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

陈奇瑜在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的任上已近两年,期间除却正常职司以外,还多了项督管流贼战俘疏浚运河淤塞河段的任务。

经过近两年高强度的劳作,当初的五万战俘因病或者意外先后已经有五千余人死亡,死掉的这些人都被草草掩埋,连个墓碑也没有。

战俘们共清淤三百余里河段,大部分集中在运河淮安段,使得原本淤塞严重的这段河道变得通畅无比,几百料的大船也能畅行无阻,不再用人工拉纤。

从河中清出的淤泥作为肥料,全都被运到运河两岸的田地中肥田。

这些田地是朝廷从河南迁移过来的灾民们新开垦出来的。来自南阳府和汝阳府诸多州县的上百万灾民,在当地官吏的组织管理下,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便在运河两岸的荒地中开出了十多万顷连片的新田。

朱由检曾下旨,迁移过来的灾民按人头每人给与十亩口分田,这些田地是免租赋的;除却口分田之外,每家另外新垦田地皆按十二缴纳租赋,此举使得灾民们的开荒的热情高涨。

为了让灾民们渡过荒年,陈奇瑜奉旨每隔三十里修建一处大型粮仓,截留百万石漕粮储存起来,然后将每人每日所需粮米、食盐、干菜发放到灾民手中,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体力能支撑每天的劳作。

幸运的是北地连年的大旱尚未波及到江南一带,浙江、湖广、南直隶的粮食产量未收到大的影响,漕粮征收还算顺利,这些大型粮仓并未空置,灾民们的口粮供应有了保证。

陈奇瑜现在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安置新迁灾民、协调他们与当地官府百姓产生的矛盾上面,更多的担负起了凤阳巡抚的民事职责。他将河道清淤和漕运职事,分别交给了衙门中的工部主事和户部兼兑官来操办;自己则带着两名本家兄弟以及一众亲随,往来巡视灾民屯垦的有关事宜,以便安定灾民之心,防止因百姓之间的冲突而引发的民乱事件。

陈奇瑜对漕运职事根本不感兴趣。他知道漕运衙门离开他也会照常运转,而且也不会有什么惹眼的功劳。而今上更看重的是灾民安置是否妥当,只要在这件事上做出一番政绩,那很容易能吸引到皇帝的关注和欣赏。

过百万的灾民迁移是个浩大而繁重的工程。虽然朱由检也自內帑拨出巨款用于灾民的安置费用,但具体到每一件事情上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规划和组织,包括勘察地形、合理修建住所、根据荒地安排多少人为一村落等等繁杂琐碎的工作。

此次迁移灾民虽然众多,但安置的算是比较合理,并未出现大的疏漏,这主要得益于与灾民随迁而来的河南地方官吏的协助,而朝廷派出的巡察御史以及大量锦衣卫的监督也是功不可没。

没错,不光河南几个府州县的灾民远迁,那些地方官吏们也大都跟随前来。

受灾当地除了少数士绅大户和一些尚能自足的的自耕农以外,其余没有着落的百姓几乎全部被搬迁至运河淮安段。南阳等地除了主官以及少数官吏留守以外,剩余的则作为组织者带领灾民来到了朝廷指定的地点。有了这些熟悉民情的官吏协助,这次大规模、分批次移民才得以比较顺利的完成。

当然了,牵扯到如此多人口的移动,期间发生的种种事端也是纷繁复杂的,陈奇瑜在奏本中也只是简略一提。

陈奇瑜接到朱由检征询意见的谕旨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他重回京城权利中心的一次良机。皇帝既然能在这种军国大事上有咨与他,这充分说明皇帝很看重他的能力。这本来是朝中重臣才会得享的荣耀,只要自己在条陈中提出与众不同的精彩见解和主张,说不定自己也有机会参与战事,只要有足够的军功,那谁也阻挡不了自己回京的步伐。

陈奇瑜在奏本中先把自己这两年如何安置灾民之事做了大致的描述,然后才涉及到了明年的战事。

不得不说陈奇瑜的战略眼光确实超卓。在奏本中,他别出心裁的提出了跨海作战的方略,这在当时普遍不重视登陆战的大明实属罕见。

陈奇瑜建议朝廷今年调兵至登莱一线,在明年大军出关与建虏主力正面对决时,由靖海伯调集船只将登莱官军运送至辽东登陆,趁建虏兵力集中于锦州沿线、辽东一带兵力薄弱之际,登陆官军直接奔袭赫图阿拉,彻底摧毁建虏祖陵,将历代奴酋之尸骨挫骨扬灰,使奴酋士气大沮,然后撤回登陆地点折返大明。

陈奇瑜这招既狠辣又歹毒。真要是大战一起,在这个非常讲究气运之说的年代,听到自家祖坟给刨了、老窝给端了、左翼也有明军身影的野猪皮的子孙们肯定会方寸大乱,官军取胜的机会大增。

赫图阿拉建有后世被称为清永陵的满清祖陵,始建于万历年间,现在还叫兴京陵,里面埋葬着野猪皮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伯父、叔父等人,是被皇太极等人诩为“天子之气”的所在,也是建州的精神支柱。虽然皇太极登基后将都城迁至盛京,但仍在赫图阿拉留下了数千精锐拱卫祖陵。

陈奇瑜向朱由检建议,登陆辽东的官军须得选派悍不畏死之将官士卒,人数当在五千上下。战前许其重赏以激其志,阵亡者厚恤其家人,将官则允以高位以酬其劳,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五千人应该不难挑选,比如在陕西归降的流贼张文耀部以及刘国能部。

陈奇瑜毫不掩饰对流贼降将们的轻视和敌视态度,他之所以建议朱由检从这两部选人,明摆着有借刀杀人的意味。

在他的眼中,这些降将军卒均不可信。当初他们之所以投降朝廷,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采取的投机行为,其真实用心值得怀疑。

并且张文耀与刘国能部自归降以来一直寸功未建,两部一万余人空耗朝廷粮饷,既是身为官军,就应当为国效力。明年大明精锐官军几乎要全部出关作战,这两个不稳定因素留在内地着实让人放心不下,不如择其勇悍遣往辽东,如其获胜而归,那就是意外之喜;若其覆亡于敌境,那亦是为国牺牲,此为两全之策也。

朱由检对陈奇瑜思虑如此周详深表赞赏,此实为老成谋国之言。虽然他提到这种极端事例几乎不可能发生,但防患于未然总归不是坏事。

陈奇瑜提出的渡海作战策略大体可行,具体作战方案还需兵部相关人员详细商讨后才能制订好。等兵部拿出方案后,朱由检就会下旨,从张文耀、刘国能部选派精兵前往登莱驻防。郑芝龙则要调派船只北上,探查登陆点和接应点,运载官军往来于登莱、辽东之间进行操演,以使将官士卒提前适应环境,不至于因不习水性而丧失战斗力。

一提到登陆辽东,朱由检首先想到的便是毛文龙经营过的皮岛。明年出关之战打响后,登莱军就应立即夺取皮岛,然后由熟悉地形的辽东汉人作为向导,从镇江堡一路沿着鸭绿江西岸北上,直驱赫图阿拉。历史已经证明,建虏在这一带兵力极为薄弱,这与双方都不重视水师、未曾想到会有军队跨海登陆有直接的关系。

尤其自大明东江镇覆灭、皇太极派兵征服朝鲜后,建虏已将辽东视为了大后方,其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辽西一带,这就给官军奔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杀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五百三十章 爱挑事的大佛郎机人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轮马车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明第一辆四轮马车上路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三百八十六章 准备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权势保富贵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难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敌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产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击2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来复仇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华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会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三百六十一章 雏形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访艰辛、 惊喜、睚眦必报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择吧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养济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七百四十一章 搜罗人才、返航第四百零七章 冲锋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里也有挣扎存活之人第八十二章 骄横第一百六十章 请降第一百九十四章 说服第十九章 孙传庭第八百四十七章 长公主殿下召见第四百二十八章 难拆的拒马第一百七十三章 猜测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级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迁,只靠着纳粮可不够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端第七百四十六章 准备就绪第三百二十六章 应对第六百三十八章 软的不吃就来硬的第七百一十一章 废除选秀女制度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别担心,银子马上就有第三百五十八章 邹家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海面临的阻碍第五百零一章 新设府县与驻军第八百一十章 给平户藩的大礼包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检的底线第八百三十九章 变通第四百四十一章 宫里的阴暗面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第四百八十九章 谁强跟谁混第六百六十五章 做梦也没想到能吃饱饭的李保第二百二十六章 请见第一百章 心安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八百五十八章 远征和目的第五百六十九章 五年之仇、太子有事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一百八十四章 战前第八十七章 苦难第十七章 樊城第七十三章 处置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五百九十八章 纳税就从天家开始第五百八十章 布置妥当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闲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检下了狠手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体规划和布局第三百七十二章 陈圆圆第六百七十一章 减税与股份变更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百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军的反击第四十一章 大战5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业第三百零三章 乱起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舰队的第一次备战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给揍了再说。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顶山岗上的堡寨第五十六章 接应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击、毙杀敌酋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