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一个人的变法(一)

一路之上,赵朴都在思考着如何变法,说大话容易,办实事难。

身为后人,他可以指手画脚,说王安石变法这个不好,那个不恰当,缺点有多少多少,弊端有多少多少;可是站在王安石的位置,它能够比王安石做的更好吗?

赵朴摇了摇头。

建设永远比破坏难,创新永远比山寨难,第一个永远比第二个难。就好像,李自成在进北京城时,说他比崇祯多么多么好,比崇祯多么英明,可是进了北京城,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李自成还不如崇祯。

就好像,孙中山革命时,总是说清政府如何如何不好,可是当他上位时,做的那些事情,连清政府还不如,以至后人常说“民国不如清朝”。

赵朴看来,论及文化水平,他拍马也比不上王安石;论及从政能力,他拍马也比不上王安石;论及心思周密,他也不如王安石,总之赵朴有很多方面不如王安石,而如今他却要变法。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失败了,那他能成功吗?

赵朴心中很是忐忑,成功率不足三层。

别说是仅仅三层,即便是只有一层,赵朴也得变法。正所谓不变法是等死,变法时找死,找死总胜过等死,找死至少还有一线活下去的机会,而等死一点机会也没有。变法是必然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不可揣测的,也是没有选择的。

而为了变法,赵朴开始试探一些大臣,试探他们对变法的态度。

不过很失望,当谈论到商鞅时,都是贬低态度;谈论到王安石也是乱臣贼子。而谈到如何北伐时,大臣们总是夸夸其谈,总是说是八字军一到,百姓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果然一群嘴炮,文人集团多数是保守集团。

法家是改革派,而儒家是守旧派。在大宋这个儒学昌盛的时代,改革很难,失败很正常,范仲淹如此,王安石如此,赵朴心情很是失落。看了看随行的大臣,心中暗自烦躁,酒囊饭袋太多,靠谁变法呢?

赵朴四处扫了扫,很是悲剧的发现,只有他一个是变法派,在朝廷内找不到一个变法派的大臣。

他是一个人变法!

若是要襄樊一带,在湖南湖北变法,可能连一个大臣也找不到,只能是光杆司令?

“我的商鞅在何方?”赵朴不觉苦闷的道。

这时,他隐约有些怀念蔡京,蔡京是奸臣,但也是变法派;还有秦桧,秦桧千般不好,但至少是变法派。李斯、蔡京、秦桧、李鸿章等,他们实际上都是同一类人,都是有能力,私心又重,又敢于拼搏,只要驾驭得当,还是大有可为的。

正在赵朴伤心失意时,一个大臣问道:“陛下,可是要效仿王荆公,行变法之事?”

这时,赵朴才回过神来,才发觉在他愣神的时刻,帐篷内大臣已经陆陆续续离去,只留下一个中年大臣。

“不知贵姓?”赵朴问道。

“微臣张浚!”中年男子回答道。

赵朴道:“王安石是失败者,我不学他;要学就学商鞅,成就一代伟业。中华大一统,始于秦国,而秦国之强,始于商鞅。一时胜负在于力,千年胜负在于理。世人贬低商君,只因为国泰民安;一旦山河崩碎,社稷颠覆的时刻,商君之法就是救国良药!”

张俊沉默了,沉思良久道:“范仲淹,王安石等,力图变法以求强,求富,然则变法之难,难于九层天。变法没有强军,没有强国,反倒是引动朝堂现成新党旧党之争。几十年的党争,耗尽了我朝的元气,引发靖康之耻!”

“如今,我朝局势不妙,汴梁丢了,大片的山河丢了,朝不保夕。靠着陛下努力,还有边关的各个将士拼杀,才稳定住局面,没有继续恶化。若是陛下变法,必然引动朝局动荡不安,党争斗再起!”

“党争?”赵朴笑了,声音有些冷然,“国之不亡,党争不断;党争不断,国之必亡。只要我朝祖制不变,党争必然不休,妄想消弭党争,好比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幻梦一场。不变法有党争,变法也有党争,那为何不变法?如今局势崩坏在,最好的结局是划江而治,最差的结局是亡国。局势已经坏到了不能再坏,也不怕局势变得更坏!变法是必然的!”

张俊的神情有些黯然,如今圣上性格最为执拗,好似当年的王安石一般,这可不是国家的福气。

“当然,我不会实行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等…………”赵朴神情有些黯然,“王安石是书生,书生变法,总是一厢情愿,总是想到最好的结局,而我不会。我变法,只为了北伐,不北伐,只能是偏安江南!”

“兵法成败,微臣不知道,但是微臣愿意跟谁陛下!”

张俊不理解,但是此刻只能是选着支持。

赵朴心中道:“这是第一个…………”

…………

为何金国强盛?

因为金国高层都是文盲居多,大战冲锋在行,可是钩心斗角,细节揣摩等,则是属于婴儿状态;

为何宋朝衰落?

因为宋朝聪明人太多了,思考太多了,于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明了,秀才干不成大事,因为太聪明了,想的问题太多了。而一些莽夫,一些二愣子,不管不顾,最后反而成功了。

变法也是如此,那些深思熟虑,计划周密的变法,往往是失败了。那些莽撞,冒险,激进的变法,最后往往成功了。

有人变法,是想好之后,再变法,只是计划往往不如变化,输的概率越大;而有些人只是想了一个大概,只是有个大概的概念,就实行了,边想边干,一边干一边改,最后成功了。

正所谓,三思而后行,想了三次就足够了,想第四次就没有必要了。

这次,赵朴是铁了心要变法,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逼退位,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脑袋搬家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一刻,赵朴已经做好了“革”许多人命的准备;

这一刻,赵朴已经做好了遗臭万年,骂名千古的准备;

这一刻,赵朴已经做好了成为千古暴君的准备。

在谈论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为何会失败时,有人说是雅各宾派杀人太多;而列宁却说,不,是杀人太少了,心慈手软是雅各宾派和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列宁执政的时代,几百万人被革命了。因为太残暴了,俄国初期被空前孤立,可是照样是越发强大。

所谓的残暴会亡国,全是扯淡。实际上,金国入侵,所到之处,尽数搞屠杀,也没见金军灭亡;而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在中国,西亚,欧洲等地搞大屠杀,上亿人死亡,也没有见到灭亡;而欧洲人入侵美洲,上亿的印第安人,遭到种族屠杀,也没有见灭亡,照样是活得好好地。

反而是,崇祯皇帝在镇压农民起义时,仁心不断,不断的招抚,结果李自成,张献忠等几次投降,几次反叛,最后明朝也没了。

一个国家,不会因为残暴而灭亡,只会因为政策不当而灭亡。

变法是要流血的,扫干净屋子,才能更好的装潢。

世间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变法,不是流敌人的血,就是就自己的血,商鞅被车裂了,死道友不死贫僧,就让那些反对派大量流血吧!

第150章 政治智慧第29章 “救星”种师道第305章 江陵之战第131章 现实是残酷的第328章 培养保皇派很重要第153章 亲宋的金太祖第62章 艰苦行军第135章 李纲的执拗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432章 中毒缘由第244章 围点打援第62章 艰苦行军第240章 文武之争第370章 东线对峙第165章 陈东执着第340章 开辟第二战场第218章 算一算海军的账第97章 热血酬山河第42章 养贼自重第75章 投名状第130章 李纲十议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103章 进入主题第317章 睡着了!第341章 花魁第302章 捕杀郭药师第364章 奇袭洛阳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285章 大海做洗澡盆第188章 内阁第290章 赵朴的焦虑症第135章 李纲的执拗第99章 靖康耻后,路在何方?第379章 韩世忠在行动第180章 没良心炮第303章 鸡肋第19章 殿上口舌之战第122章 惊闻第451章 除夕攻袭第38章 种师道论战(二)第196章 连破三道营寨第100章 再见鲁智深第250章 逼着贰臣当忠臣(上)第229章 幕后黑手(2)第101章 义军联盟大会第444章 岳飞北伐战略第97章 热血酬山河第184章 总结大会第316章 再见舒文绣第347章 西辽使者进京第189章 山东陷落第235章 一箭射出,命归九霄第21章 金营为质第313章 物价飞涨的扬州第396章 富平之战(七)第286章 竟然……到了高丽第127章 金军的臭棋第465章 瘟疫爆发第339章 移民东北第237章 变故再生第312章 赵鼎请罪第160章 昂贵的火器第380章 又见夜袭第445章 九死一生的奇袭第459章 回马枪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233章 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第232章 打广告第4章 退路第278章 聪明人与傻子第385章 等援兵第362章 火枪,青铜炮,地雷第106章 舞儿第230章 讲武前的演讲第267章 夜战八方第406章 宋朝信誉太差第389章 富平之战(一)第263章 难克的汴梁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296章 奇袭水师第283章 襄阳,泉州第452章 兵临幽云!第252章 逼着贰臣当忠臣(下)第80章 靖武王第189章 山东陷落第433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第380章 又见夜袭第235章 一箭射出,命归九霄第431章 谁当皇帝?第6章 “宋朝版”的论持久战第57章 女真双壁第469章 灭国次之,诛心为上第296章 没良心炮出击第74章 最后一局很重要!第417章 舆论战第248章 贰臣养成计划第277章 陛下,可记得东晋之亡?第28章 动荡的汴梁第454章 吃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