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

按照皇太极多年来的行事风格来分析,在得知南下清军遭受重挫后,他绝对不会就此下令退兵,恰恰相反,皇太极应该会举整个建州之力增兵南下,支援现在已撤到松锦一线的清军主力。

这才是所谓智谋深远的皇太极应有的决断。

尽管此举有狗急跳墙之嫌,但皇太极不得不如此。

如果就此退兵,一是会极大的挫伤八旗士卒的信心,二是有可能会直接威胁到他的皇位了。

因为这次出兵的决定是他做出的,在损失惨重而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他的声望肯定会大跌,一直觊觎皇位的多尔衮、阿济格肯定会联合其他人借机发难,逼迫两黄旗对其余各旗做出补偿。

如此一来,此消彼长之下,皇太极的的皇位是否保得住就很难说了。

种种原因相加在一起,将会迫使皇太极做出增兵的决定。

就算是并没有亲眼目睹建州的现状,朱由检也能够猜到,所谓的大清现在的日子一定是非常难过。

诛除晋商、大规模缩减对辽西将门的各种物资供应,这种釜底抽薪的举措等于切断了给建州输血的两条主动脉,使得本来正处在生长期的建州一下子失去了营养供给,并且这种断绝的态势根本无法逆转。

除了粮食、铁料、药材外,其他几乎所有物资都依赖于外界的补给,这种先天性的巨大缺陷是皇太极没法改变的,在发现套在自己勃颈上的绳索已经越勒越紧的情况下,皇太极才被迫发动了这次大规模的南下抢掠行动。

摆在建州高层面前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壮大了,而是想办法持续保持着对大明的压力,从大明身上继续抽血,直到这具庞大的躯体因为缺血而轰然倒下,那样大清才会有机会入主这个花花世界。

遗憾的是,战略上的正确不一定就能体现在战术的成功上。

在错估了明军的实力下,清军一步步落入了明军的圈套之中,三番五次的被明军击败,等到多尔衮等人醒悟过来后,八旗精锐已是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虽然无法统计清军具体的伤亡人数,但朱由检粗粗估算了一下,几场硬仗打下来,清军伤亡应在一万五千左右,并且只多不少。

相对于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战斗过程,这个数目看似不大,可是别忘了,满八旗总共才有不到十万人马,一个多月便折损了一成多,此次清军可谓是大伤元气,想要恢复过来可就难上加难了。

更令人恐怖的是,这次清军损失的都是八旗中的精锐士卒,其中包括不下于两百之数的白甲兵。

八旗素来有以重甲强兵带头冲阵的风气,正是这种良好的战斗作风让八旗屡战屡胜,十余年来先后套吞无数大小部族,从一个不到千人的小部落,发展成如今坐拥两百万人口的割据政权。

只是这种可堪称道的作风现在已经处在了被时代所淘汰的边缘。

在朱由检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明军在火器的质量和运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远有火炮、中有火铳、近有虎蹲炮、震天雷的三级立体打击模式,并且明军各兵种之间的配合也日臻成熟和默契,在战斗中已经基本能做到不给清军近身肉搏的机会。

反观清军,由于思维和行动上形成的巨大惯性,对明军这种非常明显的变化视而不见,或者是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应对,故此才一次次的以飞蛾扑火的姿态硬打硬冲,导致了大量能徒手与野兽相博的悍卒毫无价值的死去。

理念上的极度落后造成了大批清军伤亡,并且在今后不短的时间内,此类情景还会接连发生。

皇太极虽然是不世出的英才,但朱由检不认为他能够认识到武器上的代差是不能力敌的,就算认识到也无力改变。

以建州尚处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想要赶上明军现有的火器配备,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可以说是绝无可能。

八旗拥有的各种大炮其实数量并不少,据后世的相关统计,在清军入关时,各种大小火炮足有数千门之多。

朱由检认为,满清能有如此多的火炮,除了被掳去的汉人工匠制造了极少部分外,绝大部分是从明军手中缴获的。

现在的清军火炮数量虽然没有那么多,但也应该不下上千门,可此次清军汉军旗携带的火炮数量却并不多,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炮手和火药的缺乏,这同样也是被大明封锁造成的。

有因必有果。

如果不是前几年开始对建州的彻底封锁,而是任由晋商、辽西将门持续为其供给,此次清军南下将会携带大量的火炮,必将会给明军带来极大的威胁和伤害,这场战事也不会进展的如此顺利。

从时间上来看,皇太极从接到清军发回的通传,到组织人马、调运粮草物资,再到发遣至松锦,最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直到崇祯十一年四月上旬,松锦清军才会得到新的支援。

由于现在与明军交手的清军已经基本上算是八旗精锐尽出了,再派来的基本上就是很多未经战阵的年幼者,或者是四旬以上的年老者了,这些人就算来的再多也基本上于事无补。

朱由检断定,皇太极会带着两黄旗主力亲至松锦,以此来压制住八旗内部极可能出现的对他不满的举动。

真要如此的话,早就准备充足的卢象升和登州五千人马就该相机而动了。

在宣大一带的卢象升已经整合了包括辽西吴襄所部、李重进部、陕西镇、甘肃镇、宁夏镇、延绥镇各镇骑兵,内附的蒙古土默特部等,共计三万余骑兵,在一起操训了已有半年之久,花费了大量的钱粮物资,总算是初俱规模。

其实所谓的整合,不过就是在操训过程中将一些不听号令的害群之马清除掉,并且还不能引发各路人马的激烈反应,以至于闹出士卒哗变的极端事件。

这件事说起来轻松,但具体操作起来可是不简单,具体环节朱由检并不清楚,他已经给了卢象升便宜行事的权利,怎样执行就没再过问,其中血腥之事怕是不少,但只要没闹出乱子来,其他都不重要。

这三万骑兵将会绕道蒙古高原后向北折返,在锦州与盛京之间的辽河平原等候回返的清军主力,配合尾随追敌的明军,给与清军以毁灭性的一击。

“大伴,你去找到杨卿,传朕旨意:令卢卿与刘、张之登州兵按原方略布置,于十五日后,也就是三月二十六日进发!”

第五百五十五章 赵小娘子的婉拒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大明的海上巨无霸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七百八十章 保护贸易自由、敲竹杠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六百五十章 宫内改革、减少天家个人财富第二百六十一章 炮击第四百三十五章 飞蛾与果决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敌与布置第二百五十六章 战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怀德的土著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万胜!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三百六十四章 敌至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复大唐安西四镇第四百零三章 惨败第四百九十四章 圣驾亲临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复杂的移民工程第六百六十三章 热烈欢迎大明帝国使团到访第五百一十八章 蛊惑人心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十三章 诚意伯第一百六十八章 边镇第五百二十九章 红夷特使联合到访大明第十二章 李邦华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盗之间的关系第二百七十章 围城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三百六十五章 驿站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机第四百零一章 开战第六百三十五章 吓破胆子的士绅们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五百九十五章 证据在手、开始抄家第六百零八章 又发财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额就是中意她!第二百九十九章 纵火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问题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战史上的奇迹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处之道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八百七十七章 与日本的“江户条约”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六十三章 锦衣第一百四十二章 闲谈第二百五十三章 惧敌第三十八章 大战2第五百零七章 秋后算账第六百九十九章 兴建水库、酒坊不能太多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财了第一百零四章 见面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还是太过年轻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错估形势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苏伊士运河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一百六十二章 游击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遗贤第七百二十八章 捷报第二百七十七章 觐见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争抢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二百四十三章 蓟镇第二十九章 整顿第五百二十八章 内阁中的实用型人才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击老巢、签署不平等条约。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才会双赢第九十五章 城内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将第八百零五章 来大明见世面的藩属国贵宾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第二百一十章 废除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网第四百九十二章 内阁人选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一百二十七章 构想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惧怕的怪兽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九十章 获利丰厚的农户们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军的反应和对策第四十章 大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