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大明中央银行

李世民走后,楚祯坐回了电脑边。

李清照想拿那三篇胡惟庸文章过来给他,但楚祯朝她摆手,表示不用了。

“胡惟庸的奏疏,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舒服的靠着柔软沙发背,像一位坐在自家办公室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手掌大权的模样,让楚祯来点评他的“下属”。

楚祯一笑,看向李清照与林黛玉,“你们觉得呢?”

朱元璋隔着帘子看向她们,心中不由得犯嘀咕,他究竟是在讨好两个小姑娘,还是完全不介意“后宫干政”,连这等国事也询问女子的意见。

“放心大胆的说!”

楚祯鼓励她们道,“不是什么朝堂问政,只是随意聊一聊。”

林黛玉或许因为年龄还小没读过太多书,但李清照却是已经熟读各种史书,对朝堂大事有属于她的见解。

两人对视了一眼。

林黛玉先说道:“楚大爷太抬举了,我哪里有才学对宰相文章评头论足?不过是看出他写这篇文时,诚惶诚恐,既小心提出变法方案,又怕得罪人,奏疏里多有恭维洪武帝。”

“哈哈,小姑娘真聪明,看出胡惟庸怕我。”

朱元璋笑了起来,他怎么可能跟一个小女娃计较?

林黛玉抿唇一笑,让清照姐姐说。

“嗯…呃。”

李清照迟疑了一会,才不好意思的说:“我看完后觉得,好像还不如募役法与方田均税法。”

朱元璋一下子坐直身子,“小娘子说的是宋朝王安石剥民取利的变法?!”

“剥民取利言之太过!”

李清照反驳他的话,并解释半山公变法的本意与失败的缘由。

楚祯一点也没意外,从南宋开始,或者说从王安石被迫辞官开始,历朝历代对他都是持负面评价,认为北宋灭亡与熙宁变法有莫大关系。

“天地生财以养民,当皇帝的要以养民为要务,薄税敛,勿损人……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导致天下骚乱!”

朱元璋与李清照争论,并说出了自己对宋神宗、王安石的看法。

理财不是现代用语,王安石干的就是理财的事。

楚祯看向李清照,这位大才女当即反驳洪武帝:

“民间借贷自古有之,百姓种田多要看天意,丰年则谷贱,荒年反之,百姓存不下钱,以致每到荒年都要向大户豪门借取高额利息的钱粮,一旦连年灾荒,百姓还不起钱,就只能逃荒,半山公青苗法正是要遏制大户以此盘剥百姓!”

“青苗法若好,为何又被废?”

“这是因为底下官员强行摊派……”

李清照不是光会嘴上说,她还拿出了自己写好的文章,说道:

“这是上次楚郎君问过募役法后,我回去问了我父亲,又请教了一些人,方才写出的熙宁变法纪略……楚郎君,请看!”

她站起身,走过来把《熙宁变法纪略》放到楚祯面前,一副我要为半山公平反的表情。

楚祯不禁笑起来。

李家既不是新党,也不是旧党,但又跟新旧两党有诸多瓜葛,李清照关心朝政时事,她能写出这篇文章并不奇怪。

“我先不看。”

楚祯把李清照写的又转交给朱元璋。

“……”

拿着这份变法纪略,朱元璋却脸色古怪。

这宋朝的易安居士是什么人?

居然能写出这等文章来。

他粗略一看,

里面对变法的记载十分详细,赞成的反对的官员都有写进去,看完这文章,能对宋朝那场变法有更深的认识。

“我说说我的看法。”

楚祯终于开口,“按照历史的进程,在商品经济达成一定程度的繁荣后,青苗法顺应历史发展而产生,以现在的称呼,它应该叫国家中央银行。”

朱元璋望向他。

“中央银行?名字倒是好懂。”李清照笑道。

楚祯再说道:“中央银行有几个重要职责,一,发行货币,也就是类似宋朝的交子,明朝的宝钞。”

说到这,楚祯忍不住朝朱元璋说道:“你那些宝钞赶紧停下吧,再印下去就变废纸了!”

朱元璋正想说话,楚祯又无奈道:

“当然,宋朝的交子也很快要变成废纸了。”

李清照捂脸。

她已经听说了,现在许多人都不用交子,价值太贱,百姓都不愿收。

“朕亲自下旨流通的宝钞,怎么就变废纸了?!”

朱元璋终于把话说出来,神情很激动。

他为了推行宝钞,把发给官员的俸银全都换成宝钞,令其在民间流行,取代难以铸造的铜钱与银两,并严禁民间交易使用金银。

“下旨有用,就不会有贪官了。”

楚祯简单一句话,让朱元璋顿时噎住。

“中央银行第二个作用,就是发行国债,让百姓购买。

第三,贷款及储蓄,前者就是青苗法,让百姓借钱;后者是钱庄,让百姓存钱进来,取钱出去,并给他们利息。”

“存钱还有利息?!”

朱元璋满是惊讶,第一次听说这事。

他还没问什么是国债,这玩意听着也不太像好东西,用大明朝来背债?岂不就是他奉天承运皇帝朱元璋跟百姓借钱?!

“这是为了把民间的闲钱收拢起来,以借贷的方式放出去,赚取差额。”

轻描淡写中,楚祯说出银行为什么能狠狠赚钱的原因。

李清照眼前一亮。

林黛玉看向楚大爷,她好像听说过这种手段,大户人家放高利贷,赚利银,比田地收租还赚钱。

“这不又是剥民取利之事?朕下过旨意要轻徭薄赋,岂能再做这事?!”

朱元璋不可能同意这什么中央银行在大明朝出现。

“轻徭薄赋不一定就是好。”

楚祯一句话,又让朱元璋狐疑看向他,怀疑这小子是不是贪官污吏,他若是当官,肯定狠心压榨百姓。

轻徭薄赋还不好?

任何史书上写,凡有德之君,莫不是体恤百姓,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才有盛世出现,百姓能吃得上饭。

他实在想不通, 轻徭薄赋怎么就不好。

“合理,有效,快捷,在我看来才是好的税收政策!”

楚祯解释说:“轻徭薄赋的前提是国家能运行,圣旨是写轻徭薄赋,但县衙的人要吃饭,正税要交上去,杂税是他们的,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收杂税。

收谁的?大户人家县衙惹不起,自然就是收贫户的,这岂不就是加重贫富差距?”

朱元璋一时沉默下来。

“我不敢说轻徭薄赋就是明朝后期收不上税的原因,但富户以类似方法,合情合理的避开摊派下来的加税,让贫户去承担,这是造成流民的重要原因!”

半晌,楚祯再说道:“给一个官员一亩地的免徭役额,他们就有办法让一千亩地都逃过各种杂税,只缴纳少量的正税,或者干脆隐田,什么税都不交,收税的官员知道这是朝中某某内阁大臣,某某尚书侍郎名下的地,但没有凭据,谁还敢仔细调查再收税?

明朝王爷占地多,官绅占地同样不少,一个内阁首辅就能占地二十万亩。

到大明中期,朝廷丈量的田地就只剩下你洪武朝时的一半,只有四亿亩。”

“……”

“这群贪官!!”

朱元璋听得怒火中烧。

明朝才过一半,给朝廷赋税的田地就少了一半。

“摊丁入亩,还有官绅纳粮,一定要推行下去!!谁反对,朕就杀了谁!”

听完楚祯的讲解,朱元璋才算狠下心来,一定要遏制贪官污吏兼并田地的势头,不管田在谁手里,都要给朝廷纳税!

第13章 还有高手!第205章 家家户户送仙官第323章 国无二主第363章 筑台拜将第397章 庆中秋孽缘生孽情第259章 太宗见太宗第223章 大顺朝的父慈子孝第302章 士气如龙第253章 玄武前奏(下)第328章 太子朱棣第315章 大观园元宵盛宴(上)第213章 太白经天见秦分第304章 元璋,国瑞第284章 下红定,饮许口酒上架感言第37章 李世民在长安第239章 猎于上苑第199章 李代桃僵秦可卿第258章 密谋第247章 两封聘书,一份你的,一份林妹妹的第152章 鲁国公,楚祯第286章 燕王朱棣第260章 甘露之变第166章 黛玉更衣第331章 帅哥,加个微信呗第259章 太宗见太宗第106章 旧日闺蜜今朝后第140章 立科学,废儒家,唯有楚真君能办到第27章 林妹妹的脚好小第124章 帝皇家事第38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367章 赠妙玉喜糖第242章 楚祯老爷,黛玉太太第380章 秦可卿倾心第361章 贾诩:为了活命第64章 陇西有工匠,薛举好神弓第160章 夜语,大逆不道第30章 郎君走了,又和谁说去?第31章 荣国府消息第204章 报纸,出征第89章 程咬金,秦琼第57章 望远镜,指南针第211章 长孙氏,阴氏,杨氏第25章 胜利者书历史第143章 省亲,林如海升迁第326章 朱棣:我与侄儿至亲相爱第354章 吾愿效仿世祖,再立大汉!第134章 扒灰(上)第27章 林妹妹的脚好小第101章 扒锡灰什么意思?第164章 甄英莲重逢生母第291章 北平燕王府第292章 请君入瓮第210章 劫数历尽,尘心已了第377章 李宫裁赴宴神仙府第355章 离许都第397章 庆中秋孽缘生孽情第5章 北宋李小娘子第194章 宋徽宗有难了第247章 两封聘书,一份你的,一份林妹妹的第349章 主公,请杀刘备(等待更新)第234章 大宋朝会第92章 黛玉礼物,为尊者讳第41章 司礼太监,内阁首辅第152章 鲁国公,楚祯第36章 林黛玉垂帘听政第384章 神仙姨娘第150章 归来路在何方?第29章 李清照,《汴京城游记》第381章 勇晴雯第40章 玉米,土豆,番薯第44章 赵佶他没那个实力!第238章 洛阳,天子旌旗第187章 潇湘妃子,清照黛玉第89章 程咬金,秦琼第390章 袭麝秋碧第238章 洛阳,天子旌旗第358章 凤穿牡丹秦可卿第207章 秦氏兼美,字可卿第48章 三句话救一个丞相第319章 时代变了,突厥人第120章 败将尉迟恭第60章 别骂了别骂了,朕改!第299章 大年三十第332章 明珠塔,自助餐厅第72章 大唐楚先生第291章 北平燕王府第349章 主公,请杀刘备(等待更新)第136章 扒灰(下)第213章 太白经天见秦分第41章 司礼太监,内阁首辅第144章 大明数学家第331章 帅哥,加个微信呗第2章 乱世天机,庙号:唐太宗第362章 新隆中对第163章 大宋正缺楚先生第401章 宴席第54章 免二死刘文静第132章 你的楚大爷怎么是短发?第130章 朱元璋:这猴子怪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