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公主

一个昙花一现的国家,在几百年后又重新出现,不得不说,这故事还挺励志,隐忍数百年,小心翼翼的布局,然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上来就占据一个半州的地盘,尤其这半个还是富庶的扬州。

不过最终的结局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悲壮叹息却是说不好了。

然而实际上,陈复玄的确是魏国后裔不假,但实际上陈家一开始压根就没想过要谋反复国。

当初大梁太祖宛若开启无敌模式,打遍天下无敌手,军队所到之处,无一人战力,要么跪拜降服,要么直接战死,至于逃掉的,这不是没在现场嘛,是不是站着有区别?

不是魏国不给力,而是敌军太强大。

魏国坐拥江南,有江河天险地利可依,国内富庶百姓安宁,士卒士气高昂,众文武官吏也堪称齐心,要不然怎么说当时天下皆以为魏国将最终一统中原呢,可不仅仅是有钱,人家真心各方面不错,引得不少有才之人踊跃投效。

然而然并卵,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你有什么办法?魏国直接被打懵,哪怕将士不畏生死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都拼命了,还是然并卵,毕竟战争这种事,人数虽然很重要,却也不会是决定因素么。

当时的魏国皇帝以仁孝之美名而传遍天下,孝不孝的,暂且不论,但的确担得起一个仁字,连续数年的战争,江南富庶之地也被打的千苍百孔,不过魏国胜在国库充实,招兵买马总是没问题的。

但是这位皇帝看不下去了,一句‘百姓何其辜也’,放弃了继续和大梁太祖死磕,以堂堂魏国之主的身份,亲自出城跪降,只求大梁太祖善待江南百姓。

当然了,他还不至于蠢到将所有的身家性命都压出去,陈家一大家子已经事先离开,同时离开的还有一大帮魏国重臣,全都拖家带口的,宁愿跟随一起隐居,也不愿为大梁太祖效力,哪怕那位雄主的确厉害到让人心生敬佩。

虽然人多,但单凭魏国之主请降的举动,本就得民心的魏国陈氏,更是让不少百姓真心拥戴,不但无人揭秘,主动配合保密之外,甚至自愿为奴仆。

大梁太祖也不是不能容人之人,封其为仁王,且丝毫不限制自由,并立下严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去寻找陈家下落。

最终仁王很安详的寿终正寝,但因身边没有子嗣,仁王之位自然无人继承。而陈家也始终不曾露面。

隐姓埋名的陈家安定下来,几十年后,天下早已太平,陈家也换了一代人,于是开始正式参加科举选择出仕,其他当初跟随的大臣之后也同样如此。

这么多家繁衍生息,然后再加上出仕之后官位提高从而发展出门生,实力自然而然就扩大了。

不过大梁一直强盛,陈家也没有什么造反的心思,只是习惯性的将自己人都安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好相互形成助力。

直到陈复玄的父亲陈礼之担任家住,情况就开始逐渐转变了。

当时大梁先帝才刚刚继位登基,大梁衰弱之后并未开始中兴,而陈礼之打小就仰慕历代先祖之事,尤其是开创魏国的那一位先祖尤为敬佩,认为这江山乃是他陈家所让,不然鹿死谁手有不可知,至少大梁太祖就算是胜了,也会实力大损,说不得就失去争夺天下的资格。

如今萧家坐拥江山三百年,怎么都足够了吧,那么,是不是该轮到他陈家了?

受陈礼之影响身边的世交好友也都如此觉得。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毕竟那时候都还年轻,虽是各家嫡出少爷,但也做不得什么主。毕竟他们的父辈可没想过什么复国。

然而也是倒霉催的,没过几年,这几个重要家族的家主一同于某酒楼宴会,一盘蘑菇下肚,啊嚯,全挂了!

这家酒楼的结局自不用提,但陈礼之这些第一继承人自然也就上位成了家主。

本来陈礼之以为这下可以大展身手了吧,结果大梁先帝励精图治,大梁已然出现中兴之象。最终选择隐忍的陈礼之等啊等啊,自己都快等死了,人家大梁皇帝还好着呢,不甘心之下开始布局。

恰逢当时弱冠的陈复玄痴迷于一青楼女子,甚至想要带回家。

虽然只是纳妾,但当时陈复玄马上就要大婚,哪有大婚之前先纳妾,纳的还是青楼女子的道理?陈礼之自然勃然大怒,不曾想那女子还当真绝色,且颇有才华。

此外,人品也没得挑,即便家中自幼将她发卖,却无丝毫怨言,硬是将贫苦农家的家族扶持成了普通大户,不仅如此,年轻一辈也全部念书科举有望。

除了身份,真真是没得挑。

但是正好没有适合人选的陈礼之,仍旧选择了棒打鸳鸯,以其家人安全为要挟,迫使其按令行事。有心算计又有机缘巧合,最终造就了那场大梁皇帝与亲王之争的戏码。

而陈礼之这般做的目的,就是借机掌控潭王府,用潭王府的名义来谋反,以试探大梁的反应和兵力强弱。若是可行,则赣州之地趁势而起,如若不然,则可继续隐忍。

结果自不必再说,陈礼之也无不遗憾的离开人世。

而一直被教育复国的陈复玄,虽然怨恨父亲当年的所作所为,但这种大事上,却是不会含糊的。

眼看大梁将乱,只等大梁四处转战实力衰弱便可趁势而起,哪想高玉瑶不按常理出牌!

突厥入侵了,朝廷不动弹,造反的都称帝了,还是女帝,朝廷还是不动弹,雾草,要不要这么猥I琐。这也罢了,还一直不断的扩军,那怎么行?

眼看为了所谓的隐忍,而将收上来的白花花的银子送往朝廷,让朝廷有小钱钱扩军,陈复玄想想都觉得蛋疼。

再等下去,得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你看,本来得知凤姬居然谋了潭王之位,陈复玄本是很开心的,结果呢?说没就没了!若是早些联系早些起事,那岂不是还能多个潭州?

这波亏!亏大发了。

而且陈复玄已经五十来岁了,虽然还算硬朗,可这种事谁说得准,陈复玄可不会忘记父亲陈礼之将死之时,那不敢的眼神。

必须不甘心啊,野心一旦烧起,哪那么容易熄灭,那可是天下之主,皇帝之位!

于是陈复玄果断起兵了,同时派人联系凤姬,虽已不是亲王,可好歹掌权那么久,总有心腹之人,若是凤姬愿意配合,里应外合之下,谋取潭州应当不难,再且,建槠县不是还有个叫秦以柳的在死守么,自己派去的使者,可是得到热情接待呢,就是……

“她的归附条件居然是想让凤姬嫁给她?”陈复玄好生骇然,这是什么鬼情况!

若是还没有做另外一件事之前,陈复玄或许还会答应,一个外人不知晓的女儿,嫁了也就嫁了,反正影响不到陈家,但是,已经晚了。

收到凤姬的回信,陈复玄挺高兴,虽说对女儿并不看重,可到底是当年那位女子的女儿,而且陈复玄也坚信那是自己的种,若是凤姬是真情实意,陈复玄不介意对她多宠一些。

当然,做了这么久的家主,如今又已经起事,陈复玄也不会贸然相信。也压根不急谋取潭州之事,眼下朝廷必定会出兵攻打,也没那个精力再去和潭州开战。

于是,陈复玄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主意。既能让人猜疑,又能体现自己的宠爱。

直接派出了一个规模堪称豪华,礼物堪称奢华的队伍,很是高调的入潭州府城,宣布凤姬为他魏国安乐公主!

噗……嗯,这就是众妹子的第一反应,高阳公主?李裹儿嘛?

也就是凤姬一头雾水闹不明白,只觉得大家伙看自己的目光似乎突然有点怪异?

谁都知道,如今潭州名义上是归属高秀君,可实际上,那压根就是周少瑜的,而凤姬虽为正式过门,但早就公认的认为其是周少瑜的妾侍。

结果如今突然被封做了魏国的公主,一头雾水的同时,难免会有所猜测。

比如高玉瑶,很自然就想到了,难不成这两家结盟了?

不管是与不是,总归需要做点什么,如今凤姬的事情多少都有流传,身份是个谜,若是任由陈复玄宣称是他的女儿,那先帝岂不是很丢脸?虽说她高玉瑶不过是以冲喜之名嫁入宫中为后,别说同房了,连面都没见过几次,可好歹也夫妻一场不是。

于是立刻派出人马,封凤姬为高阳公主。

噗……众妹子再喷。这两位唐朝公主的名声,可实在不怎么好啊。结果到好,一下子全安凤姬脑袋上了,简直不要太怪异。嗯,也就是刘楚玉没吭声,没法子,比起谁更那什么,有几人比得上原本历史上的她!

虽说对她而言都没发生呢,可到底有点底气不足,郁闷的慌。

凤姬也由此算是开了先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身为两国公主的女子。虽然凤姬也很无奈就是了,得,这下子,想不被人继续八卦都难了。

消息传到周少瑜这,周少瑜也有点汗颜,以后若真是把那两位公主给带过来,岂不是有点乐子?

本来嘛,连刘楚玉都带回来了,安乐和高阳为何不带,论能力,后两位明显更强,高阳公主虽然私通,让其夫房遗爱成为了史上第一绿帽王,但这家伙可是胆大包天的参与谋反来着,而且还是主犯之一,没点能力,可能嘛?

至于李裹儿,极度爱慕虚荣不假,私生活也不咋地,开玩笑,大婚才六个月就生娃儿了,天知道是哪个的。但不能否认的是,怎么说也是争过皇太女之位的存在,一般人敢想?

言归正传。

假若凤姬是蠢笨之人,说不得还真要被陈复玄的大手笔给感动,然而对于凤姬和李清照她们而言,一眼就看出陈复玄的用意,届时会心一笑,都不用细说,继续需以为是便是,不做任何的举措,便是最好的应对。

至于原因。

不管凤姬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才被封做两国公主暂且不提,可公主就是公主,于是凤姬再次开创一个记录,那就是在非亡国的情况下,以公主之身委于妾侍之位!

本来大家伙还等着李清照会不会来个代夫抬举凤姬为平妻呢,结果啥反应没有,坏事不是没有,至少多多少少的,李清照多了那么一丢丢善妒的名头,当然了,因为有着高秀君的事迹,此等说法也不是很立得住脚跟。

而好处是,如此轻慢的态度,显然并未将那个魏国放在眼里,不然人家弄的这么高调,你都不给点反应?摆明了两边没啥关系嘛。

而同样的,朝廷的面子也不好看。魏国虽然复国,可到底是几百年前的国度,相对没什么实感。而大梁不一样,这是正统朝廷,大梁的公主为妾,那么大梁的威严何在?

嘛,虽然已经丢了一次又一次便是了。

总之,还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情况特殊嘛,凤姬占据潭州和周少瑜为敌,后者不追究就已经很好了嘛。何况两人早就自行立下婚约了。

高玉瑶一瞧,虽然不满凤姬的身份没被抬举,但也并不恼,至少这证明了,陈复玄也不过是还在拉拢潭州罢了,眼下并无实际的同盟关系,于是不再耽搁,立刻起兵。

发兵是发兵了,可是居然并不是金陵京师的驻军,而是大老远的从徐州调派,一路南下前往镇压。

为啥?高玉瑶很没安全感,固然徐州的新军也都是在高玉瑶的手里组建起来的,其将领也是高玉瑶一手提拔认为值得可信的,但到底出去了这么久,知人知面不知心,若是将京师驻军甚至禁卫派出,如何保证绝对安全?

也是恰巧,在得知徐州兵力被抽调大半的消息后,火凤顿时松了一口气。如今南边荆州的孙守仁开启了看戏模式,只要不去惹他,他也不会出来找事,北边突厥只剩最后那么一点隐患,也不足为虑,周少瑜现在还不至于来打她。

如今东边徐州的那点兵力,就更不可能过来找死了,如此,火凤也就可以安心从东面抽调一部分兵力来对抗萧姽婳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先帮一把周少瑜好了,反正,也不吃亏不是嘛。

第八百五十四章 背盟第四百三十四章 书信第71章 梨园第四百七十八章 盖亚第六百九十二章 试试第三百零四章 看穿第七百七十二章 ‘学习’第二百三十三章 新寨第八百七十章 疏漏第151章 喊话第62章 反诗第八百七十章 疏漏第八百七十九章 手段第二百七十二章 又打第二百六十九章 再抽第七百一十八章 要求第四百七十二章 心思第一百八十四章 明末第二百三十八章 祭酒第三百二十五章 猪友第三百三十九章 商议第39章 易安第五百六十八章 咋整第六百八十四章 是谁?第四百五十六章 玉瑶第八百八十四章 傻眼第七百八十四章 起兵第二百六十二章 得逞第七百四十章 忍耐第七百四十八章 离间第八百九十六章 强撩第七百二十五章 公瑾第三百四十四章 乔家第120章 姜山第121章 壮妞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偷第一百五十八章 南下第一百八十一章 归来第六百五十九章 发展第八百五十四章 背盟第七百五十七章 隐居第82章 三无第四百八十四章 四八第四百九十八章 拍卖第七百四十五章 困扰第八百零二章 棋子第七百七十六章 变化第101章 高祖第19章 仲达第三百九十一章 百合第四百九十二章 回程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战’第二百四十九章 嫁了第七百四十章 忍耐第七百零七章 扇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哧溜第六百一十八章 惊叹第六百九十八章 宋国第六百零二章 诱饵第七百四十二章 约定第四百八十四章 四八第五百零九章 又抢第六百六十九章 想要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无题第八百一十七章 死敌第八百四十七章 闹剧(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骗子第一百七十章 指挥第六百四十四章 决定第八百六十五章 危矣第六百五十八章 深究第191章 梁祝第115章 字画第二百五十四章 偶遇第八百五十八章 将死第八百八十章 采买第二百六十五章 介绍第32章 骗子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无题第七百六十九章 责问第92章 不打第四百三十七章 进展第二百零二章 抄袭第五百五十八章 怒意第三百二十七章 家祖第四百二十四章 牡丹第四百八十二章 秀宁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无题第五百三十四章 芙蓉第39章 易安第八百一十三章 厮杀第88章 成长第二百零九章 开挖第三百八十四章 论栗第六百二十三章 攻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交流第五百零八章 搞事第206章 蟒衣第二百七十章 懵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