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2章 因缘

bookmark

太古皇城乃妖界第一城。

无数妖民心中的圣地,无数妖族战士魂归的故土。

妖族对于远古天庭无上荣光的眷恋和遥想,都体现在此城中。

所以它格外的雄阔,格外的恢弘。

万界天表,诸天神罗,永恒日晷,亘古圣廊……一些仅仅存在于传说里的建筑,全都复刻于此。一应华丽、古老,仅存在于记忆里的种种威严,它都竭尽全力地体现。

“这座城池,总给我一种很辛苦的感觉。”

说话的真妖,生得五官深刻,十分英俊,有一种天生的贵气,令人见而重之,是言语不足以传达。眉心有五彩的天纹,大约是他的妖征。

他穿着金色的长袍,负手站在高高的城门楼上,遥望城池中心的那座金台,慢吞吞地说道:“很努力地去做自己能力不及的事情,时时刻刻处在崩溃的边缘。”

站在他身前不远处的,是一个神武不凡的高大男子,身披墨色战甲,腰悬狭长骨刀,战袍在风中飘荡。正是执掌太古皇城‘斗部天兵’的盖代天妖麒观应,整个妖界最具权势的存在之一。

听得这样的话语,回过头来,不轻不重地看了说话的年轻真妖一眼:“惟乂,这话别的真妖可以说,你是可以说的吗?”

这位英俊贵气的真妖,正是妖族当代天榜新王的新王第一,力压鹿七郎、狮善闻等天骄的绝世妖王麒惟乂!

当然,他已成真,就自然从天榜新王除名。

此后再要上榜,只能登上计取最强真妖的【天榜】。整个妖界,只有五十位真妖能够获此殊荣。

不到百岁的真妖,在成长期漫长的麒族里,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万古不逢。

所以即便是说了这样的话,即便是身为太古皇城护卫者的麒观应,对他也并不严厉。

妖族也有成长期非常快的族属,但基本上都潜力有限,根本挤不进天榜新王的名单。譬如蝇族,最快有三岁就成的妖王,是蝇族历史上的“最天才”,在《太古经传》都列名。可终其一生,真妖就是顶点。即便是那等古今罕见的资质,也未能击破先天血统的桎梏,走到更高的未来。

蝇族万古无天妖。击破先天血统的限制,才能带领族群跃升。

麒惟乂则不同,身为几不设限的强大麒族,在很多同族都还未能封王的八十七岁,就已经破纪录地修成了真妖。在他之前最早成真的麒族,正是麒观应——当年是一百零一岁成真,轰动皇城。

对于这样的麒惟乂来说,天妖都不是终点,而是超凡路上必然会有的途经!

麒族和人族的年龄不好类比,但很多妖族强者都认为,麒族的八十七岁,可类比于人族的二十三岁——因为人族最天才的那位,正是破纪录地于二十三岁成真。

面对麒观应的警告,麒惟乂也没有任何改变,只是淡声说道:“盲目自信并不是勇敢的表现。我比其他真妖看得更清楚,只是意味着我要走的路也更遥远。”

麒观应没有立即就此说些什么,而是在这城门楼往城中看:“当你站在这里,往远处看,你看到了什么?”

麒惟乂波澜不惊地说道:“曾经威震万界的封神台,现在只剩一个仿制品。”

他又补充:“整个太古皇城,都只是仿制品而已。”

“何止整个太古皇城?我们今天的整个妖族,都只是个拙劣的仿制品。我们在拙劣地模仿,模仿过去,模仿人族。模仿已经消逝的辉煌的时代,模仿想象中的不知会不会来的未来。”

麒观应并不反对麒惟乂的说法,反而是更进一步的赞同。

可是……

他说“可是”。

“可是我们就是这样生存。”

麒观应说道:“我们被驱赶到混沌世界里的先祖,就是这样拙劣而痛苦地生存,尽他们所能,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现在。麒惟乂,你觉得一切都艰难,是的。要是在太古时代,你这样的天资,是可以直接受封数界,敕命帝阁,作为天帝候选来培养,有享不尽的资源,能够无限次地尝试不同的道路,直到你把握最强的可能……但是我们生在现在。”

他重复了一遍:“但是我们生在现在。”

当年的麒观应,又如何不是冠绝同辈的天骄,可他那时候的选择,也并不多!

这位‘斗部天兵’的执掌者,将所有复杂的情绪都咽下了,而平静地说道:“你所看到的,已经是这个并不温和的时代,所能容许的妖族的极限。你所拥有的,已经是这个并不强大的妖族,所能给予你的所有。”

麒惟乂眺看远方:“虽然我生活在这个艰难时代,但我不会是谁的仿制品。这是我不肯一鼓作气冲击天妖的理由。我需要有超过所有想象的更强大的未来,我要在真妖此境,挑战我的极限。”

“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有责任让后裔也继续生存。你有你的选择,我也给你匹配你资质的自由。”麒观应道:“但神霄在即,我们需要更多的天妖——你需要知道自由的代价。”

麒惟乂肃容道:“当然。我愿意付出,我也时刻践行。”

麒观应道:“相林已经从前线回来。他在愁龙渡的表现,已经为他赢得证道的可能——他即将登上封神台。你就留在这里观察吧,看看他的路,是否能对你有所启发。”

妖族前段时间于愁龙渡统御大军的主帅,真妖麒相林!

与来自景国的天下名将张扶对垒,都不落下风。

其帅才更强于斗才。

此般真妖,一个个急于证道,并不是锐意进取的表现。

反而是一种拔苗助长,注定证道已是极限,在天妖之林也都走不了太远。

但这就是妖族为神霄战争,所提前预支的代价。

人族想的是“未来”。

妖族争的是“生存”!

麒惟乂沉默片刻,又问道:“猕天尊何时能醒来?”

麒观应淡声道:“这次跨界行劫,他动用了不少份额的【天罪】,用来成功阻止王骜超脱、姜望证道。但那是太古皇城的本源力量,万载积累,不过寥寥。带着其余几族的强者力量泅渡天道深海,也超出了他的能力极限——他需要和天道做斗争。能不能苏醒,何时能苏醒,我亦不知。”

他回头看着麒惟乂:“怎么,你有事找他?”

“没什么。”麒惟乂看着远处,英挺的剑眉似乎又沉了几分,最后只是道:“他的天榜该更新了。”

……

……

姜望并不是第一次来幽冥世界,但距离上一次同王长吉联手逐杀张临川,也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

对于强大的现世修士来说,幽冥世界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只有鬼道、神道的修士才有可能来此间探索。

自钱塘君立起天公城,以天鬼之身,立旗陨仙林,现在陨仙林才是鬼道修士的圣地呢。

天人法相行走在幽冥世界,满头金发已经转为银发,一身如披雪。

眉心的日月天印只显月形,散发着寂冷的光。

霜月的力量令他与此世无比契合。

因为幽冥世界与现世的差距,洞悉天道的他,在这个世界所能展现的力量,更胜于在现世之中!

但他并不像魔猿那样暴躁,也不像仙龙那么潇洒。

他有他的行事方法。

随意选了一个方向,漫无目的地前行。

说是“漫无目的”倒也不准确,他只是要寻一两尊真神而已,或者真鬼也行。而并不在乎那真神真鬼是谁,在什么方位。

神祇食香而成,吞信仰而得道。

本尊成道,当以真神为祭品! 天人法相的目的是真神,他的行动轨迹,是霜月所感知的“缘”。

在这幽冥世界里,只有真正受过万家香火、可以“定我为真”的强者,才有资格被他注视。

他路过很多地方,也看到很多痕迹。

奈何桥、孟婆汤、牛头马面……

许多神话里的场景,各种传说中的阴神,都够不着天人法相的视线。

他的眼睛是一张网,不屑捕捞太小的鱼。

而在某个时刻,他微微抬眸——

他看到极远处,在这昏暗沉抑的幽冥世界之中,竟有一团烈阳般的光团,冉冉升起。

光照八方,烛天明野。

其间强者的虚影,仿佛冠世而存,顶天立地,令八方臣服。如此璀璨骄烈的力量,可与真正的烈日争辉,乃神道至高,是为“阳神”,可称“神君”!

诸神皆要朝此君。

在神道不昌的时代,“阳神”之尊位,在现世已经极其罕见,公开的也就是楚国有几尊敕神。而在幽冥世界里,更是一方霸主,至高无上,如日月高悬。

别说是天人法相,就算是现在的姜望本尊,也得避让一席。

天人法相只是远远眺及一眼,就立刻要收回视线。

可是在下一刻,这颗“烈阳”当场熄灭!从燃烧观者眼眸的璀璨光源,变成乌黑晦暗的一团,生机全无的迅速坠落。在坠落的过程里,阳神的力量也溃散,爆炸开奔流般的黑色气浪,好似黑潮铺开在高穹。

整个幽冥世界,却似乎得到滋养,体现出一种盎然。

天人法相意识到,他亲眼目睹了一尊【阳神】的陨落!

连阳神这样的存在,都说没就没。这幽冥世界,好像比想象中危险……

天人法相正打算绕开彼方,另行它路,却见得一杆大魏战旗,高举于空。旗帜猎猎,高扬在此世,播撒威烈——

“大将军吴!”

在姜望二证天人之时,引军杀入幽冥世界的吴询,在姜望已经二次挣脱天道深海、开始为天宪罪果挣扎的现在,仍然征战在此方。

幽冥世界里的神君,竟像猪狗一样被他宰杀!

这就是魏国举国奉养的魏武卒……这就是吴询么?

早知吴询引军入幽冥,必有雄图,但确实没想过是这样大的手笔。蘸神君之血为墨,将要书写怎样一篇雄文?

能在幽冥世界里宰杀神君,魏武卒的力量,又何须在现世彰显了!

天人淡漠,不打算浪费时间,故而直接转身。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的目光掠过魏旗之时,就已经被魏旗掠过。

“姜真人!”吴询手持青铜长戈,面无表情地从高空飞落。

他的面无表情并非是对姜望有什么意见,而是刚刚从杀阵中出来,其血犹烈,其意仍冷。

那杆名为【龟虽寿】的长戈,其上暗绿色锈迹竟艳红,仿佛食血而新!

吴询在幽冥世界宰杀阳神,是否有部分原因,为了养这长戈?

纵横真圣庞闵,号称有史以来最接近兵祖的存在。再往后就是兵仙杨镇。大齐军神姜梦熊,纵横天下多年,隐隐有替旗的势头,但“大齐军神”的“大齐”两个字,暂时还未能去掉,终究少了一场决定性的战争来证明。

执庞闵佩兵的吴询,有竞争兵家第一人的可能吗?

天人法相心中转过这样的念头。便听得吴询道:“你如何来此?”

或者是吴询没有接收现世消息,或者是传消息的魏帝认为姜望之事对于幽冥中的吴询并不重要。

无论是哪一种,姜望早就接受,这个世界并非为他独在。

魏玄彻就算现在死了,也是见载于历史的千古明君。而“吴询”之名,本身也是一段传奇!

“武界动荡,吴将军知否?”天人法相问道。

“略有所感!”吴询直白地道:“一直在率军围杀这尊阳神,无暇回看。想来有王骜在,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一点小事,我正在处理。”天人法相淡声道。

吴询有些惊讶:“来幽冥世界处理?”

他倒是并不惊讶姜望处理武界的事情。在他看来,姜望完全有这样的资格和能力。

天人法相道:“略与吴将军同。”

吴询若有所思,又道:“姜真人今日所见,虽非什么了不得的隐秘,也早晚会为人知。但——”

“我不会对任何人讲。”天人法相果断道。

“好。”吴询也不是什么喜欢说废话的人:“你姜真人我自是信得过。你来幽冥,必有要事。那么——”

他深深地看了天人法相一眼:“就此别过。”

大概是看出了什么,也不等天人法相回礼,这位大魏帝国的国柱,只是纵身一跃,便投入高穹的那杆大旗,带着他亲手训练的魏武卒,如黑色的太阳,横渡阳神陨落所形成的黑潮,横世而走。

幽冥世界广阔而古老,其中是有白骨尊神那般的幽冥神祇存在的。在这幽冥世界中,具备绝巅之上的伟力。

吴询和魏武卒固然强大,也不可能与之抗衡。

而他领军在幽冥世界如此张扬,肆意逐杀阳神,是背后有什么别的倚仗,还是说幽冥神祇的出手也有限制?

天人法相心中只是淡淡地转过念头,便穿过阳神陨落的战场,自往前走。

他不探究问题,他不关心世界。

他只是循着冥冥中的天缘,不停地往前。

有吴询和魏武卒在彼方树大招风,他也可以更放肆一些。反正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比宰杀阳神的动静大。

无论什么波澜,总要卷过了吴询,才会涉及到他。

一步天风席卷,一步霜月横空。

千里万里,一念之间。

他投身于冥月,又随月光落下,身形显化,凛然其威。而淡漠的眼睛,看到一片惨白色的宫殿群落!

霜月之下,愈发死寂冰冷。

静听时,寒鸦都无一两声。

细看来,寸砖寸瓦,皆是白骨。

这样一片宫殿群落,所耗尸骨,数以亿计!

天人法相心中生起一种明悟——大概这就是白骨尊神在幽冥的老巢。冥冥之中的霜月天缘,给予的是这样的指引。

他往前走了几步,果然看到一座高大的牌楼,悬匾而书,以神纹为字,字曰——“白骨神宫!”

第1466章 混沌第1361章 对你的爱比时光漫长第727章 ?日落第2501章 两气开天第371章 乞罪于天,剖以肝胆第2461章 世上所有的裂隙(最后一天求月票)第1718章 星月皆冷第1452章 只怕……此山不高第282章 碎玉(为盟主陈泽青加更!)第1599章 一生中遗憾的事情第1629章 喜日第802章 金针案 (为盟主冰客剑加更)第2188章 度厄第1502章 见过第五十章 钟灵毓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切来不及的告别第632章 曾记否第2446章 江月何年初照人第1589章 天后不知人间事第1796章 血月落在群山里第1633章 持节北出第1487章 唯南不臣第920章 渡河而死第521章 好事啊!第1460章 长夜不孤第1040章 欺他三分第952章 ?早生十五年第373章 时间不等人,好景难留住。第2220章 虎披人皮第2180章 假性冥顽第1118章 ?曾见青史,万古如斯(月票一万四第1451章 阖天第703章 八百里清江之主第689章 社稷之重第十九章 使景天骄胜天下一百年第606章 预则立第2510章 尸陀,吉祥(6k)第五十一章 一草担山第1718章 星月皆冷第1250章 ?靖天第755章 曾相见第2238章 敌国第一百一十二章 碑石不言第七十一章 孙横镇竖笔峰于此第1140章 须尽欢(为月票一万五千五加更)第533章 杀第798章 华英第1810章 神霄之局第463章 寄神玉第1207章 ?仰面而死第1633章 持节北出第821章 何愚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无故乡(求推荐票)第1498章 一方领袖,坐地猛虎第566章 封地第2377章 天海之中我无敌第932章 知否第2296章 宫第1682章 千军万马尽低头第2540章 世尊太远,日暮太近感谢大盟帝国|秦殇打赏的黄金盟!第507章 亿万星光持一剑第722章 遗憾第835章 情之所起第998章 ?问楚第549章 华英宫主第766章 索求第2289章 沧海横流亦从容第1167章 ?“懂事”(求月票)第1361章 对你的爱比时光漫长第725章 潮声起第1706章 能为千秋业乎第2187章 苦海无涯天作岸第543章 名门底气第561章 我心如月,阎罗聚首第450章 收割第十九章 小珠落玉盘第2347章 贼可来,我亦可往!第1474章 虚幻和真实的边界第2499章 真龙同代,天下不幸第2227章 心向往之第三章 旧地重游第1438章 照见五蕴皆空第223章 地狱无门第2165章 一百年惊世名第852章 同类 (为盟主狄D加更!)第2615章 君应有语!第1180章 喧嚣时第579章 挽歌第2228章 遗计(月底求月票)第1387章 ?天暗天明第1235章 血占第1632章 以道行武第2564章 万载事,不过万页书第1605章 我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第437章 神祇落座第一百零九章 鹤短凫长第1076章 ?回礼(为盟主20181004211950939加第2332章 凡“天不予”,皆“我自求”第1853章 南辕北辙亦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