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变法(一)

仅仅是涉及到分田,就是一大堆问题。搞一刀切,弊端很多,但是优点在于简单,想要钻空子有难度;细分好处很多,但是缺点在于繁杂,繁杂意味着容易出错,钻空子的可能性大。

还有在丈量土地上,又是一个难题。如今的大宋,执行基层工作的,多数是县衙的小吏,只是他们的人品真的不值得信任,丈量土地时,绝对会搞小动作、玩猫腻,没有猫腻反而是不正常。只是他们玩猫腻,有时候也难以查处,正所谓天高皇帝远,他这个皇帝总不能天天呆在地头当监工。

这只是在分地上,在其他方面也是存在着各种问题。

比如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造成了农民大量失去土地,加速了土地的集中,而土地集中之后,大量的粮食会集中在地主手中,地主必然会出卖粮食,换取金银,这客观上生产的大量粮食会流入城市,形成商品粮;

而实行军户制度,实际上就是压制土地兼并,将土地变为小农经济。而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具有落后性,此外加上安全感缺乏,会将大量粮食储存在家中,这又客观上减少了商品粮的数量。

而如今,朝廷必然要打仗,打仗必然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必然要囤积大量的粮食,而小农经济不利于粮食的囤积。

此外仅仅是分了地还不行,有的人家一穷二白,没有镰刀,没有斧头,没有耕牛,也没有种子,这些必须要政府筹措。这又是财政消耗,财政支出必然巨大,若是再加上其中的火耗,加上各路的盘剥,数量会更大;

此外,随着战争的波及,人口损失加大,此时人少地多,可以多分田。只是不久之后,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百姓来到,必然会对当地形成人口压力、社会问题。分地可以,但是要留有余地,以便应对意外。

此外,军户制度实施的区域,范围不应该太广,以便较好控制。

此外…………

总之,有太多的此外了。

这些都是大问题,若是处理不恰当,轻则是变法变质,重则是变法害人,最后是变法失败。

问题找出来了,就要寻找解决方法。

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一开始还有些胡扯,彼此还有些顾忌,可是随着讨论的继续,渐渐的进入了主题,说得内容,也是越发的切合实际,越发的具有针对性。

而赵朴也再次见识到了,大宋精英集团的智慧。

大宋,有太多的精英了,只可惜这些精英将太多的时间,琢磨在写诗歌,泡妞把妹上,钩心斗角上,将大量的精力和脑力使用在歪门邪道上。一旦将这些精英的注意力转移到民生上,军队建设上,各种制度改革上,爆发出的智慧是恐怖的。

赵朴再一次被大宋的精英们震撼住了。

在相互辩论,寻找问题之后,最初的军户制度,已经被改动的面目全非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但是不变的的调动了百姓的参军意识,提升了战斗力,稳定社会。

最后终于定稿了。

首先,军户制度,将在河南,湖北北部,山东南部,关中一部分区域实行,形成一条横向狭长区域,与宋朝的扬州——襄阳——秦岭等防线相互重合。这些区域曾经都沦陷过,都遭受过金军洗劫。因为金军的洗劫,将这里的地主士绅之流,扫荡了七七八八,使变法的主力减少。此外这些区域,都有宋军精锐驻扎,可以从容的应对一切变故。

而区域具体上,则是以大城市,大要塞为中心实行,而一些偏僻的小州县则是没有实行军户制度。

其次,军户制度为中心,还实行了保甲制度、差别军制、村寨保卫制,弱民制等等,作为辅助制度。军户制度存在各种缺点,这些缺点时固有的,只能是靠着一些辅助政策,将缺点抵消。比如保甲制度,设置为五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保长和甲长有村民直接选举,一户犯法,全保受罚;保长犯法,甲长受罚;知情不报,罪加一等。以连坐,株连为手段,实行恐怖统治,减少相互隐瞒,相互作弊。

军户制度,带来了大量的兵员。而按照兵员的素质强弱,质量高低,有分为精锐部队,一般部队,民兵部队等,而按照等级不同,待遇也不同。精锐部队,战斗力最强,主要是负责野战,待遇最好;而一般部队战斗力中等,主要是负责守卫本地城池,待遇次之;而民兵仅仅是分田,没有粮饷。

而按照军队等级,精锐部队分最好的田地,数量也较多;而一般军队次之,民兵部队最差。

而部队评价的标准,主要是平时训练水平和战功。只要是战功多,可以由一般部队升级为精锐部队;而精锐部队,训练下滑,战斗力下降时,也会由精锐降级为一般部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活水注入,只有不断的流动,才能形成强军。不怕军队素质下降,你不行,别人上。

赵朴的意图是,靠着军队差别制,使军队形成竞争机制,良性的循环,每月小比,每半年大比,不断比较,不断的优胜劣汰,优秀的招揽到八字军,而差的淘汰而出。

村寨保卫制,则是以村寨为基础,构建围墙,堡垒,形成一个小型的要塞,这样让百姓在遭到金军袭击时,也有一丝自保之力。再赵朴看来,大宋的各种小村寨,小城镇太多了。在战争时,将这些百姓全部迁移到城内,根本不现实,只能是以这些村寨为依托,形成简单的防御。

不求他们抵抗住千军万马,但求有一丝自保之力;

军户制,保甲制、差别军制、村寨保卫制等,这些措施必然会导致,民间私人武装力量上涨,这固然有利于抗金,但是缺点是不利于国家稳定。历史上,很多的民间私人武装,成为了割据一方的黑社会势力,或是土匪势力,或是割据势力。

为了减少前面几个政策的缺点,又有了弱民制,弱民制度的核心是禁止私斗,对于村寨之间,对于打架事件,群殴事件,处理极为严格。一些村寨的武器等,要时常检查备案,平时府库关闭,只有在战争时期,或是在训练时期,才有使用武器的资格。

第三,军户制度,实质上就是战时经济政策。在赵朴看来,宋朝为何屡战屡败,就是因为体制不当,没有将国力转化为军力。

即便是被蒙古灭了时,也只是发挥出三分的力道。若是宋朝做到全民皆战,把闲散的经济体制转化为战时经济体制,一切服务于战争,那时辽国算什么,一个指头打到;金国算什么,一个拳头就打爆;蒙古算什么,三脚两脚,没命了。

第四,则是以局部带动整体。实际上,世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分裂状态的中国,是很难抵抗住外部侵略的,必须要统一,才有资格有外族一战。其实,只要是局部统一,局部变法,爆发局部的力量,就可击退外族进攻,甚至是大败。

在春秋时,中国四分五裂,那时只是一个齐国就完爆北方的夷族;

在战国时,赵国仅仅是一地之力,就是完爆娄烦,胡林等北方民族;

在三国时代,曹操仅仅是靠着北方之力,就打败了匈奴;

在抗日战争时,中国也未统一,钩心斗角不断,可照样是抗住了日本的进攻,最后将日本拖死。抗日战争,与其说是中国击败了日本,不如说是中国拖死了日本。

只要是措施得当,即便是仅仅靠着湖南湖北之力,也可能与金军保持相持之势,甚至是取得局部优势。而赵朴要做的,就是把大宋,打造成一部战争机器,一切服务于战争,一切为了战争,开动这只战争机器,只要是开动战争机器,就足以完爆金军,灭杀金军不废吹灰之力。

第432章 中毒缘由第341章 花魁第243章 击退金军第252章 逼着贰臣当忠臣(下)第216章 变法(二)第137章 尘埃落定第307章 辽东扫荡第127章 金军的臭棋第305章 江陵之战第265章 背叛,城破第171章 金军过河第132章 普及军事常识第116章 八耻第199章 覆盖式轰击第32章 只为杀一个垫背,黄泉路上不寂寞第458章 大名府破了第326章 银行是第二国库!第231章 圣公第333章 一同跳火坑第446章 金军对策第119章 八字军的重甲骑兵第207章 宰相何处寻?第187章 路遇高僧第104章 信使来到汴梁第343章 民意,国利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289章 金军退去第57章 女真双壁第217章 变法(三)第49章 援救太原第51章 出任监军第449章 抬棺出征第382章 放下仇怨第230章 摩尼教的余孽第81章 帅旗倒了第299章 水师大战第270章 火烧汴梁第360章 娄室论战第67章 灭敌第303章 鸡肋第11章 晋之永嘉,宋之靖康第36章 你不是皇子,你到底是谁?第191章 苛刻的和约第314章 踩人的感觉真爽!第230章 讲武前的演讲第114章 局势恶化第423章 悔过书第262章 成立军部第23章 虚弱的西军第421章 贤妃第312章 赵鼎请罪第441章 寻找新大陆第280章 分兵第262章 成立军部第356章 种田与打仗第25章 河里第125章 帝王之术第419章 清洗的五月第325章 赵鼎贬官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现!第283章 襄阳,泉州第372章 今夜在干什么?第372章 今夜在干什么?第400章 你可知罪第241章 懦夫的武器——神臂弩第392章 富平之战(四)第52章 胜利背后的危机第24章 完颜斡离不第157章 一次次错过第293章 洪水之后,必然有瘟疫第95章 不求百战百胜,但求活到最后第426章 二帝回宋第228章 幕后黑手第293章 洪水之后,必然有瘟疫第328章 培养保皇派很重要第130章 李纲十议第428章 道君皇帝,梦想成真;一入门空门,皇位两断!第61章 生命在那一刻凋零第297章 金军要议和!!第120章 骑兵第一战第241章 懦夫的武器——神臂弩第297章 西线无战事!第25章 河里第295章 重型弩炮发威第353章 王霸之气第137章 尘埃落定第470章 化解民族仇恨第232章 武备学堂开业第352章 “重锤计划”第19章 殿上口舌之战第469章 灭国次之,诛心为上第173章 生不能九鼎食,死亦九鼎烹第468章 天可汗第450章 兴武九年第131章 现实是残酷的第417章 舆论战第225章 饥寒李若虚,卖饼虞允文第139章 衙内闹事第341章 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