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秋游狮头山

到了我的家乡头份,狮头山已经近在眼前。几次还乡堂兄弟们都邀我上山一游,可是每次都因为家事羁身,不得不匆匆赶回台北,去狮头山的心愿已经许下三年了。

这次因为星期日后面跟着国父诞辰,难得两个假日连在一起,我们正在盘算如何打发时,恰好今春阿里山的游伴蔡先生夫妇来邀游狮头山,同行还有朱先生夫妇。还愿的机会从天而降,自然欣然应允。

早晨八点坐轻便的旅行汽车出发,由台北到狮头山山口,有平坦宽阔的公路可通。尤其是从台北大桥到桃园的一段,完全是沥青路面,两旁是整齐的树木,汽车以每小时三十五公里的速度前进,真像离弓的箭一样。一路上树木浓绿,是盛夏的感觉,但是二熟稻金黄黄的,又是深秋景象了。

过了竹南、头份,便该向狮头山的山路上进行了,这一段山路也是铺了沥青,无怪同行的定海朱先生慨叹说:“台湾的交通真方便,我将来是不回去的了!”

十一点到了狮头山山脚,前面已经排满了游客的大小汽车,这里正在台北和台中的中间,我们估计从台中、彰化甚至嘉义来的客人不会比台北更少。有旅行经验的蔡先生说:“衣食住行,我们还是先解决住的问题吧!”他捷足先登,我们追随在后,顾不得玩赏风景,一路上抛落那些漫步的客人,似乎神行太保绑上马甲,气喘吁吁,只顾赶路。但觉得在树阴密蔽的山路上,阴冷幽暗,踩着长满苔藓的石阶,步步要当心。

这样走了约半小时,便看见紫阳门——上山来的第一个建筑。进了紫阳门走不远,便是劝化堂了。当劝化堂的和尚告诉我们,他们这儿和再上面的开善寺的客房都被订一空时,我们只好拔脚便走,连庙的样子都没有细看。到了狮头山最高处的狮岩洞,一个和尚迎在庙前说,今天晚上有八十客人订了所有的客房,我们这时才感觉事情的严重。这时丈夫忽然指着和尚身后门上的对联“仙游至此何妨少驻”对他说:“你们既是说‘何妨少驻’,为什么弄得我们无处可住呢?”朱先生也说:“这副对联应当改成‘先来先住’,我们是先来的,便先住下吧!”在交涉的时候,恰好灵霞洞的住持“云游到此”,本我佛慈悲之心,答应给我们一个容身之地,我们便跟他直奔灵霞洞。

从狮岩洞再走下去是下坡路,这时候已经十二点多,虽然饥肠辘辘也顾不得,经过海会庵到灵霞洞,决定女客住在尼姑房里,男客在大雄宝殿上搭铺,才算解决了住的问题。

吃过午饭,把旅行包安置好,我这才先从所住的庙注意起。原来狮头山上的庙宇多半是就天然岩石凿建,庙身建在石洞里,灵霞洞里便有一副对联形容说:“仙去有踪留片石,洞空无物剩闲云。”这些庙都称不起堂皇,灵霞洞尤其简单。去过普陀灵隐或北平大庙的人,都不免有此感觉。不过台湾庙宇有个特点,便是尼姑和尚同住一庙,灵霞洞的法定住持便是率领着一班比丘尼在修行。招呼我们的是一个惹人怜爱的年轻女尼,她可以说客家话、闽南话、国语和日本话,我们觉得她如果在尘世上也必不凡,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清苦的出家人。我起初猜测她可能是被家人许愿送来的。谁知晚上当她铺被的时候,在我们盘问出家经过下,她竟含笑回答说,她是五年前自愿出家来此。我这时对着这位赤足秃顶穿着灰布短衲的圣洁女尼,把我们世俗的生活和她的苦修比,只有叹服她的道心坚定了。

午饭后,我们正式出发逛山,决定先逛后山,明天下山再顺路逛前山。

从灵霞洞再向下去,走过几段石阶,便到了金刚寺。寺也是依岩石而建,庙顶的岩石上是茂密的竹林,风景很好,不过因为游客常常是走到山顶的海会庵便因疲乏而折回,因此后山我佛便显得寂莫了。

由金刚寺向万佛庵走下去转几个弯,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使人心胸通畅。原来我们从山脚一路上来,走的多半是阴暗的山径,到这里极目四望,左面是冈峦起伏,尽入眼底,右面的群峰却在云烟缥缈中,前后都是随山势起伏的小道,可以看见鱼贯而行的红红绿绿的游客,听见他们的笑语声。我站在这里看得发呆,同行的人笑我无力前进,哪里知道我正注视远山一朵不动的白云呢!

万佛庵大概是全山最清洁的一座庙了,几净窗明,一尘不染,更难得的是两间新修的客房全空着,我们后悔没有多走几步“到此少驻”。老师太送过清茶,我和她套同乡,才知道这里一位女尼还是我家的远亲。老师太说得高兴,引我到佛像前,她教我合十念过阿弥陀佛后,打开佛龛下的小门,从里面舀出一杯清凉的泉水给我喝,说这是“圣水”,喝了可以抱大儿子。原来万佛庵也是依山岩而筑,有一股极细微的泉水从石罅流出来,正好在佛像的下面,建庙时筑贮水小池,随时可取饮。

在万佛庵休息后,本来还可以再向下走到最后的水帘洞,不过这时已经暮色苍茫,而且据一路喘着气、浑身汗透的游客说:“逛逛虽然好,回来不得了!”我们便牺牲不去了,蔡先生另一个说法却是:“留一个地方不去,好引起再来的念头!”

回到灵霞洞吃过素斋,洗一个热水澡,原想到庙外赏月,可惜霾云四布,月亮在云里钻出钻进,山径又是黑黝黝的,而且灵霞洞的几盏自磨电灯八点就要熄灭,我们便在七点钟统统钻进了被窝。

第二天早晨循原路下山,休息一夜以后觉得脚下轻松多了。一路上仔细玩赏山景,听泉水淙淙,看远山含黛,俯视山下是稻田阡陌和一条从万山丛中流出的小溪,沿着山脚蜿蜒而下不知所终。从狮岩洞向下走去,有一处耸立的峭壁,是狮头山著名的伟观。石壁上刻“南无阿弥陀佛”和“即心是佛”几个大字,还刻有一首诗是:“山色苍苍耸碧天,烟波江上送渔船,诗情好共秋光远,洞壑钟声和石泉。”游客题名,更是拥挤不堪。

一路到了开善寺,算是全山最大的庙了,镶磁砖的立柱和墙,清洁是清洁,只是令人想到浴室的意味。倒是寺外的一品红盛开,真够动心夺目。由开善寺到了劝化堂,听见的是一片钟声木鱼应和着和尚们的早课诵经声。从劝化堂到山脚,竹林幽径,离山口一百多石级的地方,就是使山得名的“狮头石”。这块石头要从石阶上往下看,才看得清它像一个伸出的狮头的侧面,石上藤蔓低垂,正好形成了它的毛发胡须。

狮头山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高峻,庙寺的建筑也不够惊人。但是山径曲折,天然风景优美,自有她的情趣,这便要游山人自己去体会的了。

第26章 陈谷子烂芝麻第19章 英子对英子——东京小住札记第3章 惠安馆 (2)第45章 相思仔第42章 台北温泉漫写第54章 初 恋 (2)第27章 文津街第53章 初 恋 (1)第32章 虎坊桥第26章 陈谷子烂芝麻第44章 台南“度小月”第87章 略记吾师金秉英第88章 念远方的沉樱第12章 兰姨娘 (1)第69章 两粒芝麻第94章 闲庭寂寂景萧条——母亲节写我的三位婆婆 (2)第35章 我的童玩第3章 惠安馆 (2)第35章 我的童玩第37章 家住书坊边 (2)第27章 文津街第14章 兰姨娘 (3)第83章 沈从文和他的作品第34章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第26章 陈谷子烂芝麻第1章 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第88章 念远方的沉樱第76章 生命的风铃——敬老四题 (1)第8章 惠安馆 (7)第65章 冬青树第71章 萝卜干的滋味第6章 惠安馆 (5)第37章 家住书坊边 (2)第73章 母亲是好榜样第62章 金鲤鱼的百裥裙 (2)第21章 男人之禁地第74章 蟹壳黄 (1)第20章 英子的乡恋第32章 虎坊桥第10章 我们看海去 (2)第59章 迟开的杜鹃 (1)第78章 亲情·友情·爱情 ——读《济安日记》第84章 女子弄文诚可喜第1章 城南旧事——冬阳·童年·骆驼队第86章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第24章 蓝布褂儿第26章 陈谷子烂芝麻第68章 会唱的球第66章 玫 瑰 (1)第7章 惠安馆 (6)第27章 文津街第34章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第49章 爱与牵手第8章 惠安馆 (7)第28章 挤老米第40章 友 情第75章 蟹壳黄 (2)第56章 母亲的秘密第14章 兰姨娘 (3)第84章 女子弄文诚可喜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亚第33章 天桥上当记第7章 惠安馆 (6)第9章 我们看海去 (1)第36章 家住书坊边 (1)第14章 兰姨娘 (3)第55章 一件旗袍第53章 初 恋 (1)第61章 金鲤鱼的百裥裙 (1)第19章 英子对英子——东京小住札记第95章 我对姑母的追思第36章 家住书坊边 (1)第53章 初 恋 (1)第38章 我的京味儿回忆录 (1)第85章 宜兰街上一少年第14章 兰姨娘 (3)第35章 我的童玩第13章 兰姨娘 (2)第28章 挤老米第87章 略记吾师金秉英第52章 未了的情缘——爱情的散步第29章 卖冻儿第56章 母亲的秘密第37章 家住书坊边 (2)第9章 我们看海去 (1)第91章 我所知道的桂文亚第22章 换取灯儿的第33章 天桥上当记第77章 生命的风铃——敬老四题 (2)第43章 秋游狮头山第34章 骑毛驴儿逛白云观第53章 初 恋 (1)第87章 略记吾师金秉英第6章 惠安馆 (5)第29章 卖冻儿第44章 台南“度小月”第94章 闲庭寂寂景萧条——母亲节写我的三位婆婆 (2)第9章 我们看海去 (1)第19章 英子对英子——东京小住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