独自一人难免无聊。

听到李隆基的吩咐,李瑁脑海中不禁浮现了那个喜好素面朝天,偏偏又天生媚骨的杨家三姐。

李瑁当即拱手回道:“儿臣遵旨。”

李瑁看着李隆基对杨玉瑶的宠爱,不禁心生感叹。

三年时间,区区三年时间,杨玉瑶已经不知不觉间占据了李隆基几乎全部的宠爱,从一个寻常的妃嫔变成了这大明宫中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比杨玉环更妖冶,更机敏,更懂男人的心思,也更有欲望,以她的心性,她绝不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后宫,等到时机成熟,她的手一定会伸到宫外的地方。

对于将来的事情,李瑁心中忽然多了几分好奇与期待。

第二十二章 赈抚使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十四章 平乱第二十五章 沙匪第十四章 杨昭仪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八章 南诏秘闻第十章 决策第二十八章 玉真宴请第十六章 春和日丽第二十五章 决战第十七章 监国太子第十章 位次之争第三章 军情第三十章 内外交困第十六章 春和日丽第十章 韦清儿第六章 请帖第五十六章 破剑川第十七章 论志第五章 立储第四十章 范阳之争第三十二章 骗城第五章 秦州再会第六章 城防之争第一章 玉环有喜第十三章 威吓第一章 玉环有喜第三十七章 太华出家第二十八章 陷害第三十六章 安庆绪授首第四十四章 入关第三十四章 秘密入宫第五十六章 破剑川第十一章 熏风殿第三十七章 妥协第十章 阻挠第三十九章 所谓世家第二十九章 东归第二十九章 欲望第二十章 叮嘱第六章 城防之争第三章 国事家事第四十四章 入关第十四章 重赏第五十九章 再遇香花第四十三章 破关第五十一章 寿国公第四十章 建佛第四十章 张天师第三十五章 宫宴第十三章 再露峥嵘第七章 阌乡城第三十三章 威慑第六章 请帖第三十六章 瑛娘入府第二十四章 假戏真做第四十三章 嶲州铁矿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三十八章 吐蕃兵败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九章 高仙芝第三十七章 妥协终章 盛世再起第四十三章 破关第六章 卢婠婠第二十章 平叛人选第二十章 布局耳目第九章 封后第二十四章 假戏真做第五十七章 夜袭第四十章 建佛第二十八章 全据中原第十章 阻挠第四章 密信第九章 高仙芝第二十二章 嘱咐第二章 缘起第二十五章 决战第十章 禄山殒命第二十四章 松洲司马第二十三章 机会第十五章 局势翻转第二十八章 补堤第三十六章 收盘第十四章 赠礼第四十六章 安禄山赔罪第三章 谋算第四章 皇后密会第四章 美人玉环第二十八章 全据中原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二十三章 锄奸第二十七章 蛊惑第四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险第十三章 威吓第十九章 渔阳鼙鼓动地来第四章 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