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幕僚中的名人

锡良只比赵尔丰小了几岁,这样说当然没有问题,显然他这是有意拉拢这祖孙二人。赵守宏哪里还听不出来,他当即拜谢,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拉近了不少。

“我说世侄孙啊,你年仅十八就当上了实绶道员也算是年少有为了,不知道你治理地方有什么高论,现在说出来,我与你伯叔祖也好给你参谋参谋。”显然锡良担心赵守宏太过年轻,做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想在政务上给他把把关。

赵守宏想了想说道:“高论不敢当,不过巴塘与康定两处可耕土地不多,本来养活蕃民就颇为不易,要想再多养活一批华兰百姓,恐怕很容易因为土地而产生争执。但不大量移住华兰百姓,又无法让地方真正的稳定下来,所以我打算办工厂。”

“办工厂?”锡良微微皱眉道:“这办什么工厂可是值得商榷的,不然很容易折了本钱。”

“这个世叔祖无须担心,我在国外学过冶铁探矿的本事,我这段时间探看之下,发现巴塘地区有不少煤铁之矿,此外还能烧制洋灰(水泥)。我已经从国外订购了机械,等这些机械到达,就能够建立工厂。这些工厂能够吸收大量华兰百姓做工,也就免去了与蕃民争地的难处。”赵守宏说道。

锡良点了点头:“听起来却是不错,只是道路难行,即使生产了这些东西,你又如何运出来?”

锡良这么说让赵守宏一愣,在太空时代运输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他竟然忘记了运输问题。想了想赵守宏道:“我本打算修建铁路的,可是如今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雅砻江和金沙江又太过湍急行船困难,所以我打算先修一条水泥路,从巴塘一直修到叙州府,然后依靠长江水道进行往来运送。”

锡良点头道:“这也是个办法,只不过这费用却是不少。”

赵守宏赶快表示道:“这些钱由我自己出就行了,等我的洋灰厂开工,可以用自己的产品铺设道路,也用不了多少钱。”

锡良道:“如此最好,以后世侄孙有什么需要就尽管与我说,只要你能够稳定西疆,我一定全力支持。”

赵守宏道:“这是当然的,我一定为世叔祖大人分忧。除此之外,我还打算通过分化政策,慢慢瓦解当地领主的统治,将西疆慢慢都掌握在朝廷手中。”

赵守宏详细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听得锡良眼中异彩连连:“果然好计,如果真有神峰大领主的支持,你这样做的确是釜底抽薪之策。实在太好了,我一定会上奏朝廷,给你多多争取些练勇的名额,将这些捣乱的领主好好收拾收拾。”双方越说越是投契,在最后锡良甚至留赵尔丰和赵守宏祖孙在总督府吃了饭,直到掌灯时分才依依不舍的将他们送了出来。

回去的路上,赵守宏与赵尔丰同坐一辆马车,赵尔丰笑道:“宏儿果然大才,我看总督大人对你是越加赏识了。好好干,我们这一辈都老了,以后赵家可就指望你了。”

对于这位在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伯叔祖,赵守宏接触了一段时间下来感觉非常亲切,他很想劝慰对方一番,让他的思想不要那般顽固,免得最后落下个被杀的结局。不过赵尔丰也算是一个人物,这种人大多数心智坚毅,其思想可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改变的,所以赵守宏还是决定慢慢的进行渗透,反正距离后金朝灭亡还有好几年的时间,他也不着急。

随后的几天,赵守宏跟着赵尔丰将中川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见了个遍,也算混了个脸熟。对于这位颇受总督大人赏识,又与建昌道员有亲戚关系的年轻官员,大家都颇为亲热,毕竟这么小的年纪就当上实绶道员,以后的官途潜力不可限量。

很快赵守宏就见到了自己的手下的两个知府,这两个知府一个叫朱明启,一个叫林峙容,明显都是花钱的捐班出身,没有多少能耐,一看就是唯唯诺诺的家伙。对于这两个家伙,赵守宏没有多大兴趣,不过对于赵尔丰给他搜罗的幕僚却是颇为心动,其中的三个人让他看得眼前一亮。

张列五,号智涵,中川省荣昌人。出生于一个三代中医家庭,自幼入私塾读书。1899年中秀才,入荣昌县学,1904年春,考入成都“中川高等学堂“也就是后来的中川大学,肄业理科师范,是个不可多得的理科人才。

按照历史的走向,他今年应该加入联盟会,随后又与熊锦帆密谋进行几次在中川的起义。后来在保路运动中再次密谋起义,并担任过中川副都督,不过最后却被袁慰害死,也是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革命志士。

另外一个同样是四川人,名叫谢名爵,他在后世曾经担任过中川军政府总务处长,又当过孙旗山大元帅府参议和国大党中央监察委员,曾经为全国统一抗战奔走,也算是个颇为著名的爱国人士,其能力也是相当不错。

最后一个叫做邓之诚,他刚刚从蜀都外国语专门学校法文科毕业,其父邓栻也是中川官员,所以托赵尔丰找门路,自然就被安排到了赵守宏这里。说起邓之诚那也是共和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曾经担任过帝都大学史学系、帝都师范大学、帝都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和燕行大学的史学教授,号称弟子三千,其中更是有黄现璠、王重民、朱士嘉、谭其骧、王钟翰等著名人物。

对于这三个人,赵守宏颇为看重,他当即任命张列五主管工农事务,谢名爵主管政务,而邓之诚则被分去主管医疗教育。三人都是大喜拜谢,尽管他们如今还只能算是赵守宏的幕僚,不过在安康道内权利却是颇大。

对于这些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赵守宏是一点不敢放松他们的思想教育,如果自己培养一批人才,到最后却都变成了革命党,那岂不是给他人做了嫁衣,因此当天晚上他就将自己的幕僚都招呼到一起吃饭。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第三十章 洗脑学生第四百八十三章 选举结果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不一样的战法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毁伤殆尽第二百七十六章 乔装进入第十二章 治病救人第六百五十九章 拯救尼古拉第六百六十七章 寸步不让第八百八十一章 誓死抵抗第四百五十三章 装甲推进第七十九章 袁隗的礼遇第五百四十七章 还我河山第九百八十五章 重炮部队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万里潜行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两面受敌第六百二十九章 卑鄙的倭国第四百五十四章 罗刹的难处第四百三十章 海上敌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精明’的海因兹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神兵天降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两难抉择第二百九十二章 中川币制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七百四十七章 交换条件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作战动机第八百四十一章 噩耗传来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投靠特区第五百六十三章 南北混战第七百九十七章 军事法庭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民情高涨第八百二十九章 特种兵的伏击第二百八十一章 二号方案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请求支援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罗新百货店第八百一十九章 造舰进度第七百七十九章 激烈交锋第三百六十章 起义烽烟第三百四十七章 军政改组第六百六十四章 双边协定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惨烈战斗第四百三十四章 航空母舰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留俘虏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廉皇储来访第七百零八章 大河拦路第五百一十章 变换的旗帜第八十二章 崇洋的刘麻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故意找茬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战前动员第三百四十章 推演获胜第二百七十七章 红毛援军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外状况第五百四十章 白鹰国的嫌疑第六百八十九章 追购武器第四百一十七章 抢占内匈奴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白兰投降第七百八十一章 新的死神第八百零三章 白朗的帮助第九百三十四章 划时代的电器第一千零一十章 形势微妙第九百二十七章 情况紧急第四百五十五章 艰难渡河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总统府的谈话第三百三十四章 真假倭元第五百八十五章 分配战舰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擒贼擒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登报声明第七百一十二章 参战军登陆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夺权成功第六百八十六章 斯曼雄起第六百零六章 拜见梁启超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火烧高地第一百一十一章 特色早餐第五百二十一章 白朗出击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新武器试验第九十三章 接手造船厂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首战大胜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潜艇围猎第二百一十章 华药的威力第一百六十三章 独抗强敌第四百一十七章 抢占内匈奴第九百九十八章 处处截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各出手段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下爆破第六百二十九章 卑鄙的倭国第六百六十二章 红罗谈判第二百八十七章 混入火车站第二百九十六章 扩产指标第五百五十四章 炮台林立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认真的排长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士气高涨第二百三十章 植物学家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杀协统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力调动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无耻的蒋瑞元第七百八十六章 请客吃饭第六十二章 以退为进第四百六十八章 洋行的怨念第三百三十三章 山田茂的收购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春帆楼谈判第四百一十九章 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