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战

大唐重武,将帅无数,剑南马璘、崔乾佑,陇右哥舒翰、段秀实,安西封常清、李嗣业,朔方的郭子仪,甚至就在长安也有李光弼和高仙芝这等名将坐镇。

大唐朝廷可谓将星云集,星光璀璨,这些人俱是当世人杰,一时之选。

大唐善战的名将有多少,李瑁兴许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这些人中一定没有毕思琛这个人。

毕思琛原为前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麾下押牙,早年和高仙芝相争,因军略才干均不如高仙芝,一直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后来杨国忠掌权,毕思琛便适时投靠了杨国忠,被杨国忠倚为臂膀,任命为右卫大将军,这才逐渐身居高位。

杨国忠的鹰犬,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将领,实实在在的一员庸将,竟被予以重任,派去抵御安禄山的河北铁骑,无异于是那豆腐往铁块上撞,注定了必败的结局。

中原承平已久,整个东京畿不过凑出了万余府兵,毕思琛到了洛阳后立刻大肆征兵,倒是在短短五日内征得了八万“大军”。

只是这八万“大军”良莠不齐,大多是由市井商贩、地痞流氓组建而成,何谈战力和军纪,不过一盘散沙。

天宝十年五月,安禄山兵围沧州不过五日,沧州随即城破,五千静塞军全军覆没。

沧州城破后,大唐在黄河以北的唯一一支可堪一战的军队覆灭,河北其余州县难当叛军锋芒,纷纷开城投降,不过十日,安禄山已占得河北大半。

安禄山在沧州修整了不过一日,随即南下,准备攻取最后的魏、相、黎、卫四州,全据河北之地。

可就在安禄山大军出城的时候,却从谋主高尚口中得到了一个消息,八万唐军已进驻魏州,范阳军的攻势受阻了。

安禄山闻言先是猛地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担忧,问道:“唐军主帅是谁?可是李瑁?”

高尚果断地摇头道:“非是李瑁。”

安禄山听到不是李瑁,明显地松了一口,接着道:“那让我猜猜?是哥舒翰还是高仙芝?”

高尚继续摇头道:“都不是。”

“那是谁?”大唐各镇节度中真正能入安禄山之眼无非是这三人,安禄山听到高尚这么说,不解地问道。

高尚回道:“是右卫大将军毕思琛。”

“哈哈哈!”高尚之言方落,安禄山便大声地笑了出来。

安禄山军旅多年,大唐的将领他很是熟悉地七七八八,毕思琛这个右卫大将军他自然也是听过的。安禄山得知对手是他,岂有不笑之理?

安禄山得意道:“若来的是李瑁,我或许还会忌惮三分,这毕思琛算是什么东西,你敢来河北送死?”

高尚闻言,好奇地问道:“为何大帅不惧哥舒翰、高仙芝这等宿将,偏偏对李瑁忌惮三分?李瑁虽有军功在身,但毕竟临阵不足,恐怕比不得那两人吧。”

安禄山道:“李瑁虽有将才,但却独好用奇弄险,临阵指挥着实差了些。若只是一个李瑁,我自然不惧,我真正担忧的是天策府那帮人。李光弼、马璘还有崔乾佑俱是帅才,若是他们带着剑南军跟随李瑁来了河北,我想要取胜恐怕不是易事。不过如今来的只是一个毕思琛,当真是苍天助我。”

高尚也笑道:“大帅乃天命所归,自有苍天庇佑。”

安禄山握拳道:“李隆基老儿自寻死路,他这是要将河北拱手让我。传令下去,三军疾行,三日后我要看到毕思琛的人头出现在面前。”

------

两日后,河北,魏州城。

毕思琛站在高耸的城墙,看着城下的范阳军,嘴角泛起了一丝不屑。

城下的范阳军根本没有半点百战之师的模样,稀稀拉拉地分散在魏州城下,没有半点精锐边军该有的模样,反倒比起毕思琛七平八凑的军队还有所不如。

“哈哈哈,安禄山就是带着这群散兵游勇来攻打我魏州城的吗?”毕思琛指着城下的范阳军,对身边的副将得意地笑道。

毕思琛的副将和毕思琛也是一路货色,听见毕思琛这么说忙奉承道:“安贼大军如此散漫,这等于是将军功拱手送于大帅手中啊!”

毕思琛听到副将口中大帅的称呼,脸上的笑意更甚了。

天宝年间,大帅之称仅属于十大节度,若不为节度使,就算是十六卫大将军也不敢当而皇之地自称大帅,副将的话正中毕思琛的下怀。

正如杨国忠所许诺的那般,等到他平定了安禄山的叛乱,安禄山的范阳节度使之位就是他的了。

早年他和高仙芝争安西节度使失败,只能进京投奔杨国忠,如今他也算是快圆了他的心愿。

毕思琛和副将在这里臆想,一旁的魏州刺史崔沔的脸上却露出了满满的疑色。

“范阳乃北疆精锐,多是身经百战的劲卒,安禄山本人更是一员宿将,经战阵无数,岂会如此无能?”崔沔指着魏州城下的范阳军不解道。

毕思琛听到崔沔质疑的话,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去,满脸不悦地回道:“崔刺史这是不相信本帅的判断吗?安贼造反失了民心,他麾下的范阳军早就成了一盘散沙,久攻范阳不下自然就失了锐气,士气不佳也是应该的。”

崔沔倒是没有毕思琛这么乐观,他仍旧担忧道:“安禄山既然能攻下沧州,那想必范阳大军的底子还是在的,又怎会如此散漫,不堪一击呢?”

毕思琛立即反驳道:“大军,这也能算是大军。本帅自安西起家,征战二十载,历战不下百场,岂是沧州李择之流可以比拟的?”

“可是?”崔沔还是觉得有些不安,开口道。

崔沔的话还没说完,毕思琛当即拍板道:“崔刺史不必多言了,崔氏乃是文官,自然不知行伍之事,战场之上良机稍纵即逝,岂容耽搁。来人,传本帅军令,大军出城,务必活捉安贼!”

“诺!”副将领命,和毕思琛一同下城,领着新募的八万大军冲出了城。

果然,局势的发展正如毕思琛所预料的一般,唐军出城,范阳军便入流水一般退了下去,往后方奔逃而去。

毕思琛担心安禄山逃跑,丢了这个大功,被欲望和面前的成功冲昏头脑的他连忙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

第十七章 妾名含光第九章 宁王第二十三章 亦真亦假第二章 缘起第四十三章 潼关战起第二十二章 龙袍第七章 斩草除根第八章 咸宜公主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四十三章 酒宴第一章 争锋相对第二章 贵妃产子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险第十八章 袭城第二十六章 韦昭训第三十六章 安庆绪授首第二十三章 八姐玉珠第四十章 范阳之争第十四章 平乱第五章 揽玉楼宴第一章 劝进第二十五章 密谋封后第十二章 斩将第十八章 锁拿第四十三章 华清春色第二十四章 暗会第二十六章 安思顺第十八章 袭城第四十八章 芙蓉园第二十二章 八姐乔迁第四十四章 入关第十五章 纷争第三十六章 谯氏之殇第三十六章 安庆绪授首第六章 凤栖梧第六章 城防之争第十六章 大捷第二十章 叮嘱第三章 谋算第三十三章 左相第二十五章 初战第二十八章 交易第四十四章 名剑含光第十章 谣言四起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三十二章 宴无好宴第十章 谣言四起第十八章 大乱将起第三章 暗探第二章 坦罗斯之败第二十六章 灾民第三十一章 郭子仪南下第三十七章 陈仓古道第二十章 叮嘱第二十章 布局耳目第四十四章 监军第二十一章 魏州之战第三十一章 郭子仪南下第三十二章 骗城第四十一章 禄山拜母第三十九章 安禄山献捷第三十章 无情亦有情第八章 提点第十章 逐鹿第四章 征前第十五章 授首第八章 起兵第二十一章 商会初立第三十一章 粮价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二十四章 假戏真做第十二章 军中比武第二十六章 疑神疑鬼第三十六章 袭关第一章 明月楼高休独倚第三十二章 孟津渡第四十四章 圈套第三十七章 陈仓古道第五十二章 先入为主第十章 阻挠终章 盛世再起第二十七章 蛊惑第十七章 杨国忠拜相第三十章 内斗第三十三章 如虎添翼第三十八章 风云汇中州第二十二章 决战将临第十七章 论志第十二章 误闯第四十一章 收为己用第二章 神箭第三十章 请封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九章 安禄山献捷第十五章 颜真卿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九章 出城第四十一章 禄山拜母第二十章 定南诏第三十六章 安庆绪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