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与治吏

将高起潜送到前世卢象升战死之地处死,就像把李自成挂在歪脖子树上是一个道理:以其人之道还施其人之身。

对于罪恶深重之人,就该让他们得到前世没有过的下场,迟到的正义也比没有要好。

朱由检很是为自己的创意感到高兴,至于受命的锦衣卫如何执行他便不再过问。别说高起潜已经失势多年,就算他现在仍旧掌握大权,但只要自己一声令下,锦衣卫仍然会毫不犹豫的彻底执行。

没过数日,负责将高起潜处死并埋葬的小队锦衣卫回返京师后入宫交差:尚衣监掌印太监高起潜在奉命巡视地方时,晚间因饮酒过量坠井而亡,因天气炎热之故,遗体只能就地安葬,其在京遗产由锦衣卫“协助”处理。

没过两天,一份查抄清单以及二十五万两银子被锦衣卫都指使李若链亲自送入宫内。

李若链用此举来向朱由检表明,锦衣卫在处理高起潜遗留财物时并没有动什么手脚,朱由检对李若链的知情识趣非常满意,对他很是夸赞了几句。

这次的行动是朱由检刻意为之,为的就是检验一下亲军内部的风气有无腐化堕落,要是锦衣卫内有人在抄家时敢趁机上下其手,那就等着被专政铁拳痛击吧。

东厂埋在锦衣卫里的钉子一直等着有立功的机会呢。

同样,东厂番子里也有不少亲军暗桩,就连厂卫高官也不知道谁是谁,这些双面人都有单独密奏的权利,但凡在厂卫中发现不法行为,他们就会即刻上禀。

这种简单却有效的措施自三年前开始实施,再加上南镇抚司在明面上的监督,使得数万厂卫们办差时都是谨慎异常,有力地杜绝了要害部门权利不受控制而可能产生的巨大威胁。

有效地监督才会最大程度上防止腐败行为的蔓延和大面积爆发,而被监督对象不仅是厂卫,还包括所有吃皇粮的官吏在内。

厂卫之间的交叉监督已经大见成效,而对所有大小官吏进行监督本来就是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在自己过得不舒服的状况下,厂卫对各级官府的监视也是下了大力气,尤其是京师各部寺,原先署衙中只有亲军派驻的坐班,现在就连东厂也奉旨往各衙门安排了人手,以此来提醒大小官吏们不要有行差踏错之举。

督察院的监督作用,与嗅觉灵敏、体系不同的厂卫比起来相对要小了一些。

毕竟大家同属文官系统,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杀出来的,心理上有着天然的认同感,在遇到某些事情时,还有些人情往来、利益勾连等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在里面,就算有上官的严格要求也很难做到不枉不纵,这也是朱由检加强厂卫权利的重要原因,而实践证明,这种手段所产生的效果还是相当之好。

在各种经济活动与后世相比并不频繁的现在,官吏们捞取钱财的手段基本上是通过贪墨所得,索贿受贿的行为非常少见,因为并没有太多的渠道能将他们手中的权利变现。

现在大明从事工商业的主体,或者叫做大户,要么是有自身有深厚的背景人脉,要么就是像四海商行这种自家人,只要工商业户有纳税的凭证,官府根本没有权利,也没有必要去约束他们的正当经营行为。

至于小商小贩小企业主,本身就是利润微薄,而朝廷对这些小生意也采取五十税一的特殊优惠政策,以使他们能够生存下去,毕竟每一名商贩业主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数口人需要养活,生活不易。

朱由检采取的高薪养廉政策,让绝大多数官吏根本不需要采用其他手段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在滋生腐败的温床欠缺的情形下,大明的吏治还是相当清明的。

除了京师各衙门之外,对地方官府的监督依旧是锦衣卫的重要职责,尤其是对涉及诉讼律法等刑事、民事的案件审理,锦衣卫与御史都会给与特别关注。

每逢地方提刑按察使司有案件公开审理,当地锦衣卫和御史主官都要亲临现场听审,锦衣卫还会对案件的来龙去脉做出详细调查,最后与案件终审判决结果一起作为档案归拢收藏,以备上一级提刑按察使司复核时使用。

朱由检认为,司法的公正和公平,是最能让天下黎庶不为滥权伤害的具体体现。所以他一再对锦衣卫堂官们提及此事,要求各地锦衣卫所一定要把监督司法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任何时候都不可松懈怠慢,锦衣卫南镇抚司更要定期派员划片暗访,一旦发现亲军内部有渎职懈怠者,立刻革职拿问,并且要施行连坐,对拔擢犯事者之人也要追责。

朱由检还特地下旨,取消了百姓无论被告还是原告,一旦进了衙门就要首先被打板子的这一执行了多年的恶政,从而把老百姓最基本的公平权确立了起来,让天下普通民众能够慢慢树立起有冤屈尽可以大胆告状的观念,不再视恶政如虎而敢怒不敢言。

其实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不论是朝廷还是各级官府中,对老百姓危害最大的不是官员,而是各级衙门、尤其是基层县衙里的吏员,这些吏员手握的才是实权,他们才是真正代表官府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人。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古谚从来都是最精辟的总结。

朝廷大老爷制订的政策初衷大部分是好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这些吏员便会利用其中的漏洞上下其手,打着朝廷的旗号对百姓们进行盘剥逼迫,最后自己捞的盘满钵满,朝廷的策略却最终失败,而百姓们却因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从而把满腔的恨意归结到朝廷身上,最终这些恨意和怒火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因某个契机而全面爆发,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的巨大动荡。

在取消了对吏员升迁的各种歧视和限制、将其纳入吃皇粮的一员、解散附属于他们的白役(临时工)后,吏员群体的面貌顿时有了极大改观,诸多能力突出的吏员,已经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干出一番成绩、从而取得官身并且继续升迁的方向上,日常与百姓打交道时也学会了大老爷们那种和善的做派,处置相关事务时也是依律而行,不再以寻求以盘剥苛虐为目的。

与前程和所带来的更大利益相比,盘剥一百户老百姓得到的利益,还不如升迁后一年的俸禄所得,再说,现在不同往时,锦衣卫那帮人对吏员下手可是狠辣无比,一旦被其盯上根本没得跑。

在朱由检的严厉要求下,各地卫所对吏员的监督异常严格,数年来已经打掉了上百名当地以盘剥致富的胥吏家族,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吏治不想清明都难。

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进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笔升擢、谈判开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战略意图、天大的人情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开杀戒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马骨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七百六十四章 进军西域、 逆贼成擒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兰人想找大明做帮手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齿、殴打官差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枪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四百四十六章 惊变第四百四十五章 朱由检的计划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业推出的新酒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军抵达马尼拉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国人的小金库第九十四章 献营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后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八百八十九章 扮猪吃虎第五百三十二章 来到大明就得守规矩!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机炮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战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兰人的考量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压境下,没忘了分化郑家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谋而合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战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国的态度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七百三十二章 陈奇瑜的策略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毁江南利益集团核心第七百一十三章 议定出兵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铳手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辅之子的侯方域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三百四十五章 温体仁第一百六十五章 蛊惑第二百四十章 奏对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报传来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论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灭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贷第二百九十二章 郑芝凤第三十七章 大战1第八十三章 讹诈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现的怪物第三百四十四章 内阁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财养大明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兴市场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八百四十章 税赋分家、皇帝大气魄第四百零九章 齐射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镇化是安居乐业的基础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后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见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五百九十三章 选准目标、准备动手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筑队第五百章 战报及善后方案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广和反对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贼首血肉祭奠甲申之变第六百三十二章 锦衣卫弹得琵琶不是你认知中的琵琶第八百三十八章 无奈的加征、钱姓少年的背景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议降第一百一十四章 垄断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三百六十章 台湾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败亏输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见成效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后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个理想主义者第四百章 布防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进盛京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绪第五百零八章 多尔衮和多铎第四百五十章 多尔衮的果断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三十二章 复杂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济格的梦想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银币、朝臣建议扩大藩属数量第六百八十九章 孙传庭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