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

见皇帝再次提到信阳惨剧,并且听到竟有官员如此有悖人伦的言论,众臣尽皆心下略感不安。不少人虽是私心甚重,但最起码的良知未泯,对于这种极端之言行亦是反感无比。

吏部尚书周云奏道:“启禀圣上,京察将于殿试后举行,臣定会要求部内诸人,对京师各署衙官员从严核查,绝不容许此等斯文败类存身于官府之内!还望圣上宽心!”

温体仁奏道:“臣身为首辅,亦为官员中有此等言论感到羞耻!吏部天官之言亦是内阁诸人之心声,内阁亦会全力支持此次京察事宜;若是臣等之门下有言行违法朝廷律例者,臣等绝不予以请托包容,必将其驱离朝廷!”

朱由检点头赞道:“首辅与周卿俱为朕信赖之臣,适才二卿之言甚合朕意;从严治吏不能只停留于口中,要有严格之章程与行动。京察之意便是清除官吏中害群之马,望吏部上下共同担负起此间重任!”

温体仁与周云施礼退回。

朱由检喝了口水接着开口道:“南直隶等六省农户因缴纳金花银而致生活困顿,此朕之责也!朕决意从下月起,将六省所纳金花银全部废除!其境内农户,除却正常计征之项外,官府不许再行征缴任何附加之项!朕会遣锦衣代朕巡查探访,一旦发现有官员另行加征者,一律就地免职,且终身不予任用!”

因为金花银是皇家的私财,所以用锦衣卫代替皇帝巡查六省,朝臣们也说不出别的来。

虽然已经猜出皇帝要废除金花银,但现在听到皇帝亲口说出这个消息后,殿内文臣大铛们皆是动容不已。

当然了,王承恩除外。

听到皇帝张嘴一说,宫里每年就少了一百万两的进项,王承恩腹诽不已:皇爷啊皇爷,您自登基以来,为了省下银钱剿贼安民,全家上下日常都是节俭度日;现在好不容易手中有了大笔银子,可也经不住您这个散财法啊,唉!百姓是不容易,可您就容易吗?母仪天下的皇后都要在宫里设织机织布补贴家用,这事儿传出去人家都不信啊!不行,皇爷散了财,东厂得替皇爷找补回来才成。皇后、小爷、公主平日打赏手下也就几两银子,还不如外头一个豪门管家出手阔绰!得让王世勤多加探查,逮几条大鱼,给皇爷家捞回一些外财。

李邦华心情激荡之下,出列施礼后大声奏道:“圣上此举将使无数百姓受益!此已非拔一毛而利天下,实是尽舍私财而宽百姓之用!圣上单凭此行便已远超历朝历代之明君!实乃千古未有之仁君、圣君也!臣为能与圣上在位间任职而深感荣耀!将来青史之上但愿有臣之姓名!”

仪表堂堂的杨嗣昌也是被皇帝前无古人的举措深深打动,他整理一下衣冠后出列拜道:“臣闻:尧舜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圣上将民生之艰归罪于自身,而非责怪群臣,可见圣上胸怀之宽广、胸襟之博大!此正为大明中兴之兆也!臣亦如制宪所言,为能与圣上共事而深感自豪!臣亦愿附身骥尾,追随圣上创建千古未有之基业!”

温体仁被二人抢了风头后心下略感不满,他出列施礼后奏道:“臣以为,制宪、本兵之言乃天下官吏之心声也!金花免征后,六省百姓温饱已无疑问!千万百姓在感怀天恩之时,亦能多积钱粮,使其生活日渐宽裕!圣上行此前所未有之举,天下民心尽归矣!老臣为大明贺!为苍生贺!”

其他众臣工也是纷纷出言盛赞皇帝的这一举措,这回都是由衷之言,因为朱由检的行为的确是历史上从未有过之事。

朱由检心情也是大好,他笑着摆手让众人归列,开口道:“此事朕会下旨,内阁用印后行文六省即可;接下来该议一议山西、河南之灾民如何安置了。”

王应熊奏道:“圣上既是发內帑赈灾,两省亦可效仿陕西、山东之举打井屯田;只要渡过今年,来年夏秋收获之后两省灾民应会安定!”

朱由检摇头,将自己所虑之事说出后道:“陕西、山东之策无法大规模于山西、河南推行,现今之计唯有移民他处方可解燃眉之急。朕意将河南汝宁、南阳两府灾民移往临近之湖广荆襄两府,倚靠其境内繁多之水系抚养灾民,此策实于山东之法一般无二,督察院诸卿可以携旨前往。山西之灾民,朕意用郑氏船队,分批次移往台湾;据郑氏之人所言,台湾气候地理尽皆适宜安居,此土自古为我华夏有之,现今岛上地广人稀,恰好适合大明子民屯田安置。好生经营数年,大明就会多出一个物产丰美之粮仓!”

温体仁奏道:“老臣亦闻台湾瘴气蚊虫肆虐,且其常年湿热多雨;北地之民移往其地,恐有不适之症!去之前如何防治瘴气疫病实乃必为之课业;福建、广东两地多有民众往来于爪哇、吕宋等地,当地医者于防治瘴疫之事颇有心得,臣建议责令当地官府招募郎中,随同移民前往台湾,以防病害生发!”

朱由检赞道:“温卿实是老成谋国之言,此事就由内阁行文地方即可;山西灾民众多,议事过后须即刻着手进行移民相关事宜,朕会下谕旨给郑氏,着其准备妥当。户部调供用库之粮米沿途每三十里设置临时官仓,以供灾民食用!今日议事便到此为止,众卿退下吧!”

朱由检带着王承恩走下御座向后殿行去,内廷王德化等人紧跟其后,众臣等皇帝的身影消失后方才转身离去。

“皇爷,据老奴所知,郑氏运粮船队每次约在三十余艘上下,若是运送灾民去台湾,怕是一次运不了多少人啊!”

王承恩跟在朱由检身后,边走边禀道。

郑家运粮船队现在换成了一千料的大船,三十余艘每次可运粮二十万石左右。但货物可以堆放,运人的话总不能把人摞起来吧?这样的船只每艘大约能装载四百余人,三十余艘每次能运走一万多人,对于目前无法计数的山西灾民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大伴,你去司礼监拟旨制铁券,加封郑芝龙为靖海伯,赐铁券!擢郑芝豹为福建总兵!擢郑芝凤为副总兵!”

朱由检终于下了决心,以爵位赏功郑家,促其全力帮助朝廷渡过眼下的难关。

虽说大明向来只以军功封爵,但郑家船队一年多来已向京师运送了近百万石稻米,并且只收取了二十万两银子。这还是朱由检觉着不能白要人家付出,强行派人将银子送到郑芝凤的宅邸,不然郑芝凤根本不会索要。

这百万石稻米,在这米贵银贱的灾荒之年足可以活人无数,单单这一点,给郑芝龙封伯毫无问题。何况这次还要郑家加大船只的投入,若是郑芝龙答应朱由检的要求,那就意味着郑家要减少往来于南洋、日本的商船数量,其收入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用爵位换取郑家的彻底投靠,相信郑芝龙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一百八十二章 军心第三百零八章 权衡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帅第七百三十六章 贵国岁入几何呀?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第七百六十五章 战前闲话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还是锦衣卫更内行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驳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九十一章 善后第五百一十五章 赵武的猜测第五百四十七章 陈奇瑜的狠招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十章 困难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百零八章 冲突与应对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态站队第八百零九章 你就不想称霸九州岛吗?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击1第三百一十二章 乌龙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八百五十章 变生肘腋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功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三百二十七章 阳谋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进忠的春天来了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掘人才第二百五十一章 问计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六章 皇庄2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为了利益,多尔衮打算把侄子给宰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尽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五十七章 破敌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枪第一次实战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四百七十五章 赌命的祖大寿第八十九章 聚众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二十二章 诛杀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锋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设兵团第三百九十四章 发兵第一百六十九章 怀柔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八十章 困难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进中的插曲第六百八十四章 军医制、西北边镇现状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丰收的喜悦、竞价第三百一十章 献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八百五十一章 内讧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六百一十八章 谷贱伤农?不会的,那可是赚钱的机会。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内阁 新章程第一百八十章 争议第四百九十章 惩戒与栽培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为利益而开启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