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山庄里 小妹成家查古迹 玉龙文化

第四十四章

山庄里 小妹成家

查古迹 玉龙文化

张强与清水沟的二十几户动迁户签订到敖杆村居住的合同后,由于合同约定的时间紧,张强一点也没敢耽误。他联系了五个施工队,一张图纸,二十几套住房同时开工。只用二十八天的时间,建筑施工全部完成。与此同时,他又找来了打井队,给每户都打了一眼深井。一切就绪后,他把动迁户的代表接到新住宅,让他们验收。征求他们的意见,看看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代表们看完后都很满意,按照合同的规定,动迁户提前两天搬入新居。搬家的当天,镇上出了一台大客车,两台大三轮货车,村里出了一辆面包车,张强动用他所有车辆,把二十几户动迁户连人带物品全部搬进新居。

动迁户在敖杆村的村民们帮助下,很快就把行李物品安排妥当。紀村长和村书记在村头的大柳树下,召开由全体村民参加欢迎大会。

村里买来了红丝绸带,系在大柳树上。柳树下面放了两张长条桌。等到本村村民和动迁户村民到齐之后,紀村长站在桌上,手持无线喇叭,发表了欢迎讲话。他说:“今天是我们敖杆村的一个喜庆日子,我们迎来了清水沟所有村民到我们村落户,大家看到这两排崭新的房屋,他们就住在这里。从今以后,他们就是我们敖杆村的村民,大家热烈欢迎,”

等大家掌声过后,村书记也讲了话。他说:“清水沟的村民来到我们村以后,大家要互相帮助,任何人都不要欺生。要团结起来,共同把我们村建设好。新来的村民中有三名老党员,成立一个党小组,加入敖杆村党支部,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欢迎会时间不长。会后,村民们参观了动迁户的新居,村委会在小学校准备了午饭,招待新来的村民。

农场敬老院从红旗镇迁出,张强接手,他没有费多大劲,就把这个院落改造成休闲山庄。敬老院的食堂,娱乐场所,会议室,接待室等建筑一应俱全,北山上有凉亭,山脚下有溪流。宿舍里有很多设备、设施,经过翻新,都得到物尽其用。就连宿舍里的床,经张强翻新改造,铺上崭新的海绵床垫,都变成了席梦思。宿舍门外边挂着的“一寝室”“二寝室”的牌子,换成了“芙蓉居”“兰花居”“山海居”等名号。农场敬老院的大门楼挂上了崭新的牌匾,上书“明旗休闲山庄。”

张强给这个山庄起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寓意。也就是眀县、红旗镇的简称,他的意思是说,这个山庄是明县红旗镇的山庄。

山庄招聘了厨师、服务生等十多人。张强把他的好朋友、因龙王庙事件被撤职的村书记也请来帮忙。整个山庄,能容纳一百多人休闲,没有相应的人员帮助料理,是很难服务到位的。他把媳妇郑姑娘和妹妹都带到山庄,找了两间较偏僻的房间住了下来,共同来打理山庄。

你还别说,山庄开业后,真有不少客人前来入住。每日至少不下三、四十人。一住就是四、五天。少量客人住的时间还会更长。客人们来了也很随意。愿意自己起火做饭的,山庄提供所需炊具。愿意吃现成的,就到山庄餐厅就餐。客人们怎么高兴就怎么办,休闲山庄的效益也一天比一天看好。

龙王庙事件被撤职的村书记,尽管犯了错误,但事出有因,并没有给村民们留下坏印象。纪村长和新书记找过这位前书记,让他干村会计,他说啥都没有干。其实他家里也没有啥事,就是想出外打工。张强找他帮忙,慢慢地成了张强得力助手。他时常在张强那里吃饭喝酒,俩人很愿意探讨一些问题。

张强妹给他们炒菜斟酒,对书记的印象一直很好。书记好像对小妹也有那么点意思。他俩有时还逗上几句笑话。这一点,张强是看得出来的。他就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机会,把事给他们说开。这一回,都一起来到休闲山庄。在一个大院吃住,俩人接触多了,相互之间加深了了解。闲暇的时候,俩人老往一起凑合。张强一看时机成熟,就叫郑姑娘找书记提亲。书记如果同意,小妹这里他心里有底。

郑姑娘在县里念高中的时候,和书记是同班同学。对书记比较了解。知道他有才气,但很内向,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郑姑娘知道他的性格,就不想和他绕弯子了。和书记见面后,直截了当地跟书记说:“你和我小姑子俩岁数都不小了,如果没啥说道就把事办了吧!”书记听完寻思一会儿说:“老同学,当着真人不说假话,其实我当书记那会儿,就对张强小妹有好感,只是因为双方了解不深,没着急开口。现在我落泊了,连个正式的职业都没有,更难以启齿了。我是同意,不知道张强小妹咋想的。”郑姑娘听完后,心里有了数。就和张强商量共同去了书记家。

书记家庭条件一般。老人没太着急给儿子张罗婚事。今天张强两口子上门提亲,书记爸妈很是高兴。二老对张强小妹早有了解,都知道她相貌不丑又孝顺,对这门婚事非常满意。只是愁给姑娘的彩礼和给他们盖新房,还要准备些日子。张强诚恳地说:“叔、婶,这些事儿,二老就别犯愁了。我和书记那么要好,我知道家里的情况。我们家说不要彩礼,你二老也不能同意。但有一条,力所能及。决不能拉饥荒。房子就不要给他们盖了,我哪儿有楼,他们先过去住,等日后条件好了,他们再慢慢盖。”二老一听,可高兴坏了。就同意按张强安排的办。老两口非要留张强小两口在家喝酒,张强不肯。和二老订下结婚的日期,就回去了。

婚礼定在正月初六。地点选在休闲山庄。选定这个日子,也是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正月是休闲山庄的淡季,几乎没有来休闲的客人。按照人们的习俗,春节前后,都在自家团聚;张强老娘逢春节是要回家过年的,不赶上春节期间结婚,还得特意去接老娘;初六的“六”字,又是“路”字谐音,预示着他们今后生活的道路,路路顺畅。

正月初六那天,天气晴朗。虽然正处在严冬,但喜庆的人们并没有感到寒冷。上午九点多钟,书记带领亲戚朋友就把张强小妹迎娶到自己家里。一番热闹之后,新郎、新娘和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来到休闲山庄。

张强小妹没啥知名度,认识的人不多。书记在敖杆村还行。在别处除了一些同学之外,也没啥太大名气。可张强的名声大、知名度高。听说他小妹结婚,来庆贺的人自然不少。参加婚礼的不下几百号人。其中不乏县城、镇上的官员。清水养老院也来了不少人,郑方同首当其中。

瞎寡妇听说郑院长来了,非让他坐到新亲这边。纪村长主持婚礼,村书记致贺词。婚礼办得挺隆重。这场面在新郎、新娘的同龄人中也是手取一指。婚礼结束后,小俩口回到了他们的新房。也就是张强家的二节小洋楼。一对新人将在这里度过新婚之夜。

北方的农村,把春节看得十分重要。从腊月初八开始,就有了过年的气味。到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过小年了。要是赶上小月,没有阴历三十,腊月二十九就过大年了。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个春节才算结束。过一个春节,从开始到结束,一个来月的时间,人们都在节日的气氛当中。

春节期间,张强的休闲山庄,几乎没啥客人入住。只有办酒宴的或是同学朋友们来这里聚餐。这些客人都是吃完就走,没人住宿。到了三月份,虽然过了雨水这个节气,但天气依然寒冷。北方的真正降雨,还遥遥无期。

去年冬天的雪下得很少,但是风仍然刮个不停。人们形象地说,这里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六个月。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这里的风确实大,刮的时间也很长。干燥的大地被风一吹,扬起了沙尘。田地里的垄沟、垄台,本该是凸凹不平。可是垄台被风削平,垄沟被沙尘填满,垄沟里的沙土形成了波纹。老远望去,像是进入沙漠地带。这样的自然条件,如果不下场透雨很难改善。

有一天,明旗山庄迎来了三位住宿的客人。这是山庄今年迎来的第一批住宿客人。这三个人一男两女,是镇政府介绍来的,他们并不是来这里休闲娱乐的,而是来这里工作的。仨人都是考古研究人员。他们听有人反映红旗镇有古迹,又从报纸上上看到红旗镇有个清水沟,开办了养老院。此处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还有很多奇特的景观和人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特前来考察。到了镇政府后,得知清水沟除了养老院外再无其他住所。在镇政府领导的提议下,来山庄住宿。

张强给三位研究人员安排在带有套间的休闲屋,晚饭在餐厅包间就餐。仨人坐定。郑姑娘给他们上菜的时候,有一位女研究员,一眼就看见她脖子下边黑色的圆领毛衣前挂着一个圆形镂空吊坠,非常特别。她忙请郑姑娘坐下,说有事请教。郑姑娘坐下后,女研究员说:“能否把你胸前的吊坠摘下来让我欣赏一下?”郑姑娘笑着把玉坠摘下递给了她。

研究人员从包里拿出眼镜戴上,看了一番。然后,又从包里拿出一个挺大的放大镜,翻过来调过去,反复看了几遍吊坠,又递给了她们的同行,三个人一口饭还没吃,就看上吊坠了。看了一阵子之后,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拿出照相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拍照,折腾了老半天。向郑姑娘了解了这个玉石吊坠的来历后,就递给郑姑娘,并告诉她,千万保管好,不能丢失损坏。

郑姑娘戴的这个吊坠,是婆婆临上养老院前留给她的。瞎寡妇对她说:“孩子,你来家这么长时间了,我啥也没给你,这回我去养老院了,给你留个念想。我有两个玉石吊坠,是张强他奶奶给我的。说是前几辈人在山上种地捡到的,一直留着,传到了我这里。生活再困难我也没舍得把它卖掉。这两个吊坠,给你一个,另一个给张强的妹妹,让她也留一个念想。”

郑姑娘接过这个玉石吊坠,着眼一看,好像没啥香人的地方,可仔细一看,这个吊坠不同一般的挂件,她家也有类似的挂坠,但和这个吊坠绝没法比,这个吊坠比麻雀蛋大不太多,中间是镂空的。吊坠上粗下细,上面刻有苍龙的图案,龙须龙尾清晰可见,整个一条苍龙栩栩如生。龙眼是圆形小孔,透明,做穿绳或镶嵌珠子所用,整块玉石精灵剔透,非常招人喜爱。郑姑娘把它用红线绳穿起来,经常带在脖子上。

考古研究人员通过郑姑娘戴的玉石吊坠,对红旗镇这个地方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认真的查看了休闲山庄的所在位置,特别是那座经过修缮的古宅。几个人拿出携带的皮尺,丈量古宅墙的厚度、里外尺寸和门窗的大小,对房梁檩木等建筑材料进行了取样。接着又到后山,沿着绵延起伏的山脉观看,虽然山脉高低错落,但不太远。他们来回走了好几圈,把山上很难看到的、漏出地面的碎石也装上几块。这几个人在山庄住了十多天,没看他们闲着。

次后,他们搭上运送蔬菜的货车去了清水沟,在清水沟又实地考察一周。郑方同,李丽蒙接待了他们。这个时候,这三个人才亮出了真实身份:国家级考古研究员。并向郑方同说明了来意。

郑方同、李丽蒙简单介绍他们所了解到一些情况,并向他们提供原有二十几户人家已经迁移到敖杆村的信息。三个人马不停蹄的来到敖杆村动迁户那里。紀村长和村书记也很重视,和动迁户们一起向有关研究人员介绍自己知道的情况。有的村民把自家用做喂鸡、喂猪、带有鸟兽花纹的石槽、食盆都交给了研究人员。仨人在明旗休闲山庄住了近一个月,把收集来的笨重文物交给镇政府暂时保管。清明节前才离开这里,打马回山了。

清明将至。这个节气,本来是踏青赏花的好日子。可在明旗休闲山庄,这样的场景好像还要等些时日。不过今天,还没到晌午,入住的客人可来了一大批。老远望去,有一排车辆向山庄驶来。大客车、带有货厢的货车、小轿车、面包车约十几辆车停在山庄门口。

打头的一辆轿车,张强看得清楚,这不是镇长的座骑吗?没有等他确认清楚,第二辆车下来的人更让他吃惊不小,这位是县太爷、县长大人,他见过。张强正琢磨着怎样欢迎这些大官老爷才好的时候,镇长走到他近前,对张强说:“张经理,从今天起,你们这个山庄,不再接纳任何游客了,现有居住的客人请他们另寻别处。你们专门接待这一批考古研究人员。”镇长边说边向后面一指。张强一看,从各类车辆上下来不少人。

各种车辆下来的人,有年青的、年老的;男的、女的;还有身着迷彩服配带枪械的。张强忙说:“请,欢迎各位领导光临!”县长走过来对张强很客气地说:“张老板啊,情况是这样的。省考古研究院对红旗镇乃至整个明县的古文化引起极大重视,准备在这里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他们要驻扎在你们休闲山庄。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县里负责。你这一块的费用,我给你支付。你们要全力以赴配合好,不能有一点怠慢和丝毫的差错。”

县长没等张强表态,就转过身去对镇长说:“考古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索、细致的重要工作,需要很多人力、物力配合。你负责招募民工。找一些身体力行、思想品德好的青年,最好是党员,协助考古人员完成上级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镇长忙点头答应。张强也随声附和。

紧接着,考古工作队长带着先前来过这里的仨人走了过来。队长对张强说:“老板,感谢你们山庄给我们研究人员提供了考古线索。下一步如果还能提供像你夫人戴的吊坠那样的文物,我们一并更好的酬谢,表彰你们为国家考古工作所作的贡献。”张强一个劲的点头称是。忙把大家让进客厅。安排他们的住处和车辆的停放。

省古文化考查发掘工作队来红旗镇考古,绝不是头脑一时发热、即兴前来。而是有备而来。他们从道教协会会员,也就是去敖杆村的那个道士反映村民们胡乱修建龙王庙开始,郑方同、李丽蒙他们献地窖出土的佛像,一直到清水沟出现“白沙筑坝、鸟不筑巢、青蛙不叫、青树长毛”的怪异现象,更为重要的是三位考古研究人员看到的带有腾龙图案的玉石吊坠。

考古人员确定这里在远古时期,曾有人类部落存在,而且休养生息了很多年。形成了一种文化产物。很有发掘研究价值。如果能够发掘出有代表性实物,很可能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数千年。那将对国家、全世界乃至整个人类都是巨大的贡献。到那个时候,人类的起源就不再是这里或那里,而是明县红旗镇了。

工作队进入山庄后,立即开展工作。他们分两组展开。一组对休闲山庄的后山进行大面积的开发性挖掘;另一组到敖杆村、两家子村和与这一山脉有接触的村庄调查研究,收集村民手里的文物。

经过发掘后山,考古工作人员分析论证,他们认为农场山脚下的这座古宅,根本不是什么普通人的住所。而是一座宋代的庙宇。庙宇下面的地窖,郑方同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或是冰山的一角。

考古队进一步发掘,这个地窖分上下两层,上层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供奉佛像的地方。下面的地窖要比上面地窖宽和长都扩大两倍多。地窖底部积满了水,那是郑方同他们灌水所致。这个地窖离地表层下卧十米左右,考古工作队从这里出土了很多远古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让普通人看了都非常费解,看上去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是一些石头制成的石器。而工作队研究员们见到这些物件,欣喜若狂,如获至宝,一件一件,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请出窖外。

出土的这些文物大都是石器。品种齐全,形态各异。有石刀、石斧、石碗、石盆、石锅、石缸、石罐,还有各种形体的石块。上面分别刻有鱼,鸟,树木,花卉等图案。地窖角落还堆有一些残缺不全的陶器碎片。这些石器并不是宋代的,也不是唐代的。是远古时期类人猿使用的,或是没有人类时就有的。可能宋代就有考古爱好者,他们在建庙时,就把这些收藏的石器,放在庙宇的地窖里。

考古队员们紧接着对庙宇的后山进行了大面积的挖掘,由镇政府调来了几十名村民配合挖掘机一起上阵,对山脉实行了大型手术。考古研究人员看到山上表面露出来的零星石块,认定这座带状起伏不平的山脉,绝不是土山,而是远古时期人们堆砌的出来的石头山。后经漫长的岁月,风吹沙土被石拦,逐渐形成土山。

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村民们把大量的沙土运走。一个龙背形状的石龙显露出来。石龙的头部正处在古宅后边的高处。整个石龙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片石,而且都是叠压摆放,恰似龙的鳞片。着眼望去,完全是一个龙腾的形体。挖掘结束后,一条完整的、巨大的石龙展现在人们面前。

下到村子里调查的队员们,也陆续从村民手中收集许多玉石的摆件、饰品、泥陶瓦罐和一些青铜制品。他们把出土的文物和收集来的文物登记造册,逐个编号,有序地摆放在张强给腾出来的四间大房子里。锁好门窗。昼夜有持枪人员轮流看守。

工作队挖掘出土和收集来的所有文物,都有很大的考古价值。要说具有考古文化价值代表性的,唯独是郑姑娘和张强妹的两个玉石吊坠。工作队把张强他们仨人找到一起,跟他们商量把两个吊坠献给国家。三个年青人,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时代的农民,特别是张强,还是十大杰出青年。没有用工作队费多少口舌,他们都同意了。可他们都说了不算。

瞎寡妇知道后,说啥不肯捐献。县、镇领导说,你这俩吊坠是在国家土地里挖掘出来的,应该属于国家所有。可瞎寡妇跟他们说,这东西是从土地里刨出来的不假,可那是清朝以前的事儿,那时的土地归皇帝管,他们朝我要还说得过去,现在都新社会了,不能不说理吧。一时间,动员工作出现卡壳。怎么办呢?县、镇领导想到养老院。请他们帮助做做工作,或许能够起作用。

县长找到了郑院长。郑方同和各位领导来到瞎寡妇的房间。他坐在瞎寡妇的旁边,干咳了一声说:“婶儿,听说国家的人,让孩子们把你送给他们的吊坠献给国家,孩子们都同意了,你不让?那可不行,你都把物件给孩子了,那就得让孩子们自己说了算了。张强,郑姑娘,妹妹都同意,自有人家的道理,你就别在那横扒拉竖挡了。再说国家要你这玩意干啥,就是做研究,研究人类的起源,咋进化来的。不是拿着玩去了,国家还给你钱呢。你今天卖给我一个人情,就当送给我了,你啥时候想这俩玩意了,我啥时候领你看去。”瞎寡妇翻了一下白眼珠,叨咕着说:“你就知道我啥也看不见,才这么说。那你看着办吧,我不管了。”就这样,两个吊坠捐献给了国家。

郑方同回到了办公室。他琢磨考古这个事儿,忽然想起李丽蒙手里的手镯和王欣手上的戒指。他想这两件东西一定与文物有关,就和李丽蒙,王欣商量,把这两件饰品一并捐给国家,俩人谁都不同意。郑方同费了好大劲,苦口婆心说了半宿,她俩才勉强同意。

他们把物件拿到工作队那里,考古队员看了非常高兴。经仔细鉴定,工作队长对郑方同说:“院长啊,这两件饰品虽然年代久远,大概是唐宋年代的物件。但不是我们这次考古所需物品。如果你们想出手,可进入拍卖行当。看在你们热心考古、自愿捐献的份上,我们免费为你出具权威性鉴定估价。现在看无论是这对手镯还是这枚戒指,保守价格都在二十万以上。至于是手镯或是戒指那个价格更高一些,那就不好再说了。”这下可把李丽蒙,王欣乐坏了,他们表示坚决不卖,一辈子收藏。

红旗镇考古挖掘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出土和收集来到这些文物如何典藏,是眼下最大的问题。如果装车运到省城博物馆,那山上的石龙无论如何也没法弄走。即便是能弄走,也失去了石龙的意义。

红旗镇与敖杆村连接的这一带状土地,是古文化的遗址,也是玉龙文化的发源地。考古队请示上级,就地建一个玉龙文化古遗址博物馆。很快得到上级批准。就此,张强的休闲山庄变成了“玉龙文化敖杆遗址博物馆”。张强撤出,他所有的投资都得到了国家的补偿。

有人说敖杆村山南是风水宝地,建筑了一个不伦不类的龙王庙,有龙王显灵,那都是胡编乱造。现在看,农场这个地方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从李丽蒙承包养鸡开始,虽然让黄鼠狼吃掉一部分,但还是赚了一大笔钱;郑方同开的敬老院,那可是名利双收;张强开的休闲山庄,要不是国家征用,盈利不成问题。现在变成博物馆,相信它,参观的游客,做学问的人士一定会络绎不绝。如果得到国家、联合国有关组织认可,它将名扬全世界。难道这不是一块风水宝地吗?

春天来了。还没到谷雨季节,干枯的大地迎来了一场透雨。马路两旁草垫子上的枯草冒出来绿芽。蒲公英开的小黄花儿,星星点点的点缀着嫩绿的草地,景色别致。天空落下的零零散散的雨滴,飘洒在蒲公英的花蕊上,弄得花蕊一扭一扭的 。好像一个个多情的少女,向路人表达着浓浓的情意。

张强虽然失去刚开业不久的休闲山庄,但心情非常的愉悦。他领着媳妇、妹妹、书记妹夫。沐浴着春风细雨,回到了敖杆村的小洋楼,专心致志地经营他那种植大业去了。

和平年代,似乎不像战争年代那样英雄辈出。但是新时代造就出来的这些年青人,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们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做着突出的贡献,为人民的利益奉献着火红的青春。他们做出的这些不可磨灭的功绩,必将被载入史册,他们也必将成为人们敬仰的新时代英雄!

未完待续,先看看其他书:
第八章返家乡 历尽苦难郑方同 险把命断第四十二章冯东案 法院公明马向锋 命殒癌症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第五章杨末丽 表露爱情张连生 刀砍向锋第四十二章冯东案 法院公明马向锋 命殒癌症第六章蔫巴人 做事生性情牵着 俩女知青第二十六辟新路,孟林升迁遇良机,报复大年第十九章喝醉酒 突破底线抢孙女 郑母住院第三十八章副镇长 骚扰小蒙郑方同 重温旧梦第十八章忙修车 酿出人命郑母急 求助丽蒙第十一章多封信 石沉大海郑方同 无动于衷第三十一章崔淑芬 闯祸住院李丽蒙 全力周旋第 四 章仨知青 探寻墓洞俩男女 小屋激情第十一章多封信 石沉大海郑方同 无动于衷第四十章建编制 新院动工综治办 拆庙正风第十三章嫁王欣 二老牵线遭家暴 伤重流产第三十九章水塔枯 张强改造妻换容 喜生双胞第六章蔫巴人 做事生性情牵着 俩女知青第二十四章辞旧职 俩人经商走新路 酒店开张第二十五章入大学 亲朋同贺施手术 驱除病魔第十章屡偷粮 终被擒获逃脱后 行凶丧生第四十二章冯东案 法院公明马向锋 命殒癌症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第十八章忙修车 酿出人命郑母急 求助丽蒙第二章应号召 上山下乡郑方同 当选队长第十六章为妻儿 周明遇难李丽蒙 奋勇争先第二十四章辞旧职 俩人经商走新路 酒店开张第二十章假怀孕 孟林出走迎王欣 方同完婚第十一章多封信 石沉大海郑方同 无动于衷第四十三章养老院 圆满落成仨亲家 敖杆相逢第二十八章惩刁妇 小郝决断厂出面 破镜重圆第六章蔫巴人 做事生性情牵着 俩女知青第十三章嫁王欣 二老牵线遭家暴 伤重流产第二十四章辞旧职 俩人经商走新路 酒店开张第三十二章敬老院 请明小姐小蒙家 款待姑爷第二十三章重入党 精神振奋郑方同 走马上任第十一章多封信 石沉大海郑方同 无动于衷第四十三章养老院 圆满落成仨亲家 敖杆相逢第四十章建编制 新院动工综治办 拆庙正风第三十一章崔淑芬 闯祸住院李丽蒙 全力周旋第十三章嫁王欣 二老牵线遭家暴 伤重流产第十四章郑方同 如愿回城小王欣 离婚坚定第二章应号召 上山下乡郑方同 当选队长第五章杨末丽 表露爱情张连生 刀砍向锋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第十五章表演赛 大显身手遭暗算 昏倒街头第三十九章水塔枯 张强改造妻换容 喜生双胞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第二十七章送戒指 真情泄露施诡计 郑家有后第二十章假怀孕 孟林出走迎王欣 方同完婚第二十九章喝豆浆 旅客中毒郑方同 被撤职务第二十七章送戒指 真情泄露施诡计 郑家有后第三十八章副镇长 骚扰小蒙郑方同 重温旧梦第三十二章敬老院 请明小姐小蒙家 款待姑爷第六章蔫巴人 做事生性情牵着 俩女知青二十一章求生路 遭遇病患王欣助 脱离苦难第二十六辟新路,孟林升迁遇良机,报复大年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第三十四章纪老大 家遭不幸敬老院 二丫显能第三十三章回家乡 孟林有情敬老院 姐弟相逢第五章杨末丽 表露爱情张连生 刀砍向锋第十七章终成婚 款待好友俩亲家 误饮汽油第二章应号召 上山下乡郑方同 当选队长第十五章表演赛 大显身手遭暗算 昏倒街头第十三章嫁王欣 二老牵线遭家暴 伤重流产第十三章嫁王欣 二老牵线遭家暴 伤重流产第二十二章休息室 庞云早产众相助 回到家园第三十一章崔淑芬 闯祸住院李丽蒙 全力周旋第二章应号召 上山下乡郑方同 当选队长第六章蔫巴人 做事生性情牵着 俩女知青第四十二章冯东案 法院公明马向锋 命殒癌症第三十三章回家乡 孟林有情敬老院 姐弟相逢第三十二章敬老院 请明小姐小蒙家 款待姑爷第八章返家乡 历尽苦难郑方同 险把命断第八章返家乡 历尽苦难郑方同 险把命断第十一章多封信 石沉大海郑方同 无动于衷第三十九章水塔枯 张强改造妻换容 喜生双胞第十六章为妻儿 周明遇难李丽蒙 奋勇争先第四十三章养老院 圆满落成仨亲家 敖杆相逢第三十八章副镇长 骚扰小蒙郑方同 重温旧梦第二十四章辞旧职 俩人经商走新路 酒店开张第二十七章送戒指 真情泄露施诡计 郑家有后第三十六章承包地 张强有方打深井 水漫村庄第三十五章清水沟 建院选址老青年 迎来新喜第十六章为妻儿 周明遇难李丽蒙 奋勇争先第三十一章崔淑芬 闯祸住院李丽蒙 全力周旋第十二章好青年 重整旗鼓为乡亲 解困排忧第三十章李丽蒙 不负众望众兄妹 承包农场第三十九章水塔枯 张强改造妻换容 喜生双胞第八章返家乡 历尽苦难郑方同 险把命断第十九章喝醉酒 突破底线抢孙女 郑母住院第三十九章水塔枯 张强改造妻换容 喜生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