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数字不会骗人

总计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总计520个人自杀。

按照这个数据来看,平均每个月,蓝湖市的自杀人数都到了24.7人。按十万人/每年来计算,便是平均每十万人每年自杀人数约为15.6。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全球平均的12.6。

虽说这种统计,不同的城市肯定有高有低,但那些自杀率高的地区和城市,都是有明确原因的啊,不是环境因素便是经济因素,又或者文化因素。

并且,那些地方是自始至终一直都这么高,很稳定。

蓝湖市这里,却是最近几年来自杀人数才陡然增加的。

任凭冯国柱想破了脑袋,也想不起来最近几年能有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现象。

思考了片刻,毫无所得,他摇摇头,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面前的着写案子上。

他并没有指挥手下与自己一同来分析这些案件。因为他所筛选的标准较为唯心,无法清晰的做出定义,便只能自己亲自上手了。

幸好这种筛选并不复杂,否则五百多个自杀案,一年时间都分析不完。

这些卷宗通常很厚。里面有背景调查、案发现场图片及分析报告、走访调查等等,好几十页。但他所关注的,仅有粗略的死者身份背景及自杀动机调查几个关键点,其余的地方连看都不会看。

“年龄,17,早恋……受到老师、家长的共同阻挠,且家庭不睦,其父有家暴倾向,经济条件较差。动机为与男友相约殉情,从高架桥上跳下自杀身亡……”

看着照片中那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以及两名死者生前清秀内向的照片,冯国柱心中唏嘘。

这算是十分明确的、没有丝毫疑义的自杀案件。

他翻过了这个案子,将其排除。

其后一个,是一名中年男子。家庭和睦,孩子孝顺,且经济条件较好。但他不幸罹患癌症,还是最为险恶、痛苦,预后最差的胰腺癌。

查出癌症之后,他组织了一次家庭旅行,带着妻子孩子,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到处游玩。之后,不等出现症状,便留下遗书,在某个山旮旯里找了一棵树,自缢身亡。

这也是件十分明确的,无需再做任何调查的自杀案件。

这种极为明确的案件,冯国柱只需要几分钟时间便能将其排除。两个小时而已,他便看了足足二十余个案件,进度飞快。

在看到第二十九个自杀案时,他发现了第一个自杀动机不明的案子。

死者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他于某个夜晚服下过量药物自杀身亡。

死者购买药物的记录、视频影像俱都齐全。死亡现场没有查出第二人的痕迹。药瓶、水杯上俱都查出了死者的新鲜指纹,死亡原因明确为药物过量致死。

这是一件铁板钉钉,证据链条齐全的自杀案。

自杀动机那里的描述,是“职称评选失败,未能获得更好待遇”。

但……

死者家境那里却描述患者经济条件较好。临死之时,他还握有价值上百万的股票。他的座驾是一辆大型SUV,家里有一套市中心的大平层,平时喜好旅游、健身、足球、自驾、烧烤、钓鱼等,爱好广泛。

死者毕业于某名牌大学体育科学专业,毕业后放弃进入某大型人体科学研究机构的机会,甘愿回到蓝湖市这个中小型城市某普普通通的中学担任体育老师,为的就是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毕竟,体育老师是生病概率最高的,有事无法上课概率最高的,是吧?

如此,一旦“生病”,“有事”,他便连学校都不用去,别的学科的老师不仅代替自己上课,还对于自己的配合连连感谢,自己也恰好开车出去浪,三全其美。

这样一个沉迷在自己兴趣爱好之中,只将职业当做一个社会身份的人,会因为“职称评选失败”,便服药自杀?

怎么看怎么不合理。

但,经过当时治安员们的严格排查,这个看似荒诞的事件,却是他近期以来唯一遭遇的“挫折”。

他自杀的原因只可能是因为这件事。不然还能因为什么?

总不会是因为自杀前五天,开车与人轻微剐蹭了吧?也不会是因为买烟的时候老板卖给了他一盒假烟吧?

冯国柱若有所思。他将这个案子单独拿了出来,放到了一个单独的文件夹里。

之后他继续看了下去。

又看了三个正常的自杀案子,又一起案件进入了他的视线。

这次的死者是一名公司白领。在受到上级训斥后,转身从窗户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

这起案子里自杀动机似乎较为明确。毕竟刚刚受了上级训斥是吧?以及,公司普通职员的薪水不高,且这名死者家庭条件也不好,生活压力也比较大。

他的自杀动机看起来很合理。

但,公司职员们普遍表示,该上级为人面冷心热,十分照顾下属。死者自杀之前不久,该上级还力推要提拔死者,那个时候升职公告都已经公示了,再没多久就要走马上任。

且,当时上级训斥的事件,确确实实是死者犯了错误。

以及,死者平时为人和善,丝毫没有极端的迹象。

据治安员调查,死者家庭条件虽然不好,但其父大病已经初愈,已经看到了康复的曙光。妹妹大学也马上毕业,且拿到了某大型公司的offer,很快便能独立自主。

正是一切向好,苦难马上就要过去的时候,只因为提拔了自己的老上级的一顿训斥,原因还确实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便自杀?

这说不过去吧。

他的自杀还牵连到老上级被迫辞职,不得不离开了奉献了几十年的岗位,牵连到老父,让老父再次一病不起,还让妹妹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放弃了宝贵的工作机会。

冯国柱将这个案子也单独拿了出来。

他的筛选标准便是这样。凡是让他感觉自杀动机不合理的案子便会被他拿出来。

如此,在日常工作之余,他将所有闲暇时间都放到了这件事情上面。足足一个月,他总算是完成了对于这五百多件案子的筛查。

在这其中,总计有82个自杀案件被他筛选了出来。

冯国柱将这21个月以来的自杀总人数,也即520,减去这82个案子之后,得到了438这个数字。

再用438这个数字,来计算蓝湖市的每十万人/每年自杀人数,他得到了13.2这个数字。

他的瞳孔骤然缩紧。

平均每年每十万人自杀13.2人,这个数字,仅仅只比全球平均数的12.6,高出了0.6人,仅仅4.76%。

这还未排除一些模棱两可的案子。那些案子,自杀动机要说合理,勉强也能算是。但总归不那么有说服力的样子。

这种模棱两可的案子有24件。就算只取其一半,也即只取12件,再加上之前被筛选出来的82件,这就是94件了。

如果总计排除94件的话,那么,蓝湖市平均每年每十万人自杀人数,就只有12.8人了。

这个数字,只比全球平均的12.6人高了0.2人,只高了1.59%。

而,未去除这些人之时,15.6这个数字,比12.6这个数字高出了足足23.81%。

数字不会骗人。那么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

这岂不是意味着,去除掉那些明显不合常理的自杀案件之后,蓝湖市的自杀率明明与全球平均数较为吻合,其实根本不算高?

但如果加上这些明显不合常理的自杀案件,蓝湖市的自杀率就高出太多了。

那么,那些明显不合常理的自杀案,真的……是自杀吗?

还是,他们的自杀背后另有原因?

会不会,这些自杀案件之中,那些所谓的自杀动机,是否都是强按上去的?

毕竟,一个人自杀了,总得有原因吧?在“必须要有原因”的前提之下,这些仅有的可能是原因的事情,便成为了自杀的原因。

如此,才造就了这种不合常理的局面。

在这些自杀案件之中,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那便是张璐自杀案。

其余的不合常理的案子,如果硬要找一个原因,那还勉强能在自杀之前的生活之中找到那么一两件不如意的事情。譬如和儿子吵架,譬如上司训斥之类。

唯有张璐自杀案,是真真正正的一点原因都找不到。不管从哪儿看,这个年轻女孩都太幸福了,人生太完美了。

当初正是因为张璐自杀案,自己才有了深入调查的想法,并最终将这些案子筛选了出来。

冯国柱隐约嗅到了一点阴谋的气息。他仿佛感觉到在这些事件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己方尚未察觉到的地方,阴谋操弄着一些鬼蜮伎俩。

他感觉到,这次事件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掌控。

如果自己的猜测为真,这些明显不合常理的自杀案背后真的有什么因素,或者存在在操弄,那么这是多大的案子?

涉及到上百人的生命!涉及到上百个家庭的命运!

一旦事情曝光,恐怕会震惊全球!

他额头冒出了一点冷汗。

他没有再迟疑,而是拿起自己这段时间的发现,直接来到上级办公室,将其拍在了上级面前。

上级神色阴晴不定。良久,他才缓缓道:“老冯,你是老刑事了。你明确告诉我,你是认为,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某个大型犯罪组织,是这个犯罪组织操弄了这一切,制造了这些自杀案?这些自杀案,其实都是他杀,是刑事案?”

“是。领导,我上学时候成绩虽然一般,但也知道,数字不会骗人!”

上级缓缓道:“数字确实不会骗人。但……相同的数字,却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你如何确保你的解读便是正确的?”

冯国柱脸一黑:“这不是明摆着?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能有什么可能?”

“那,为什么上百件案子,那么多人去查,都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什么样的犯罪组织,才能连续作案上百起,不留一点纰漏?”

这确实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点。

当初的张璐自杀案,冯国柱便连续调查了许久,但无论如何都没找到刑事犯罪的迹象。

“有没有可能,这只是一种巧合?”

上级的语气像是在询问冯国柱,但更像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数字确实挺契合的,挺巧的。但没有刑事犯罪迹象,也是实打实的。只因为一些数字层面的分析,便重启这上百件案子的调查?这……合理么?”

冯国柱心中不服,但他仍旧只能承认,这不合理。

“无论如何,这总归是预示了一种可能性吧?这种可能性,我们要不要查一查?”

“要查,但不是你想的那种查。”

上级说出了自己的决断:“你联系社会和心理科学院那边,找一些公共心理学家和自杀心理学家,来我们蓝湖市做一个社会学调查吧,看看咱们蓝湖市的人,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这么容易就情绪崩溃,做出不合理的举动。”

上级的意思,明显还是不认为这里面有刑事犯罪的可能。他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不正常的地方,但应该是属于公共心理学层面的东西。

譬如,一些地区有源远流长的自杀文化,当遭受了巨大的耻辱,或者犯了巨大的错误,便有以死谢罪的传统。又或者为了表决心,为了洗刷冤屈,也会以死明志。

又或者当察觉到自身对于社会、对于家庭已经没有任何贡献,反而是一种拖累之后,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老人也会选择自杀。

有时候社会文化对个人的束缚过大,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太大,便也很容易崩溃,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一时冲动便结束生命。

种种种种,原因不胜枚举,但大概都可以从社会心理学方面找到答案。其最直接的原因,也无外乎文化、经济、环境这几类。

蓝湖市自杀率过高,有相当比例的“不合理自杀”案例,说不定也是这方面的原因呢?

会不会是近期以来城市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升高却未停下脚步,因为经济压力过大才导致了自杀率提升?

第46章 该来了(求追订)第74章 一同奋斗(八更求订阅!!!5/8)第389章 虚拟商品第120章 杆菌第330章 鸡犬不留第157章 法外特权第50章 人生际遇(求追读)第101章 通缉要犯第8章 共同点第121章 风水与医学第331章 有效性第208章 评分第231章 神启第147章 理想与现实第329章 牌坊第344章 折磨第398章 汽车与打火机第87章 执念第195章 帝王第284章 文化内核第28章 顾问第307章 搜山第287章 逐光者第70章 能量(八更求订阅!!!1/8)第39章 疑兵之计第57章 自给自足第194章 幸存者第387章 抓捕第394章 阳谋第327章 随机第311章 结……案?第223章 课外实践第64章 混血第386章 蝉,螳螂,黄雀第355章 扩散第175章 黑衣人(求订阅)第69章 上架感言第355章 扩散第385章 筛选第236章 母猪的产后护理第252章 你也知道?第257章 开闸!第207章 网贷第404章 鱼塘理论第65章 两条路线第44章 无条件无折扣第322章 秘密第139章 癫狂第344章 折磨第96章 谈玄论道第309章 漏网之鱼第171章 唯一备选第79章 神第101章 通缉要犯第282章 刑讯逼供第136章 终极方法第80章 专业第117章 加速第92章 救命稻草第330章 鸡犬不留第52章 组织形式第39章 疑兵之计第90章 唯一思路第393章 勾魂第267章 沦陷第367章 X射线源第18章 规则第102章 地脉第231章 神启第9章 指标第三卷要开始了第332章 太少了第142章 定向腐蚀第65章 两条路线第284章 文化内核第209章 祖坟第196章 100和0第378章 预言和预告第203章 庞加莱回归第172章 一级热点第246章 薛定谔的猪第151章 大消息第114章 反逻辑第392章 封建迷信第186章 决策思路第133章 辐射第376章 心脏第332章 太少了第23章 天衣无缝第239章 不想,不能第405章 地铁第30章 大本事第1章 你来地球有什么目的?第383章 策划第20章 溯源第136章 终极方法第241章 我是教主第142章 定向腐蚀第167章 穿越者假说第133章 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