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

利奥波德·冯·萨克·马索克于1836年1月27日出生在奥地利加利西亚省的勒姆伯格。他在布拉格和格拉茨学习法理学,1857年成为格拉茨大学的一名老师。他出版了一些历史研究著作,但是很快放弃学术研究而全身心投入到文学写作中。他花了很多年时间在德国莱比锡城修订了国际评论《在高处》,后来因为强烈的法国情结,他搬到了巴黎。他最后的几年时间都待在德国黑森地区的林德荷姆,于1895年3月9日去世。1873年他娶了劳拉·冯·罗梅林为妻,后者用“旺达·冯·杜娜耶”的笔名发表了许多小说。值得注意的是,在《穿裘皮的维纳斯》中马索克正是用了“旺达·冯·杜娜耶”作为女主人公的名字。罗梅林于1906年出版了耸人听闻的回忆录,引起颇多争议。

在萨克·马索克的文学生涯中,有无数的著作都出自于他的笔下。其中,有许多是描写短暂的旅行,还有一些描写纯粹的超感觉论。但不幸的是,由于经济原因他不得不写了一些不配套的结局。

然而,他的作品中具有一些独特的文学、甚至是心理学价值的成分,但他最主要的文学抱负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他试图在《该隐的遗产》中描绘一幅当代生活方方面面以及彼此之间关系的图景,并且还拟定了纲领性的计划。这种想法可能源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他的整个计划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即爱情、财产、金钱、国家、战争和死亡。每一个方面分别由六部小说组成,其中最后的一部是为了总结结论,对其他小说中设置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然而这个深远的计划并没有实现,只达到了前面的两部分,即爱情与财产。关于其他的几部分只留下了支离破碎的片段。当前的这本小说《穿裘皮的维纳斯》是属于爱情部分中的第五本小说。

萨克·马索克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流畅的叙述,对人物和场景生动的刻画以及无处不在的幽默感,他关于家乡加里西亚的很多短篇小说也因此成为乡土描写的经典作品。

然而,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个因素使他的名字成为了性心理学中一系列现象的代名词。这让他的作品体现出特殊的心理学方面的价值。尽管不能否认作品中常有令人感到厌恶的病态色调,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天性无所谓好或者坏,自私或无私,它在人类的心理与矿物、植物、动物中运转时遵循的是同样不可抗拒的规律。

萨克·马索克是一位异常的诗人,同时也是现在广为人知的受虐狂。他的就是完全无条件地服从于异性的意愿,成为她的奴隶,被她羞辱、虐待、折磨(甚至愿意被这种折磨推向死亡的边缘)。这样的动机是以无以计数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来体现的。当然,萨克·马索克作为一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寻求的是绝对的受虐。只是有时,当人类内心的冲动呈现出一种反常或是夸张的形式时,人类就会有那么一瞬间反思事情的本身。

如果需要为萨克·马索克所出版的著作辩护的话,那么必须记住的是,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这令人不禁想起蒙田明智且宽容的随笔《论历史学家的责任》,其中这么写道:“一个人也许会掩藏起秘密的活动,但是对于全世界都了解的事情,对于那些造成了公共影响以及如此多后果的事情保持沉默是无可饶恕的罪过。”

残酷与性之间奇特的相互关系一次又一次进入到文学作品当中。萨克·马索克并没有在此方面创出新意。他仅仅是对于一个原始的动机进行了坦率而有意识的发扬,直到在此方面上已无话可说。对于在作品中所描述的暴力攻击,他在颇有争议的作品《价值判断》中做了解释。

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受虐倾向的踪迹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们仅仅只能找到一些暗示的例子。这一主题在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中反复出现;它解释了普雷沃的《曼侬·莱斯戈》中的骑士个性;在左拉的《娜娜》,托马斯·奥特斯的《得救的威尼斯》,阿尔伯特·朱埃勒的《渔夫》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也能找到与这一天性有关的场景。它以一种隐藏而不易被发现的形式构成了现今许多情感小说中的潜在影响,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小说的作者与读者并未觉察到小说中角色的性格带有病态的成分。

夹杂在所有这些奇异与混乱的人类精神源泉中,有些人也许渴望古代世界中那种宁静祥和、朴素简单的态度。洛朗·塔亚德在他的《石膏大理石》中有极生动的一段话,很好地再现了这之间的联系:

“然而希腊人在他们轻松、甜蜜、和谐的城邦之中却对于所谓的“爱情中的精神紊乱”大加放纵。如果他们不是将爱情视为某一神明的牺牲品(东方宿命论的想法)的话,他们至少也将其看作是某种巫术,疯狂或是宇宙中的邪恶力量。之后,基督教掩藏了这些黑暗的灵魂,基督教谴责那些对于他们而言是新的或是威胁到了教条的思想,因为这些思想会将世界带回到奴隶时代。”

《穿裘皮的维纳斯》是萨克·马索克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尽管有些矫揉造作的成分以及其他的文学缺陷,但是它无疑仍然是一部呕心力作,而非为了刺激病态幻想而创作的。有人认为男主人公的思想掺杂了许多主观的成分,从文学角度来讲这是作品上的一个缺陷,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该书已超出单纯的艺术领域范围,成为科学、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文献资料。这是一个极度痛苦的无法避免他个人悲剧的男人的告白,他以写下自身感受经历的方式吐露内心从这个角度去读该书的读者,以及那些将道德偏见置之一边的读者经过仔细阅读,对书中这个可怜不幸的人将会有深层次的理解,而我们所有人内心深处那些阴暗角落也将被照亮。

半个世纪以来,萨克·马索克的作品已经在欧洲文学中建立了一定的地位,而在1883年萨克·马索克作品的周年纪念时,他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称号。在多年前,当成本低廉的再版书被传出欧洲时,存在于各个国家的各式道德卫士试图禁止该书发行,但司法判决的结果始终是出版商胜诉。引用赫伯特·斯宾塞曾说过的话:“阻止人们不受荒唐的事物影响的最终结果导致全世界都荒唐。”这句话尖锐地指出了发生在像《穿裘皮的维纳斯》作品上的类似情。”

“当万能的上帝惩罚他,就将他交到女人手中。”

《圣经·犹滴传》

第15章第1章 序言:虐恋的文化影响与意义第9章第4章第11章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8章第8章第1章 序言:虐恋的文化影响与意义第15章第14章第18章 附录一利奥波德·冯·萨克·马索克生平简介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18章 附录一利奥波德·冯·萨克·马索克生平简介第1章 序言:虐恋的文化影响与意义第6章第1章 序言:虐恋的文化影响与意义第14章第21章 附录三:潘光旦译著中关于虐恋的论述 (1)第3章第15章第13章第4章第9章第12章第6章第19章 附录二:旺达·冯·萨克·马索克的自白 (1)第18章 附录一利奥波德·冯·萨克·马索克生平简介第15章第20章 附录二:旺达·冯·萨克·马索克的自白 (2)第1章 序言:虐恋的文化影响与意义第10章第18章 附录一利奥波德·冯·萨克·马索克生平简介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10章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20章 附录二:旺达·冯·萨克·马索克的自白 (2)第14章第1章 序言:虐恋的文化影响与意义第20章 附录二:旺达·冯·萨克·马索克的自白 (2)第15章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16章第15章第16章第10章第21章 附录三:潘光旦译著中关于虐恋的论述 (1)第12章第6章第4章第17章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14章第21章 附录三:潘光旦译著中关于虐恋的论述 (1)第17章第4章第10章第12章第12章第16章第13章第6章第21章 附录三:潘光旦译著中关于虐恋的论述 (1)第13章第18章 附录一利奥波德·冯·萨克·马索克生平简介第10章第14章第4章第4章第8章第20章 附录二:旺达·冯·萨克·马索克的自白 (2)第14章第8章第5章第1章 序言:虐恋的文化影响与意义第16章第6章第3章第11章第6章第11章第16章第12章第15章第21章 附录三:潘光旦译著中关于虐恋的论述 (1)第7章第7章第19章 附录二:旺达·冯·萨克·马索克的自白 (1)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3章第9章第2章 英文版序言: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第10章第18章 附录一利奥波德·冯·萨克·马索克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