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吉林归奉

在通化城外北洋军阵地上,一群身穿青灰色军装头戴狗皮帽子的吉军士兵正向前面的北洋军士兵发起进攻。

吴佩孚看着这战况,咬着牙露出很假的镇定正视前方,一个炮兵中尉问道:“团长,怎么办?”

吴佩孚强压住表情,淡定地说:“等援军。”

说罢,他拔出军官刀,从地上划了一道线,大声说:“越此线者,杀。”

这举动倒有点当年曾国藩的风格。

所有士兵也是咬着牙紧握着枪朝越来越多的吉军士兵开枪。

随着吉军越来越多,而自己的部下越来越少,吴佩孚这时反而露出了书生意气(吴佩孚为前清秀才)。

“所有人,上刺刀冲上去。”吴佩孚将被土沾满的手套扔在地上举起军官刀大声说道。

士兵听后从腰间的刀鞘上,迅速抽出刺刀,并快速将刺刀插在枪上,刺刀所发出的光,白的刺眼,更觉得待会又得有人付出代价,而这个代价则是他们的命。

吴佩孚挥刀冲了上去,身后五十名士兵紧跟其后。

梁志从望远镜中看着说:“这北洋军就是不一样,都打得不到一百人了,都还这么能打,唉,如果我十一师有这样的精神,何愁守不住一个通化啊。”

一个中校冷笑道:“他们这是困兽之为。”

梁志听后露出了一丝苦笑,但马上严肃地说道:“传令:命各部快速解决他们。”

他才不会看到北洋军上刺刀,人海冲锋过来,自己也脑子一热派兵和他们拼刺刀

这年头,玩人海冲锋,除了日军就是一些中国军队,因为这些将领也是留日生,所以到绝境时,会选择人海冲锋。

而他梁志可不是留日生,他是北洋武备学堂出来的,原来在禁卫军里当过队官,后来北洋军逼宫击败禁卫军后,他便投奔孟恩远,直接当了标统,南北和谈统一了军制后,他升任少将旅长。

各部吉军士兵朝北洋军开枪,而吴佩孚这边,他提刀一刀砍死一个吉军少尉,并率部向吉军一个连进攻。那个连长赶快命部开枪,士兵们开枪,虽打死了几个北洋军士兵,但北洋军越来越近,吴佩孚又提刀再次砍死那个上尉连长。身后士兵也冲着杀向吉军,吉军士兵马上乱了。

吴佩孚击败这个连后,冲了出去,出来时只有二十人。

梁志从望远镜中看到吴佩孚突围后,大声骂道:“一个旅的士兵弄不掉北洋军一个连,丢人。”

而这时,汤玉麟率部冲了过来。向吉军发起猛攻,梁志率部冲了过去,汤玉麟率部强攻,如收割机似的击败吉军。

吉军十一师第一旅被击溃。

梁志也自知无脸见人,将枪放在太阳穴开枪自杀,余部一个连投降汤玉麟。

汤玉麟之后率部围攻通化。

吴佩孚撤出后,马上找到王占元 他带着哭腔地对王占元说:“旅帅,炮兵团只剩二十个弟兄了。我对不起旅帅,师帅。”

王占元听后强撑着挤出了一丝笑容,拍了拍吴佩孚的肩说:“没事,出来了就好,咱们还有一个团,骑兵团,够向大帅交代了。走,回奉天。”

“是”。

王占元之后清理整理余部率部撤回奉天

在通化城内,二旅旅长冯馆少将清点城内吉军,只有一个团和两个营。他面对城外奉军说不怕那是假的,他知道吉军已经没兵可支援他,于是他决定准备开城投降。

冯馆马上召集两个团长,五个营长,旅参谋长进行开会,并让自己的卫队共三十人埋伏,一旦这几个军官中有不同意的,就地解决。

八个军官进入会议室,几个人互相议论,一个营长道:“我的营如今士气低下都不想打了。”

另一个营长也说道:“谁说不是呢,我已经以军法毙了一个连长,两个排长了,可照样不管用啊。”

而这时,卫兵大声道:“旅帅到。”

话毕,冯馆身穿青灰色少将军装走了进来。

八个军官全部严肃地站起来。冯馆压了压手说:“坐吧。”说完自己坐下,其余人也坐下。

冯馆拿起杯子喝了口水后,又放下,说:“现在这局势成这样,说实话,通化守不住了,各位何意?”

二团长站起来先开口说道:“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已经没有打下去的意义了,职部意向奉军谈判,保留我部编制然后再投诚。”

三团长站起来道:“我三团各部全是都督一手栽培起来的,职部想如果旅帅要归顺奉军,职部望旅帅能够让我们第三团回去保卫都督。

冯馆听后问三团的两个营长:“你们与你们团长一个意思?”

那两个营长听后点了点头。

冯馆听后也点了点头并挥了挥手说道:“走吧。”

“谢旅帅!”说完,三人站起来要走出去,突然冲出十个拿汉阳造步枪的士兵,朝三人开枪,三人中弹倒地。

冯馆头也没转身看倒在血泊里的三人继续说道:“二团长你马上去接管三团,凡是反抗者,杀。”

“是”。二团长说罢站了起来,快步走了出去。

冯馆继续说:“参谋长,你马上去与城外奉军谈判,我们条件:保留建制,不杀一人。”

“是”。之后快步走了出去。

冯馆站了起来,回去与自己的姨太太又在床上“大战”了一阵。

城内吉军则一切稳定,不服的几个军官全被杀了。

在城外,汤玉麟正看着地图听着参谋长的意见。一个少尉上来说:“旅帅,一个吉军上校求见。”

汤玉麟听后说:“见。”

“是”。

他马上让参谋长将地图收起来。

那个上校被几个士兵带进来,那个上校说:“将军,废话不说,我是城内十一师第二旅旅参谋长,我们旅长希望与将军谈判,条件是保留建制。”

汤玉麟听后打量了一下那人问道:“我怎么相信你?”

上校道:“待会儿我回去,半个小时后,城门大开。我们便投降。”

汤玉麟听后点了点头笑着说:“好,你去吧。”

“那就告辞了。”上校笑着说。

话毕,快速走了出去。

汤玉麟看着那人走后,马上大声说:“传令:半小时后,通化城门将会大开,三个团冲进去,击败城内吉军一举夺下通化。”

参谋长听后疑问道:“可旅帅人家不是降了吗?”

汤玉麟听后笑着说:“兵不厌诈,接受他们投了后,咱们以后如果遇到绝境,他们同样会这样背叛咱们,我这是为雨亭着想,为咱奉军着想。”

参谋长听后觉得有理便点了点头。

那个参谋长回到通化后,马上给冯馆打去电话。冯馆接上后,问:“怎么样了?”

“一切顺利,让咱们开城门。”

冯馆听后继续说:“先不要开,先看看周围有没有奉军,一旦有就不要开了,如果没有,开门让他们进来。进来你先接待着,我一会就来。”

“是”。话毕,他挂了电话。

冯馆旁边一个身穿粉红色蕾边睡衣的少妇娇哒哒地说:“帅爷。”并用纤细的手摸着冯馆的身子,冯馆转身又搂住少妇便再次与那个少妇“大战”。

晚上的通化显得格外安静,安静得让人忘记早上还发生过战争。

在城外不远处,一个个身穿金黄色绵军装,头戴狗皮帽子拿着步枪的士兵慢慢靠近通化城门。到城门附近后慢慢藏起来。

这时,从中走出一个身穿金黄呢子将官大衣,头戴圆顶大檐帽,脚穿棕色中筒将官靴的将军,身后跟着十名与普通奉军士兵穿着一样的士兵。这正是汤玉麟。

汤玉麟站在通化城门底下大声说:“开城门。”

那个参谋长看着城下只有十几人,并且让人拿望远镜看了一下周围没人,在他认为确认无误后,命部打开城门。

城门刚一完全打开后,汤玉麟大喊:“动手。”

话毕,整个通化城外传来一阵喊声,一群奉军士兵冲出,并快速冲向城门。

而吉军这时想关门已经来不及了,门口吉军全被打死。那个旅参谋长也因觉得自己无脸见冯馆跳楼自杀了。

吉军士兵有些还是开两枪,但全被奉军击毙,吉军士兵余部投降。

冯馆得知后,也无脸见孟恩远开枪自杀了。

冯德麟清点共战死五十人。俘了吉军一个团两个营。他马上率兵继续北上。

与此同时吴俊升率骑兵旅袭击了永吉,击溃吉军一个团,吉军余部一个营投降,此战使通化至吉林门户被打开。

徐树铮也在新民击败奉蒙防军,击毙冯德麟,全军又奉段祺瑞命令撤回外蒙。

段祺瑞得知后,让黎元洪发布大总统令:

民国元年六月十五日,免除孟恩远所有职务,以叛国罪处决。免除李川黑龙江都督一职,保留其十二师师长一职,降为陆军少将。即日起,废除东北三省都督之职,设吉林省长,黑龙江省长,奉天省长。再设东北巡阅使,由张作霖任,张作霖兼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奉天省长,晋升其为陆军上将。陆军第二师立刻入西南解决西南纷争。东北三省所有军队归东北边防军总司令统一指挥――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

这份大总统令,其实是段祺瑞觉得皖系当前最大的敌人应该是直系,于是他决定将东北直接给张作霖,想奉皖联手排挤直系。

而张作霖也打着趁直皖互斗自己准备坐收渔翁之利入主关内于是也就答应了。

虽然张作霖名义上管了东北三省,可如今那两个都督都还没宣布接受中央任命向他认输呢。

于是他下令:“各军加强攻势,快速平定两省叛军。”

在吉林都督府内,吉林都督孟恩远中将看着一份来自永吉前线的电报,他说实话,他不服,他不服一群土匪为什么能够打败他,但如今吉军只有两个营并且还是临时抽调壮丁组建的,他不服也由不得他自己啊。

一个步兵中校快步走了进去,并快速到他办公桌前,说:“都督,大总统电。”

孟恩远以为黎元洪会为他出头,便露出了笑容说:“念。”

那个中校打开文件念到:“大总统电:免除吉林都督孟恩远所有职务,削去军籍,以叛国罪处决。”

孟恩远听后强装镇定地挥了挥手让那人出去。那人放下了电报朝他行了军礼后走了出去并将门关住。

孟恩远站了起来,转身看着挂在墙上的中华民国大地图,他摸了摸图上的东北三省并又转身坐回椅子上,又翻开之前所制定的作战计划。看后他又合上了文件,摇了摇头露出一丝苦笑说道:“败了败了,我孟恩远这一败,永生不能翻身了。”

随后孟恩远发出通电:

民国元年六月十八日,恩远已接受中央任命辞去所有军政之职,故此恩远决定望大总统能够望开一面,恩远一人受刑莫伤家人,恩远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前中华民国吉林都督兼陆军第十一师长陆军中将孟恩远。

之后孟恩远安顿了家人让他们回老家住下,并让他们今后万不可从政,不求扬名天下,只求苟且性命于天下。

然后他换下军装,换上了一套便服,临走前摸了摸自己的中将肩章,在十名卫兵的护卫下,坐上马车前往北京。

段祺瑞得知后非常感动马上派一个连在山海关等待孟恩远,孟恩远到山海关后,坐专列前往北京。

到北京后,段祺瑞再次开恩决定任命孟恩远为总统府副侍卫长,不过降为少将。

但心灰意冷的孟恩远则拒绝了段祺瑞的好意,表示自己愿回老家,从此不问国家事安安心心当个庄稼汉也行。

段祺瑞也没有为难他,准他回天津老家去当寓公,同时还给他了一些盘缠。

而张作霖这边则马上让汤玉麟接管十一师,并命其率本部人马北上黑龙江支援张作相部。

这时的他有很大把握一统东北三省,当上实至名归的东北王。

第二十五章 誓师南征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辞职了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七十二章 福建乱第三十一章 马战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十四章 西北军政府第五十三章 昆明激战(三)第六章 定藏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五十九章 后杀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四章 对策第一章 诛杀赵尔丰第二十九章 夺六盘水第十二章 冲突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五十九章 后杀第七十二章 福建乱第三十章 杀段芝贵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拢第三十章 杀段芝贵第四十章 共和党第二十三章 南北统一第二十七章 龙云的打算第二十四章 贵州不安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拢第十八章 订军械第五十四章 昆明激战(四)第五章 初战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谈判第二十八章 张作霖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辞职了第三十六章 大炮便是真理第五十一章 昆明激战(一)第十五章 南北第一次谈判第二十四章 贵州不安第七十三章 大婚第四章 对策第六十八章 视查西北制造局第十二章 冲突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三十四章 广西来人第八十一章 北伐危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三十章 杀段芝贵第十六章 西北制造局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辞职了第三十章 杀段芝贵第二十七章 龙云的打算第五十九章 后杀第六十五章 奉蒙初战第五章 初战第七十六章 要打仗了第二十一章 各方拉拢第七十九章 阎锡山的选择第八章 德使魏司第六十三章 各方态度第十章 宫廷激战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三十三章 复重庆第十六章 西北制造局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十四章 西北军政府第四十八章 不服?反目?第四十四章 西南自治第五十八章 平乐第四章 对策第四十七章 黑省归奉第四十二章 通化激战第三十一章 马战第六十一章 扫平黔滇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六十七章 会议第五十九章 后杀第六十三章 各方态度第六十一章 扫平黔滇第七十一章 黎元洪辞职了第十章 宫廷激战第二十七章 龙云的打算第二十章 滇军入黔第四十五章 贵州战事第四十六章 滇军回昆第十三章 兵败归川第五十七章 滇北战事第十六章 西北制造局第二十九章 夺六盘水第七十八章 蔡锷复出第四十九章 先赏第四十三章 吉林归奉第七十七章 热河归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