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火铳

“火铳,臣会,臣就自己制作过一把火铳,咱大明军械制作局里面就有批量的火铳,火铳,有时又称火筒,在野战当中,威力是赶不上建奴的铁骑硬弓的。”徐光启谈到火铳的时候,并没有很兴奋,如果无法提高射程和威力的话,这样的东西,不但做工费事,成本增高,还没有人家的武器厉害,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啊。

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火铳是中国最早的金属射击火器,属于火门枪。中国宋元时期对火铳的发展和使用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元代和明代前期对金属材质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火铳通常分为:单兵用的手铳,城防和水战用的大碗口铳、盏口铳和多管铳等。火铳是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它的出现,使热兵器的发展进入一个的阶段,也对后来的战争形式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开展了新的篇章。中国元朝和明朝前期对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的通称。有时又称“火筒”。火铳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是在南宋长期使用的各种火枪的基础上,随着火,药,性能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元明时期军队的重要装备。元朝时,管形火器得到发展。

火枪,火炮的竹管改用金属制作, 起初是用铜铸造,叫做铜火铳,后来又改用生铁铸造,称为铁火铳。这时金属管形火器不仅装填火,药,而且还装有球形铁弹丸或石球。从而开创了在金属管形火器中装填弹丸的先例。是中国劳动人民对兵器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火铳的发展。大量生产和装备军队。特别是专用火器军队的组建,使交战双方开始发生了变化。火器的巨大作用,已便它成为战场上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知道,徐光启说的没有错,这只是在攻防战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真的到了野战当中,作用还是很有限的。

元朝制造的火铳最早始于何年,目前尚缺乏文献记载。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元代火铳。火铳采用青铜铸造管身。能耐较大膛压,可以填较多的火,药和较重的弹丸,因而大为提高了火器的威力。火铳使用寿命长,能反复装填使用发射。因此,在发明以后不久就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

“在元代火铳问世后,发展很快,元末,太祖爷建立我大明朝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大明朝建立后。大量制造火铳,加强了边防、海防和城防设施。并于永乐年间组建了专用火器的神机营,促进了明军训练和作战方式的改变,创造和发展了火铳同冷兵器相结合的战术。嘉靖以后,明军装备的轻型手铳和重型火铳,逐渐被鸟铳和火炮所取代。”说起自己知道的东西,徐光启当即让人拿来一把目前在徐光启手里面最先进的火铳,跟皇帝介绍着,实际上,按照皇帝的要求,大明的御林军,所有步兵都装备的是火铳,这一万多一点人马,还是足够装备的,只是火铳的射程近,威力也不大,完全用于装备军队,比起八旗铁骑来,其实没有什么优势,人家的弓箭比你的火铳都要厉害的!

这也是为什么清人入关后,对火器并不重视的原因。在原本的历史中,火器在明末战场上,并没有成为主角。

在这个时期的欧洲,火枪则发展的比较快,15世纪初,欧洲开始出现最原始的步枪,即火绳枪。到16世纪,由于点火装置的改进发展,火绳枪又被燧发枪取代。从16世纪至18世纪的300年间,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步枪都是前装枪,使用起来费时费事,极为麻烦。

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对螺旋形线膛枪作了改进,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枪,并一改过去长期使用的球形弹丸,发明了长圆形弹丸。德尔文的发明对后来步枪和枪弹的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明显提高了射击精度和射程,所以恩格斯称德尔文为“现代步枪之父”。但德尔文步枪仍是从枪口中装弹的前装式枪。

徐光启一边跟皇帝说着大明的火枪知识,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在跟徐光启说着这段时间当中,全世界的武器变化,进步。

突火枪出现在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以粗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铁砂、碎瓷片、石子、火,药等的混合物,其实就是反射弹药,突火枪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散弹枪)。突火枪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发射时以木棍拄地,一手手扶管身,一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碎石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因当时生产技术上的限制所用火,药的推力相当有限,射程也就百米左右,它的射击精度和射程较难控制,再因为其枪管为天然竹管,在射击了几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燃烧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甚至直接导致炸膛,所以突火枪的真正实战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火铳初创于中国元代,它是依据南宋火枪尤其是突火枪的发射原理制成的。虽然长期以来对火铳创制的年代无据可依,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搜集到的出土和传世的元代火铳日渐增多,从而为分析其创制的时期和有关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资料分析表明,火铳应是中国最早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元代创制和使用的火铳,使中国管形射击火器出现了由原始的竹筒火枪向金属材质铸造的火枪的一次飞跃性过渡,同南宋创制的突火枪相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反映了火铳对突火枪的继承性。也可以认为元火铳是突火枪发展的产物。相比宋代的突火枪。火铳的优点无疑是明显的,突火枪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铳是金属铸造,在使用寿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枪都是难以比拟的。突火枪是最早自发运用发射原理的管形射击火器,元火铳也是自发运用发射原理的较为先进的金属材质管形射击火器。

元火铳与突火枪相比,有许多改进之处。首先,元火铳的使用寿命较长。金属制元火铳铳壁的熔点高,耐烧蚀性好。抗压力强,不易炸裂,能够适应因火,药性能的改良和装药量的增多而增加的膛压,所以一支元火铳能够使用多次而无须更换,使用寿命大为延长。其次,元火铳的制造规格易于统一。元火铳是按一定规格进行成批铸造的,同一批火铳的各部尺寸事先都有设计,除了因制造工艺不平的限制所产生的误差外,其他误差甚小。这样便可严格控制火铳药室的尺寸,保证装药量达到标准。既能保证发射威力,又可提高发射时的安全性能和控制射程、设计精度。再次,元火铳的构造比较合理。在外形上已能明显区分出铳膛、药室和尾銎三个部分,各部分的横截面都呈圆环形,口径、铳长、铳膛长、药室长之间,虽无准确的数量比值,但其外形结构已反映出适合发射需要的粗略的数量关系。如药室部呈灯笼罩式隆起,内外径大于铳膛的内外径,因而使药室具有较大的容积和横截面,这种构造的特点,能使火,药在较大横截面的药室内迅速燃烧,增大了横向燃烧面,提高了燃烧的瞬时性,瞬间生成具有较大压强的大量高温气体,并被挤压(压缩)入截面较小的铳膛中,使压强再次增大,从而提高了发射力和弹丸飞行速度及杀伤力,最后一点,元火铳的射速较快。元火铳的内壁较光滑,发射后残存于铳膛内的药渣清除较易,费时较少,因而提高射速。由于火铳的优越性,所以在创制成功后,便装备军队,用于作战,不但元军使用,而且元末农民起义军也多有采用,尤其是朱元璋率领的起义军使用最多,为其夺取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火铳在元代创制以后即被用于作战,到元末时期使用逐渐频繁。

由于火铳在元末战争中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所以在明代前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间又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为开端,以建文帝失位而结束。建明之初,朱元璋不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发展兵器制造,把元代创制的初级火铳,加以规范统一,根据实战的需要,发展成包括大中小三种类型在内的洪武系列火铳。洪武系列火铳按形体大小、构造特点和作战用途可分为三类:其一是装备单兵使用的手铳,其二是装备于战船和关隘守备用的中型碗口铳,其三是专用于城防要塞的大型铳炮。

第二个阶段自朱棣称帝至正德末年佛郎机传入前为止。朱棣称帝后,对火铳的发展尤为重视。他利用发达的手工业、矿冶业所提供的技术和原材料等有利条件,大力推动火铳制造业的发展。火器研制者也根据当时的需要和可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火铳结构的改进、质量的提高、品种的增加、性能的改良、威力的增强等方面,从而使火铳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明军的制式装备。朱棣以后的各代继承者,也都利用其成果,不断加以发展,直到制成重达千斤的大型铳炮,从而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永乐系列制式火铳,把洪武时期的火铳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其改进之处有:外形的改进,前膛由直筒改为由筒口到药室逐渐增大的形状,即药室壁加厚,使设计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学,反映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其二是增加了火门盖,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于作战。其三是增配了装药匙,使药量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避免了药多或少带来的危险。四是增加了“木马子”,用以压实火,药,增加爆发力,增大射程。总之,在火铳的制造和使用上,更加规范、合理和科学。自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佛郎机炮与火绳枪传入后,兴盛两百余年的中国火铳才在明军中退居次要地位。(想知道《崇祯盛世》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zhongwenw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

第802章 高级会议第503章 杀尽贪官污吏第64章 建奴再次攻击北京城1126 满足不了第436章 小学开学第514章 点透第209章 为情自杀?第584章 太监们做局第1038章 高迎祥被俘第988章 国库券第730章 入戏第146章 擦屁股第495章 派系第478章 坐姿第883章 家的感觉第1023章 你伤了吗?第424章 交心第640章 大明血性第426章 林丹汗第11章 改组东厂和锦衣卫第910章 争宠第903章 捉襟见肘第701章 钱很重第845章 朕不伤害别人第545章 防疫治疫第204章 阁臣既要服众又要听话第462章 搅屎棍第299章 绞尽脑汁想巴结第689章 没有发生谁知道?第56章 青龙杨衰第787章 取鉴商鞅第671章 送了什么东西第232章 大石头边第1092章 屠戮日本第320章 杨鹤设宴第1056章 三个昼夜第588章 给了朕吧第1029章 周皇后第872章 帝王气质第914章 疯了的御林军第72章 大明报第543章 文医生很生气第158章 张嫣来了1123 厨房里面第738章 实机操作第351章 检哥第392章 小学中学大学第87章 感和情可不可以分开第614章 山海关第527章 宫内争宠第84章 犯官的女儿第150章 每一个决定都艰难而关键第325章 杀人不眨眼第918章 安排熊家慧第104章 魏蔓婷第326章 危如累卵第678章 飞机第255章 直升机第613章 先上车后买票第850章 御河流流到朕的心里头第118章 圣旨比皇帝本人威力大第622章 第二次京师保卫战第424章 交心1099 文昭晋升第466章 郑芝凤第643章 曹文诏和孙传庭第1082章 张嫣第260章 远洋货轮第695章 苏茉儿第856章 八旗战斗力第609章 不服输的人第210章 皇嫂,朕……第701章 钱很重第511章 道高八尺!第820章 生娃娃第379章 对症下药第258章 只好做朋友第400章 京城一下多了五千官员第48章 包围镇抚司第832章 与张居正的不同第550章 混血儿严婷第749章 王忠进死了第204章 阁臣既要服众又要听话第24章 朕喜欢聪明人第534章 扬州口岸第73章 理想化的官员体制第1029章 周皇后第754章 萌动的反民们第535章 屋檐第637章 孙祖寿发威第64章 建奴再次攻击北京城第177章 这一仗输不起1131 江南听雨第146章 擦屁股第18章 京师保卫战第19章 国事要紧第603章 放得开第615章 组润泽第170章 周延儒和孙慎行第707章 库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