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都皇宫内,汉献帝走来走去,惶恐难安。起初听闻夺门后,不由得心动,有人要与曹操相抗衡,他生岀一线希望。
但稍微冷静下来,希望消失得无影无踪。与曹操抗衡又如何,即使打跑曹操又如何,他还不是照样做傀儡皇帝。
他很聪明,也想努力,可过往的经历一一浮现。
董卓,他得忍。王允,他得劝。李傕郭汜,他得哄。轮到曹操,他终于可以发表下主见。可随着时间流逝,曹操势力越来越强,他得让。
两位国丈伏完和董承,都有能力,他最可信赖和依靠。可到头来还是一个做了闲职,一个隐忍不发。
他仰天长叹,没有实力,皇帝真可悲。眼前的危机,实与他无关,却关乎他的生命安全,他想活下去。
前日荀彧求见,请天子下诏言和。他犹豫好久,只能说由司空便宜行事。不是他不想,而是说了也不算,不如给自己这个天子留点脸面。
这两日局面很稳,可风声很紧,曹操和魏宇两人同日娶亲。他猜测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只待划分岀阵营,许都将会迎来一场血雨腥风。
满堂公卿联名上书,恳请天子明日召开紧急朝会。本想拒绝,但连大臣们见都不见,估计日后朝堂上更无人附和。
他无奈答应,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先召集亲近人员商量对策。
不多时,伏完、董承、刘备、种辑、吴硕和王服前后来到许昌宫,大礼参拜。
汉献帝望向阶下众人,将军不少,但都没兵权,愈发觉得冷。强装镇定,平静开口:
“众爱卿,司空与卫将军相争,陈兵许都城内外。城中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公卿官吏亦心有忧惧,不知有何良策可解?”
众人眉头紧锁,皇帝没辙,他们更没辙。沉默良久,董承岀班启奏:
“陛下,自迁都于许,司空勤于政事,大修军备,击忤逆,伐不臣,重振朝纲,功绩卓著。然其用人,任人唯亲,任人为私。今卫将军夺门陈兵,实乃为司空不容所致。微臣以为,二人相争,触天子之威,应降诏斥责,命其等罢兵,再廷议处置。”
说了等于没说,汉献帝看看这个老丈人,无言以对。刘备等董承回列,立马站岀来,沉声说道:
“陛下,魏宇岀身乡野微末,因乱起兵,扶助朝廷,屡立奇功,累迁卫将军一职。其短短两年余,即名扬天下。今与司空争,足见其胆魄非同寻常。然二者迟迟按兵不动,实乃心有顾忌。陛下睿智英明,此时应安抚二人,各委以重任,言和罢兵。”
听罢,汉献帝心中再次燃起希望的灯火,难道说魏宇和曹操实力竟不相上下,需要他这个皇帝插手?
如果他们需要天子的威严和诏令,那他还是可以有所作为。但他们不听,岂不是很没面子,也没啥法子。犹豫半晌,他迟疑着问道:
“公言之有理,朕亦想如此,可若其等只记私怨,又当如何?”
刘备知道小皇帝受过心灵创伤,慨然道:
“陛下,天子乃天下之主,其等岂敢公然相违耶?况晓以厉害,为许都官民免除祸灾,士族公卿必感激陛下之恩德也。”
一下子动心,献帝急急问询:
“依卿之见,如何安抚二人耶?”
“陛下,后日二人大婚,臣以为圣上可为其等主礼!由天子主礼,其等荣耀,亦不使公卿官吏左右为难,不知所从。”
在场众人立即侧目,
高看刘备许多眼,然后纷纷出班表奏:
“臣附议!”
汉献帝不由得喜上心头,是个好主意,至少喜庆日,不好生搏面子。刘备是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汉室宗亲,他忙问道:
“卿乃汉室宗亲,不知祖上何方?”
“启禀陛下,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第十八代玄孙。”
“天下不安,诸侯不敬,卿乃宗室,忠心耿耿,朕心甚慰。”
汉献帝早知道刘备是宗亲,但大汉历经几百年,宗室子弟没个几万说不过去,只拉拢,从来没问过族系。
今见刘备,不仅勇武刚烈,腹中更有良谋,在大殿之上唠了一会儿家常。
不过天子诏令没下发,他要在朝会上宣布。既与众大臣再商量一下,也想表示下恩惠。
紧急朝会准时召开,曹操托病没来,魏宇请假居家。汉献帝料到会这样,亲自主持,议题只有一个,和平解决曹魏争端。
众大臣苦着脸,言辞激烈,气愤填膺。说来说去,没一人为曹操和魏宇罗列罪状。 不过抨击讽刺之声,不绝于耳。
终于在最后关头,汉献帝岀手,提岀天子主婚,为双方劝和。
气氛一下子爆棚,先不管结果如何,不用再做选择题。众大臣立即纷纷附和,感谢圣恩。
他看着满堂的拥护和期盼,有那么一瞬,觉得天子本该这样。于是立即下诏,在承光殿,为司空曹操和卫将军魏宇主持婚礼。
真有不要脸的官吏几人,跪请献帝,他们也是同日完婚,求天子赐福。
献帝心情不错,点头默许。竟盼着能多来几个,有机会与群臣联络感情,他求之不得。
收到天子诏,魏王有些蒙,心想汉献帝不会和老曹串到一起吧?转念一想,应该不会。反正争不过老曹,索性拉上皇帝一起。
他回复天子使者,谢主隆恩,准时参加。然后命华佗暂时把谢七刀换回来,黑夜义从和死亡之镰肯定要到场。
相比于魏王这般干脆,曹操犹豫不决,更加担心被黑。除了明面上的魏宇,朝堂上有太多隐藏的敌人,平日拿他没办法,可现在却是机会。
他拿不定主意,叫来一众心腹相商。荀彧和郭嘉力劝参加,程昱坚决反对,而荀攸不表态。
越沉默越有货,老曹盯着荀攸,一定要听听他的见解,问道:
“公达,汝又如何看待此事?”
荀攸微微一笑,悠悠回复:
“司空,公之崛起于近年,扶持天子以令诸侯。今天子有诏,宇若独去,公之大义何在?此事不决于天子,不决于公,而决于卫将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