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悔过书

“这个是不是有些过了!”虞允文有些不忍。

虞允文虽是武备学堂毕业,是大宋军人,可本质上还是书生。如今看着,皇上坑杀文人,杀一批,流放一批,放一批,敲打一批,就觉得于心不忍。

“这次清洗,又不知道多少人被牵连,被冤枉!”

李若水却道:“出现冤假错案,又如何?此时此刻,谁又在乎冤假错案,世界上每天被冤死的人太多了,更多是有冤无处说!”

虞允文道:“又不知要流多少血……”

“自古战争哪有不流血,不是流敌人的血,就是流自己的血,流敌人的血总胜过流自己的血!”李若水道:“自从我朝开国以来,就有南北之争,文武之争,这原本没有什么。可若是将彼此之争,置于国家生死之上,就是该死!”

语气中带着杀意,对于文人,士大夫没有一丝好感。

虞允文心中幽幽叹了一口气,也不在说话

自作孽不可活!

…………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

三天时间,对于一般人而言,只是眨眼而过,可是对于那些被捕的读书人,煎熬至极,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这一刻,读书人再度见识到了这位皇帝的可怕。

三天来,好似牛羊一般被圈禁着,然后是一些将军的责骂,主要是责骂读书人,忘恩负义,忘记了北方百姓,忘记了二帝,忘记了靖康之耻。

这些将领中很多是熟人,是曾经的同窗好友。或是同科学子,或是亲戚关系,有些关系还很要好。可是这一刻,却是没有一丝情面可言。昔日的这些好友。如今穿着战甲。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再也不复昔日的亲密。

武备学堂。好似一座风水岭,将昔日的读书人,昔日的好友,化为为了两个阶层。

这些武备学堂的学员眼中。这些读书人是国贼,或是“预备国贼”。

“我等将士辛辛苦苦拼杀,百战艰难,总数是有一丝收获,大业可期。可是尔等,却是被奸人蛊惑,处处想着议和。处处想着忘战必亡,处处说当今皇上好战,是何等居心?”

“皇上说了,议和可以。退出幽云十六州,交还二帝,斩杀宗翰,只有答应了三条才能议和。胆敢忘记靖康之耻,忘记北方百姓,就与金军议和。”

“读书人,可以读书差,但是不能屁股坐错位置!”

“没有人可以救你们,唯有写下悔过书,才有一丝生机!”

一张张纸,送到了被捕的读书人面前,要求写悔过书,检讨错误。写悔过书,还有一丝生机;若是冥顽不灵,死不悔改,不介意挥刀砍杀。

在场的读书人,只觉得苦逼无比。

曾经是天之骄子,是大宋的宠儿,此刻却憋屈到了极致。早知道如此,当初何必胡咧咧,何必胡说,如今惹下了祸端。

在憋屈中,一些读书人开始写“悔过书”。

当然,也有一些读书人誓死抗争,结果被扣上了通敌叛国的帽子;也有一些读书人不服气,自杀以全贞洁,结果被扣上了畏罪自杀的名号;还有一些读书人,想要靠关系,避开悔过书,结果罪加三等……

残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不要把自己太当一回事。

没有了你,太原照样转,地球照样转。

在大宋,读书人很重要,可是没有了读书人,大宋也不会灭亡。况且,读书人数量庞大,人心发杂,想要千万人一条心,几乎是不可能,不需要彻底打倒,只需要分化分解,打一批,拉一批,杀一批,改造一批。

看似团结的读书人,就会分崩离析,化为一片散沙,服服帖帖。

很快,几箱子悔过书,送达了皇宫。

打开书箱,赵朴看着悔过书,心中满意至极。

十天后,整个声势浩大的清洗活动,暂时告一段落。

在被捕的人群中,有大约五百人以勾结金军为名,被处死;有三千人以误入歧途,被金军奸细勾引为名,遭到流放,流放到台湾岛;还有一千多人,无罪释放。

那被斩杀的,或多或少的与金军勾结,或是出卖情报,或是向金军出卖一些物资,或是向金军投诚,都有着明确的证据,根本找不到一丝活路。必杀无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人心。

而被流放的,主要是那些动摇派。在朝堂上,他们的老爹,或是叔叔一辈,都是提出过议和的意向。

那被无罪释放的,更多是铁杆的抗金派。

还有很多,被剥去了功名。

而此次清洗,看似声势浩大,其实仅仅是局限于杭州一城,仅仅持续了十天。一些势力根本来不及组织力量反击,根本来不及思索对策,有些还在争吵的时刻,就得出了结论,尘埃落定!

这一切暂时告一段落而已,没有彻底结束,后期的影响还在扩大着。

接着,朝廷宣布成立宣传司,监控舆论,每年投入二百万贯,用于宣传抗金,打击投降议和;

接着,江南地区青楼开始整改,禁止演唱一些违禁曲目,只有规定曲目才可以演唱;

接着,大宋第一次全国性的体育盛会召开,主要有万米长跑、跑标枪、橄榄球等;

接着,大宋武备学堂改名为“大宋国防大学”,校园华丽,堪比皇宫,各州县优秀学子优先供应;

各种声势浩大的活动开始,改造活着大宋,也改造着整个士大夫阶层。

恍然间回顾,一些读书人惊讶的发现,大宋在剧烈的变迁着,速度之快,膛目结舌。在这一次次交锋中士绅们一次次失利,不管是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这些士绅们,也只能是任由这位皇上一次次吞噬着利益。

读书人在试探,这位皇上的底线;而赵朴也在试探,读书人的底线。

而对于权术的应用,赵朴也是越发的熟练;对于一些潜规则的利用,赵朴也越发的精明。

这是皇权至上的时代,可没有民主之说。

虽然宋朝皇上经常说,君王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可也只是说说而已谁若是当真,谁就是傻子。本质上,是借助士大夫压制武人,从而实行皇权的平衡。

而此刻,赵朴则是利用武人压制士大夫。

面对赵朴的压制,士大夫们的反击很是无力。

士大夫的力量很是强大,可是力量也很是分散,平时间谋取一些小利益还可以,可是一旦遇到大事,几乎瞬息之间分崩离析。

这次清洗事件,本质上是对士大夫的打压。

可是士大夫们的反击很是无力,除了抗议,就是抗议。可是没有大义支持,没有舆论支持,没有军队支持,没有百姓支持,没有财力支持,所谓的抗议,一点用处也没有。

赵朴也得出了一个结论:一个君王只要掌控了军队,掌控财政,掌控舆论,只要不作天怒人怨的事情,只要不作众叛亲离的事情,几乎是无敌的。

…………

在杭州,进行声势浩大的清洗时,在青州城秦桧正在谈判。

只是这一场谈判,对他来说是煎熬。

而金军谈判的代表是完颜昌!

曾经,完颜昌率兵攻占了山东,盛世强大,后来更是直到淮北,马踏江南。只是随之战事的逆转,战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在战场上金军处处势力,更是丢了山东一部分地区。

昔日的青州城,再次落在了宋朝手中。

而谈判地点也定在了山东青州。

“秦桧,好久不见!”完颜昌笑着。

“是呀,世事难料。原本南归,想着宋金之间和平,划江而治,好似南北朝;可是官家性格倔强,金国想要划江而治,似乎不可行!”秦桧神情有些淡定,心中却有些惶恐。

毕竟,“悔过书”在金人手中,那是金人制约他的把柄,他不得不从。

只是,如今看形势,宋金议和,似乎不可能。

秦桧可不觉得能靠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得赵朴罢兵!

第466章 天书传说第260章 苏武牧羊!!第349章 艰难的第三问第78章 作战计划第433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25章 河里第309章 宰执天下第282章 宋皇又要跑路?第361章 岳飞挂帅第217章 变法(三)第397章 富平之战(八)第267章 夜战八方第194章 密探首领第196章 连破三道营寨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356章 种田与打仗第91章 退兵的理由第336章 选后第190章 议和再起第378章 岳云在厮杀第29章 “救星”种师道第243章 击退金军第29章 “救星”种师道第116章 八耻第214章 拉下水第358章 阅兵第36章 你不是皇子,你到底是谁?第203章 皇帝的好基友第309章 宰执天下第196章 连破三道营寨第335章 后宫干政第356章 种田与打仗第37章 种师道论战(一)第234章 刺王杀驾第299章 水师大战第256章 傲物则骨肉为陌路!第248章 贰臣养成计划第330章 汇通银行第387章 天下震动第346章 强者与弱者之别第355章 肥猪变野猪!!第463章 弹劾王彦第173章 生不能九鼎食,死亦九鼎烹第359章 “小武备学堂”第116章 八耻第283章 襄阳,泉州第83章 袭击再至第391章 富平之战(三)第132章 普及军事常识第176章 发现金军第311章 功劳薄第51章 出任监军第395章 富平之战(七)第87章 灭敌两千第372章 君子不器第17章 新军计划第48章 “护送”金军出境第32章 只为杀一个垫背,黄泉路上不寂寞第152章 宗望之死第359章 “小武备学堂”第453章 出战第366章 完颜昌的仓惶第261章 谋战第75章 投名状第345章 西辽第419章 清洗的五月第284章 跨海击辽东第194章 密探首领第402章 战后总结第41章 完颜斡不离的算计第469章 灭国次之,诛心为上第10章 谁抢我衣服,我断谁手足第200章 战后第286章 竟然……到了高丽第447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410章 宋徽宗很纠结!第62章 艰苦行军第369章 洛水大捷第337章 审美疲劳第54章 鸳鸯阵再现第343章 民意,国利第167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234章 刺王杀驾第230章 讲武前的演讲第169章 名将养成中第244章 围点打援第230章 摩尼教的余孽第199章 覆盖式轰击第384章 血战沙场第44章 昔之秦锐士,今之西军第457章 金兀术驰援第409章 昔日花魁,今日李轩儿第336章 选后第362章 火枪,青铜炮,地雷第86章 鸳鸯阵VS金军重甲步兵第366章 完颜昌的仓惶第184章 总结大会第31章 灭狼第153章 亲宋的金太祖