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两广新军雏形

赵世杰与两广总督沈犹龙二人相谈甚欢,甚至在他的一番言论引导下,老沈同志对于大明的目前的局势也开始认真思考了起来。

闯王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大小农民起义军还在不断的攻城掠地,北边的后金也没有消停,时不时的扣关掳掠一番,拍拍屁股便走,让大明的边军根本无法寻找他们的痕迹。

除此之外,朝堂里的斗争也越发激烈,东林对于排除异己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完全至国家于危亡之中而不顾,枉他们一个个读的都是圣贤书,却不记圣人教化之言。

沈犹龙对朝堂上的那般东林已经心生了怨恨,甚至有些赞同赵世杰的东林误国,才会导致大明接连在北方的战场和对西北的农民起义失败。

东林这般人就是吸血鬼,他们吸食者整个大明百姓的血汗,却完全不顾及百姓的生死,这样的人已经不配成为朝廷命官,当官为民,不求政绩斐然,但也求无大过,这是沈犹龙的原则。

所以对于两广的商业贸易他一直采取的都是顺其自然,同时也在观察与澳洲人通商带来的好处。

老沈虽是一个苦读圣贤书的儒家,但并不迂腐,他到广州上任之后还曾推广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其中对于手工业者的支持就可以看出。是一个能接受新鲜事务带来改变的人。

澳洲赠送的一百条步枪是从香港驻军的军火库内紧急调集的,除了赠送一百条步枪之外。老沈还有个不清不知情,希望澳洲人能同时派来一队教官帮主训练士兵。

不过对于派来的教官,老沈并不让白派。承诺会给澳洲教官酬劳,和所有在广州的一切开销,并且还是提供食住。

这个要求不算太过分,连枪都送了在派几个人过来训练新兵又有什么不可的,赵世杰爽快的答应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对训练大明方面的武将不得干涉。否则澳洲将无条件的撤回教官队。

对于这个要求沈犹龙同样爽快答应,毕竟已经邀请了对方来帮助训练新兵,就不能干涉。虽说咋制军上沈犹龙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一些基本的道理还是懂的。

身为两广总督,监督军之职,威信还是有一些的,虽然出生于文官集团。但到了大明后期武官基本上都成为了文官的附庸。一般不会出现武官看不起文官上司的那种事情。

当然沈犹龙也不打算召集卫所军队来组建新军,而是听从了赵世杰的建议在流民之中招募年轻力壮敢战的勇士加入。不招募卫所官军的主要原因是,卫所的官兵大多战斗力并不强,就是一帮子有军户名没有士兵实力的农民。

而且招募卫所的官军也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不易,每个卫所官兵都是申牒造籍在册之中,这些人虽说名义上大明国家的职业军人,可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部分将领私人佃户。

要是从这些人种抽调一批出来。必定会让那帮武官将领反对,而从流民中所招募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整个广州城最多的就是难民,要想招募一两百个青壮还是非常容易的。

赵世杰之所以这么建议,其中考虑到的原因也有,这批士兵将会被作为种子培养,将来整个两广的军队改革就要从这些人里去进行渗透,帮助大明建立一支真正的新军。

总督沈犹龙从澳洲人那里接受了一百条火铳的消息吗,并没有瞒住那些统兵的将领,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算什么特大的消息,就连沈犹龙要招募一两百名流民训练成装门的火铳队,大家的兴趣也不大,毕竟这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大利益。

所以大家的目光依然还是放在了自己受益的东西上,对于沈犹龙要组建一个一两百人火铳队玩玩大家的也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甚至直接表示了对此支持,只要不是到了自己的卫所里挑选青壮就行。

对于这些把个人利益至上的卫所将领,沈犹龙根本就没报太多希望,大明如今能战的军队除了北边几个卫所之外,哪里还有能一战的卫所军,就更别说是江南富庶之地的卫所官兵了。

沈犹龙既然接受了赵世杰的建议,就代表他的确对眼下的局势表示了担忧,算是大明朝廷里难得几个有远见之人,这澳洲军既然在南洋一代可以威名远扬,必然有自己的一定的特别之处可供学习。

更何况在古代,训练军队的锻造之术可以说是不传的秘籍,历代兵家名将哪个不是拥有了自己特别练兵之法方能成名。

这澳洲人能抛弃门户之见,这是多么难得机会啊,要是不好好把握住,后悔可就没地方哭了。

沈犹龙不笨,虽然出身是个文人,可是日后这新军练成,自己可不光是要加官进爵那么简单,名留青史那都是小的。

为了配合澳洲人的训练,他已经在城中精挑细选年轻的壮汉加入新编的两广神机队,不管这些难民同不同意,反正他就像直接抓壮丁一般把人给拉了去,发给一套同样从澳洲人那里购买的军装,扔给众人,让其穿戴整齐,以后就是当兵吃粮的人了,要是不愿意那就治给你安一个离乡之罪。

虽然到了明末因为天下变动,路引制度的管理已经没了那么严格,但如果官府真的要和较真,治你罪也不是不可以的,所以那些不愿意的流民也只好同意,否则被治罪可是少不了要吃些苦头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这当兵吃粮还是真的。

同时为了帮助两广总督沈犹龙训练新军,澳洲方面也是做出非常慎重的考虑和研究,派出了澳洲陆军里目前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陆军第一连队,而这次被选中的带队教官则由何语,马卡洛夫,于山,乔肆等人担任。

第一连队无论是在作战经验,还是训练新兵方面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国防部相信他们一定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ps:正在努力存稿中,下个月开始两更

第128章 不平等条约第84章 利益交换第412章 军演开始166章 市场冲击第218章 大唐地产第329章 衣锦还乡第153章 新船第295章 乡村计划第271章 新品促销第317章 要走了第125章 科技的力量第283章 请求第381章 串联第32章 荷兰俘虏的用处第588章 复杂的关系第118章 上任第463章 意外的求和第312章 他乡遇故人第459章 大员岛的地位第64章 唐伟的梦想第648章 失守第567章 帝国的雄心第582章 学习很重要第139章 派系第274章 民族社会问题第573章 远东的战略布局第429章 大撤退第594章 藏匿何处第509章 搞不懂第169章 威逼利诱第259章 女神唐汉娜第540章 营救福王第388章 纽卡斯尔市第643章 冯氏游击理论第235章 外交抗议第315章 协同作战第669章 打响第一炮第159章 告发第394章 赵家侄儿第652章 任命书第198章 加深合作第499章 郑公馆第572章 潜伏的很多第599章 荷兰人进展第639章 战略物资储备局第3章 登岸前的准备第220章 足球运动第234章 强烈关注第108章 该不该买房第333章 接风第364章 各方拉拢第459章 大员岛的地位第244章 两广新军雏形第579章 大建设带来的利益第575章 支持第524章 腐蚀满清官员第575章 支持第560章 增兵香港第51章 爱心泛滥第174章 合作模式第142章 刘姥姥进观园第26章 澳洲大使馆第473章 截胡第437章 黄雀在后第257章 战术课第231章 尼德兰难民的不满第568章 反间谍案第480章 骑兵连队第359章 野心第641章 吴三桂有异心第381章 串联第617章 多尔衮的计谋第249章 焦头烂额第401章 粮食倾销计划第170章 亲民行动第110章 澳洲梦第504章 收服民心第53章 蒸汽机第286章 发行国债探讨第45章 潜伏者第423章 战斗没有结束第266章 乡党第530章 李自成的大义第219章 自力更生第338章 让步第154章 奖励第401章 粮食倾销计划第522章 军备竞赛第414章 借兵第183章 结交第197章 我们来了第167章 县令的烦恼第81章 十七世纪的大明第277章 扩军方案(三)第163章 早训第21章 贸易(二)第106章 辫子粉遇险第616章 远东的军事对峙第494章 救援行动(二)第530章 李自成的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