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承乾宫,想着这次从现代带过来的电脑和冲锋枪都派上了用处,他的心中宁静了不少,看样子呢,这些东西都是对大明有所帮助的,只是现在还显示不出来,从大局来说,这样的帮助十分的有限!除了上吊自杀之前,他上辈子当皇帝的时候,生命其实是从来没有受到过什么威胁的!这一世受过几次威胁,那都是他喜欢扮成检荀楼的身份出去微服私访造成的,如果老老实实的在宫中带着,天底下也没有哪个人比他的人身更安全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去那处小庭院,他不太想见客巴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很奇怪自己和客巴巴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他想杀她,却下不了手,就这样让她像一个凡人一样,隐名埋姓藏在哪里?他又不放心让她脱离自己的视线,就只能放在那个自己专用的小庭院中了!
王承恩来报,事情太大,急着报,轻声问道,“皇上,睡了吗?”
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在龙帐内,马上就要睡着了,知道有要紧事,还是回了一句,“说吧。”
王承恩往里面看了一眼,见皇上并没有起身,知道万岁爷马上要睡着了,轻声道,“老奴猜到万岁爷没有睡,所以有好消息不敢瞒着,恭喜万岁爷,老奴得到了三边的密奏,林丹汗派人送了一万五千头羊到三边,全部屯在蓟门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王承恩报喜是特别积极,淡淡的笑了一下。“知道了!”
“那老奴妨碍万岁爷歇着了,老奴告退。”王承恩轻手轻脚的,就想着要退了出去。
崇祯皇帝朱由检咳嗽一声,“不急,你知道朕为什么要跟蒙古人联合吗?”
王承恩点点头,“老奴完全支持皇上的看法,跟蒙古人联合是对的,唇亡齿寒,大明不能离开盟友,况且。为了自身的利益。察哈尔部的林丹汗,也必须借助大明的力量,否则,他是无法跟皇太极相抗衡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叹口气。“为什么少数民族问题。永远是危及大明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少数民族就没有办法跟我们好好的相处呢?”
王承恩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崇祯皇帝朱由检摆摆手,“去吧。”
崇祯皇帝朱由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他本来是一个一上床,头一挨着枕头就能够呼呼大睡的好精神,但现在他越来越不是很容易入睡了!一个随时被推翻,随时会被逼着上吊的人,有那么好的精神吗?有那么好的心态吗?意志力是一回事,意志力可以让他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但是,担不担心则是另外一回事情了,他知道自己在走钢丝!从他重生后弄那个什么京察大计开始,他就将自己和大明都放到了钢丝上面了!过去他能够硬撑十七年,是因为大明的国力能够维持十七年的!
而,这次就不好说了,他在京城弄了京察大计,将整个天下的文官都给得罪了!官场就像是一个金字塔,官官相护,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硬生生的将最顶层的一小块三角形给踢掉!现在大明官场的这个金字塔,就不再是金字塔,可能类似一个梯形的建筑物,上面是一根避雷针!这个避雷针就是他自己!再有大风大雨,雷电交加,已经没有人为他分忧,大明整个的压力,都将由他一个人来承受!
大明各地的军阀们,大明各地的官僚们,皇太极的满蒙势力,大明各地的反民们,千千万万人,可能都在盼着他为什么还不死?
一个人被千千万万的人希望死,这个人的日子能够好过的起来吗?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皇帝要称自己为孤家寡人,没有人可以理解皇帝,在有无边的权势和责任的同时,也有着无边的寂寞……
这几天,崇祯皇帝朱由检都没有出宫,他不想见客巴巴是一个方面,他也不想去王承恩的府邸,没有什么值得他出宫的事情,他要更加专注在帝国的事业上面!
郑鄤和曹化淳完成了崇祯字典的编纂,郑鄤还完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纂,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过目,非常的满意!
小学共分三年,总共是语文,数学,到了第三年,还要学一门政治课,政治课本,他让周延儒编订!唱高调的人,都很适合编订这类的东西!数学课本是徐光启的学生编订的,这样子一来,大明的第一届小学教材就出来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大明第一所小学开课的那一天,在学校中亲自的听了几节课,这帮学生直接学习第三年的课程,因为这些都是官宦子弟,本来就已经熟读四书五经了,认字都已经没有什么问题!
语文课是郑鄤教授,数学课是徐光启的侄子徐正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很喜欢这个四十多岁的,看上去有些科学老怪侠一般的人,这个徐正明显然比徐光启对科学的态度更加的痴迷一些!一副很古板的样子,倒是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涌起了不少的好感!
其实小学的数学课不至于用到徐正明这样的数学大家,大明在徐正明手中,其实就已经开始研制飞机了,比欧美在历史上足足早了三百多年,只是当时朝廷腐败,加上战争不断,并没有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加上后来的清朝完全是野蛮族群,让华人的科技倒退千里,别说是什么飞机这种匪夷所思的项目了,连火枪火炮的研发都停滞,甚至倒退到不知道哪儿去了!
当初在明末,郑芝龙为首的海盗们可以驰骋海疆和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相抗衡,跟明朝的战舰先进是很有关系的,当时明朝要不是不重视海上贸易,以明朝的战舰技术,已经优胜那些早期的殖民地国家许多了!舰载火炮更是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
听完三个人的讲课,崇祯皇帝朱由检心中有自己的判断,跟他接受的现代教育少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