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战备之轨道(一)

从4月初开始,在政务院的统筹之下,外交部下属的贸易局开始加大了从欧洲进口优质煤炭、石墨、水银、铅、铜、锡、亚麻、石蜡、马匹等战略物资的力度。当然了,人口的引进也在同时进行,原本已经逐渐停滞的法兰西移民因为形势变化再度开闸,可以预期,大量的法裔移民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通过各种渠道蜂拥而入东岸共和国境内。为了抵消大量法裔移民到来的影响,民政部同时也加大了立窝尼亚移民的引进力度,同时还从土耳其人那里大量购买波斯、柏柏尔、希腊、哥萨克、鞑坦奴隶,以平衡国内的族群势力。

与此同时,科洛尼亚城的东岸代表也正式向前来交易的商人们宣布:华夏东岸共和国将敞开收购除铁之外的各种金属矿物、硬煤、羊毛、棉花、船材、牲畜、硫磺等物资,尤其是智利的硫磺,东岸人更是将收购价直接上浮了30%,并明确表示有多少收多少。当地的商人们也不傻,他们从东岸人的举措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味,因此很快便驾船离去搜罗物资,争取在科洛尼亚城关闭之前做一笔大生意,大捞一把。

4月10日,之前因为建筑队任务繁重以及材料紧缺而被取消掉的连接东方港和米林湖的运河工程开始再度被人提及。大家有些担心,如果一旦和荷兰人全面开战,东岸沿海也许将再次遭到封锁,那么沟通鸭北方子湖重工业区和南方人烟稠密的首都地区的近海通道将被切断。那样的话,北方的钢铁、机械、煤炭、布匹等工业品无法南运,而南方的粮食、肉类、油脂、食盐、皮毛等生活物资无法北运,这样一来就只能依靠效率极其低下的陆上运输了,更别说此刻从东方港向北还没一条正式公路呢。

因此,连接首都地区和北方米林湖的通道问题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因为只需要将东方港与米林湖打通,那么内河小火轮便可通过米林湖、两湖运河、鸭子湖直抵北方的平安县,这样就保持了内陆地区的畅通,维持了国家南北两极的稳定。当然运河工程此时被人们所提及并不是说要开凿这条长度可能近百公里的运河,而是作为修建一条从首都地区直通米林湖的陆上交通线路的陪衬被人提及。在座的人都不是没有实务经验的书呆子,开凿一条总长上百公里的运河对于如今国力有限的华夏东岸共和国来说是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短期内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在原本的计划中,这条运河途经的内格拉湖、内格拉湖沼泽区、米林湖等水系都是半咸水水系。因此,这条运河一旦开通到首都地区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对当地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这也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这条耗费巨大的运河计划其实早在去年就被枪毙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修建一条从棉农乡抵达北面米林湖的陆上通路。

早在去年年中,交通部下辖的设计所工程师们便规划了一下线路。整条道路从棉农乡向北修筑,途径镇远乡后继续向北修筑50公里后蜿蜒向东北,直抵后世乌拉圭七月十八日镇附近的圣米格尔河畔。圣米格尔河宽度、水量、水深都还可以,除部分航段可能需要稍加疏浚外,整条河通航吃水浅的内河运输船没有任何问题。这条陆上道路全长约在80公里以上,途径的地区都是平坦的大草原,而且平均远离海岸二三十公里以上,安全性方面也毋庸置疑。

从去年开始,交通部建设四局、五局便开始从南北方向同时平整土地、夯实地基,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奋斗,目前路基已经构筑完毕,只等开始正式建设了。不过令所有人包括很多穿越众在内所吃惊的是,这条修建中的陆上交通线竟然不是如同1号公路般的柏油马路,而是钢制轨道,俗称铁路。

轨道在如今的东岸共和国境内并不鲜见,无论是矿山、码头还是砖窑厂,都使用了许多钢制轨道用来运输物资。不过像如今这般一搞就是几十公里的大规模铺设铁路还是头一回,要知道,按照如今东岸共和国的标准,间距1500毫米(不同于后世1435毫米标准轨距)的钢制轨道每米约重40KG以上,70-80公里长的铁路可能需要三千吨以上的钢铁。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根据目前平安钢铁厂月产600吨生铁、250吨钢的产量来说,铺设这么一段铁路可能需要大力压缩其他方面的用钢需求,然后攒上一两年方才够用。

面对这样的现实困难,执委会却没有打算退缩。在建设狂人、政务院总理马甲的一力坚持下,这条铁路无论如何也要上马。而且军方从国家战略安全方面考虑也对马甲的意见予以了强烈支持,轨道马车比起传统的公路用四轮马车来说无论是载货量还是行车速度都不是后者能比的。毕竟,光滑的金属之间的滑动摩擦可比粗糙的柏油路面小了很多,孰优孰劣大家一目了然。

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平安钢铁厂就在政务院的命令之下开始转产,即压缩生铁的生产比例,加大钢的生产量。至于轨道用钢的配比,则是自然科学研究院冶金所经过长期试验研究出来的一种碳钢,该碳钢承重力强,且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进一步减小了马车轮对与轨道之间摩擦系数,非常适合用来制造钢轨。

从去年年中开始直到今年四月份,除了保障了铸炮用钢之外,政务院压缩了其他一切非必要的用钢需求,到目前维持累计共生产了1600多吨轨道用钢。第一机械厂利用这些钢水共铸造了3000多根工字型钢轨,每根钢轨长12.5米,重约500公斤。与此同时,位于河南乡以及西湖堡的两家木材加工厂也开始按照交通部下发的标准尺寸加工枕木,一机厂也开始用车床大量加工钢轨之间的连接件、固定用螺栓等零部件。

而为了加工出这些产品,木材加工厂和第一机械厂甚至添置了大量新机床,同时培训机床操作工的工作也在同时展开。而为了给这些新添的机床提供动力,一机厂锅炉车间也开始加班加点,给这几家厂建造大型动力锅炉及传动设备。由此可见,搞工业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每一个工业技术进步都是整个工业基础一点一滴得来的,不能有任何短板,也容不得任何侥幸。

在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指出目前的畜力轨道马车载货量有限,其实完全不必要修建如此高标准的钢轨。在实际使用中,修建每米重不到10KG的轻轨就已经够用了,这样能节省很多钢出来。不过政务院对此一概否决,坚持使用高标准的钢轨。马甲甚至扬言,哪怕钢不够用铁路停下来在哪等着,也要全部使用拥有高承重能力的重型钢轨。

从今年年初开始,交通部下辖的交建四局抽调部分人手从棉农乡开始向北、交建五局从米林湖畔的原陆军哨所位置从北向南,开始南北对进铺设铁路。钢轨与枕木之间的连接用大号螺栓固定,而钢轨与钢轨之间则用特定的铁制连接件连接。每两根钢轨之间都留有一点细小的缝隙,这是给夏天高温时钢轨热胀冷缩而留下的间隙。而正是因为这个缝隙的存在,才有了火车通过时“咔咔”的声音。

从1月份到4月份,三个多月过去了,交通部下辖的两个建设局数百名职工外加两千多名南非劳务工加班加点,一边继续夯实地基,一边埋设碎石子道砟和枕木,然后再在枕木上方铺设钢轨。截止目前,从两个方向对进的建设局加起来共已铺设了大约20公里的钢制轨道。以这个修筑速度来测算,交通部非常乐观地预计,这条长约80多公里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将会在年底的时候彻底完工,明年上半年就能投入使用。

这条铁路修建完毕后,交通部还将在旁边继续修建一条复线,以便南下和北上的货车可以相对而行。这样一来,首都地区的物资就可以通过大鱼河——大鱼湖水系用小火轮运输到棉农乡码头,然后换装轨道马车,从棉农乡途径镇远乡一路向北直抵米林湖畔,再也不惧敌人的海上封锁。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发展第六章 安齐拉纳纳(六)第四百四十三章 漂洋过海(六)第一百十一章 移民首航第一百三十九章 商业与外交(二)第一百二十章 见闻(三)第七十一章 共同防御第四章 荷兰纪行(二)第二十六章 本土:外交(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棉河(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资本(二)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一百三十八章 创业与发展(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序曲(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困境第六十六章 决战:主题(四)第五十七章 东岸主义(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浑水(六)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丘区(四)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西北铁路(二)第四十二章 波尔多来信第五十章 金融市场(二)第八十八章 新欧洲贸易秩序(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南巴塔哥尼亚(十一)第一百四十四章 乱局(六)第四十九章 火地岛之行(下)第三十一章 不期而遇(一)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六章 东岸见闻录(续)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一百七十九章 浑水(八)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东地中海的盛夏(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冬日(五)第六十七章 蜂拥而至的移民(三)第四百零一章 新青岛,新生活(二)第七十一章 决战:高潮(一)第六章 鸭子湖(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博览会(一)第三章 安齐拉纳纳(三)第四百五十一章 社会变迁(三)第五十三章 南方的英国人(一)第四百十三章 且战且退(二)第六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五章 巴西局势(一)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来(一)第七十五章 目标:苏伊士港(三)第三百十八章 军队与财政(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海军的意志第五十三章 战备之物资(一)第十四章 新发展(三)第一百零七章 烟台(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网(三)第二十章 深固根本(六)第一百零三章 火爆的贸易第五十四章 战备之物资(二)第三十三章 大河以西(二)第四章 公司在行动第三百章 战争岁月(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算银行体系第四百十一章 以拖待变第二百五十三章 变幻的风云第二百二十二章 经济工作(二)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五十六章 齐洛埃岛第三十二章 不期而遇(二)第三十三章 东岸见闻录(二)第一百十章 南方战区(六)第三十八章 意料之外的战斗第二百七十九章 火烧营房事件(一)第十一章 贝齐米萨拉卡人的噩梦(三)第四十九章 金融市场(一)第四十一章 血河(四)第六章 风起云涌(三)第二十五章 圣奥古斯丁(三)第二十二章 深固根本(八)第五章 安齐拉纳纳(五)第八十二章 大河以西(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外交风险(一)第七十六章 南方战区(三)第七十六章 参谋旅行(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漂洋过海(八)第九十四章 再次出航前的准备(四)第一百零七章 烟台(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澳洲的惨淡经营第一百二十九章 东南太平洋(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东岸人在黑龙江上(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铁路时代(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族(二)第五十八章 东岸主义(二)第一百章 西大荒(六)第三百十二章 新的拓殖(二)第四十七章 外交与危机(二)第六十五章 决战:主题(三)第十八章 河中堡第一百七十五章 浑水(三)第十四章 新发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